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風流,不要臉,更不要命

春秋時期,齊國國君文僖公有個女兒叫齊姜,長得是豔若桃花,目似秋水,人人看了都說是個美人胚子。因此文僖公從小就很驕縱她,因此齊姜長大後便生性浮蕩,舉止輕佻。

齊姜還有個哥哥叫做諸兒,諸兒長得英俊瀟灑,一表人才,兩人一同在宮中長大,形影不離,關係非常要好。但疏於管教,兄妹倆從小就有了說不清道不明的關係。

要風流,不要臉,更不要命

男大當婚,女大當嫁。長大後文僖公便給一對兒女說了親事。諸兒娶的是宋國公主,文姜則許配給魯國國君魯桓公。春秋時期,宋國和魯國都是大國,可以看出文僖公對親事的看重,對維護齊國穩定具有重要作用。

但這對兄妹耍心未收,正是難分難解之際,他倆痛苦萬分,發誓以後一定要在一起,哪怕遭盡別人的白眼也在所不惜。

兄妹倆分別後,過了些年文僖公就去世了,位置傳到了諸兒手中,稱為齊襄公。齊襄公上臺後除了日常的理政以外,每天都茶飯不思,特別是一到深夜就想起齊姜,便盤算著讓她回到齊國,和他一起重溫舊夢。

要風流,不要臉,更不要命

魯桓公頭晚喝得大醉,等他醒後第二天太陽都曬屁股了,這才想起自己的妻子去了宮中一夜未歸,心裡便不免納悶。他派人到宮門打探消息,結果聽到的情況讓他大吃幾驚。這齊襄公和文姜竟有不正當關係,並且都是路邊社新聞級別了,就差他還矇在鼓裡。不過呆在齊國的地盤也不好發作,便等到文姜回來親自詢問,文姜的臉上白一陣的紅一陣,似乎已不言自明。

這頭齊襄公也是心裡有鬼,暗中派人打探情況,發現魯桓公已得知真相,心想要是等他回了國,兩國必定發生矛盾,自己肯定處於不利一方。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動了謀害魯桓公的念頭。

第二天魯桓公向齊襄公告辭,絲毫沒提文姜的事,齊襄公說,就讓齊國再做一次東,為魯國來客餞行。

魯桓公一行喝得又是大醉不已,趁酒醉之際把來客送走,派兵在半路截殺了魯桓公,再到魯國報喪,說他中途得了暴病死了。

要風流,不要臉,更不要命

魯桓公一死,文姜的兒子繼位,是為魯莊公。魯莊公很快知真相,對這個殺父之仇怎樣報感到很為難,最終決定還是把母親文姜接回來奉養,也免遭更多人笑話。

齊襄公自然是不願和文姜分開的,其實文姜也不願,她相當於害死了自己的丈夫,日子肯定不好過,自然也不願回到魯國。走到齊魯之間的一個地方便了下來,讓魯莊公給他建了屋舍,從此居住在那裡。

從此,齊襄公和文姜的關係便公開化了,大家都見怪不怪,何況他是君主,也拿他沒辦法。不過世間天道輪迴,自有一定的運行法則,壞事做多了,天老爺會收的。公元前686年,齊襄公被公孫無知等人所殺,公孫無知自立為齊國君主。又過了一年公孫無知被殺,齊襄公的弟弟公子小白即位,是為齊桓公,終於結束了齊國這一段混亂的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