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及亚洲藏家梦寐以求的臻品——元代霁蓝釉凤首壶

蓝釉又称“祭蓝”、“霁蓝”、“积蓝”、“霁青”、“宝石蓝”等。霁蓝釉是一种高温釉,即在石灰碱釉中掺入适量的天然钴料做着色剂,在窑内1280--1300摄氏度左右与坯胎一起一次性烧制成功的瓷釉。其特点是色泽深沉,釉面不流不裂,色调浓淡均匀,呈色亦比较稳定。后人称其为“霁青”,《南窑笔记》中把它和白釉和红釉并列,推为宣德颜色釉瓷器的三大“上品”。

霁蓝釉始创于元代,明、清蓝釉习称“霁蓝”,一直延烧至现代。主要用于官家祭祀器和陈设器,属于数量少于其它釉种的高档釉种。霁蓝最为后人称道的首推明代宣德一朝,宣德霁蓝釉瓷器多为单一色釉,也有少部分刻画暗花的,另有蓝釉白花的,多为折枝花及鱼藻纹。

深圳立信近期征集到一款元代霁蓝釉凤首壶,洗口,短颈溜肩,扁平腹,一侧堆朔装饰凤首,另一侧贴朔壶柄。壶身自颈部以下通体以印花工艺装饰缠枝花卉纹,画面中间穿出一灵巧凤凰,整体画面生气盎然,动静相彰。从壶盖至底部圈足遍身施均匀蓝釉,发色亮丽浓淡相宜,底足无釉。庄重不失秀气,细腻的画面隐藏于粗犷的造型之下,且历经岁月久远却依然保存完好,极为珍稀。

中国及亚洲藏家梦寐以求的臻品——元代霁蓝釉凤首壶

凤凰,是中华民族的独特创造;瓷器,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发明。以凤凰为造型的瓷器——凤首壶,造型优美,深受历代各族人民的喜爱。我们迄今所见之历代凤首壶均是极为珍贵的文物。

考古资料表明,我国凤首壶的起源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产物。自汉代张骞出使西域以来,我国开始与亚洲各国往来。西域商人通过“丝绸之路”进行东西方贸易,大大促进了东西方文化艺术的交流。在西域人贩运或进贡来的波斯萨珊帝国的商品中,有一种鸟首胡瓶。唐代的刻胡人进宝纹玉带板及执壶胡人陶俑等文物证实厂这一点。此类器形源于波斯萨珊金银器的造型,而唐代陶工们广泛地吸收了波斯萨珊工艺品的特点,并把它们与中国传统陶瓷艺术结合并加以创新发展。

元代时期的霁蓝,烧造成本非常高昂,不仅追求高质量,数量也很客观。尽管如此,数百年的历史长河中,有过大规模的战争、如火如荼的农民起义等政治风暴……易碎的霁蓝釉瓷器能有幸完好无损留存到今天的已是寥若晨星、屈指可数,由此可见,元代霁蓝釉凤首壶极其珍贵,同时也成为很多中国及亚洲藏家梦寐以求的臻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