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家長都不想孩子坐最後一排?

李憨

老師給學生們安排座位,一般都是按照高矮個來,個子矮一些的坐在前面,個子高一些的坐在後面,以保證學生都能看到黑板上的字。

但是也有不成文的規定,那些不好好學習,上課搗亂,調皮搗蛋的學生,一般都會被老師安排到最後一排,前些日子,住在我樓下的一個寶媽就去學校找老師溝通,因為他家孩子學習成績不好,而且上課經常說話,擾亂課堂秩序,被調到了最後一排。

若班級人數不多,孩子再搗蛋,不僅會安排在最後一排,還會與前排的人隔開一行,讓他想搗蛋都夠不著別人。我們上學那會就是這樣,現在依然如此。

於是,在家長的印象中,最後一排就是壞學生的代名詞,當然都不願意讓孩子坐最後一排了。這是其。

其二,最後一排的學生,總讓人感覺老師照顧不到,不在老師眼皮子底下,孩子在下面鼓搗什麼,不認真聽講,很難被老師發現,家長當然希望老師多關注一下孩子,所以,就希望孩子儘量坐在前排。

記得我上小學六年級時,教我們的是一個返聘回來的老教師,老師都60多歲了,但她自稱,眼觀六路耳聽八方,不管你坐在哪裡,只要走神做小動作,老師輕輕一揮手,粉筆頭都會準確無誤地砸到你。

所以,我覺得家長認為的坐最後一排被老師關照不到也不一定對,那得看遇到什麼樣的老師,教室裡通常會有兩個門,有的老師就愛走”後門“,坐在後排的學生往往是最先被抓到上課說話的。



沛澤媽讀心理

我想家長不想孩子坐最後一排,應該可能受前段時間一幅漫畫的影響吧!認為最後一排是超級VIP休閒專區的原因吧!



當然這肯定是說笑的啦!其實,家長不想讓孩子坐最後一排,首先是擔心坐最後一排的孩子集中力沒那麼好,容易在最後一排受到干擾;擔心老師講課聲音小了,孩子會聽不到;擔心老師板書黑板字小了,孩子會看不清;還有最重要的可能擔心受到的關注度不夠⋯⋯



其次,現在的確有很多學校會按孩子的學習成績來安排座位,成績好的孩子可以先選擇好的座位,那麼學霸型的孩子為了能夠更專注的學習,下課不懂的問題可以第一時間及時問授課老師,可能會選擇靠近講臺而坐,而順序到了成績較弱的孩子可能只能坐最後了(也可能存在擔心老師提問),而家長知道孩子坐最後一排,可能更多是認為孩子也許成績不好坐最後一排了。



最後,我想縱觀從古到今,大家都有爭先恐後的心理作祟,排隊上車喜歡爭前面(前面可能有位置坐),食堂打飯喜歡爭前面(後面可能只剩菜沒肉了)⋯⋯所以,自家孩子當然希望坐前面咯,只為家長更多的虛榮心與不吃虧的心裡!

不管如何奉勸各位家長"學海無涯苦作舟"每個學子只要投入專注的學習當中,總會是學有所成的!

大萌寶小媽媽

關於座位的問題,是最讓班主任頭痛的,而且在這個問題上,老師、家長和學生的觀點不一定是一致的。最後一排大概家長都不想讓自己的孩子去坐,當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固化思維、學習環境的作用,也和教師教學方法密切相關。優學優考策略認為主要有以下原因。

1、看不清黑板,聽不清老師所講內容。

坐在最後一排的話離講桌較遠,黑板寫的東西看不見,而且老師說得也會聽不清。何況現在近視的同學特別多,坐最後一排顯然不利。長久以往會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老師相對關注少,對孩子不利。

最後一排的學生老師很少會去關注,大多數老師出於一種固定的思維方式,他只關注前幾排的學生,對最後一排的學生幾乎無暇顧及。

由於相對距離較遠,教師對最後一排學生的控制約束也相對較小。他們做一些小動作教師也很難發現,也就更談不上去幹預。據我所知,在某些學校,學生的座位是根據考試成績排的,這一做法實在不可取



