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墨索里尼等軸心國領導人是民主選舉選出來的嗎?

隨風152394828


意大利本是一個君主立制憲國家,墨索里尼在沒拿到多數選票的情況下,就被國王和議會就授予了最高權力;希特勒則是在民主共和制的魏瑪共和國,通過自下而上的選舉,得到最多選票上臺的;

而日本的法西斯是一個集體法西斯,沒有具體領袖,而是一個軍官群體,他們乾脆不組織政黨,直接用“軍部”驅使日本以君主立憲的名義走上法西斯道路。本文對日本方面就不多贅述,主要分析意大利和德國法西斯的上臺。
值得注意的是,在29-33年全球經濟危機的大環境下,這三個群體都有一定的群眾基礎。畢竟,生活困頓的人們一般更關心物質生活方面的需求,而不怎麼在乎有關行使公眾權力的人應當怎樣被推選出來的理論。大蕭條為肆無忌憚的和野心勃勃的政治冒險家,為希特勒、墨索尼裡這樣演講手段高超,愚弄百姓是拿手好戲的獨裁者開闢了道路。

按時間順序,先看意大利。

一戰前意大利的臨時倒戈,雖然避免了像戰敗德國一樣割地賠款被限制,但也換來了國際社會的蔑視,巴黎和會上沒撈到什麼好處。加上國內上百萬士兵復員,他們要吃飯要工作,結果意大利自己的經濟先垮了。亂世之下,墨索尼裡的斧頭幫(斧頭在古羅馬是權力的標誌,這種斧頭的直譯就是“法西斯”)橫空出世。

在意大利權力階層的默許下,墨索里尼選票還不夠達到取得政權的比例時,就已經掌握了獨裁的權利。

剛開始上臺的墨索尼裡千方百計的樹立正面形象,“為百姓辦實事”。街頭巷尾的法西斯民兵開始維護社會秩序,經濟上,調解勞資雙方的衝突,修築紀念碑、工人住宅、運動場、公路網和農田的建設,提供了大量工作崗位。列車準點,郵件準時,意大利呈現一幅社會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景象。

老百姓在拿到幾年好處之後,才發現了墨索尼裡的真實嘴臉——對內取消一切反對黨,鎮壓工人和民主運動,宣傳沙文主義思想;對外大搞擴軍備戰,積極推行擴張政策,以新凱撒自詡,接連發動侵略戰爭,但軍事冒險連連失利....最終還是遭到了國內人民的反感和憎惡,最後被暴屍示眾,死相不堪。

下圖為墨索尼裡和情婦及其隨從被暴屍,各種羞辱。不過,最初在歷史課本看到圖片的時候,最吸引我的是佩塔奇的那雙美腿。據記載,當時佩塔奇屍體被倒掛,因為穿的是裙子,在眾人的唏噓聲中走光了好幾個小時後,一位男士上前用自己的腰帶把裙子紮在了她/它的腿上,才有了照片上的情形,否則不堪入目。

再看德國,魏瑪時期的德國社會局面非常混亂,各種投機分子,還有共產國際的各個派系、甚至佔領魯爾區的法國軍隊,各路神仙之間都爆發過大大小小衝突。

大家看得習慣了,出來這麼個納粹衝鋒隊,也不覺得有多突兀。所以只要所以當時只要衝鋒隊不明目張膽的殺人放火,只是隔三岔五的搞集會,做個演講,或者一群人舉著牌子、標語,一邊遊行一邊嗷嗷叫幾聲,一般魏瑪政府是不太管理的。在這種寬鬆的大環境下,納粹黨不斷的壯大,積累了廣泛的群眾基礎。在軸心國中,德國法西斯的群眾基礎是最為廣泛的。

舉個例子,早在1924年,因為啤酒館暴動失敗,希特勒在法庭上接受審判,法庭內外擠滿了同情和追隨希特勒的觀眾,有的婦女還爭先恐後地要為他們的偶像獻花,送禮物。希特勒滔滔不絕的法庭演講又現場給他吸粉無數。

