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孝莊皇太后死後37年不下葬,到底是為什麼?

用戶58852942294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保護並培養了順治、康熙兩代歷史名君的孝莊皇太后薨逝,康熙把孝莊的遺體先行安置在“暫安奉殿”,這一放就是37年,直到雍正二年(1724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才正式將孝莊皇太后的陵命名為“昭西陵”。那麼,究竟是因為什麼不及時下葬非要拖了37年呢?難道是因為康熙不孝順嗎?跟隨作者一探究竟。

孝莊生於明萬曆四十一年二月(1613年3月),姓博爾濟特氏,名布木布泰,在蒙古科爾沁部出生,是貝勒寨桑之女。1625年,根據滿蒙聯姻的需要,她嫁給了後金(清)汗努爾哈赤的第八子、四貝勒皇太極。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極改號大清稱帝,封其為永福宮莊妃。崇德三年,也就是1639年,她生皇九子福臨,而後福臨嗣帝位,是為順治,她被尊為皇太后。再後,其孫玄燁嗣帝位,是為康熙,她被尊為太皇太后。由於她是太宗文皇帝皇太極的妃子,並且她的兒子孫子均是皇帝,所以史稱“孝莊文皇后”,一般也稱之為孝莊。


圖上:孝莊影視劇中資料圖

有人認為是孝莊下嫁給了多爾袞,而孝莊死後無顏面對皇太極,故選擇不與皇太極合葬,而當時又沒有合適的地方下葬孝莊,所以就拖了37年之久。他們認為皇太極駕崩時,莊妃才32歲,年僅6歲的福臨繼承大統,而在當時,執掌朝中軍政大權的實際上是睿親王多爾袞,他手握重兵成為朝中說一不二的人物,甚至連皇帝的玉璽都放在睿親王府中,小皇帝隨時都有被廢掉的危險。

並且,持下嫁觀點的人還特別強調,在順治朝多爾袞公開以皇上的父親自居,稱號就叫“皇父攝政王”,而只有皇帝的母親下嫁了,多爾袞才有可能被稱為“皇父”。他們認為多爾袞稱謂的變化,恰恰反映了太后與多爾袞的婚姻由隱秘到公開的過程。


圖上:莊妃的永福宮

據史料可查,順治帝臨政時,關內正一片混亂,1644年3月,聲威日壯的李自成率領農民起義軍攻克北京城,崇禎帝自縊於煤山(今景山),統治中國276年的明王朝宣告覆滅。多爾袞作為皇太極的弟弟,在輔佐年幼的順治繼位,以及統治鞏固清朝政權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的稱號也在改變,從最初的“叔父攝政王”,改為“皇叔父攝政王”,最後改為“皇父攝政王”,這些稱號的改變並不能說明了孝莊下嫁給了多爾袞。

不可否認的是孝莊為年幼的順治登基,穩定當時的政治大局,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多爾袞就算當時位高權重,但無可靠歷史資料記載孝莊“委身下嫁”。

既然不是“委身下嫁”,那麼,難道真是因為康熙不孝順,不管自己的老祖母嗎?當然,肯定也不是。真正的原因記載在《孝莊後傳》裡面:

“我身後之事特以囑汝,太宗文皇帝梓宮安奉已久,卑不動尊,此時未便合葬;若另起瑩域未免勞民傷財,究非合葬之義;我心戀汝父子,不忍遠離,就將我在你父親的孝陵附近選擇安葬”

康熙當然不想違背孝莊的遺願,但是當時無陵可葬。因為順治是孝莊的的兒子,在孝陵裡面,最尊貴的位置已經埋葬了順治,如果再把孝莊安葬在裡面,那就是亂了輩分,但是孝莊又不願意和皇太極合葬,自己作為孫子又不能違背遺囑,於是只能放置在“暫安奉殿”。


圖上:昭西陵資料圖

雍正帝繼位後,在“暫安奉殿”之上建陵,並在雍正二年(1724年)正式將孝莊文皇后的陵命名為“昭西陵”,孝莊經歷了37年,才得以真正的安歇。

————————END——————————


小小嬴政

咱先屢一下孝莊太后的家庭身份,以便於大家更好的瞭解她,她是蒙古的博爾濟吉特氏,其父是科爾沁貝勒寨桑,她的老公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皇太極,但是皇太極並不是太喜歡她,因為皇太極更愛的是孝莊的親姐姐海蘭珠,對你沒看錯,她姐倆都嫁給了皇太極,後來孝莊生下了後來成為順治皇帝的兒子福臨,後來的康熙皇帝也是孝莊一手帶大的。其實按照祖制,在孝莊死後她應該埋葬在瀋陽的北陵(皇太極陵墓),和他的老公入葬一個地宮,但是實際上大家都知道,她並沒有歸葬瀋陽,而是埋葬在了清東陵。但這裡有一個謎團,就是孝莊的陵墓的位置,看下圖。

