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田幸村為什麼被稱作“日本第一兵”?

是湜不是是

首先原諒我的冒昧而來,我實在太喜歡這個問題了。事實上,在日本被稱作軍神的有三個人,一個是日本南北朝時期南朝的統兵大將楠木正成,一個是題主所說的真田幸村,最後一個是在旅順城外丟了兩個兒子的乃木希典。而被稱作“日本第一兵”的卻只有真田一人。


這是真田幸村的畫像,很抽象。但我想真實的真田比這也好看不到哪兒去。真田幸村有好幾個名字,在這兒我就不多說了。那時的日本人都有很多名字,令得我們在讀日本史的時候很是頭疼。真田的事蹟很簡單,在德川與豐臣徹底決裂的關原之戰中,他的老爹兩頭下注,很不幸幸村被分在了豐臣這組。悲催的幸村理所當然的失敗了,之後在山中游蕩十年,期間還送走了同樣“歸隱山林“的老爹。後來在豐臣氏生死悠關的大阪保衛戰中為豐臣氏陪葬。

真田的故事很簡單,但在日本的知名度卻遠在其他兩位軍神之上,究其原因,無外乎以下四點:

其一,真田氏血統高貴,據記載,真田氏是秦始皇的一支後代東渡日本後產生的一個高貴姓氏,而且每一代都出過一些挺重要的人物。雖說到了幸村老爹昌幸這一代己沒落,但也好歹是武田家的重臣。

其二,真田幸村的一生,完全是日本武士道精神的一個標杆。在關原之戰前夕,真田就斷言豐臣氏必敗,但為了家族的利益,他聽從了父親的指派,為必敗的豐臣氏一戰。及至到了大阪保衛戰,他為了心中的那一絲武士的職責:武士為保衛弱小而戰。毅然參加了保衛豐臣秀吉遺嬬孤子的西軍,為一個武士的名譽賠上了一家的性命。

十九世紀未的日本武士

其三,真田幸村是一個純粹的武士,他既不象楠木正成那樣半個身子泡在政治旋渦裡,也不象乃木希典那樣為了戰功而不顧一切,真田真的很純粹。戰術方面他象個天才,戰略方面卻像個瞎子。他是一個很喜歡“一騎討”的人。所以,喜歡純粹的日本人更喜歡真田也就可以理解了。

其四,日本是一個很奇怪的民族。一方面千方百計的獲取勝利。另一方面卻又對成功的人百般詆譭。一般而言,在日本取得勝利的歷史人物評價都不會太高。如源平合戰中的源賴朝。結束南北朝的足立氏三代將軍足立義滿。關原之戰笑到最後的德川家康。無論其在歷史上的定位怎樣,但在日本老百姓的評價裡卻都不太高。真田幸村是失敗者,他那臨死之前的最後衝鋒。更是令日本老百姓嘆息不已。

所以,真田幸村能夠獲得日本武士界最高榮譽“日本第一兵”的稱號也就不難理解了。


用戶59157161798

真田幸村因其在“大阪夏之陣”的英勇戰績,而被稱作“日本第一兵”。

事實上,真田幸村這個名字在史料中並未出現。其有史可載的名字一直都叫“真田信繁”,至於現在傳頌較多的在關原合戰後由“信繁”改名為“幸村”的說法,也仍待考證。不過,鑑於大量歷史愛好者的閱讀需求和對英雄人物的仰慕,本文使用“真田幸村”這個名號。

(真田幸村)

真田幸村1567年出生於甲斐。真田家自其祖父(真田幸隆)起就效力於武田信玄,其父(真田昌幸)也是武田家重要的家臣。但是,歷史卻似乎想要跟真田家開開玩笑:1582年,武田為織田信長所滅,真田家歸入織田勢力;但很快,織田信長卻在同年發生的本能寺之變中死去,織田勢力分崩離析,甲斐地區進入權力真空,真田家伺機獨立。