結果雖然判了5年徒刑,但不到9個月就出獄了。希特勒在監獄中被當成愛國志士和英雄對待(雖然希特勒當時還是奧地利人身份),住單間,吃小灶,每天還能收到來自全國各地的崇拜者的禮物。監獄的看守甚至都被他忽悠成了鐵粉,幫他在獄中打印地下報紙,主動做起了宣傳工作。

到了三十年代初,德國經濟幾近崩潰,600多萬人失業。家裡生火取暖都不用再去買柴火了,而是直接燒鈔票取暖,因為燒鈔票比燒柴火還便宜。

此時,非常善於鼓動群眾的納粹黨開始為德國群眾“畫大餅”。1933年3月的選舉中,納粹黨拿到了44%的選票,成了選票最多的一方(不要拿西方選舉和咱們比較,在當時環境下,超過40%已經是非常高的比例了),於是興登堡任命希特勒授權組閣(下圖)。

而且,事實證明,納粹取悅民眾,搞經濟建設,改善民生,還是有一套的,一段時間內,德國老百姓還真的吃上“大餅”了。

在國內,納粹政府首先進行了貨幣與金融改革,緩和了經濟危機。同時各種名義打擊猶太資本家,甚至赤裸裸的要求他們進行各種形式的上繳和捐獻活動,進而又發展到直接沒收。這樣,短期集聚了大量財富。同時利用普通德國貧民“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心裡,還被勞動人民看成了殺富濟貧行為,受到底層人民的擁護。(下圖,1938年水晶之夜過後,德國老百姓經過被襲擊的猶太商店,面帶喜色)。


將猶太人財產拿出一部分補貼德國選民,換取支持。同時,類似美國的羅斯福新政,興建公共工程、高速公路網和鐵路網,建成了世界上最早的高速公路,鼓勵發展汽車產業和其他工業大量軍事訂單刺激容克企業,各種措施提供大量的工作機會,工資收入又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和繁榮。從魏瑪時代超過三分之的失業率(只統計了適齡男性,婦女不在統計範圍內),到了36年柏林奧運會前,德國就業率幾乎達到了100%(當然還只限於男性),已經儼然成了世界強國。

老百姓不但徹底解決了溫飽問題,甚至有的工薪階層也能擔負起私家車,或者出國度假。德國民眾也開始對納粹黨越來越有信心,在他們看來,納粹黨是為國民”謀幸福”的政黨,希特勒猶如神一般的存在,得到了萬眾擁戴。同時,納粹黨和希特勒還重拾了德國的民族自信心。

納粹開始鼓吹社會達爾文論,各種手段證明日耳曼人是最高貴的雅利安人,是世界上最優秀的民族,其他的劣等民族應該為優秀的雅利安騰出生存空間。

當然,騰地方不能靠嘴皮子,必然要發動戰爭,這一點,在復仇一戰“血恥”、收復“故土”和“社會達爾文主義”理論的煽動下,普通老百姓根本察覺不出戰爭的非正義性。

加上動不動就穿的帥帥的,搞個“驚天動地”的大型團體公眾活動,上至35年紐倫堡大會(下圖)、36年柏林奧運會(最早的高科技奧運會),下至村鎮普通中小學的“青年團”遊行。激發起了德意志人骨子裡的法西斯式的審美——歡盛大的儀式,完美修身的制服、雄偉的建築,精緻的機械和飾品,健美挺拔的身姿,高貴純正的血統,戰無不勝的神話.....

