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柳不言柳,不寫一“柳”字,盡顯柳之美,試與“詩狂”竟高低

柳樹以它婀娜多姿的天生麗質,以它纖柔飄逸的自然神韻,以它裝點江山的奇特本領,贏得了古往今來無數詩人的讚美。在古代,詩人的詠柳之作可謂多,盛唐“詩狂”賀知章的《詠柳》堪稱一絕,而晚唐李商隱的《柳》與唐彥謙的《垂柳》又被稱為晚唐“詠柳雙璧”。這些詠柳詩各有幹秋,試與“詩狂”竟高低。

贊柳不言柳,不寫一“柳”字,盡顯柳之美,試與“詩狂”竟高低

先看“詩狂”賀知章《詠柳》: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此詩借柳樹歌詠春風,把春風比作剪刀,說她是美的創造者,讚美她裁出了春天。楊柳的形象美是在於那曼長披拂的枝條。一年一度,它長出了嫩綠的新葉,絲絲下垂,在春風吹拂中,有著一種迷人的意態。這是誰都能欣賞的。古典詩詞中,借用這種形象美來形容、比擬美人苗條的身段,婀娜的腰身,也是讀者所經常看到的。這詩別出新意,一開始,楊柳就化身為美人而出現,這千條萬縷的垂絲,也隨之而變成了她的裙帶。詩中沒有“柳”和“腰”字,然而這早春的垂柳以及柳樹化身的美人,卻給寫活了。

贊柳不言柳,不寫一“柳”字,盡顯柳之美,試與“詩狂”竟高低

再看李商隱的《柳》:曾逐東風拂舞筵,樂遊春苑斷腸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帶斜陽又帶蟬!

全詩句句寫柳,卻不著一個“柳”字。句句寫景,又句句抒情。詩人年輕時充滿幻想和信心,懷有遠大抱負,正如洋溢著勃勃生機的春柳,以春柳作比,來寫秋日之衰柳,春日之柳的繁盛,正反襯出秋日之柳的枯凋;春日愈是繁華得意,愈顯出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詩中經歷今昔榮枯懸殊變化的秋柳,不正是詩人自傷遲暮、自嘆處世的生動寫照?

贊柳不言柳,不寫一“柳”字,盡顯柳之美,試與“詩狂”竟高低

唐彥謙的《垂柳》:絆惹春風別有情,世間誰敢鬥輕盈?楚王江畔無端種,餓損纖腰學不成。

這首詩詠垂柳,既沒有精工細刻柳的枝葉外貌,也沒有點染柳的色澤光彩,但體態輕盈、翩翩起舞、風姿秀出的垂柳,卻栩栩如生,現於毫端。它不僅維妙維肖地寫活了客觀外物之柳,又含蓄蘊藉地寄託了詩人憤世嫉俗之情,是一首韻味很濃的詠物詩。

贊柳不言柳,不寫一“柳”字,盡顯柳之美,試與“詩狂”竟高低

首先三位詩人同是詠柳,卻都不著一柳字,都將柳樹擬人化,盡顯柳樹婀娜之美。

其次,同為詠柳,手法不同。賀詩以人喻柳,把柳比作年輕貌美的女子,寫出了柳條迷人的姿態,洋溢著對春天的喜愛之情;李詩是以柳自喻,物我同化,借柳的春榮秋衰,嘆自己少年得志和老年失意;而唐彥謙的詩則託物言志。借詠柳而貶美人,借貶美人而抨擊時弊。

贊柳不言柳,不寫一“柳”字,盡顯柳之美,試與“詩狂”竟高低

第三,同為詠柳,意象不同。賀知章所詠之柳是小家碧玉的清純女子,令人賞心悅目;李商隱之柳是“老大朱顏改”,凌涼哀婉,在秋風中蕭瑟的弱女子形象;而唐彥謙的“垂柳”則是損世嫉俗、輕盈奔放,在春風中抓逸的才子形象。

贊柳不言柳,不寫一“柳”字,盡顯柳之美,試與“詩狂”竟高低

第四,同為擬人,韻味有別。賀知章用一“妝”字,寫出了女子的典雅;李商隱用一“逐”字寫出了女子的歡欣但又不顯輕浮;唐彥謙的詩作用“絆惹”,則顯得熱情奔放,放蕩不羈。總之,這三首詩同為詠柳,卻構思迥異,詩風有別,韻味不同,我們只有細細咀嚼,才能體味其中的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