在這段獨立的時間裡,真田家為了保全自己的小小領地費盡心機,不斷同各方大名鬥智鬥勇。在這期間,真田幸村作為人質,被送往越後國上杉家。但是,雖是人質,真田幸村卻在越後尋求主動,憑藉其才智獲得了上杉景勝的讚許。1586年,真田幸村跟隨上杉景勝上洛面見豐臣秀吉,也獲得了豐臣秀吉的信賴,繼而獲封官職,成為了豐臣秀吉的下屬。

慶長三年(1598年)豐臣秀吉病逝,五年(1600年)爆發關原合戰,日本再一次陷入動亂。由於真田昌幸、真田幸村父子神出鬼沒的偷襲,僅僅以一千左右的兵力,把德川秀忠率領的三萬八千大軍困阻在中山道上,使之沒能及時趕到關原的主戰場。這樣的結果,使得關原的東軍兵力優勢不復存在。但石田三成一方由於小早川秀秋的倒戈及吉川廣家等的消極觀望,西軍終於一敗塗地。

關原合戰後,二人受到懲罰,被髮配到偏遠的九度山。這一發配便是十多年,真田昌幸在期間去世,真田幸村直到1614年才離開九度山,重回大阪。

關原合戰後,德川家康削減、壓制了所有反對自己的大名和武士,給豐臣家也僅僅保留了大阪一地。不僅如此,德川家康還不斷要求豐臣家出資修建寺廟、鑄造佛像大鐘,以消耗豐臣家的資財,並其中找茬。但是,豐臣家在名義上仍是德川家康的主君,因此德川家康最終也只好訴諸武力,才能將其剷除。

(大阪之陣)

1614年12月19日的大坂冬之陣中,真田幸村在此役親率五千兵力,以挑釁前田軍作為開始,再以鐵炮攻勢大敗德川方數萬大軍而聲名大盛。但大坂冬之陣在德川家康的政治手腕下停戰,和解條件是要豐臣方遣散浪人眾,還必須將大阪城四周的護城河填埋並拆除外牆;在冬之陣中發揮強大、重要防禦功效的工事“真田丸”也在被要求拆除。

但是,戰事並未因此結束。翌年,因為豐臣家遲遲不肯遣散浪人眾(或說浪人眾遲遲不肯被遣散),德川家康便以此為藉口再次起兵,爆發了“大阪夏之陣”。

決戰開始後,毛利軍的鐵炮射擊造成德川軍不敢向前推進,在炮擊結束之後毛利軍立刻向德川軍發起進攻,先是攻破了德川軍的本多隊,殺死了大將本多忠朝後,再擊潰秋田實季、淺野長重兩軍,接著又再擊退真田信吉(真田信之之子)的5500兵力。而此時佈陣於茶臼山的真田幸村因見到德川軍若不向前推進,明石全登的軍隊便無法從後方偷襲家康本陣的情況下,決定率領大谷吉治、渡邊糺、伊木遠雄等3,500人從正面攻擊位於德川軍前方的松平忠直15000越前軍,引誘德川軍向前進攻。

不久,毛利軍的4000兵力已連續突破德川軍的先鋒,並進入第二陣擊敗了諏訪忠恆等人帶領的總計約5400的兵力,接著又再進入德川軍第三陣,擊退了酒井家次等人的的總計約5300兵。

而在真田軍方面,此時恰好德川方的淺野長晟軍在越前軍旁的行動被誤認為是要叛變至豐臣方,造成德川軍士氣迅速敗壞,所以使得真田軍很快的就突破了松平忠直的15000越前軍,並直接攻打家康本陣,擊潰了德川親衛隊主力15000大軍。家康本陣的士兵見到真田幸村,皆紛紛四處逃散,家康身邊甚至只剩下家臣小慄正忠一人跟著他逃命。

面對真田和毛利軍的凌厲攻擊,德川家康一度以為自己難逃幸村的追殺而極想自盡,但最後家康本人逃跑成功,信繁僅見到德川本陣留下因兵士慌亂而沒帶走的家康馬印。

(大坂之陣中的真田幸村)

隨著戰事持續漫延,在岡山口的藤堂高虎、井伊直孝等兩部德川軍分別從左翼攻擊已經連續攻破德川3個陣的毛利軍,毛利勝永在徹退中引爆早先埋入土中的炸藥,大破藤堂高虎,抵制住了德川軍的追擊而與真野賴包一起成功撤退。