讓德意志民族成為完美典範,覺得自己“棒棒噠”,增強民族自信心,國家自豪感爆棚。

在二戰的普通德國老百姓眼中,讓德意志人揚眉吐氣的神聖使命是由納粹黨完成的,納粹黨在民間積累了千萬“死忠”。

同時,納粹及其善於利用新興媒體進行宣傳洗腦。

當時德國人民被宣傳洗腦的有多狂熱,舉個例子,為了不給優秀的日耳曼民族拖後腿,他們竟自發決定為國家節省資源,將自己的親生兒女(殘障兒童)進行安樂死處理,親手斷送自己的後代。更有甚者,覺得自己條件差,就自發申請做絕育手術,據統計此類人數高達40萬。

而那些被處理的兒童數量,更是高達恐怖的數字——20萬!這些被處理兒童的父母被納粹的狂熱洗腦後,已經丟失了最基本的親情和人性。

納粹在德國的興起,答案不僅僅在希特勒身上,也在他領導的人民身上。

在戰敗和經濟危機的雙重打擊下,德國沉淪了十幾年,此時,他們中許多人需要一個依靠,需要有一個高高在上的統治者替他們思考,替他們選擇,他們會將個人崇拜當作自己的信仰。在極權專制體制下的民眾,已經喪失了自我意識與判斷,喪失了自我思考能力......

畢竟,在上上下下充斥著民族主義狂熱的時候,通過建立一個強大的集權國家以迅速實現德意志民族的復興,很輕易地就成為了德國人、奧地利人,甚至捷克蘇臺德地區德意志人的最大共識。有了這樣的共識,納粹宣傳的所謂“德國民族共同體”的概念一下子就俘獲了民眾的心,為了國家經濟發展、一圓“強國夢”,以犧牲思想自由和個人政治意識為代價也是可以接受的。正因為如此,納粹的各種罪行,也就容易在復興民族主義的大旗下被德國人忽視。當然,誰也沒意識到,繁榮背後就是無盡的毀滅。


大學軍事理論教師


墨索里尼、希特勒和東條英機都不是民主選舉出來的。其中墨索里尼是最典型的,他組織起一個意大利的法西斯黨,然後讓這個黨在全意大利大搞恐怖活動和街頭鬥毆,最終“進軍羅馬”。意大利國王只能邀請墨索里尼擔任首相,以恢復墨索里尼所破壞的社會秩序。

(墨索里尼曾經是希特勒的偶像,希特勒在1924年以前一直都希望成為德國的墨索里尼)

東條英機成為首相以前,日本已經廢除了多黨制和帝國議會,轉而實行舉國一致的“近衛新體制”,當然這種近衛新體制搞的不倫不類,原本希望組織一個日本的法西斯黨。結果卻搞成了“近衛新黨”,最終成了把各個政黨直接改名換姓的“大政翼贊會”。雖然這個“大政翼贊會”不倫不類,而且毫無作為,但至少在體制上通過由“大政翼贊會”選擇與當選人數相等的候選人名單,近衛新黨已經把持了議會。這在國民原本就不信任舊政黨的情況下,只能取得一個成果那就是宣佈議會失去民心。於是日本的軍部、政府就可以堂而皇之的把議會棄置不顧,或者把議會看作是自己手裡的橡皮圖章。所以從近衛新體制以來議會選舉和票數都已經不再是日本內閣成立和執政的前提了。而東條自己實際上是在近衛內閣垮臺之後,以內閣的陸軍大臣被授權組閣。他組織的內閣雖然鐵定獲得“大政翼贊會”的支持,但他卻不是依靠議會多數上臺的,相反選擇他出任總理完全取決於“內大臣”木戶幸一的奏薦。日美矛盾發展到1941年,人人都看出戰爭即將爆發,但原本掌握權力的華族政治家不願意承擔對美開戰的責任,所以就決定讓一直高調鼓吹對美開戰的軍人尤其是陸軍來承擔戰爭責任,所以才選擇了陸軍大臣東條。事實上從東條內閣成立到繼東條之後的小磯國昭都是陸軍軍人。之所以連續出現兩屆陸軍內閣就是為了承擔戰爭責任。但陸軍軍人也不傻,打不贏也決不投降因為投降之後所有的罪惡都要陸軍來背。於是又只好推翻小磯內閣,換成海軍的鈴木貫太郎來投降。東條、小磯、鈴木甚至後來的皇族內閣能夠成立實際上都不是依靠民主選舉,而是由內大臣和前首相組成的“重臣會議”選擇的。

