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的銀行進來會對我們有什麼影響?

覺皇jiao

金融開放是中國加入WTO的一種承諾。但是作為發展中國家。金融開放不可能一蹴而就。否則離開保護措施的國內金融業比如銀行就成為待宰的羔羊。根本無法與國際大金融機構競爭。

進入中國有三個階段 一個是1979-1983年,中國已經逐步開放,但沒有加入WTO,外國銀行進入中國處於控制階段,允許外資銀行在中國設立非營業代表處,1981年允許在經濟特區設立營業部,經營外匯業務,1983年允許在北京和特區設立代表處。第二階段是中國創造條件加入WTO,承諾逐步開放金融市場,1994年-2001年加入WTO,1998年決定擴大外資銀行經營人民幣業務。第三個階段是2001年到現在。中國人民銀行決定從2002年3月1日起,統一境內中、外資金融機構的外幣存、貸款利率管理政策。2010年,高盛等入股工商銀行,此後外資不斷入股建行等國有大行。現在進一步放開外資持股金融機構比例限制,外資可以控股中國金融企業。

作為外國銀行有著更好的風險控制和投資盈利能力。進入中國帶來一些新的經營理念和風險控制,但這只是在最初階段,現在中國銀行業已經今非昔比,不管是淨資產、盈利能力、管理能力都已經位於世界前列,關鍵是人情管理方面尚存一定的欠缺,人情貸款關係貸款還沒有得到完全控制,關聯股東利用自己影響力獲得貸款沒有得到徹底控制,極少數案例說明突破國家規定的法律法規限制,這一點與外資行存在差距。

中國銀行業具有先天的優勢,在中國金融市場深耕多年,有人脈優勢,還更通潛規則,外資行相對而言更將規則,經營方面可能不及內資銀行,因此不會對內資銀行構成大的衝擊。但沒有大的衝擊那並不代表沒有衝擊,如果沒有進取心,衝擊自然會降臨到你頭上,等你醒悟了就晚了。

對於老百姓而言,我想多一個銀行只會增加便利性,也會增加更多的選擇,只會有利,而不會有任何的壞處,外資行要想經營人民幣業務,存款是一個重要的業務,要拉存款,可能會提供更多的優惠,比如上浮存款利率,或者以其他方式變相提供優惠存款,但是反過來,優質的貸款客戶較少,為了爭奪優質客戶,可能會提供一個較低的貸款利率,讓優質客戶有更多的選擇和談判籌碼。

外資行進入第一步主要是開放較早的沿海城市,因此沿海城市的金融機構會受到更多的衝擊,一些資源有限的小銀行衝擊更大,至於內陸城市,外資行暫時不會介入很深,影響更小。


杜坤維

銀行跟國家的金融命脈息息相關,跟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都息息相關。就簡單的取錢、用錢,貸款買房,現在用移動支付看,日常生活中都離不開銀行。

也正因為此,我們的銀行、股市、人民幣國際化,都是有限放開,逐漸放開的。

2003 年,政策規定單個境外金融機構持股中資金融機構不得超過20%,同一中資銀行的外資持股比例綜合不得超過25%。2018年4月底,取消銀行的外資股東比例等相關政策正式出臺。

外國銀行對我們有什麼影響?

相當於之前我們是一個大湖,或者說一個不大不小的海洋,以前留著一條小溪跟大海相連,現在敞開懷抱,跟大海融為一體了。

這是更加開放的政策,也是更加自信的策略。

不僅因為我們敢於讓其他銀行、資本大跨步進入中國,也是因為我們人民幣開始也要大跨步走向國際,真正要做人民幣國際化的事了。

另外,加入世貿組織承諾的緩衝期已結束,我們也需要勇敢地踐行承諾了。

有人會說,外資能夠注入活力,我們可以跟發達國家學習經驗。我認為,這些年國內銀行之間的競爭已非常激烈,加上互聯網金融的發展,不再是單方面跟他們學習經驗了,外資銀行也可以借鑑國內的經驗了。

當然,就整個資本市場,尤其是資本管理、資本併購,如何培育出更健康的錢等方面,我們依舊需要大力學習。

1、老百姓可以有更多的選擇。

我們經常會遇到保險推銷的,友邦保險就是其一,它們經常說自己是百年老店,多安全什麼的,政策多有可持續,多能保障什麼的。外國品牌銀行也一定有它們的優勢和長處,這能讓我們普通老百姓有更多選擇,有差異化更可對比的服務了。

2、不管是工業流程管理,還是公司內部管理,銀行風險管理,經歷經濟週期不同階段資本的管理,我們國內公司可學習的地方都有很多。

之前我們強調的是機會、機遇,這段時間強調擁抱高科技,認可技術驅動。

管理驅動的學問,是更可持續的發展課程,相關金融公司可以學習外資銀行的經驗。這不會是一句空話。

猶如高科技公司的許多掌舵者都有美國硅谷的工作(遊歷)經驗,金融公司的許多高管,也有跨國投行、零售行,跨國知名諮詢公司等經驗。這一次沒有防火牆了,是實打實競爭中出經驗,互相競爭,互相學習。

更直接的說,破產的銀行也將會產生。既然有更多的競爭,既然能競爭出優劣來,那也一定會淘汰末位者。我們普通人存款也好,理財也好,就可能遇上會破產的金融機構了。可要嚴謹地對比了。

公司選擇合作的金融機構,也將可面臨更多的選擇,也將面對更多的風險了。

3、別一提到外資銀行,就想到美國的銀行,新加坡的、英國的、法國的,乃至阿拉伯的金融機構,會發揮出各自的優勢。就猶如騰訊的投資方,是南非一家知名投資機構一樣。

多樣化的合作渠道,能讓整個行業更加多元發展。簡單地說,西方價值觀統領世界,本就不是確定的主題,它是一種選擇、一種虛幻而已。


財經作家邱恆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