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經》中的德育小故事,有孩子的值得收藏

《三字經》是南宋著名的經史學家王應麟編寫的,是古代重要的啟蒙讀物,裡面有許多先賢的故事,直到現在還在廣泛流傳,那麼您直到《三字經》裡的那些典故嗎?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

《三字經》中的德育小故事,有孩子的值得收藏

這是古代先賢孟子的故事。孟子很小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母親便把家搬到了離父親墳墓不遠的地方居住,用自己知道的有限知識來教育他。由於離墓地很近,家裡每天都能聽到外面哭喪的聲音,時間長了,孟子就學會了,每天在家裡學別人哭喪,孟母覺得這樣下去不行,很影響孟子的教育,便把家搬到了集市裡。

集市裡的人很多,每天熙熙攘攘,孟子的鄰居們都是小商小販,他們每天的工作就是大聲的叫賣,時間長了孟子就學會了叫賣,孟母覺得這個地方也不適合孩子居住,就把家搬到了學宮旁邊。

學宮是學習的地方,每天都有朗朗的讀書聲傳出來,學子們也很懂禮貌,時間長了,孟子就學會了讀書和明禮,孟母覺得很欣慰,這才是利於孩子成長的環境,便把孟子送到了學宮去學習。

孟子的個性很貪玩,經常逃學。這一天他又逃學回來,孟母正在織布,看見孟子回來十分的生氣,拿起剪刀把織布機上織了一半的步剪斷了,她語重心長的對孟子說:“你學習跟我織布一樣,我織布織到一半剪斷,布就不能用了,你學習只學了一半逃學回來,就不會成才”孟子感到很慚愧,從此之後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再有沒有逃過學,孟子能成為孔子之後儒家的第二位聖人,可以說孟母的功勞很大。

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

《三字經》中的德育小故事,有孩子的值得收藏

竇燕山本名竇禹鈞,是五代時後周著名的藏書家,大臣。他一生節儉,從不鋪張浪費,把所有的錢都拿來行善積德,造福鄉民。

他一個親戚家裡窮,沒錢買棺材,他就出錢辦了喪事,還有的家裡窮沒錢結婚,他也出錢接濟,給他們本錢做小買賣,鄉親們有難處他也從不吝嗇。

他還出錢興辦了學校,買了上萬本書藏在學校裡,供學生們學習和閱讀,還請了很多有名的先生來自己的學校裡教書,沒錢交學費的人,他不僅讓孩子們免費入學,還給他們提供衣食,供他們讀書。

竇燕山有五個兒子,他對兒子的教育很嚴,加上自己言傳身教,他的五個兒子都考取了功名,做了大官,當時的人們稱他們為“竇氏五龍”

大兒子竇儀,官至尚書,次兒竇儼,官至翰林學士,三兒竇偁,官參知政事,四兒竇侃,任起居郎,五兒竇僖,位左補闕

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

《三字經》中的德育小故事,有孩子的值得收藏

黃香是東漢時期有名的官員,孝子,他在九歲的時候就知道孝敬父母,夏天熱的時候他用扇子給父母扇涼,冬天天氣寒冷的時候用自己身體給父母暖席子和被窩。

這句話是說每個為人子女的人都應該像黃香一樣孝敬父母。

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

《三字經》中的德育小故事,有孩子的值得收藏

這句說的是孔融讓梨的故事。孔融四歲的時候,大人拿了幾個梨讓孩子們挑,孔融挑了一個最小的,把大的讓給哥哥們,大人問他為什麼挑最小的,孔融說:“我年齡最小,食量小,應該拿最小的”

這個故事是說平時應該遵守公序良俗,懂得謙讓。

蘇老泉、二十七、始發憤、讀書籍

《三字經》中的德育小故事,有孩子的值得收藏

蘇老泉是蘇軾的父親蘇洵,他年輕時不讀書,每日約上三五好友,遊山玩水,後來他有了兒子依然如此。

有一天他遊玩回來,發現妻子面帶憂色,便問原因,原來他的妻子已經不指望他光宗耀祖了,而是把希望寄託在兩個兒子身上,這讓他很慚愧,於是開始發奮讀書,最後成為一代文學大師。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只要肯努力,不管什麼時候都不晚。

若梁灝、八十二、對大廷、魁多士

《三字經》中的德育小故事,有孩子的值得收藏

梁灝是五代時期的人,他自幼聰明好學,讀書很勤奮,參加科舉中了鄉試,當時的局勢十分的動盪,科舉制度很不穩定,梁灝參加了四個國家的科舉考試,知道宋太祖建立宋朝,重新開始科考,這時候梁灝已經82歲了,他毅然前去參加,最後中了狀元,殿試時他滿腹經綸,對答如流,得到了宋太祖的賞識。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有了目標和理想一定要鍥而不捨的追求,就算外部條件不允許也不能放棄自己,而是不斷充實和學習,等待機會。

如囊螢、如映雪、家雖貧、學不輟

《三字經》中的德育小故事,有孩子的值得收藏

晉朝人車胤,小時候家裡很貧窮,沒有錢買蠟燭,就抓了很多螢火蟲包在布里來照書。

孫康則是在冬天的晚上,利用雪地的反光來看書。

他們家裡都很貧窮,但是從來沒有放棄讀書。我們現代的孩子跟他們比起來幸福的多,條件也好得多,更應該好好讀書。

後記

《三字經》是古代的兒童啟蒙讀物,其中大多數的故事都很有教育意義,但是也有些腐朽的封建思想,比如重男輕女天圓地方這些大家應該予以剔除,有選擇的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