3、環境影響,容易形成厭學群體。

有些老師會把學習相對不好的學生放在最後一排,以達到不影響好學生學習的目的。這會讓最後一排成為學習相對較差學生的聚集地。

而且由於老師同學的固有觀念作用,這些學生會把自己也歸類於差生行列。在這樣一個環境中,學生也就很難學好。

不過也有例外的情況,有些學生認為坐到最後一排安靜,少有打擾,正好可以來一場一個人的奮鬥。在一個班上,也總有一些學生會主動、甚至偷偷往最後一排坐,這個情況可能是家長預料不到的。

總之,最後一排可能會影響孩子的學習,但不是主要原因。我們也沒必要糾結於這個問題,孩子的學習很大程度上還得看個人努力。當然,如果還有哪些問題,歡迎和我交流,聯繫方式見下。


優學優考策略

答案其實很簡單,家長認為最後一排影響學習!作為一名班主任我來客觀的的回答一下這個問題。咱們不說小班制的教學環境,畢竟小班制基本上最後一排也不可能在教室多後面。主要來說說班級人數超過50人的這樣的情況!


最後一排有哪些弊端?

第一,最後一排視野不好,聽力受限

如果人數多了,最後一排基本上快頂到後牆了,上高中的時候我就坐在最後一排,因為老師寫的字比較小的原因,從此我的眼睛開始近視,這也一定影響到我的學習。

當然最後一排離老師相對較遠,如果說老師說話聲音比較小,可能都聽不到老師在說什麼,如果說看中間的同學聲音再高一點,後面的基本上聽不到了,這也是最後一排比較嚴重的問題。

第二,最後一排容易形成惰學群體

一個人不想學了,還可以通過自律,家長的老師的溝通,還可能儘快的回到正軌,如果一群人不學了,很容易行成一個惰性群體,互相影響,互相墮落,並且比較難從惰性中走出來!

但是,老師基本上不會讓某個,或者某幾個學生一直坐在最後一排,所以家長們沒必要擔心!可是現在的情況是,部分家長總是希望自己家孩子,始終坐在那個最好的位置,可是好位置畢竟只有那麼幾個,每個孩子都有享受的權利!



為了避免家長的過分要求,我換座位遵循以下原則!

第一,每個人都要坐第一排,每個人也都要坐最後一排。

第二,不分個子高低,不分眼睛好壞,特殊要求自己和同學溝通調換。

第三,單週小調,雙週大調!

當然,最後一排並不是影響成績的主要原因,它只是眾多原因中很小很小的一個,希望家長能正確的認識,最關鍵的還在於學習的主體,如果說主體不願意學了,就是把他安排下教師眼皮子底下,他也只是裝裝樣子!


數學老陳

作為一名高中教室,長期擔任班主任工作,我來告訴你為什麼家長都不想孩子坐最後一排?原因只有一個:坐最後一排會影響學生的學習!

可以從三個角度來分析一下:

第一,最後一排的學生是“問題學生”的比例會比前面學生是“問題學生”的比例大。

不可否認,在最後一排坐的學生中也有很多是認真學習的好同學。比如讀書認真但個子太高的學生,老師一般只能安排在後面。還有一些性格內向但能沉下心去安靜讀書的學生也會選擇坐最後一排。但是,卻有很大比例的學生因為不愛學習或者學不會,又怕老師注意到他(她),怕老師點起來提問;或者喜歡打瞌睡的學生往往以為坐在最後一排老師會看不見,可以安心的打瞌睡;還有一些學生喜歡看小說、玩手機、玩玩具,最後一排自然是他們眼中的“風水寶地”了。家長自然也是瞭解情況的,自然不願意自己的孩子整天和不認真學習的人混在一起了。

第二,老師對最後一排的關注比起前面的學生會相對較少。

並不是說老師會帶著“有色眼光”看人。老師在一節課中待在前面的時候明顯比待在後面的要長,而且大部分時間是在講臺旁的。有時候實際情況是這樣,老師正在上課,後面有同學打瞌睡,老師需要走到最後面去叫醒,如果一會後面又有同學在打瞌睡,老師又得走到後面。所以,在教學進度的壓力下,老師是不可能每次都從講臺走到後面去叫醒的。這也是後面有的同學會安心睡覺的原因之一。而前面的同學就不一樣,老師可以很方便的提醒。另外,後面一旦有幾個不學習的同學,也會影響到老師對這一整片學生的印象,這個很實際。而坐在前面的同學,由於環境好,或多或少會學到更多東西,而平時在回答問題的時候準確率會明顯高一點,也會因此得到更多的關注。