按常理講孝莊不願歸葬北陵,就在清東陵的話,也應該是在清東陵陵區內風水比較好的地方才合理,但她的位置卻在清東陵的風水牆的之外,也就是說她並沒有在陵區內,而是單獨的孤零零的在外面。據正史記載,孝莊皇太后死在了她孫子康熙朝,死後康熙一直也沒有把她入土而安,孝莊的靈柩一直放在她兒子福臨孝陵的旁邊,直到她的曾孫雍正朝才動工興修孝莊的昭西陵。

這個便是孝莊的昭西陵衛星圖,孝莊之所以37年不下葬,據稱是和一個野史有關,同時也是大清的三大疑案之一,這個事兒便是太后下嫁多爾袞的傳說,據說順治福臨能登上皇位,全靠了孝莊用身體“賄賂”了皇太極同父異母的弟弟多爾袞,皇太極死後,多爾袞是黨政軍一把手,只要把多爾袞拿下伺候好,福臨才有就會穩坐皇位而不被推翻,所以野史說孝莊做了對不起皇太極事兒,所以死後不敢讓孫子把她歸葬到皇太極的跟前,怕的是在地下相見後不好交代,所以孝莊死後也立下了遺囑,希望自己陪伴在兒子的身邊而不去瀋陽。再者說,皇太極生前和孝莊的感情也就那麼回事,因為皇太極最上心的是孝莊的姐姐海蘭珠,所以生前不那麼待見,死後就更不求歸葬了。之所以康熙到死也沒解決下葬問題,最根本的原因是康熙是在是不知道如何安置,咱康熙朝唯一做的事兒是把慈寧宮東側五間殿全給拆了,然後全部運往在孝陵紅牆外按原樣易地重建,並且作為太后靈柩的“暫安奉殿”。沒想到一直拖到了康熙死,這事也沒解決,說話這個問題倒了雍正手上,要說還是雍正聰明,利用一個大臣的建議:說咱大清這麼風調雨順,就是因為孝莊的“暫安處”歪打正著就是一個風水絕佳的好地方,咱們不如直接就地建陵,那也別去了,這樣可以永保大清四海昇平,雍正直接批示:就按你說的辦!這樣停靈幾十年的孝莊終於得以真正安歇了。


老豬的碎碎念

孝莊皇后(公元1613年-公元1688年),本名為博爾濟吉特氏·布木布泰,是蒙古科爾沁部落貝勒寨桑次女。公元1625年,她以滿蒙聯姻的方式,嫁給了清太祖努爾哈赤的第八個兒子皇太極,稱為了後者的側福晉。公元1636年,皇太極登基,稱為清太宗,她被封為永福宮莊妃。公元1629年至1633年,孝莊皇后先後誕下固倫雍穆長公主、固倫淑慧長公主和固倫淑哲公主。並於1638年誕下愛新覺羅·福臨。

  公元1687年,輔佐三代帝王的一代名後,年邁的昭聖太皇太后(即孝莊皇后)得了急病,康熙皇帝為此茶飯不思,親自到祖母塌前侍奉。有一次,為了給祖母祈福,他率領百官到天壇,向上天祈禱,希望折損自己的壽歲,來讓祖母多活幾年。

  只是生老病死乃是定律,康熙的祈禱終究還是沒能讓孝莊皇后戰勝病魔。公元1688年1月27日,孝莊終是撒手人寰。

康熙皇帝十分敬重這位祖母,因此在後者過世之後,先是於清東陵附近的昌瑞山下建造了”暫安奉殿”,並將孝莊皇后靈柩停靈於其中。公元1725年,雍正帝在“暫安奉殿”的原處,就地建造了地宮陵寢,孝莊皇后陵墓也於此時葬入了地宮。因陵寢位於皇太極的昭陵西方,所以又被稱為“昭西陵”。

值得注意的是,從今日孝莊皇后的昭西陵規模格局上看,這座陵寢的級別是清代所有皇后陵墓中最高的。這也算是對孝莊皇后一生功績的一種肯定。

孝莊為何37年後才得以下葬?其原因究竟為何?

