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莊河市黑島張樂財宗親尋根研究

遼寧莊河市黑島村張樂財宗親尋根考究

《遼寧省大連市莊河市黑島鎮黑島村東管屯張樂財宗親尋根考究》

——張金龍

一、宗親介紹家族情況:

樂財宗親講聽他爺爺講祖上是從山東即墨縣薄窩窩(口音問題)遷至遼寧莊河黑島村東管屯的。薄窩窩這個地名我沒有找到,可能是口音問題上出現障礙。在即墨地圖上,我發現一個叫“北窩洛子”和薄窩窩有很大的音色相似。還有就是窩洛子也挺相似。所以這成為了我們的研究對象!

我們祖上是我高祖輩遷到遼寧莊河黑島鎮黑島村(大約是130年前,因為老人說過,當初甲午中日戰爭時期,我們家就在莊河了)。

始遷祖是哥四個人,錫合、錫錢、錫山、錫財。家裡老人曾說過,錫合四人的父親叫張衡。錫字輩叔輩共十人左右。

二、祖上名諱:

具體(已知)名單如下:

張衡 生 四子 錫山、錫財、錫錢、錫合

錫山 (徐氏) 生 四子 福成、有成、德成、仁成

錫財 生 一子 仲成

錫合 生 一子 不詳名諱

福成 (宮氏)生 一子 立德

有成 (倪氏) 生 三子 立文、立武、立斌

德成 (劉氏)生 一子 立富

仁成 (徐氏) 生 三子 立春、立邦、立國

樂財宗親是立字輩孫子。

三、起名方式:

一代字輩在中間,一代字輩在後面。

四、家族傳說:

就是我有個太爺爺(錫錢)從山東家過來,他沒有老婆。他對女特別煩,不喜歡女人。把臉遮上。但是他長得特別高大,力氣特別大。據說一個腋窩就能夾起一盤磨,這就是我聽著唯一的傳說。

我們村裡的東管村管姓人家和我的張家老祖宗是拜把弟兄(這支管姓沒有碑文,與當地管姓還沒有對接成功)。但本村管姓與附近管姓字輩一致,也是同族。我們張家是奔著管家過來的。

臨海或臨河,因為家人是以捕魚為生,有魚網為證。

五、換位調查:

因管家與張家是拜把兄弟,所以查了一下管家。

遼寧大連莊河管姓簡介: 遼寧大連莊河市姓管的較多。文化大革命期間破四舊,許多宗譜(春節期間祭祀用,懸掛在正門所對的北面牆上,上面按輩份填寫本宗先人,每輩一行)被燒掉了,僅少量偷偷得以保存。根據黑島鎮十三世祖管克昌為管正品所立墓碑和長嶺鎮十六世祖管其洪所立之碑記載:管氏原籍雲南,第一世始祖管福禮傳至第八世希字輩又分三大支,第三支管希曾遷至山東萊州府膠州管家大村居住。十世祖有管守業等,十一世為管瑞、管亭、管相、管誥、管枚、管文淵、管文廣、管文索、管文、管佐和管守業的次子管彤等。有又傳至十二世正字輩有管正祥、管正科、管正第、管正峰、管正品、管正福、管正蘊、管正卿、管正榮、管正存、管正炬、管正元、管正仕、管正瑾、管正光等。清朝乾隆年間,管正蘊、管正品、管正元等人到莊河長嶺鎮和黑島鎮等地居住。十三世為克字輩,十四世為曰字輩,十五世人名均為單字如管璉、管珠等,十六世為世字輩,十七世為文字輩,十八世又為福字輩。長嶺鎮所定十八世起的字輩為:福殿重(實際取名用”仲“字)修(實際取名為”秀“字)德,齊家有義方。心存喜聖道,志在守綱常。忠孝為仁本,功名顯祖光。書田科甲懋,萬代永生香。黑島鎮所定十八世起的字輩為:福殿肇(實際取名用”兆“字)修(實際取名為”秀“字)德,教家有義方。心存希聖哲,志在守綱常。忠孝為仁本,功名顯祖光。書田科甲懋,萬代永生香。現在世的多為十八世福字輩至至二十二世德字輩。十三世應為清朝時期,兩地隔山地相距近百公里,雖然互通音信但各自所定四十個字輩中有四處差異。大連莊河市以管姓為地名的有:長嶺鎮的管家屯、青堆鎮的管甸子屯、黑島鎮的上管屯、下管屯、東管屯(三屯相鄰)。各地管姓多務農居住在一起,後來陸續有少數人因躲避饑荒、從軍、從工、經商、從學等原因移居到其它地區。現在僅有兩塊石碑和各家宗譜,對遷來莊河之前的家史無譜牒可查。對於碑文所記錄的始祖居雲南、從去南遷到山東等事,可能為十二世正字輩以口傳所得,暫時無法查證。

青島市黃島區紅石崖鎮管家大村,據《管氏家譜》記載,明永樂二年(公元1404年),管氏先祖管福禮攜四個兒子時昶、時能、時敬、時建從山西洪洞縣“小云南”移民至這裡定居。今已繁衍至第24代。

結論:該簡介使青島黃島區管家大村與莊河黑島村管氏族譜對接成功,因此可以看出黑島管家為青島管家大村遷出。

備註:青島在清代時屬即墨縣,膠州靈山衛在清中末期也屬即墨縣。管家大村在今青島市黃島區紅石崖街道。所以,管家大村清代時也屬即墨縣。青島附近的靈山衛在清中末期撤衛劃入即墨縣。

六、窩洛子地名考:

因此我們把窩洛子的範圍從現即墨地區擴大到靈山衛和青島地區,以下便是現存窩洛子村。

北窩洛子村,據傳:明永樂時(1403-14240,孫姓由雲南遷此地立村,因此地四面環山,中間低窪,故稱窩洛子。同治《即墨縣誌》標有此名。1980年地名普查時,更名為北窩洛子。

南窩洛子村,明永樂年間(1403年-1424年),孫氏第四世一支由樓子疃遷至此地立村,因地處山坳、四面環山,故稱“窩洛子”。清同治《即墨縣誌》標有此名。 1980年全國地名普查時,更名為南窩洛子村。

東窩洛子村隸屬於山東省青島市平度 城關街道,位於城關街道街道駐地東北部。明洪武五年(1372),王悅由雲南遷此定居,因三面環山,村立於窪處,遠不見村,故取名窩洛子。地名普查時因重名,經縣政府批准於1982年更名東窩洛子。

窩洛子村隸屬於山東省膠南市靈山衛鎮,位於靈山衛鎮駐地。魏姓是原著居民,後薛姓遷入。後期魏氏絕後,從此窩洛子村改名為薛家窩洛子。解放後,再次更名為窩洛子村。

七、猜想論

後良子管氏與東管屯的管氏未必是一個老家過來的,但輩分如出一轍。猜想可能管氏在山東就已經修過譜書。(通過山東老家那邊管氏的宗譜,查詢東管屯管氏始祖大概就能瞭解出東管屯管氏老家。因張家和管氏為拜把兄弟,遂張管相距不遠或者同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