第三,坐在最後一排即使很認真,但視力受限,有時候會看不清黑板,久而久之會使自己對學習產生惰性。

有可能別人不怎麼學,而你有堅定的好好讀書的信念,不受影響。但最後一排離黑板比較遠,有時候想好好學但看不清黑板。於是乎,知識就變得不連貫,出現脫節,學習起來就更加的費勁。久而久之,有想學變成學不會,由學不會變成不想學了。

這就是坐最後一排會影響學習的原因。但是,現在有很多地方都是小班教學,一個班級才三四十人,教室也比較小。原本會有的很多問題也不太成問題了。所以,學習的事情最重要的還是自己。如果客觀條件沒有太大問題的話,真正影響學習的還是自身的習慣!


高中數學馮老師

這個道理顯而易見,坐在後面容易聽不清,看不清,尤其是視力不好或者老師說話聲音小的時候更是如此。側面也不是好位置,容易反光。所以,從自身利益的角度出發,追求一個好位置是很正常的。就像書法家追求一隻好筆,士兵追求一把好槍。不是說這個東西是必需品,而是擁有它對你更有利!

根據美國人類學家愛德華•霍爾博士的研究成果,人與人之間可以劃分四種距離。

1. 親密距離:6英寸~18英寸之間(15釐米~44釐米)

2. 個人距離:1.5英尺~4英尺之間(46釐米~122釐米)

3. 社交距離:4英尺~12英尺(1.2米~3.7米)

4. 公眾距離:12英尺~25英尺(3.7米~7.6米)

公眾距離是一個幾乎能容納一切人的“門戶開放”的空間,人們完全可以對處於這個空間的其他人,“視而不見”,不予交往。因此,當演講者試圖與一個特定的聽眾談話時,他必須走下講臺,使兩個人的距離縮短為個人距離或社交距離,才能夠實現有效溝通。所以有經驗的老師大都知道,教室後排的座位,確實存在著一定的劣勢。

因為與上課的老師距離遠,容易分心走神;而學生開小差,也不容易被老師發現;或者,即使被老師發現了,也容易被老師忽略——因為要提醒距離遠的後排同學,會影響老師講課。

另外,習慣在後排就坐的同學,大都習慣了與老師保持的這個距離。而這個距離,常常影響其深入透徹地理解教學內容,影響其產生活躍的高質量的思維活動。

至於座位對孩子的成績影響,也許會有,但絕對夠不上“大”。因為實際上除非你的座位嚴重干擾到你學習,否則你只是舒適程度上比別人差一點而已。沒聽說過因為食堂飯菜難吃大學生們就餓死的。不要誇大座位對孩子的影響。

真正的影響可能有兩點。一,身體上的不足,造成座位影響大。比如近視眼,你就不能坐的太靠後。個子矮小,也不能坐在高的後面。老師基本上還是得按照高矮順序,身體不足者優先的基本結構下,找空隙給他們照顧。所以,大致上還是公平的。二,同桌的優秀與否,是座位影響的關鍵。同桌的影響是巨大的,它是學生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一個外部環境。擁有一個好同桌的學生,他的學習態度、成績進步等方方面面,平均起來都比其他學生高!優秀的同桌會影響孩子的成績,這樣就間接導致了,好的座位會影響孩子的成績。

那麼作為一名教師,最好的方式是讓學生先自由組合,老師綜合學生身高、視力、性別、個性、成績等因素,結合實際情況進行微調。

作為家長,如果對孩子的座位安排實在是不放心,不妨先觀察孩子一段時間,看看他們自己是否能適應目前的座位安排,有沒有辦法自己處理好和同桌之間的關係。實在有問題的話,再積極和孩子班主任溝通,切忌提前給自己和孩子太多的心理暗示。


澤媽育兒

個人認為,這主要是心理上的因素,與孩子的實際學習情況關係不大:

一、家長擔心孩子聽不到。實際上,只要在一個學習氛圍正常的班級,最後一排與第一排聽課的效果都是一樣的,上課的老師已經熟悉了教學環境,如何讓所有學生聽到是教學準備的重要環節,不會出問題的。如果孩子在家庭受到良好的專注力的培養,坐在最後一排也一樣有好的聽課效果,反之,一個專注能力弱的孩子,坐在第一排也是沒有用的。

