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平
沒有乞丐的民族,這是歷來人們對哈薩克人的讚美。哈薩克人以團結好客文明,他們無論走到哪裡,遇到本民族的人不管相識不相識,都會熱情招呼團結互助。哈薩克族有自己的語言,哈薩克語也是唯一沒有方言的語言。
中國的哈薩克族主要分佈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犁哈薩克自治州、阿勒泰、木壘哈薩克自治縣和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少數分佈於甘肅省阿克塞哈薩克自治縣。
曾聽一個朋友說起過他去哈薩克人家了做客的事情。他是一個漢人,走進不認識的哈薩克人家裡,主人沒有像一般人見到陌生人那樣警惕詢問,而是熱情招呼他們進帳篷坐下喝水,喝的是水不是奶,這也體現了主人不僅熱情好客,還很細心貼心。
他說哈薩克人雖然住的是帳篷,但家裡整潔乾淨收拾的井井有條,桌上擺著各種瓜果和和薩克族的小吃。餐具一看就不是新的,但是擦洗的光滑乾淨。
根據《唐書》記載,哈薩克族就是古書中說的可薩、曷薩,這也是個有著悠久歷史的民族。而哈薩克翻譯成漢語的意思是白天鵝,白天鵝的雙翅是駿馬和歌聲。所以,這是一個性格開朗、熱情好客、能歌善舞的遊牧民族。
據說,哈薩克人一直有句諺語,“祖先留下的財產,有一部分是留給客人的。”客人,在哈薩克人的眼裡非常重要,來了客人要拿出家裡最好的食物招待,如果是尊貴的客人還要殺羊殺馬招待。客人臨走,還會送上一份禮物讓客人帶走。如果天晚了不留宿客人,那是很恥辱的事情。
如果傍晚趕路,找到一戶哈薩克人家投宿被拒,是要被投訴到族人頭目那裡去的,這家據客的人家不僅要受到處罰,族人也會以他們為恥。所以,哈薩克人是從來不會拒絕幫助別人的,這樣以來即便是在發生災害時,人們靠著別人的幫助也能度過難關,不會淪為乞丐。
何況,哈薩克人愛趕緊整潔,以助人為美德和榮耀,人們在遇到困難時也不會破罐子破摔地邋里邋遢淪為乞丐,而是在別人的幫助下積極度過難關。
凡塵往事
中國的哈薩克族主要分佈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犁哈薩克自治州、阿勒泰、木壘哈薩克自治縣和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少數分佈於甘肅省阿克塞哈薩克自治縣。
哈薩克族被譽為“沒有乞丐的民族”,這與哈薩克的習俗有關。
作為新疆比較純粹的草原民族,熱情知禮是哈薩克族的美德。
哈薩克人民的熱情、好客、豪俠,早已傳聞於世。
哈薩克族有一句著名的諺語:“祖先留下的財產,有一部分是留給客人的”。
在草原上,凡是前來拜訪或投宿的客人,無論是否認識,也不論是哪個民族,不論懂不懂他們的語言,都熱烈歡迎,謁誠接待。平常待客是奶茶、包爾沙克、奶疙瘩、奶皮子、酥油等。如果是貴客或貴親,還要宰羊殺馬款待。
因為哈薩克人有一句諺語,“在太陽落山時放走客人,跳到水裡也洗不掉這個恥辱。”
晚上,要用家中最好的食品待客,精心為客人餵馬,第二天為客人送行,並贈送一些禮物。
實際上哈薩克人是從來不拒絕過客住宿的,長期生活在山林或草原,他們的胸懷也如同美麗的新疆大草原一樣,美麗、善良、熱情,具有很強的包容性。
這種招待與饋贈是不要報酬的,向客人索取報酬被認為是奇恥大辱。
所以,在與哈薩克人共同生活過的其他民族中,有這麼一種說法,“只要沿途有哈薩克人,你哪怕走一年的路,也不用帶一粒糧食、一分錢。”
此話無一點虛假。長期的草原生活,牧民們為了生存與野獸搏鬥,與大自然搏鬥,形成了互助的風俗。
如誰家遭到風雪災害,人有病,牲畜有了損失,附近的牧民都會送穿、送錢、送牲畜等。
被援助者若不接受幫助,便被視為是破壞禮俗的人。
