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解鈴還須繫鈴人”,出自哪座神祕寺廟?(老寺廟詭異故事)


我們都聽說過成語“解鈴還須繫鈴人”。有一次,法眼詢問眾和尚:“誰能夠把系在老虎脖子上的金鈴解下來?”大家再三思考,都回答不出來。這時,法燈剛巧走來,不假思索道:“只有那個把金鈴繫到老虎脖子上面去的人,才能夠把金鈴解下來。”法眼聽後,認為法燈頗能領悟佛教教義,便當眾讚揚了他。後來這句話就以“解鈴還須繫鈴人”的成語流傳下來。那麼,這個成語出自哪座神秘寺廟?

這個成語,就出自南京鼓樓區的法眼宗祖庭——清涼寺。

清涼寺為何叫“清涼寺”?這段歷史可追溯至南唐時期。李昪到清涼山避暑,改名為“石頭清涼大道場”。

清涼寺還跟明亡的一個大畫家有關——明末清初著名畫家龔賢,明亡後在清涼山定居。他曾作自畫像,手執掃帚作掃落葉狀,因之稱掃葉樓。

清咸豐三年,太平軍佔領南京時,對南京城內的文化勝蹟進行了大規模毀壞,清涼寺也未倖免於難。清同治年間,寺院在原址恢復重建,但規模已大不如前。

文革時期,清涼寺被迫終止了佛事活動。幾經歷史輾轉,如今的清涼寺梵音復起,伴著“解鈴還須繫鈴人”的成語傳說,驚起一身清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