最後我們來談談希特勒,希特勒可能是這三個人裡最接近民主選舉的一個人,不過在說明這一點之前我還是先給結論,那就是希特勒依然不是民主選舉產生的。

下邊我來說原因,首先希特勒自己原本想走的是墨索里尼道理,他組織啤酒館政變和要進軍柏林都是典型的模仿墨索里尼,可惜希特勒失敗了。從1924年以後隨著德國經濟情況轉好,希特勒也開始痛定思痛,轉而尋求以“合法的方式執政”。也就是說過去試圖以軍事政變和武裝鬥爭的方式上臺的納粹黨從1924年以後開始作為一個爭奪選票的政黨出現了。

但是從1924年到1928年希特勒取得的成果都非常有限,希特勒真正的機遇是1929年的經濟危機。在這一年世界發生眼中的通貨緊縮,而德國因為對1923年的惡性通脹的恐怖記憶,所以也採取了緊縮政策,這就讓德國陷入眼中的失業潮和對民主制度的不信任當中。

(在納粹的敵人當中天主教黨的中央黨可能是最有趣的一個,這個黨今天依然是德國的執政黨就是基督教民主同盟)

1930年9月的議會大選當中納粹黨的得票旅從1928年的2.6%躍升到18.3%,1932年7月更飆升到37.4%。納粹黨確實成了議會第一大黨,但憑藉37.4%的席位是無法組閣的。如果要說德國人民選舉了希特勒,那麼希特勒必須拿到50%以上的議席,或者在兩輪總統選舉中都得票數第一。可惜在1932年的兩次議會選舉和一次總統選舉當中希特勒兩樣都沒有做到。事實證明三十年代的最黑暗時期德國支持希特勒的選民也只有37%上下這個水平,而相比之下反對希特勒的三個主要政黨,社民黨、德共和中央黨在1933年大選當中即使面對衝鋒隊的爆炸和槍擊,依然拿到了44%的席位。也就是說德國只有37%對希特勒搖擺不定的支持者,卻有44%鐵桿反納粹的選民。

希特勒怎麼可能是選舉出來的?

(反對納粹的各政黨其實不但有群眾基礎還有組織和武裝力量,1933年希特勒最怕的就是被這些左翼組織顛覆)

那麼希特勒是怎麼上臺的呢?事實上魏瑪共和國的總統是全民普選的,但內閣首腦是總統任命的,總統任命總理並不需要得到議會多數認可,相反只要不遭到過半數的不信任案就可以呆在總理府。但呆在總理府是一回事,執政是另一回事。作為內閣總理要發佈命令要通過法律和預算,這些都需要議會過半數的票數支持,但希特勒拿不到怎麼辦?魏瑪憲法實際上為總統開了一個後門,那就是“總統非常法”,今天我國很多人把“總統非常法”看作是一項法律,實際上“總統非常法”是一種立法方式。

(希特勒真正的恩人是這幾位圍繞在興登堡總統身邊的人)

也就是內閣在得不到票數支持的情況下,把緊急需要通過的法律遞交總統,總統加以簽署也可成為法律。而內閣在無法依靠議會多數的情況下,依靠總統非常立法權也可以繼續執政。希特勒就是這麼一個依靠總統非常立法執政的“總統內閣”的總理。

如果我們理解了這一點就可以看出,在三個主要軸心國首腦之後,只有希特勒是以符合魏瑪共和國的遊戲規則的方式上臺的。也就是說我們可以說希特勒是符合民主的遊戲規則的方式上臺的,但並不能說希特勒是被人民選舉出來的,因為他從來沒有得到過所需要的票數。


克羅採和春天


先說答案,希特勒不是民選上臺的,墨索里尼也不是!!!