二、家長擔心老師關注不到孩子。事實上,在教室上課的老師,總是會關注後排的孩子,因為也擔心聽不到。我每次上課,提問都從後排開始,讓“後呼前應”,形成教學的整體氛圍。再說,家長要信任自己的孩子,一個認真好學的孩子,坐在哪裡都是發光的,不要輕易給孩子貼上需要特別關注的標籤。

三、擔心坐在後面被別的孩子影響。其實,現在大多數學校都實行班級位置輪換制,坐在前面和後面的孩子都不會是分類固定的。再就是,家長要有同理心,不要總是覺得問題都出在別人的孩子身上,要培養孩子自我反思的能力,學會尊重包容地與別人相處,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

總之,家長對孩子的培養不能過於焦慮,安排座位這事屬於教會育教學行為,家長配合和支持學校,相信和鼓勵自己的孩子,一定會促進孩子健康的學習和成長。


顧丹

1.我覺得這和我們的慣性思維有關,我們小時候上學,老師一般分座位會根據兩個標準去分,一是按個子矮排序,二是學習成績。好像優生通常都會坐在前面,搗亂的學生和差生一般會坐在最後一排。

2.按照人的思維定勢,坐在前排的人聽課會更集中注意力,一是距離近,聽的清晰。受同學干擾也比較少。二是老師通常會更關注距離近的學生。聽課和學習效果也會更好點。

3.我倒認為孩子坐哪裡都無所謂。成績好壞和坐前排後排沒有直接關係。環境固然重要,但人要主動去掌握環境,適應環境,而不被環境牽著鼻子走。


晉瑗讀書

這是心理效應的結果。

1,老師在前面講課,從聽覺視覺角度,必定是 距離近是有很大益處獲取清晰的視聽感覺的。

由此,孩子聽課座位越靠前,就越能聽課清晰,看老師的板書清晰。促進聽課效果。

2,孩子在學校跟隨老師學習,與老師互動越多,越可以促進孩子的學習效果。

那麼,與老師越近距離,就越有多的機會與老師互動,促進學習,由此,孩子座位越靠前,也就越成為家長的心理需求,學生對老師越有期盼和教學需求,也就越希望座位靠前。

3,後排距離老師遠,聽課中 精力分散,有開小差的習慣,更容易隱藏,一個老師面對全班幾十個學生,關注度無法滴水不漏。那麼,後排的學生可能 就會成為老師監管學生的漏點。 從心理角度,越遠離老師,學生越有機會去貪玩、搞小動作等。惡性循環,後排就成為了學生們聽課不良習慣 多發地。由此,家長從防範角度思考,也不會主觀希望自己孩子坐在後排的。 家長也更明白,孩子畢竟是孩子,自控力差,受周圍夥伴影響更大。學習環境好壞 直接回影響自己孩子的學習態度和效果。從保護孩子,給孩子提供良好學習氛圍的角度,家長必然不願意讓孩子 去坐後面的位置。

總之, 家長不認可孩子坐在後排,就是希望孩子能在良好積極的學習聽視覺角度和環境中,提高學習效率,促進學習效果。這是應該理解和肯定的。 要想消除這個現象,不是去勸說家長們,應該學校和老師們 多方面思考 如何提高班級的管理,如何從孩子們互助、老師更多關注每個學生、解決座位效應引發學習不良區域的問題, 如此才能消除家長對學生座位的過度在意的問題。


鈴蘭王強老師

作為老師我會參加一些培訓,每次培訓都會出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大部分老師喜歡坐後面,前面總是會空著一些座位。這是因為坐前面容易暴露在老師的視線裡,被叫起來回答問題等幾率比較高,大家都不想回答問題,所以喜歡坐後面,而且坐後面有種被遮擋的安全感,可以隨意玩手機等。

家長是非常明白這個道理的,所以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坐在最後,主要是感覺影響聽課,直接點說就是影響學習。



從老師的角度來看,確實會有忽略後面同學的情況,因為要寫板書等原因,老師更多的時候是站在前面講課的,後排學生的關注度就會有所降低,所以家長不希望孩子在最後一排,在後面孩子上課思想容易開小差。

還有的孩子個子不高,坐最後一排視線被遮擋。


這些問題是客觀存在的,但不是一定就這樣。如果都不想坐最後一排,那學生的座位問題就很讓老師頭疼了,所以還是要多理解,老師也應該顧全大局,經常調換座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