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名利場·人物」京東金融副總裁鄭宇:智慧城市面貌已清晰可見

你知道未來智慧城市張什麼樣?

可以說很多人對此充滿了期待,但很少人能給出一個比較清晰的答案。

但好在就在這兩天,我們得到了這樣一個鮮活的答案。

「AI名利場·人物」京東金融副總裁鄭宇:智慧城市面貌已清晰可見

在智慧城市之下,以救護車車站的調度和選址為例,利用大量的120的呼叫數據和救護車的路線搶救數據,在不增加任何投入的情況下面,只是對救護車站的位置做稍微的偏移跟挪動,就能夠把搶救時間縮短30%。

也就是說以前可以救一百個人需要花一百個小時,現在只要花70個小時,留下30個小時就可以在手術檯上面挽救更多人的生命。

此外通過智能算法對救護車做動態的調度,在不增加任何救護車的情況下面,把運力再提高30%,所以通過人工智能算法,一方面可以把搶救時間縮短30%,一方面把搶救人數增加30%,這一切沒有增加任何的資源投入。

看得出,這正是未來智慧城市美好圖景的驚鴻一瞥和人工智能發揮威力的經典印證,給人留下足夠的想象空間。

這個答案的貢獻者來自京東金融副總裁、首席數據科學家、城市計算事業部總經理鄭宇。

「AI名利場·人物」京東金融副總裁鄭宇:智慧城市面貌已清晰可見

分享的場合就是在昨天5月17日舉行的第二屆世界智能大會上,鄭宇就如何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打造未來城市發表了主旨演講,分享了京東金融在做城市計算方面的觀點和實際案例。

關於城市計算是個什麼概念? 可以說鄭宇給出了一個近乎標準的答案,那就是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打造未來城市。

更具體一點,可以說是通過對城市大數據的不斷採集、管理、整合、分析、挖掘,然後利用挖掘出來的知識,來解決城市裡面的交通環境能耗的問題,它是大數據人工智能和雲計算在城市裡的有機結合。而京東能做的,首先能夠提出點線面結合的頂層設計加上跨領域的城市應用。

智慧城市建設和城市升級,一個蘊藏著巨大潛力和市場的大產業,也成為多家巨頭公司盯上的足夠有誘惑的蛋糕,紛紛跑步入場的姿態。如何憑藉自身的行業積累、技術儲備和數據資源來搶佔市場是每個入場者都要權衡的要素。

在鄭宇看來,智慧城市建設的整體佈局中,有一個現實是必須面對的,那就是缺的不是一個做點的人,如果很多點的孤立系統存在的話,會對城市的智能城市管理帶來很多複雜的狀態和壓力。

城市是在不斷的發展,做的方案一定不能是靜態的,一個城市是在不斷的規劃、運維和預算中迭代的,合理的洞察歷史才能有效的規劃資源,高效的掌控現狀,才能平穩運維城市,只有真正的精準預算未來,才能進一步知道更合理的規劃,而更合理的規劃,反過頭來又能幫助我們去做更好的運維,所以它是一個閉環的螺旋式的發展。

京東又是如何利用自身的優勢來切入和深耕智慧城市的?我們從下面幾個案例,也看的出不限於京東,一個關於未來智慧城市部分面貌。

300家聯通營業廳的京東式改造

無界零售是京東近期很長一段時間主打的戰略,而如何在這個路線圖下征戰智慧城市的建設呢?

比如給聯通改造營業廳。

「AI名利場·人物」京東金融副總裁鄭宇:智慧城市面貌已清晰可見

聯通有大量的線下資源,他們開了很多門店,很多營業廳,但是隨著很多現在業務轉成互聯網,網絡化之後,其實很多人並不需要到營業廳來辦理業務,那麼營業廳的資源就沒有得到充分的利用。

現在聯通希望把營業廳拿出來作改造,通過一些新型的電子產品的體驗和銷售把客戶重新拉回到營業廳,然後帶來一些新的客戶和轉化,這就需要考慮到在哪裡選址,或者是改造哪些營業廳,以及怎樣配置裡面的3C產品,使得你的轉化率最高。