很多對那段歷史不明白的人都覺得希特勒是人民選舉出來的,這也成為後世很多人批判民主制的藉口,可是真實的歷史是怎麼樣的呢?希特勒並不是靠選舉上臺的,而是通過政治手腕,說直白一點,是通過政治加暴力的手段上臺的:

1918年德意志帝國在一戰戰敗後,就結束了王朝統治,在魏瑪城頒佈憲法,實行共和制。這個共和政府被後世稱作“魏瑪共和”,憲法也被稱作“魏瑪憲法”。根據“魏瑪憲法”規定,國會是國家最高立法機構,由“普遍、平等”選舉產生的黨派代表議員組成;總統是共和國的代表和國家元首,掌有很大權力,由公民直接選舉產生。

1932年魏瑪共和國興登堡(von Hindenburg)總統任期屆滿,需要舉行新的總統選舉。希特勒代表民社黨(即納粹黨)參選,希望通過合法途徑登臺,可是,經過3月和4月的兩輪選舉,希特勒獲1341萬票(佔總票數36.8%),沒有獲得過半數以上的選票,以敗選告終;興登堡則以1936萬票(佔總票數的53%)當選

儘管競選總統失利,但納粹黨在1932年7月的國會選舉中獲得1374萬張選票,佔全部選票的37.4%,在國會608個席位中擁有了230席,一躍而成為第一大黨。11月重新舉行的選舉,德國人對接連不斷的選舉已感厭煩,納粹的宣傳鼓動失去了以往的勢頭,這次納粹黨丟了200萬張選票,喪失34個議席,當然,這時納粹依然是國會第一大黨,這些選票確實成為了希特勒日後進入總理府的資本,但這並不等於希特勒和納粹黨獲得了最高權力,也不等於他必然能擔任德國的內閣總理,更不等於他獲得了總統興登堡所具有的最高權力。

興登堡對希特勒心存惡感,卻為何又任命他為德國總理?這與魏瑪憲法的規定有關。魏瑪憲法53條規定,政府內閣未獲得選民50%的選票時,總統可以自行指認總理,限制性條件為,指認的總理必須得到國會的認可(不超過50%的議員反對)。1932年德國政局愈發不穩,共產黨在議會的議席增多,日益壯大,保守派懼怕由社會動盪引起的共產主義革命,打算拉攏希特勒組閣阻擊共產黨。經過一系列的秘密談判後,帕彭、希特勒與國家人民黨主席阿爾弗雷德·胡根貝格達成協議,希特勒擔任總理,帕彭為副總理,國家人民黨成為執政黨。

1933年1月,希特勒如願以償成為內閣總理。此時希特勒還是無法坐享獨裁之權力,他在內閣中要受到總統權力的限制和內閣聯合夥伴的制約,興登堡隨時可頒佈緊急法令解散內閣,把希特勒和民社黨趕下臺。

希特勒決定解散國會重新選舉,欲打破憲法約束,爭取多數支持徹底廢除議會民主制。總理職位滿足不了希特勒的胃口,希特勒一心追求的目標是徹底廢除議會民主制,建立法西斯獨裁政權。於是希特勒上臺後不到兩天就決定解散國會,重新選舉,改變國會中政治勢力的格局。

國會選舉在恐怖氣氛下如期舉行。 為了贏得多數票,民社黨在選舉前可謂費盡九牛二虎之力,但結果只獲微弱多數,並沒有絕對優勢。

最後希特勒不得不違反憲法,直接以武力和恫嚇手段迫使國會議員通過“授權法”,授權內閣獲得絕對權力。“授權法”正式名曰《消除人民與國家痛苦法》,該法案容許希特勒和他的內閣可以通過任何法例,而不需要議會的同意。也就是說,希特勒完全擺脫國會和總統的監督,手握立法與行政權。

