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首位“摘星”女主廚:她只用了 10 年!

大陸首位“摘星”女主廚:她只用了 10 年!

“為什麼廚師很少有女性?”這條提問,知乎上瀏覽近 200萬!偶像劇裡,女主廚經營著美美的餐廳,橋段都是美且浪漫的。而上海一流的女主廚,她們或帶領團隊“摘星”米其林,或用美饌打動過王子……

然而她們回家或從不做飯,或給自己做的最多的卻是泡麵;她們會吃“網紅”,也會“職業病”的吐槽;她們管理著男性居多的團隊,卻說女性最重要是“溫柔”……

四月,小族【女人季·特別策劃】,就與 3 位米其林餐廳の女主廚聊聊“私房話”,跟你一起“八卦”後廚生活。今天先“有請”大陸第一位摘星女主廚出場,大家有麻辣問題也歡迎留言互動哦!

大陸首位“摘星”女主廚:她只用了 10 年!

△ 《米其林指南 2018 上海》發佈現場

《米其林指南 2018 上海》的激烈角逐中,外灘 5 號剛開業一年多的 Bo Shanghai 一舉殺入一星榜單,而系出同門的 廚魔館DAIMON Gastrolounge 亦入選“米其林推介”。由此,“雙子星”主廚之一的 DeAille,成為大陸第一位摘星女主廚。

“高潮不斷”、“打開無盡的想象力”、“融合八大菜系的終極中餐”…在搜索引擎輸入Bo Shanghai,食評人與各大媒體的讚譽溢於言表。

大陸首位“摘星”女主廚:她只用了 10 年!

△ Bo Shanghai 內景圖

大陸首位“摘星”女主廚:她只用了 10 年!

△ “廚魔” Alvin Leung

然而絕大部分提及 Bo Shanghai的文章中,僅見與其同宗同源的香港米其林三星餐廳 Bo Innovation 及其傳奇主廚——在業界有“廚魔”之稱的Alvin。防噪音工程師“半路出家”,並未受過專業烹飪培訓,卻一度享有“擁有最多米其林星的華人廚師”之美名,Alvin 不可謂不傳奇。

大陸首位“摘星”女主廚:她只用了 10 年!

而他的得意門生,僅在30多歲的年紀,便被派往上海,坐鎮 BoShanghai並帶領其一舉摘星的女主廚 DeAille(上圖△),與師傅有著相似背景,卻是另一個鮮為人知的精彩故事。

大陸首位“摘星”女主廚:她只用了 10 年!

大陸首位“摘星”女主廚:她只用了 10 年!

▎醒過來的一刻,工作便開始了

以融合八大菜系聞名的Bo Shanghai,正要更換春夏菜單。“這一季,我們會融入茶的元素”,DeAillie的“劇透”點到為止。從明前第一抹新茶,到春茶、夏茶,她與團隊不斷尋找最能代表各地特色的食材,試圖以菜餚喚起食客對不同味道的記憶。

事實上,對生於香港,成長於加拿大的 DeAille 來說,中餐,這個本就博大精深的命題,反而是“短板”。八大菜系要融會貫通,還要做出新意,並不僅簡簡單單一個分子料理。這背後是大量風土人情的研究,走訪、觀察、記錄,一邊工作也是一邊學習。

大陸首位“摘星”女主廚:她只用了 10 年!

對味道的表達,是一個不斷篩選記憶的過程。腦袋裡裝了太多內容,隨時隨地的思考已經成為習慣,“我每天睜開眼睛的那一刻,就開始工作了”,工作即是生活,生活也是工作。

▎1年趕完2年半課程,“80後”自稱“太老了”

10年,對於“半路出家”的DeAille來說,從踏入這行到摘得一星,已是令人驚歎的速度。

與從防噪音工程師轉行的廚魔頗有緣分,DeAille 亦是建築工程專業出身。作為工科專業裡少有的女生,她比男孩子更為好勝。因為學建築,她甚至有幾個月待在街邊工地,學習城市高樓建造的過程。

“好像總少了一種滿足感”,出於對烘焙的興趣,她乾脆利用課餘時間學起了甜品。每週兩次烘焙課,每次上課開車往返就要 3 小時,DeAille 樂此不疲,“我上手很快,身邊人對我的天賦都給予了很大的肯定”。

大陸首位“摘星”女主廚:她只用了 10 年!

專業上無法給她的滿足感,在興趣上竟得到了極大的滿足。大四的時候,DeAille 所幸休學一年,報考了多倫多當地著名的烹飪學校。“跟我一起入學都是18、9歲的,我已經很老了!”

2010年, 24歲的她出於“太老了”的緊迫感,僅用一年便“追”回了2 年半的課程,“你說辛苦嗎?當然!但是不覺得苦,因為這才是真正喜歡的……”

▎當過“華姐”還愛美,她說女性並不需“可憐”

DeAille 還曾得到過一個參選“華裔小姐”的機會,從最初的不自信到被朋友推到臺前,她意外入選前 10 強,更獲得“最佳才藝小姐”的榮譽!