孝莊是清朝的第一位開國皇后,輔佐了順治和康熙帝,她的地位應該說是備受尊崇的,康熙帝對待這位祖母應該說十分的孝順恭敬,又是為何被孤零零的放在風水牆之外呢?

撲朔迷離的“下嫁緋聞”

難道真的是因為傳說那樣,僅僅是因為他改嫁過皇太極的弟弟多爾袞,才導致這樣的下場?有野史閒說,1648年,孝莊在丈夫皇太極死後的第四年嫁給了小叔子攝政王多爾袞,有人甚至以滿族民風粗獷,人口較少,由於對種族生存延續有很強的危機感,這種兄死弟娶嫂的風俗在當時是很正常的來予以佐證支持。

那麼這種說法是怎麼來的呢?光緒年二十七年(1901年),史家章太炎將南明張煌言的手抄本《張蒼水集》排印出版,裡邊有首詩是這麼寫的:“上壽觴為合巹尊,慈寧宮裡爛盈門。春宮昨進新儀注,大禮恭逢太后婚。”這下不得了了,孝莊居住的慈寧宮大婚,還明確地寫出了是“太后婚”,就因為這詩,孝莊的名節開始不保了。這張煌言又是什麼人呢?他怎麼對皇家秘事這麼瞭解?

那就翻翻史料吧,一翻不要緊,原來這人和滿清是死對頭!他是梁羽生小說裡極度讚揚的抗清義士!他是南明魯王政權的主要成員,他組織的義師和鄭成功的大軍一樣都是東南沿海的主要抗清力量。康熙三年,張煌言抗清失敗,於是,他跑到一座小島上藏了起來,可清軍還是不依不饒,硬是扮成和尚上島把張煌言逮了並處死。說到這兒,大家都明白了吧,這人和清廷可謂是血海深仇,如梁羽生小說裡的天山一脈一樣,諸如乾隆之類在他們眼裡那都是猥瑣小人。

太后下嫁畢竟屬於稗官野史,這種說法站不住腳。

玄玄乎乎的“莊妃託夢”

有民間傳說,孝莊太皇太后去世後,其一手帶大的康熙不忍心讓祖母漂泊異鄉,於是下令將祖母靈槨移往盛京與太宗皇帝合葬。可剛到遵化孝陵大紅門前,這裝有孝莊棺槨的靈轎就突然變得特別沉,主管王大臣心裡七上八下的,趕緊下令暫歇。

康熙夢到孝莊對他說,自己實在捨不得和兒子孫子離得太遠,因此不想去千里迢迢的盛京和皇太極團聚了。“我的棺槨停在我兒子的陵墓外面,就在那裡給我下葬吧!”

這個故事就明顯是傳說了。關於靈柩不願意走這回事,民間傳說甚多,並且為之附會了很多理由。此事是真是假,已經無法考究了,但是,關於孝莊和兒子孫子的深厚感情,也為這位有魄力有手段的傳奇后妃添加了溫情的色彩。

可信度最高的“孝莊遺囑”

按照正史記載,孝莊之所以遲遲未能安葬,主要是因為順治帝乃是孝莊皇后的兒子,《昌瑞山萬年統志》記載孝莊皇后的遺詔,太宗文皇帝梓宮安奉已久,不可為我輕動。孝莊本人不願意和皇太極合葬,他希望葬在兒子順治的陵墓旁邊,但她去世時候,孝陵已經建成了二十四年,孝陵範圍內,最尊貴的地方已經建有順治帝的陵寢,如果將孝莊皇后葬入其中,是亂了輩分。後世子孫只能重新尋找合適的地址,再建造一處陵寢。

如今, 昭西陵陵寢位於清東陵風水牆之外東方位置,與昭陵更是相差甚遠。因此在地理位置上,它不屬於清東陵、昭陵中任何一系。昭西陵坐北朝南,從陵北地宮至陵南入口,依次建有:寶頂、寶城、明樓、方城、臺石五供、陵寢門、隆恩殿、配殿、燎爐、琉璃花門、隆恩門、值房、朝房、神道碑亭以及下馬碑。整個陵寢的規模與規格級別是清代所有皇后陵中最高的。可以說,孝莊得到了清朝的最高禮遇。


聆雨軒史海探秘

孝莊皇后之所以沒有去昭陵陪葬皇太極,原因很簡單,就是她自己不想去,為什麼不想去呢?主要有三個原因,最重要的原因是因為她還有一個多爾袞,如果葬到皇太極的昭陵,去九泉之下面對皇太極,她該怎麼說呢?