興登堡病逝後,希特勒內閣立即宣佈一項法律,即早已秘密擬定的《國家元首法》,規定德國總統職務與總理合併為一,因此,帝國總統的原有職權移交給帝國總理阿道夫·希特勒”,希特勒從而摘取了總理兼國家元首的桂冠,並握有對國防軍的統帥權。8月9日舉行了一次全國公民投票表決,法西斯嚴格控制了投票宣傳活動,有90%的人投了贊成票,追認希特勒繼承總統的合法性。至此,希特勒“合法的”集黨、政、軍大權於一身,成為不受任何法律約束的獨裁者。

至於墨索里尼,他的過程是比較簡單的:

墨索里尼,1900年加入社會黨,熱衷於進行無政府主義和反對教權的宣傳。1912 年任社會黨機關報《前進報》主編。1913年成為社會黨領導人之一。1914年11月因力主意大利同英法一起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而被社會黨開除。1919年3月在米蘭組織了一個半軍事性組織——法西斯戰鬥團。1921年11月正式成立意大利國家法西斯黨,自稱領袖。1922年10月糾集5萬名法西斯黨徒向羅馬進軍,迫使國王任命他為首相,攫取了國家的最高領導權。1925年1月3日公開宣佈實行法西斯極權統治,將內閣中其他黨派的成員逐出政府,集一切大權於一身,自稱政府首腦。


懷念故鄉的雪


最大問題是如何制約權力,而不是是否民主選舉出來的,不可否認的是兩人的支持率都曾經很高。兩人都是演說家,墨索里尼還可以稱表演家,利用陰謀和欺騙推翻了民主制度實現獨裁,把國家帶入深淵。

1922年墨索里尼指揮他的法西斯黨旗下黑衫軍進軍羅馬,說是政變不如說是去遊行示威的,意大利國王伊曼紐爾三世拒絕簽署實行緊急狀態法,反而支持墨索里尼出任總理,讓這場可笑的政變成功了。墨索里尼上臺以後採取了干預司法,控制新聞自由,逮捕政治對手,縱容黑衫軍肆意侵犯他人財產,毆打反對者。到了1925年更進一步,取締政黨,恢復政治犯死刑,開除議會里的議員,加大秘密警察隊伍,廢除地方選舉。而這一切破壞民主的事件,墨索里尼一方面通過暴力手段,另一方面又推出恢復羅馬帝國的榮光,改善民生,降低失業率,打擊犯罪來獲取民眾支持。以現在的角度看墨索里尼上臺的很多手段和表演是很可笑的,可是意大利民眾還是被他裹挾著一步一步走向獨裁,沒有了任何制約。正如古斯塔夫.勒龐在他的《烏合之眾》裡寫到的群體裡面的人會發生變化,變得勇敢、敢於發洩,沒有了人格,沒有了意志,也失去了辨別事物的能力。意大利整個沉淪了,現在想想都覺得可怕,民主選舉的國家可以被一個可笑的人用非常可笑的辦法給奪權了。

希特勒也想用墨索里尼的辦法上臺,“啤酒館政變”被鎮壓了,希特勒也坐牢了。1932年捲土重來的希特勒利用世界經濟危機爆發,德國人民對魏瑪政府的不滿,納粹黨以37%的選票成為第一大黨。德國法律規定,在沒有超過50%的席位,總統可以任命總理,總統興登堡非常討厭希特勒。由於第二大黨是德國共產黨,保守派政黨政黨怕共產黨坐大引起革命,轉而支持希特勒出任總理。希特勒並不滿足總理的權力,想要獨裁的話,必須實行魏瑪憲法中的特別受權法,可這要三分之二的議員同意。希特勒製造了“國會縱火案”成功取締了共產黨,舉行了新的選舉,獲得52%議席,通過賄賂在議會通過特別授權法。一個月後希特勒用特別授權法的權力取締了所有非納粹政黨,建立獨裁政權。在萊比錫法院的審判庭被誣陷參與“國會縱火案”的共產國際的三名被告無罪釋放,希特勒把所有的審判收歸新組建“人民法庭”所有,三權分立中司法權被希特勒掌握。原來希特勒頭上還有個總統興登堡制約,隨著興登堡年齡大了,制約的力量越來越弱。當興登堡嚥下最後一口氣,幾個小時後希特勒把總統和總理職務合而為一,稱“元首”。

