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善勇:用科技改變農業 讓農民成為一種體面的職業

刘善勇:用科技改变农业 让农民成为一种体面的职业

濱州市農業局劉善勇

生之於“民”,報之於“民”

劉善勇出生於魯西一個淳樸的農村家庭,在成長過程中,父輩那種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辛勤勞作情景,對他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使他下定決心改變這種狀況。高中畢業後,不顧家人的反對,決然報考了農業院校,並選擇了具有挑戰性、能夠帶動農民致富的園藝專業。通過大學四年的學習,劉善勇掌握了農業新知識,參加工作後刻苦專研、不斷創新,用實際行動不斷踐行當初的決定。 2013年,濱州市遭遇了百年難遇的強降雨天氣,據氣象部門統計,7月份一個月連續降雨量就達502.1mm,農業遭遇重創。“由於我市設施農業起步較晚,在設施建造上沒有根據自己的地理特性,那次降雨造成了大片設施內澇,坍塌。”劉善勇介紹,據不完全統計全市設施種植損失達上億元,有的農戶甚至是顆粒無收。在調研過程中看到受災農戶欲哭無淚的表情,他十分著急。回來後,劉善勇通過借鑑外地經驗、查找有關資料等途徑,結合本地土質狀況等條件,研究出了適合濱州發展的新型日光溫室建造技術。在實踐過程中,這種溫室不僅適合濱州,也適合全省的設施農業發展需求,開闢了山東省新型裝配式溫室建造技術更新的先河。目前該建造技術已在全省推廣使用,可節約土地面積達到1/3左右,成本每平方米降低15元,土壤耕層得到了保護,病蟲害相對降低,產品品質得到了一定提高,獲得了使用者的高度評價。

創新農業發展模式,促進高效、綠色生產

幫扶企業更新技術,提高市場競爭力

2017年上半年,通過多方打聽,濱州市福哲思蕈菌有限公司總經理張豔波先生找到了一直致力於蔬菜食用菌研究的劉善勇,向他講述了食用菌生產過程中菌糠不能夠綜合利用、浪費嚴重及食用菌菌棒汙染率難以降低的問題。面對諮詢,劉善勇向他耐心傳授了經過多年研製成功的“食用菌循環生產工藝方法”和“食用菌增產防蟲防雜菌藥劑配方”,企業經過技術更新,現已使得菌棒汙染率降低到5%以下,菌糠得到了綜合利用,極大降低了生產成本,產品在各大商超供不應求,經濟效益得到了較大提高。 經過多年的努力,劉善勇先後發明了微滴灌及水肥一體化設備、適合蔬菜食用菌生產的新型裝配式溫室、蔬菜清洗設備、輕便式藥械使用設備、食用菌循環生產工藝方法、病蟲害綠色防控藥劑等,並得到了廣泛應用,節省了勞動力、降低了生產成本,部分實現了機械化自動化,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