太后下嫁是清宮的四大謎案之一,雖然沒有確鑿的證據顯示孝莊太后曾經下嫁多爾袞,但兩人之間有感情,並且發生過很多事情是幾乎可以認定為確鑿無疑的,歷史記載有一次多爾袞來北京,孝莊太后去通州迎接他,多爾袞進了孝莊太后的大帳之後就沒有出來,孝莊太后宣諭今天晚上就住這裡了,還有多爾袞的封號,先是封攝政王,後來到皇叔父攝政王,又封皇父攝政王,這封號幾乎可以當順治皇帝的爹,而與孝莊太后成為夫妻了。

孝莊太后是一個有心機有眼光的人,正因為她很好地用自己的感情和身體籠絡住了多爾袞,才使得皇太極死後皇權沒有被代替,而是得到了進一步的鞏固,可以說,在皇太極死後,清朝最高權力的穩固,全是由於孝莊太后從中翰旋調停得來的,正是由於她籠絡了多爾袞,幫助了順治帝,又培養了康熙皇帝,所以可以說它是清朝重要的締造者,其作用甚至蓋過了皇太極和努爾哈赤。

第二個原因是她並不是皇太極的正妃,她的姑姑還有其他幾個女人在皇太極的妻子中都比她地位高,而且據歷史記載來看,皇太極也並不是很喜歡她,皇太極最喜歡的女人是海蘭珠,海蘭珠是孝莊的親姐姐,比她大四歲,這個女人才是皇太極的真愛,所以可能孝莊一想到這些,也不想再去和他的姑姑姐姐們在皇太極面前爭寵了。



第三個原因就是他的兒子順治皇帝福臨並沒有葬到瀋陽昭陵附近,而是在清東陵另起一墳,如果順治皇帝也葬到皇太極的昭陵附近,那可能孝莊皇后也要葬到昭陵了,所以就因為順治皇帝選擇了清東陵,那麼也給了孝莊皇后不去昭陵陪葬皇太極的理由,歷史記載孝莊太后在死前說,她留戀順治和康熙父子,希望能陪在她們身邊,這樣孝莊太后就能以陪伴子孫的名義不去九泉之下面對皇太極了,從她的人生事蹟來看,這的確是一個很好的選擇。但是按照葬制來說,她卻又是應該去陪葬昭陵的,所以康熙皇帝在孝莊死後一直猶豫不決,棺槨停放了37年之久沒有下葬,但最終康熙皇帝還是滿足了他奶奶的心願,把她葬在了清東陵,她也是那裡輩分最高的人。



古月今談


孝莊皇后,一個活躍在各大影視作品裡的人物,像《康熙王朝》、《孝莊秘史》等,但真正瞭解孝莊皇后歷史事件的是極少數,大多都只是對皇太極、多爾袞和孝莊皇后的三角戀情比較感興趣,那麼孝莊皇后在皇太極死後下嫁多爾袞這件事在歷史上是否存在呢?死後37年不下葬又是為什麼呢?

首先孝莊不叫孝莊,這只是她死後康熙皇帝封的諡號,她的全名叫布木布泰 博爾濟吉特,來自漠南蒙古科爾沁部落。在《孝莊秘史》中講孝莊與多爾袞青梅竹馬,從小一起射箭,騎馬,有深厚的感情,是皇太極橫刀奪愛,把孝莊搶走了。但事實上,孝莊和多爾袞根本就沒有私下見面的機會,至於一見鍾情,私定終身就更不可能了。史書上有明確的記載,在孝莊成為清朝的核心人物之前,她只和多爾袞見過三面。第一次見面,是孝莊的姑姑嫁給皇太極的時候,那是1615 年,當時多爾袞3歲,孝莊2歲。要說這倆小孩兒能一見鍾情,估計誰都不會相信。之後兩次見面一次是在多爾袞結婚的時候,另一次是在孝莊結婚的時候,在如此繁忙的婚禮上,可能連看對方一眼的時間都沒有,更不可能有什麼發展了。由此我們可以斷定,孝莊、皇太極、多爾袞的三角戀只是電視工作者的藝術加工,歷史上並沒有這回事兒。