與墨索里尼不同,希特勒讓德國走出了經濟危機和一戰失利的影響,解決了德國的失業問題,民意支持率還是很高的。希特勒、墨索里尼要獨裁的時候,問題還是在於三權分立,司法獨立,民主制度都到哪裡去了。









愛讀歷史的大胖子


現代以來,民主國家一般是對外強硬的代表。反過來獨裁一般不會去主動侵略他國。原因之一,民主國家必須順應民意,維護國內老百姓利益,對外自然就狠,容易發生戰爭,二獨裁國家只要領導階級過的好就行,對內狠,對外就軟,不可能同時狠。三是獨裁國家容易那國內老百姓利益和外國做交換,比如清末,割地賠款。外國人得利,自然不會反對獨裁國家了。


1234可樂


如果沒有美國式的三權分立民主制度,那些粗糙的或純粹是假民主制度也會選出像希特勒這樣獨裁者惡魔來,所以一個科學的民主制度猶為重要,當然,世界民主制度也在不斷髮展和完善中,雖然美國的民主制度已給很先進了,但還需要不斷髮展改善,不斷從類似希特勒這種民主敗類中吸取慘痛教訓,讓民主制度更加適合人類發展的目標和方向。


談古論今多少事


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希特勒和墨索里尼都是一人一票選出來的。

在一戰結束以後,德國受到嚴厲的懲罰,據說德國要支付的賠款摺合成黃金是世界1000年黃金產量。但是一戰是一場靜止的戰爭,主要的戰場是法國北部,德國境內受到的破壞很小,所以德國軍方一直有一種不服氣的感覺,普遍都是認為一戰之所以失敗,是自己被捅了一刀而且還是從背後。而1929年開始的全世界經濟危機,對於德國的打擊更大,這種情況下,希特勒應運而生。

希特勒的我的奮鬥其實就是一本牢騷大全,如果是在正常發展的情況下,這種書不會有人看,但是如果經濟形勢不好,對於社會現狀不滿的人多了起來,那麼我的奮鬥裡邊的東西可就是深入人心了,憑藉著我的奮鬥和出色的口才,希特勒在一個亂世中脫穎而出,1933年成為了德國總理。

對於選擇希特勒,就是廣大群眾希望有一個深層次的改變,說白了就是大家不想捱餓了,1933年的德國選舉納粹黨是當時的國會第一大黨,而第二大黨是共產黨,在西方的意識形態中,這兩個黨都是革命黨,對於所謂資產階級來說,鼓動去國外搶錢的納粹黨要比鼓動分自己錢的共產黨要好,所以德國的貴族階層選擇支持納粹黨,並且通過製造國會縱火案把共產黨清除出國會,這樣納粹黨就完全控制了國會,希特勒也在興登堡死後,總統總理一肩挑成為德國元首。

墨索里尼的經歷和希特勒差不多,不過時間比希特勒早。

西方的選舉政治制度來說,如果是平時沒有大的社會危機到來的時候,具有很大的優越性,它可以使各個階層充分表達自己的意見,這樣子對於各個階層都能利益均沾,來維持一個穩定的社會狀態。但是有了重大的社會危機時,這種制度決策速度慢,政府行政效率低的問題就完全暴露了出來,這種時候政治強人就會受到廣大群眾的喜愛,因為這個人是能夠解決問題的,不是光會動嘴的人。


有痰


沒錯他們都是民選政府,但他們一但上臺就會破壞民主實行獨裁!別忘了民主不是萬能的沒有民主是萬萬不能的!廣大民眾需要的是利益,誰能給大眾利益最大化民眾就選誰當領袖,所以希特勒默索里尼也是民選並不奇怪。


爽公69439674



手機用戶53141448805


專制的國家哪有什麼民主選舉可言,早已經內定好了的,即便有所謂的選舉程序也是障眼法,純粹是為了走過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