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廟會年年逛,只有人擠人吃烤串念念不忘?

當人流候鳥般暫時離開北京,廟會也許是春節裡北京城中最熱鬧的場所。逛廟會,一個春節黃金週的應景節目。在許多人眼中,廟會只是人擠人攤連攤的簡單熱鬧,羊肉串、劣質玩具、套圈兒遊戲和賣拼圖……複製粘貼的套裝。記憶裡念念不忘的廟會去哪裡了?

北京廟會年年逛,只有人擠人吃烤串念念不忘?

羊肉串比民俗展示更有吸引力?

北京廟會年年逛,只有人擠人吃烤串念念不忘?

龍潭廟會

在北京朝陽門內某條小衚衕長大的王永峰,時隔多年以後,去年春節終於帶來北京的親戚逛了次廠甸廟會。在他的印象裡,廟會大概分“三個賣”:賣羊肉串的、賣拼圖的、賣把式的,“幾年不來也沒什麼遺憾”。

王永峰小時候就有的廠甸廟會,自2010年起已遷址到陶然亭公園。一進公園東門,就能看到一排“非遺”攤位,最受歡迎的是“毛猴”,這種以蟬蛻為主料做成的工藝品,吸引了不少孩子的目光。相比之下,其他幾個攤位則門庭冷落,一個售賣老北京傳統玩具的攤位,竟無人問津。相比而言,餐飲區的羊肉串和烤魷魚,看起來比民俗展示更有吸引力。

北京廟會年年逛,只有人擠人吃烤串念念不忘?

廠甸廟會

“過節不就是吃喝玩樂麼,商家肯定要迎合你這個需要。”在他看來,即便加入民俗展演等特色環節,也很難如羊肉串這般吸引遊客,“大冬天兒的,就算有個文藝展演,大家也不可能杵那兒看很久。換個角度想,人擠人吃烤串也算一種民俗吧,這麼多年都說廟會沒新意,逛的人不也挺多嗎?”

去年大年初二,家住南城的周女士帶孩子逛了大觀園廟會。“要不是孩子在家就知道玩手機,我才不願意來廟會。”選擇大觀園廟會,她表示只是離家近,至於“紅樓特色”並不在考慮之中,“孩子還小,不懂什麼是紅樓夢。何況廟會都差不多,買個風車哄孩子轉一圈,我們就回去了。”

北京廟會年年逛,只有人擠人吃烤串念念不忘?

大觀園廟會

讓周女士覺得最煞風景的,是廟會上隨處可見的“字畫展”、“一折銷售”,公園簡介中的“曲徑通幽”、“杏簾在望”等景點門前,都被各色商家佔領:“每處園子都應該有個精緻的介紹,現在那麼多高科技手段,完全可以吸引更多遊人。可多好的景,門口弄個字畫攤,意境一下就沒有了。”

“不止大觀園,北京好多公園都有自己的特色。廟會完全可以因地制宜,就算賣東西,也可以賣出特色來。比如大觀園可以賣紅樓人物的人偶,天壇、地壇可以賣標誌建築物的模型。”周女士在國外旅遊時,當地景點的限定紀念品曾給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就算是價格貴一些,大家肯定也更喜歡有紀念意義的產品。”

洋廟會洋的是風格還是噱頭?

北京廟會年年逛,只有人擠人吃烤串念念不忘?

朝陽公園洋廟會

北京廟會年年逛,只有人擠人吃烤串念念不忘?

石景山遊樂園洋廟會

和朝陽公園一樣走洋廟會路線的石景山遊樂園,去年首次引入了“歐洲年貨大集”概念,包括引入了超過500年悠久歷史的法國斯特拉斯堡小鎮集市。廟會期間,遊樂園還舉辦了十餘場主題派對和數十項互動娛樂遊戲,供應超過百種以歐洲為主的世界美食、歐洲手工藝品,其中還包括現場手工藝品製作及美食製作體驗。家住石景山古城的劉女士說,遊樂園廟會上,不少賣小吃的商家都裝扮成老外的模樣,“

乍一看倒是挺別緻的,但畫虎畫皮難畫骨,多半還是個噱頭”。

破解同質化,需要讓廟會恢復信仰的實質?

幾年前,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陳連山曾受北京市文化局委託做廟會評比,每年都要看十個左右的廟會,但看下來感覺大同小異,連小吃都是千篇一律。

陳連山認為,廟會起初與信仰緊密相關,新年來臨之際,人們要到寺廟等場所進行祭拜,而祭拜時人群聚集,就會產生商業需要,於是便有一些商販買賣、娛樂活動加入。但總的來說,過去廟會一直是以拜神、敬神為核心,以到廟裡燒香為主要活動。後來,以反對迷信的名義,把這些東西全去掉了,由於缺乏信仰動力,廟會只剩下吃喝玩樂,難免會出現同質化現象。

北京廟會年年逛,只有人擠人吃烤串念念不忘?