對於孝莊不與皇太極合葬,許多學者都認為是因為孝莊下嫁給了多爾袞,這讓她覺得死後無顏面見皇太極,因此選擇獨自安葬,而不去瀋陽和皇太極合葬。但我們前面說了,他們三人的情感糾紛只是杜撰的,那到底為什麼呢?她自己的遺言中說:“太宗文皇帝梓宮安奉已久,卑不動尊,此時不便合葬。若別起塋域,未免勞民動眾,究非合葬之義。我心戀你們父子,不忍遠去,務必於遵化安厝,我心無憾矣。”康熙是個孝順的孩子,不想違背祖母的心願,只好

在孝陵紅牆外,按慈寧宮原樣易地重建,作為太后的“暫安奉殿”。


YDSher


孝莊皇太后是有清一代評價很高的一位女子。這個名叫博爾濟吉特布木布泰的女子,憑藉一己之力,在大清前一百年的歷史中佔據了極其重要的地位。

出身蒙古科爾沁部的博爾濟吉特氏一家三個女子都是皇太極的女人。除了孝莊還有她的姑姑和姐姐海蘭珠,而孝莊其實是最不受重視的一位。但孝莊幸運在她剩下了順治皇帝愛新覺羅福臨。



孝莊死後三十七年不下葬主要原因只有兩個,第一,做為皇太極的妃子,孝莊地位並不高。但做為康熙的皇祖母,孝莊又位高權隆。康熙皇帝無法準確給孝莊在皇太極的瀋陽北陵找到準確的位置。畢竟皇太極其他死去的妃子地位都高於孝莊,與皇太極合葬,孝莊怎麼都會很尷尬。停靈三十七年不葬是法理(祖宗家法)和人情(康熙和祖母的感情)一次權衡。


第二,孝莊皇太后和攝政王多爾袞的撲朔迷離感情。做為清宮四大迷案之首,太后下嫁固然是特殊時期的特殊權利鬥爭的權宜之計(我們姑且認為是真實存在的,畢竟皇父攝政王不是白叫的)。但於孝莊來說名聲有損,對於孫子康熙來說卻有既得利益者所必須面對的擔當。老祖母所有付出的一切是因,自己現在順利當皇帝是果,所以於情於理不能委屈了孝莊皇太后。

但倉促下葬顯然又落人口實,不如用緩兵之計,待真想越來越模糊的時候再擇地下葬,不失為洗白的一個最好辦法。既保留了孝莊皇太后清東陵第一位的崇高地位,也有了陪兒子順治的藉口,當初瞭解真相的人也死的差不多了。一石三鳥,皆大歡喜。


君箋雅侃紅樓

在中國2000多年的封建王朝的歷史中,要論對時代產生巨大影響力的女性,孝莊絕對算是不可缺少的一位。在清軍入主中原後,是她凝聚了清皇室的力量,培養順治、教導康熙,極受敬重。而且敢於放權,不留戀權位,是個聰明穎慧,賢達有為的傑出女政治家。



在康熙二十年年,也就是1688年,以75歲的高齡離世。此後,孝莊遺體一直安放在清東陵大紅門東側,並將生前住的慈寧宮東王殿五間拆建到昌瑞山下,稱"暫安奉殿"。直到雍正三年,即1725年,這一放就是37年,雍正在"暫安奉殿"的原址處,建起了陵園,才將孝莊入土。

據《孝莊後傳》一書中描述,孝莊在垂危之際,囑咐康熙,也可以說是孝莊的臨終遺言,“我身後之事特以囑汝,太宗文皇帝梓宮安奉已久,卑不動尊,此時未便合葬,若另起塋域未免勞民動眾,究非合葬之義;我心戀汝父子,不忍遠離,務必於遵化安厝,我心亡憾矣!”這一遺言,正好可以解釋為什麼孝莊皇太后37年的原因。

一、\t不想和皇太極合葬

按正常的程序來說,帝后合葬是一般規制,所以孝莊死後,靈柩就要運往盛京與皇太極合葬。但孝莊“太宗文皇帝梓宮安奉已久,卑不動尊,此時未便合葬”,說白了就是不想和皇太極合葬。這也不難理解,孝莊13歲就嫁給了皇太極,但皇太極生前,孝莊雖為五大福晉之一,但在後宮並不受寵。真正受到皇太極專寵,統攝一切的是她姐姐海蘭珠,宸妃。



