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陸奇舉刀,百度第三次重組內閣》一文?

小朱不懶惰



其實這就是美國管理學家史蒂夫·科維的量化管理的變種,也就是著名的時間管理四象限:重要且緊急、重要但不緊急、緊急但不重要、既不重要又不緊急。

昨天騰訊視頻的孫忠懷突兀的出來發聲,說那篇熱傳文章裡敘述他親赴香港阻止騰訊總辦要把視頻業務賣給優酷土豆的投資會議是失真的,實際情況是總辦在以激將法鞭策視頻團隊奮進。

噴了,「你再不聽話就把你賣了哦」,是不是很多人的童年回憶。

盛名之下無虛士,牆裡鞦韆牆外道。

遙想當年,乾隆禪讓皇位給嘉慶之後的那四年,軍機大事,新皇還是要向身體硬朗的父親請示,不這麼留一手,你們搞不好還真當朕死了呢。


闌夕

李熬曾自豪地說,為什麼自己到處罵人卻能活得好端端的(不久前病逝),是因為我只是罵罵而已,沒有動別人的核心利益。

不管是主動的,還是被動的,文化都變了,之前舒服的人就不舒服了唄。需要引入更多新的人,新的牛人來對沖老人離開的風向。這對陸奇來說,是不小的挑戰。

我看到那些傳言要離開的人員名單時,真的倒吸了一口涼氣,難怪前段時間傳言陸奇要離開呢。

這是兩大勢力的激烈博弈呀,一個又一個人離開,陸奇也會驚出一身冷汗吧,有點示威的感覺。

當然,這些只是旁觀者圖個口快,實際落地卻異常艱難。這就是職場政治,這就要涉及最複雜的人性面。

架構調整就判定為“收縮”,不認同。

是因為三個主控人角色趨同了?崔姍姍迴歸,位置和起的作用能有那麼高的期待?以為有更深的內容分析呢,文章就結束了,哦,原來是“崔姍姍迴歸”是核心話題。

離職員工太多,陸奇的應對和反思有嗎?李彥宏的應對和反思有嗎?專業人士的判斷能否更高維?是呀,要能作更大範圍的討論和採訪就更好了,能有更多當事人的意見就好了。


財經作家邱恆明

這篇文章寫的很有意思,應該是一篇成功的比較嚴肅專業財經報道。

對於陸奇的那次發脾氣也描繪的很生動:“2017年中的一次總經理會上,陸奇用力地把本子摔在桌上。他憤怒異常。”“陸奇面色嚴厲地說:如果你們不能follow‘綠色圍牆’的規則,我沒辦法信任你們跟你們講這些東西。”

同時文章中也表現出,李彥宏對陸奇,還是給予了大力支持:“李彥宏賦予陸奇絕無僅有的權力,所有事業群組負責人均向陸奇彙報,再由他彙報給李彥宏。”。

有點有面,有過去有未來,有鬥爭有妥協,有縱覽有概述,有肯定有疑問。一篇財經報道,寫的跟一個微型商戰小說一樣,確實是一篇比較好的財經報道。


波士財經


一起葡萄

人類進入現代以來,優勝劣汰,只有最優秀的,才能撐得最久,公司命不長,運氣不好,也許有社會的複雜原因,但這樣的公司必然不優秀,必然有懶惰的領導或是居心不良的幹部或是紀律散漫的員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