地壇廟會祭地表演

不少廟會也在嘗試營造一定的文化氛圍,像天壇、地壇分別舉行祭天、祭地等活動,聲勢浩大,現場觀看的人也很多。但陳連山認為,這些說到底只是一項表演,看似嚴肅,實則讓這些場所缺少了本身應有的莊重感。“圓明園廟會也會組織一些巡遊、冰嬉等皇家演出,但更多的還是商業噱頭,並沒有太多實質上的文化含義,看的人也多半是圖個熱鬧。廠甸廟會從琉璃廠移到陶然亭公園後,請人化裝扮演成財神爺,抱個元寶讓大家摸一摸,有那麼點意思,但終究只是種娛樂。”

北京廟會年年逛,只有人擠人吃烤串念念不忘?

圓明園廟會冰嬉表演

陳連山認為,要想讓北京廟會特色鮮明,真正呈現文化多元的格局,就應該讓廟會恢復信仰的實質。過去,信道教的去白雲觀,信佛教的去隆福寺,包含的文化自然就有了差別。白雲觀娛樂東西沒那麼多,但年年去的人特別多,雍和宮搶頭香排隊的人也很多,老百姓去那裡燒香、磕頭,那是發自內心的精神需要。

北京廟會年年逛,只有人擠人吃烤串念念不忘?

地壇廟會套圈兒遊戲

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民俗專家蕭放對於北京廟會印象最深的則是隨處可見的套圈兒遊戲,滿眼都是毛絨玩。他認為,對於廟會而言,套圈兒的毛絨玩具可以有,但不應該成為主角。廟會主辦方可以搞一些民俗文化體驗區,一方面給遊客展示手工藝,另一方面也能讓遊客更多地參與其中,在互動中感受真正的民俗文化氛圍。

取消攤位招標能否遏制過度商業化趨勢?

北京廟會年年逛,只有人擠人吃烤串念念不忘?

2012年12月6日,地壇春節廟會限價招標,延續了搖號確定攤主的方式。當年最高限價的攤位費達到了20萬元。


但是,北京市其他幾家公園廟會,攤位費高揚的趨勢仍未得到根本遏制。高價位拍到攤位的攤主想要讓自己的投入得到回報,常常會選擇低成本高利潤的商品,而食品價格上漲空間大、容易售賣,成為大多數攤主最好的選擇,以至有些廟會被市民戲稱為“羊肉串廟會”、“地攤廟會”。

北京廟會年年逛,只有人擠人吃烤串念念不忘?

地壇廟會

到廟會練攤的攤主為了轉嫁成本,不得不提高商品價格,造成廟會商品價格虛高。以羊肉串為例,平常2元一串的羊肉串,到了廟會上就要至少賣到10元一串。本來一件非常普通的東西,進入廟會後被層層加利一躍變為節日的“奢侈品”。遊客們在廟會中花著較平時幾倍甚至十幾倍的錢消費,廟會商品的價格嚴重虛高每年都會成為遊客們口誅筆伐的問題。

食品衛生也是廟會管理的難題,各大公園春節廟會一直是食品不熟、以次充好問題的高發地。為治理這一問題,今年元月初,北京市食品藥品監管局確定,2017年本市十大春節廟會將從經營者准入資質、食品經營環境、設施、從業人員健康狀況、食品原材料進貨以及現場加工製作規範等方面,全面嚴格食品安全監管,讓市民逛廟會玩得開心、吃得放心。

北京廟會年年逛,只有人擠人吃烤串念念不忘?

食品藥品監管局要求,廟會、遊園會的食品經營者要嚴格執行索證索票、進貨查驗及查驗記錄等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確保銷售的食品及使用的食品加工材料必須從正規合法渠道採購,並留存供貨商資質複印件、進貨票據等憑證,認真填寫食品進貨臺賬。廟會活動期間,各區食品藥品監管局都會有專門執法力量對參會食品經營者相關情況進行全天候的監督檢查。

針對廟會廣受歡迎的羊肉串,要求在2017年春節廟會上經營“羊肉串”的,必須明確標示其原料,不得不標示原料或僅模糊標稱“肉串”。一旦發現肉品中含有“瘦肉精”或存在摻假行為,經營者將被立即清退出廟會。對廟會經營的果脯蜜餞、肉製品等食品,各區食品藥品監管局也將派駐專門技術人員進行二氧化硫、亞硝酸鹽等快速檢測,發現食品安全風險隱患將即時下架。

文:章賡 圖片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