但另一方面,原先在德川軍前陣被真田幸村擊潰的松平忠直,卻在重新整編好越前軍的陣容後佔領了茶臼山切斷了其退路,迫使幸村撤退至安居神社,想經由神社繞回到大阪城。撤到神社後,幸村和士兵正在稍做休息,卻遭到松平忠直的軍隊襲擊包圍。

幸村左衝右突,於陣中反覆衝殺,卻始終無法突出重圍,跟隨的士兵也逐漸陣亡殆盡、所剩無幾,終於在下午大約16時左右,被松平忠直的軍隊攻破了安居神社。信繁在持刀抵抗後氣力用盡,遭到松平忠直的鐵炮大將西尾宗次以長槍刺殺身亡,真田軍至此全滅。

這一戰後,豐臣家最終被消滅,但真田家由於在關原合戰前,真田幸村的兄長真田信之跟隨了德川家,而得以保存。真田幸村因其一生經歷和在“大坂之陣”中的戰績而受到人們的傳頌。由於大量的小說故事,“真田幸村”這個名字流傳了下來,而“日本第一兵”也成了專屬於他的稱號。

參考文獻

馮瑋,《日本通史》,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12年


歷史研習社

因兩次大阪之陣對抗德川家康,以寡擊眾,被向來以勇猛著稱的薩摩島津氏譽為日本第一勇士。

以下兩次戰役能夠體現作為日本第一兵這個稱號,實至名歸。

大阪冬之陣

1614年,德川家康通過方銘鍾事件,要求豐臣氏說明原因,並謝罪,兩家由來已久的恩怨就此爆發。

1614年12月19日,真田幸村率領五千兵力,親自挑釁前田軍,後又在真田丸的作用下,用鐵炮大敗德川聯軍數萬,從此聲名遠播。

後來,德川家康通過政治手腕,停戰,和解條件是豐臣家遣散浪人眾,還有把大阪城的護城河填埋並拆除外牆。主戰派真田幸村等,無奈,只能眼睜睜看著被拆。

大阪夏之陣

1615年,因豐臣氏方面,遲遲不肯遣散浪人眾,德川家康以違反當初和解條件為由,再次發動戰爭。

同年6月2日,道明寺之戰爆發,因真田幸村沒能及時救援後藤基次,被獨眼龍政宗殲滅。

此時真田幸村自責未能救援後藤基次,作好了戰死的覺悟,但被毛利勝永攔下。開始往大阪城撤退,撤退時遇到獨眼龍政宗的先鋒部隊,片倉重長率領的12000人的鐵炮騎馬部隊,真田幸村遂以三千兵力擊敗片倉重長的部隊,成功的退回大阪城。

1615年6月3日,爆發天王寺戰役,德川家康當時已率15萬大軍團團包圍大阪城了。豐臣家,僅只有天王寺方面的真田幸村,毛利勝永等共一萬五千人在抵抗。其餘的包括豐臣秀賴在內,諸將都躲在城內,不敢出戰。

真田幸村率本部3500人的赤備,從正面突破松平忠直的15000人的越前軍,並直接進攻德川本陣,遇到德川親衛隊15000人,並且擊潰。德川家康棄本陣逃命,一度想要自盡,被部下救下。

隨著戰事不斷地持續,藤堂高虎和井伊直孝救援德川家康,並抵制住了真田幸村的進攻,真田幸村後路也被切斷,無奈對方人數源源不斷,無法衝出包圍,直到戰至最後一人,壯烈犧牲。

人數上處於劣勢的真田幸村,能夠打的德川家康落荒而逃,日本第一兵,我認為實至名歸。你覺得呢?


心技BOY

真田幸村只能算是歷史中的炮灰,笑到最後的德川家康隱忍一生最終熬死了織田信長豐臣秀吉,開創幕府時代,跟三國時期司馬懿有得一拼。歷史證明不是胃口最大的人“吃”得最多,而是活得最長的人“吃”得最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