“你可能看不出來,我原來很愛美的!”拿掉了一串耳釘,不再化妝,綁上幹練的馬尾,廚師服一穿便是 10 年,還落下一些疤痕,DeAille 坦然面對這些“犧牲”。

她很欣賞的一位前輩,在多倫多經營非常成功的餐廳,卻因為懷孕味蕾變得遲鈍,不得不停工 2 年;而另一位意大利女廚,縱然在廚界享有極高聲譽,70 多歲的高齡始終孑然一身,在外人眼中仍顯得“可憐”……

“其實這並不可憐,最重要是自己做得開心”,在DeAille 看來,清楚自己想要的併為之付出,所謂的放棄、犧牲,都是必然,這與性別無關。事實上,她的團隊更是難得的女性居多,“付出卻沒有回報的大有人在,而我們已經得到一點點回報,很開心了!”

大陸首位“摘星”女主廚:她只用了 10 年!

▎“摘星”女主廚,為自己做得最多的是泡麵

廚魔館入選“米其林推介”,其“店中店”BoShanghai 開業不到一年就獲得米其林一星.作為餐廳的主廚,她管理著內外場一共 14 人的團隊。拿到“米其林”,短暫的開心以後,隨之而來的便是壓力,“米其林是一個標準,現在我們OK,但我們還得更好”。

大陸首位“摘星”女主廚:她只用了 10 年!

△ 米其林“摘星”現場

現在這個成熟的團隊裡,每一個人都很清楚自己要什麼,興趣點在哪裡,一如她自己,“對自己不瞭解,就很難對自己有要求;沒有自我要求,就容易半路放棄”。她坦言,自己更願意選擇“瞭解自己的員工”,因為技術從 0 開始培訓很簡單,真正瞭解自己卻很難。

團隊的成熟固然重要,DeAille 在這份事業裡亦是全心付出。每天早上 10 點到店準備,常常忙到凌晨三四點才能睡覺。大電視買回家,一年多過去了,連包裝都還沒拆開過……這個曾經愛美的“華裔小姐”不到正式場合幾乎難得打扮;而

作為摘得米其林一星的女主廚,自己在家做得最多的卻是泡麵……

大陸首位“摘星”女主廚:她只用了 10 年!

▎不隨波逐流,做腦袋清楚的廚師很重要

縱然有香港米其林 3 星和廚魔的光環,Bo Shanghai 的成功也並非一蹴而就。DeAille 還記得,試營業期間,餐廳的第一個菜單客人接受度並不高。

用了兩三個月觀察、瞭解,並適時調整,半年後餐廳才慢慢找到一種平衡——一種建立在“討好食客”和“堅持自己”之間的平衡,“一味的隨波逐流,只會被急速淘汰”。

大陸首位“摘星”女主廚:她只用了 10 年!

面對的食材每天不同,面對的客人也每天不同, DeAille說,腦子得清楚,還得轉得飛快,每天都在思考,每天都在適應變化。日復一日的挑戰,雖辛苦,卻也給了她無窮無盡的成就感。面對接下來的米其林評選,她卻想得很開,“米其林是一個結果,我更享受實現這個結果的過程!”

大陸首位“摘星”女主廚:她只用了 10 年!

採訪手記 & 主廚Q&A

穿過“九龍城寨”風格的廚魔館,推門進入店中店的 BoShanghai,DeAille 工作的廚房,抬眼便是外灘風光,感嘆了句這大概是上海工作環境最好的廚房之一。一轉身,開放式廚房裡,一個個忙碌的年輕身影,一張張高顏值的認真臉,又組成了另一道風景。

大陸首位“摘星”女主廚:她只用了 10 年!

見到 DeAille,瘦削、幹練、年輕。“我今天為了見你才專門化的妝”,得知要拍照,據說這她十分難得的,全妝見人的場合了。

採訪中,另一位主廚 Simon 給她遞過一杯飲料,“這是我男友,也是我們團隊的‘壞人’”。江湖上盛傳的“雙子星”主廚,沒想到一登場便是撒狗糧的姿態。Simon 是團隊裡“唱紅臉”的tough角色,DeAille 則樂得用女性的柔軟給予團隊支持。兩人一唱一和,倒也美哉。

Q:跟傳說中很嚴厲的廚魔 Alvin共事,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A:他是很嚴格,但是跟他工作是最舒服的。他沒有受過很正統的訓練,所以他並不清楚很多行話,常常描述的亂七八糟。大部分時候他只能給出一個味道、一種感覺,都是很抽象的。我們要去理解,要找到實現的方法,這很辛苦,但也正是好玩的地方。正是因為沒有傳統的束縛,他的想象很多都是天馬行空的,這裡有很多發揮創意的空間。我們會去不斷地試、不斷地試,靠近他描述的感覺,當然如果最後發現根本做不到,我也會say no。

Q:有沒有想過,如果自己有一家店會是怎樣?

A:我可能會想要自己的“生意”,不一定是一個店或一個餐廳。只是現在時機不到,沒必要去想。如果有一天開始去做,我希望能是一個經得起時間考驗,能長時間發展的生意。

大陸首位“摘星”女主廚:她只用了 10 年!

大陸首位“摘星”女主廚:她只用了 10 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