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為什麼放走敦刻爾克灘頭30多萬英法聯軍?

古今說史

我是毒刺劍客,這個問題我來回答。關於希特勒放走30多萬英法聯軍的說法不對,不是希特勒放走,而是英法聯軍勝利逃走了。敦刻爾克勝利大逃亡的原因有三點:



第一,指揮閃擊法國戰役時,擺在希特勒面前的是一張十年前的舊地圖,地圖上顯示敦刻爾克地區是一片沼澤地,非常不利於德軍機械化部隊的召開和推進,希特勒因此犯難了。

第二,就在希特勒犯難的時候,納粹德國空軍元帥戈林站了出來,戈林是個根本不懂空軍的人,戰略戰術眼光都非常一般,能成為納粹二號人物是因為戈林特別忠於希特勒。戈林向希特勒保證,只需要空軍就能消滅擁擠再敦刻爾克的殘敵。作為正在犯難的希特勒來講,戈林的保證簡直是來的恰到好處,於是,希特勒下令陸軍停止進攻,由空軍出動實施打擊。

第三,天氣原因。戈林倒也賣力氣,納粹空軍瘋狂出動,反覆轟炸敦刻爾克,可問題是,連續幾天的陰雨天氣,空軍根本無法出動,英法軍隊趁著這個當口撤走不少人,等天氣轉晴,德國空軍終於可以出動時,敦刻爾克大撤退已經完成大半。



所以,多種原因導致敦刻爾克大撤退基本成功,就這一點來講,不能算是希特勒的敗筆,只能說天時地利人和都站在了聯軍這邊。


毒刺劍客

我是軍事妹子,軍事上無法一口吃下,情理上放你們一馬,回去給丘吉爾說趕緊投降......

首先,希特勒並不是放走了在敦刻爾克的30萬英法聯軍。而是在殲滅英法聯軍的時間和時機上的把握上沒有做到恰到好處。希特勒作為一個一戰的士兵,深知天氣對部隊的影響,而當時正值歐洲多雨天氣,前線也有報道部隊行動不便。所以希特勒考慮到要穩打穩進,所以沒有貿然發起對敦刻爾克的進攻。這才放走了30萬英法聯軍。

圖為英軍敦刻爾克大撤退

並且需要提及的是,此時德國的主力部隊正在向法國的巴黎,馬賽等城市奔襲以儘快的迫使法國戰敗投降,所以在敦刻爾克的德軍部隊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多。而且對敦刻爾克發動進攻時已經沒有希望的英法聯軍肯定會拼死一搏。為此,德國才沒有直接發起對敦刻爾克的攻擊。

圖為後續進入敦刻爾克的德軍部隊

而且,在當時德國進攻英國的計劃上有很多漏洞,由於是如何面對英國海軍登陸英國本土就成了德國所面臨的最嚴峻的問題,所以德國一直都希望和英國達成單方面停戰協定,而這時,假如放在敦刻爾克的英軍一馬,也許可以向英國表示德國單方面和談的誠意。然而,英國明顯並沒有買賬,遠征軍返回英國後立刻就籌備起了對德國軍隊的應對工作,假如希特勒能選擇以俘虜遠征軍作為“和談”籌碼,也許成功率會更高,德國也不需要兩面作戰,俾斯麥號也就不會被擊沉了。

圖為英國遠征軍返回倫敦

而德國當時之所以不俘虜遠征軍,可以和當時歐洲的“紳士”情節有很大的關聯。德國可能認為,將英國遠征軍放回後英國會“感恩戴德”的和德國冰釋前嫌並且結為盟友。然而英國不是法國,丘吉爾也不是張伯倫,將英國遠征軍放虎歸山對德國來說也許是送人情,而英國卻會以此作為自己反擊的資本。