聯通只有他自己一個運營商的數據,而京東恰好是擁有強大的電商的數據、金融數據等。

正是這樣,京東和聯通合作,給300多家聯通運營商做門店選址、改造,用人工智能算法,帶來高效的回報率,這個是無界零售裡面一個現實的用人工智能大數據來做的案例,它也是智能城市在商業板塊的一個應用。

預測城市區塊人流量,做智能的調度

如果我們能夠提前幾個小時知道這個區域裡面未來有多少人進,有多少人出,我們又可以提前管控做分流,從而保證人身安全,避免踩踏發生。

「AI名利場·人物」京東金融副總裁鄭宇:智慧城市面貌已清晰可見

以前的算法很難實現這種非規則區域的人流量預測,如果做深度學習的話,只能做規則網格的計算機運算,而現在做的巨大的突破,可以在非規則的區域裡面做人流量預測,而真正的城市裡面,它的區域的邊界是不規則的,這種算法突破是國際上領先的創舉。

另外,京東還能夠做到不同區域之間,人流量之間的轉移,這樣可以在源頭上面進行分流,而不是說到了目的地之後再去管控和分流,所以這個工作既能保證公共安全,也能幫助系統做很多的智能的調度,大大優化性能。

智慧下的水質預測

還有一個比較直觀的應用,那就是水質監測。

京東在深圳市做水質的預測,因為我們飲用的水都有水質的指標,包括餘氯、PH值和濁度,這個水質完全體現到人的健康,而現在可以通過靠一些有效的傳感器在官網裡面去監測這個水質的情況。

如果能夠提前預測這個水質的變化,就能夠提早發現問題,調整出廠設置,甚至派人去檢修這個管道,這個是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

水質的預測涉及到很多的因素,包括管道本身的年齡和壽命,包括周邊的情況,包括氣象以及人們用水的模式,所以這是一個很複雜的系統。

我們也瞭解到,這項水質應用,剛剛還在人工智能頂尖會議上被錄取了,當然他最大的價值在於在城市落地,普惠民生。

用更少的煤發更多的電,排更少的汙染

在中國的能源行業裡的電力行業,火電佔了60%發電量,這個在短期之內很難改變。用煤發電是能源的消耗,而且會產生汙染排放。

而現在用大數據的方法,人工智能的方法,就能夠用更少的煤發更多的電,並且產生更少的汙染排放。

算一筆賬,假設只提高0.5個百分點的發電效率的話,在全國兩千多臺發電機組推廣,能夠給國家一年節約一百個億,這只是0.5個電,就是一百個億的節約,而且不光是錢的問題,這是一個產能升級的問題,這是一個對環境保護的問題,這是一個關係到國家可持續發展命運的問題。

這裡面是一個非常非常複雜的算法,它的算法比阿爾法狗還要難,因為發電機組它的狀態是連續空間,變量非常非常多。

而且它是一個不是完全封閉的空間,如何通過人工智能算法動態的去做各種閥門調控、送水、送風,用更少的煤發更多的電,產生更少的汙染排放,這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如果突破將是人工智能發展史的一個巨大里程碑。

In The End

以上正是這位京東城市計算事業部總經理鄭宇關於智慧城市、城市計算的分享,涉及到很多的場景,如環境、交通、公共安全、信用、商業等等。

而我們也瞭解到京東在智慧城市的解決方案上,解決的是一個總體方案,跨領域的垂直應用和點線面的解決方案結合,以及從規劃到運維到預測的可持續發展模式,而不是靜態模式。

通過計算力有絕對優勢、城市大數據平臺的優勢、行業的經驗優勢、產學研一體化的經驗以及京東自身強大的數據優勢,加上很多合作伙伴的數據,其實基本上覆蓋了整個城市的各個方面。這也正是京東在智慧城市建設上的底氣。

正如鄭宇最後所說,通過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打造未來城市,跟政府、學界、產業界聯合培養人才,推動中國的大數據和人工智能與智慧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通過以上,未來智慧城市或有了一個清晰可見的面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