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嘗試預測短期股價

每位學習炒股的投資者,最先接觸的應該都是K線、MACD、KDJ等基礎分析工具。一般都會嘗試用這些工具去預測股價的走勢,結果卻與預期大相徑庭。投資股票大家一定要知道,再精密的算法也無法預測股價短期的走勢,起碼現階段不可以。否則為什麼那麼多華爾街大佬,要我們及時止損?能夠影響股價走勢的因素太多,僅以股價歷史走勢做為分析基礎肯定是不準確的。

這是否說明投資股票和拋硬幣猜正反沒有什麼區別呢?其實並不能這麼認為,因為無法預測的是短期走勢,而對於經濟的週期性發展我們是可以預見的,股市是經濟的風向標,那麼從長期來說,股價還是能夠預測的。今天和大家談談關於股市預測的話題,聊聊我個人對於這個問題的看法。

不要嘗試預測短期股價

2013年10月14日,美國經濟學家彼得·漢森(芝加哥大學)、尤金·法馬(芝加哥大學)和羅伯特·席勒(耶魯大學)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時提出,“人們無法預測股票和債券在三五天內的價格,卻可以預測更長期例如在未來三年至五年內的走勢。看似矛盾卻又令人驚訝的發現,正是基於三位經濟學家的研究貢獻。

不要嘗試預測短期股價

簡單的理解上述觀點,短期內的股價是無規律可循的,如果將期限延長到三至五年,會呈現出一些規律。這一研究結果是建立在有效市場假說的基礎上,有效市場假說的核心觀點就是股價反應一切。有效市場假說常常會受到金融大鱷們的攻擊,巴菲特、索羅斯都認同市場是無效的,起碼在部分時間是無效的。

基於有效市場假說,投資者是沒有辦法去預測股價的短期走勢,因此所有以股價為基礎的中短線分析方式都會趨於無效。無論資本大鱷怎麼反對有效市場假說,並不影響這種理論被投資者們認可,包括巴菲特的老師格雷厄姆在晚年時也拋棄了自己堅守的價值投資,相信有效市場。

既然短期股價無法預測,我們如果進行中短期的操作呢?其實並不是不能短線操作,而是不要使用以歷史股價為基礎的分析方式而已。下面說說我對於短線投資的幾種看法:

長線分析短線操作

這種說法看似比較矛盾,實則不然。雖然通過歷史股價無法預測短期股價走勢,但是長線趨勢是能夠進行預測的。我們以長線方法進行分析選擇投資標的,不放棄短期獲利,不判斷什麼時候會獲得收益,縮短投資預期時間,也是可以進行短線操作的。

供需關係投資短線

股票的漲跌是由股票的供需關係決定,只要緊盯投資標的市場需求,當盤口發生異動時進行投資,也是能夠做好短線的。分析的指標其實也很多,比如成交量、換手率等能夠反映市場需求的指標。

宏觀經濟面分析

我國金融市場是以政策為導向,能夠緊跟宏觀政策走向,就能夠把握住市場的先機,比如雄安、海南、獨角獸概念等。大家必須要能夠通過國家經濟政策的目的性,分析出投資預期,這樣也可以進行短線投資。

介紹上述方法是告訴大家,如果你認同有效市場假說,就不要去嘗試根據股價的短期波動去分析股價的走勢,而除了股價的分析方式之外,還有很多的分析方法,用歷史來分析未來本就是一個笑話。

不要嘗試預測短期股價

前面提到巴菲特、索羅斯等金融大鱷是否定有效市場假說的。但我個人認為這並不衝突。巴菲特重點關注的並非市場本身,而是關注的企業內在價值。索羅斯重點關注的也並非市場本身,而是關注的人性。從關注側重點的角度來說,上述理論是完全成立的。

不要嘗試通過歷史股價去預測短期股市,這就好比通過昨天的天氣來預測明天的天氣,這是沒有必然聯繫的,預測的結果怎麼會準確。很多投資者說經過幾次驗證,他們所用的指標成功率較高,其實這個不難解釋,抽樣總量太低,形成暫時的市場合力。

不要嘗試預測短期股價

進行股票投資,一定要投資那些,分析邏輯清晰,成功概率較高,並且有完整退出機制的標的。不要去嘗試預測短期股價,這樣會讓你的投資進入誤區。

優秀的投資者,很少談指標和趨勢,而是談理念及邏輯,正確的理念和邏輯才是獲利的關鍵,當然他們不會為自己設定時間。安德烈•科斯托拉尼關於中短期趨勢的公式正好印證了這一點,中短期股價趨勢=心理+資金,注意這裡沒有歷史股價。

囉嗦半天是想告訴大家,基於邏輯的投資才是真正的投資,基於預測的投資就是賭博。

小馬有話說

經常會有投資者問小馬,今天的股市會怎麼走,我也很無奈,要是我知道怎麼走,直接去投資指數就可以了,還用跟大家講一大堆邏輯嗎?對於這種情況,只能以一種概率方式來回答,大概率會怎樣但也可能會怎樣。市場不以任何人的意志為導向,股票價格反應一切。

不預測短期股價,並非推翻短線操作,是告訴大家,就算是短線操作也要有清晰的邏輯,而非通過那些技術指標。這樣也能讓投資者擺脫股價走勢對於我們的束縛。

市場的有效性和無效性,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說過於專業,大家不必深究。但無論市場是有效還是無效,只要你的投資邏輯是正確的,結果都不會太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