軍事新觀察

德軍當時從西、南、東三個方向向敦刻爾克逼近,最近的坦克離港口僅10英里,但是5月24日德軍卻接到了希特勒親自下達的停止前進的命令。這一命令被軍事歷史學家認為是希特勒獨斷專行的干涉軍事指揮的最愚蠢的命令。

但是,這一命令是有希特勒的考慮的,責任不在他一個人身上。首先德軍判斷英法軍隊已成甕中之鱉,短期內無法組織龐大的船隻撤退到英國本土。再者德軍要保存當時的裝甲部隊實力,以應對下一步作戰行動。加之敦刻爾克遍地沼澤和窪地,不利裝甲部隊前進,沒必要讓裝甲部隊遭受損失。希特勒當時應該是有貓嬉老鼠的心態,也有促使英法聯軍投降的心態,達到不戰而勝。加上戈林向希特勒保證可以讓空軍消滅敦刻爾克的聯軍。其次,聯軍的反擊也加重了德軍高級指揮官對裝甲部隊損耗的擔心,因為步兵此時還落後很遠。希特勒當時是採納了倫斯德司令的建議,考慮讓裝甲部隊保存下來,留待進攻松姆河以南的法軍使用。當然也有說法是希特勒有政治上的打算,讓一部分英軍撤回英國,政治上有助於和英國媾和。

當時A集團軍應該截斷英法聯軍的退路,卻被命令停止。B集團軍群壓迫英法聯軍向敦刻爾克撤退。接到停止命令的是A集團軍群。B集團軍群接到的13號指令還是儘快消滅包圍圈中的英法荷比聯軍。這個結果就是讓聯軍為了生存加強了防禦陣地,而截斷退路的A集團軍群為保存實力停止進攻,並沒有集結兵力沿著海岸包抄聯軍,這就給了聯軍喘息撤退的機會。所以雖然5月27日,德軍恢復了攻勢,但聯軍的防線已經被組織起來,而難以突破。所以當時的戰場瞬息萬變,古德里安的回憶裡也提到24日他的部隊並沒有停止攻擊,而阻擊的英軍一直堅持到26日下午16點45分才投降。而當時,希特勒已下令恢復攻擊,所以停止命令究竟對此次行動造成多大影響,還有諸多說法。


shijude

敦刻爾克大撤退時,希特勒沒有能夠及時進軍,一舉消滅英法聯軍,的確像迷一樣。

但是,這也是造物者的巧安排,讓那些人活了下來,而這就是人們常說的人算不如天算。另外,客觀的從當時的情況來看,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希特勒本人想以最小的代價換取最大的勝利,他沒有命令迅速進軍,是想不戰而屈人之兵。

第二,德軍有所戰略誤判,誤以為當時的英法聯軍是罈子裡的王八跑不了了,所以說不急於進攻。

第三,德軍有所顧慮,擔心把這麼多人逼上絕路,會導致狗急跳牆,對德軍破釜沉舟,反戈一擊,這樣就會帶來無謂的犧牲。

第四,可能德軍內部有各位將軍掙功勞的嫌疑,其他元帥擔心馮·龍德施泰德和古德里安獨得奇功。

第五,希特勒對閃電戰如此神速有點不敢相信,擔心冒進會太險,所以要求先等等。


yullin

戰爭即政治!政治即人心!我們分析敦刻爾克撤退的成功必需考慮一下希特勒當時的心理狀態。


希特勒的演講我看過n次,單從蠱惑人心角度來看。希特勒充分抓住了一戰後德意志民族的民眾心理。從本質上說他堪稱鼓動人心的大師。僅僅通過單薄胸腔裡聲嘶力竭的口號,虛妄的目標就把整個德意志民族綁上戰車。但是我們必需正視希特勒是一個戰爭賭徒。從啤酒館政變的過程中,我們不難發現希特勒在挑逗人心,利用人性,賭一個勝利。他掩飾不住心虛。他有句著名的話:“我的槍裡有四顆子彈…”