二、\t不願勞民傷財

“另起塋域未免勞民動眾”,清朝的後陵規制,一般皇后死的比皇帝晚的話,要在皇帝陵墓外面修建專門的後陵。而且皇太極是葬在盛京,從北京到盛京,本來就路途遙遠,而且以孝莊的身份和地位,規格自然是最高的,必然鋪張奢華,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孝莊本來就是生活儉樸,也不喜奢華,這也是不也願意見到的。


三、\t不捨遠離兒孫

孝莊一手帶大兒子順治,為了讓順治大權牢固,日夜操勞,為之付出心血。順治死後,更是全心全意教導康熙理政,一步步的讓康熙獨立,成為有為之主。可以說沒有她,也就沒有後來的康熙,也就沒有所謂的康乾盛世。孝莊一生都在輔佐兩個小皇帝,傾注所有,對兒子、孫子自然是萬般不捨。

四、\t多爾袞

這一點,孝莊在她的遺言中並未提及,孝莊曾經下嫁多爾袞。她與多爾袞之間,必然有利益牽扯,但是他們也確實在一起過。雖然沒有得到皇太極的寵愛,但是多爾袞,確實對她多有痴戀,多次幫助他們母子,擺脫皇室的各種刁難。所以,對於多爾袞的感情,可能甚至比對皇太極還要多。


歡迎大家一起討論,交流,請繼續關注農夫君,更多精彩盡在【農夫史觀】


農夫史觀

有3點原因:一個是檯面上的話,說是皇太極已經下葬很久了,自己這麼卑微實在是不能夠打攪皇太極了;第二點原因是為了避免勞師動眾,減輕大家的勞役。一位聰慧賢德的太皇太后躍然紙上;第三點和那個託夢的傳說相同,說是不忍心離開兒子和孫子。

相比於下嫁以及託夢,此說法雖然冠冕堂皇,但是可信度比較高,既不八卦也不神神叨叨。

孝莊執意想在孝陵外安歇,可給康熙出了個難題,他只好先把祖母以前住過的慈寧宮東側五間殿拆卸,全部建材運往在孝陵紅牆外,按原樣易地重建,作為太后的“暫安奉殿”。因為祖母曾經多次向他提到自己很喜歡這座宮殿。這一拖就是好幾十年,孝順的康熙實在是不知道該怎樣為祖母安排。

後來,康熙也去世了,雍正帝即位。自己老爸的陵寢已經確定為景陵地宮,雍正元年(1723年)九月初一日就要下葬了,可是自己的祖奶奶孝莊到底該葬在哪兒還沒有著落呢!

八月初九日,都察院左僉都御史陳允恭向雍正皇帝提出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要求給孝莊文皇后建陵,剛剛即位的雍正可是非常棘手,老爸沒解決的問題拋給了他,一個弄不好,就會背上不孝子孫的罪名。

要說雍正的手段還真不是誇的,他想了個主意,把大臣們找來了,先歌頌了一下孝莊的偉大慈愛,然後再提到孝莊希望自己和子孫在一起的遺囑,最後引經據典,闡述了合葬這回事兒其實沒啥,合葬就是個形式。大清朝自孝莊文皇后死後,國運蒸蒸日上,說明她棺槨所在的地方是個風水寶地,而且她老人家一再強調喜歡跟兒子福臨挨著,咱不能違逆了老祖宗的意思啊!

群臣們一合計,皇上的意思非常明顯。於是,20多天後,群臣上奏:我大清四海昇平,人民安居樂業,暫安奉殿真是個好地方,我們請求在那兒建陵!雍正大筆一揮,同意!

雍正二年(1724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清廷正式將孝莊文皇后的陵命名為“昭西陵”,孝莊終於得以真正安歇了。


吉祥如翠

需要金絲楠木打造棺木!等樹長好


時說新語

孝莊皇太后死後三十七年不下葬,傳說太多,原因誰也說不清,只有康熙清楚。但孝莊一個女人,對大清,對順治能順利當上皇帝,對康熙順利執政,起了太大的作用,是一個了不起的女人,這樣的女人在中國歷史上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