它不是始祖鳥,卻在一億年前就具有現代鳥類的特徵

它不是始祖鳥,卻在一億年前就具有現代鳥類的特徵

在距今 1.37 億~ 1.21 億年,生活著伊比利亞鳥。儘管它翼展不到15釐米,與現代鳥類相似,有羽毛、翅膀和短尾。但是,它還具有一些現代鳥類所沒有的特徵,如長在翅膀上的爪子。

它不是始祖鳥,卻在一億年前就具有現代鳥類的特徵

圖片來自維基

伊比利亞鳥僅有麻雀般大小,但人們估計它飛行技術不錯。它可能會在空中或地面獵食,也許喜好住在湖泊附近,便於從水面捕捉昆蟲。由於至今未有發現其頭顱骨,它們的食性仍只是一個推測。它或許會展示出一些飛行技巧,如高速轉向或俯衝,但在低速狀態下,它可能無法完成這些動作。在棲息時,它會用它的長爪子抓住樹枝。它們似乎不能唱歌,只能發出簡單尖叫聲。

1985 年,首件也是僅有的一件伊比利亞鳥化石標本,被發現於西班牙拉斯奧亞斯。儘管在該地還發現過其他鳥類化石,但伊比利亞鳥對科學家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因為它屬於反鳥類

它不是始祖鳥,卻在一億年前就具有現代鳥類的特徵

圖片來自維基

長期以來,早侏羅世鳥類與晚白堊世“長牙齒”的鳥類(如始祖鳥與黃昏鳥)之間存在大段的化石記錄缺失。反鳥類的出現彌補了化石記錄中缺失的部分,在伊比利亞鳥發現之前,人們對反鳥類知之甚少。

大約1.35 億年前,大多數鳥類仍具有爬行動物的特徵,如帶有一條長長的尾巴。伊比利亞鳥卻與之截然相反,它的骨骼特徵表明:有些鳥類甚至在早白堊世就已經與其恐龍祖先分道揚鑣,開始具有我們所熟悉的現代鳥類的外形。在《與恐龍共舞》中出現,並且被描繪成為有鮮藍色的羽毛。

伊比利亞鳥被發現後,人們還在中國遼西地區的一處採石場發現了許多備受關注的反鳥類化石。短短的幾年間,反鳥化石的物種數量成倍增長。這些發現於中國的精美化石標本,如中國鳥(Sinornis )和孔子鳥(Confuciusornis ),讓科學家更好地理解了早期鳥類的進化歷史。反鳥類大概在6500萬年前滅絕,此後只有新鳥類(也稱現代鳥類)繁衍至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