敦刻爾克撤退時期的希特勒各人聲望已經封神,但如啤酒館政變後,他仍在心虛。他剛經歷了閃擊波蘭,法國後的勝利。但他已經如一個賭徒一樣,在勝利和狂喜後疲軟了。這時候的希特勒還沒有變成一個戰爭瘋子。他意識到德國戰車也該停一下了。免得讓英法民眾徹底徹底炸窩。他覺得給英法聯軍一條生路,起碼可以給英國一個談判的機會。讓英國承認德國歐洲霸主的地位,退回英倫群島。



另外軍隊中戈林代表的空軍也提出了一個兩全其美的計劃。保持進攻力度,但圍而不殲。讓盟軍有充分時間談判。也也是戈林得寵的原因之一。他善於揣測希特勒的心理。希特勒欣然接受戈林的計劃,壓制陸軍裝甲軍團的進攻。也收買了空軍一眾的軍心。


山巒

最重要的原因是政治性的,而非軍事性的。希特勒在二戰的早期對於英國始終抱有相當的尊敬,一直希望能夠以一個體面的方式來迫使英國投降。現在並沒有公開的資料能夠證明希特勒確實在做外交勸降的努力。但根據部分德軍將領的回憶,起碼他並沒有從一而終的想要那三十萬人的命。

其次,在軍事方面,由於希特勒以及德國陸軍總參謀部依然是一戰時期的老思維。他們熟悉的作戰方式依然是正面戰場,來回拉鋸,殲滅敵人有生力量,進而取得勝利。

而在法國戰役當中,古德里安憑藉著機動戰的全新作戰方式,在法國北部橫衝直撞。不單把英法聯軍打得找不到北,取得的快速進展以及側翼的虛弱,也讓總參謀部提心吊膽。他們一直想HOLD住古德里安狂野的進軍,以便讓一個月來光顧著趕路和受降的步兵師,能夠攆上先鋒部隊,加強側翼。

戈林也在跟希特勒吹枕邊風,想給空軍爭點兒功勞,各種因素影響之下,希特勒下達了那條停止前進的命令。於是乎,這30萬大軍,死裡逃生。


叫我韓金睿

經典回答:希特勒軍火不足,讓人是上策。(本人外行,你邀我,只好作上述回答)。



關注社會情感文化

德國要進攻英國本土第一個障礙也是最大的障礙是英國艦隊,而德國馳騁歐洲最大的保障就是它的裝甲兵團。要想全殲敦刻爾克的聯軍,裝甲兵團就要接近海灘,一旦進入英國海軍艦炮射程損失必將慘重,如果聯軍趁勢反攻到手的勝利就沒了,即使聯軍被順利殲滅,德國也不可能登陸英國本土,而沒了裝甲兵團德國的擴張計劃勢必受到影響,用自己的長處去換人家不太重要的。怎麼看都不划算,不如讓戈林的空軍上,能達到戈林說的效果固然好,達不到既鍛鍊了空軍也借聯軍的口讓英國知難而退,其實30萬聯軍對英國的影響也沒那麼大,北非和地中海戰場有殖民地的軍隊一樣能守住。


腓特烈卡爾

希特勒就是放走了敦刻爾克三十萬聯軍。德軍在天晴氣朗情況下,不起飛轟炸,有假炸。坦克不到一百公里不走了。為什麼?

一,炸死這三十萬人,激生更深民族對抗情況,希特勒的對英政策是勸降英國,不是消滅這三十萬軍人。英真正投降了,打蘇還有問題嗎?

二,灘頭還有裝備十個軍的坦克,大砲,槍支彈藥軍需品。是我也是不要人,要裝備。


趙曙光教授

洛蘭電影【敦刻爾克】已經給出了答案:希特勒想等著英國海軍來接人,然後把海軍一起滅掉!可惜,丘吉爾看透了他的戰略意圖,派出成千上萬民間船隻過來螞蟻搬家,讓這個計劃流產了!!?這是最接近希特勒真實想法的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