同樣,不幫助別人的人也就失掉了被人幫助的權利。
哈薩克人互相幫助中還有一種良好的風尚。
幫助者,有什麼幫助什麼,有多少幫助多少,叫做禮輕人義重。
幫助者不因為少而難以出手,被幫助者也不會因為少而瞧不起他,往往會投之以桃,報之以李,雙方都是真心實意的。
另外,哈薩克族流行著一種饋贈制,凡一同放牧、帳篷搭在一起的牧民,第一次做出的食品要互相饋贈,請大家分享;對新鄰居首次相見,每家要送他一壺茶,一個饢,以示歡迎,這就是他們的禮俗,叫做“伊肉力克”。
由於在哈薩克族流傳著待客與饋贈等民間風俗和懂得饋贈與分享的民族文化,所以即使有什麼天災人禍,也不至於有人無家可歸而淪落街頭為乞丐。
而且,這種互助之風,不僅限於本民族,他們對其他民族的人也是這樣。
Voyager1v
哈薩克族歷來被人們譽為“沒有乞丐的民族”。“哈薩克”,即《唐書》所載之可薩、曷薩的對音。在哈薩克語中:“kaz”意為“天鵝”,“ak”為“白”意為“白天鵝”。“白天鵝”的雙翅是駿馬和歌聲。
哈薩克族以牧業為主,他們長期遊牧於深山老林或荒漠草原,經常要與惡劣的自然環境和野獸作鬥爭,造就了強壯、團結互助、純樸友善的性格。哈薩克有史以來就以殷勤好客而聞名。有諺語說:“祖先留下的財產,有一部分是留給客人的。”凡是前來拜訪或投宿的客人,無論是否認識,也不論是哪個民族,不論懂不懂他們的語言,都熱烈歡迎,謁誠接待。平常待客是奶茶、包爾沙克、奶疙瘩、奶皮子、酥油等。如果是貴客或貴親,還要宰羊殺馬款待。哈薩克族有一句俗語:“如果太陽落山時放走客人,就是跳進河裡也洗不清這個恥辱”。倘若過客在黃昏時投宿哈薩克人家而遭到拒絕,便可傳告他們的頭目,這個拒絕過客的家庭,一定會受到懲罰。實際上哈薩克人是從來不拒絕過客住宿的。正因為他們熱情好施,族人之間互相幫助,被人們譽為“沒有乞丐的民族”。
改革開放以來,哈薩克人的遊牧生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住在天池風景區周邊的百十戶哈薩克人思想觀念也更新了。過去他們沒有經商的習慣,他們認為做生意是坑人,不道德。他們一直信奉著一句格言式的俗語:“今天賣奶子,明天見不到太陽。”而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思想深入人心,哈薩克人也做起生意來了。只要遊客一進入風景區,就會發現一群牽馬的哈薩克人圍住客人,爭先恐後地讓客人騎他們的馬上山遊覽;有頭插羽毛的小姑娘在招呼客人買蘑菇、買酸馬奶;有身穿紅裙子的少女叫賣天山雪蓮。氈房旅舍、林畔飯店,有頭戴花巾的大嫂及身穿民族服飾的哈族男女在接待遊客,時而還聽到用生硬的漢語的叫賣聲:“烤羊肉、香的哩!”、“手抓肉、熱熱的!
孤狼嘯月31600808
因為哈薩克人有一句諺語,“在太陽落山時放走客人,跳到水裡也洗不掉這個恥辱。”晚上,要用家中最好的食品待客,精心為客人餵馬,第二天為客人送行,並贈送一些禮物。哈薩克人是從來不拒絕路過的客人住宿的,長期生活在山林或草原,他們的胸懷也如新疆大草原一樣寬廣不拘小節,美麗、善良、熱情,具有很強的包容性。這種招待與饋贈是不要報酬的,向客人索取報酬被認為是奇恥大辱。所以,在與哈薩克人共同生活過的其他民族中,有這麼一種說法,“只要沿途有哈薩克人,哪怕你身無分文,也不用帶一粒糧食、一分錢。”
長期的草原生活,牧民們為了生存與野獸搏鬥,與大自然搏鬥,形成了互助的風俗。如誰家遭到風雪災害,人有病,牲畜有了損失,附近的牧民都會送穿、送錢、送牲畜等。被援助者若不接受幫助,便被視為是破壞禮俗的人。同樣,不幫助別人的人也就失掉了被人幫助的權利。
旅行者的季憶
哈薩克是一個沒有乞丐的民族,表面上看是值得稱道的事情。仔細推敲一下,其實弊大於利。就像我們以前吃大鍋飯的歲月,大家幹不幹都有飯吃,所以就滋生了一群懶人。畢竟,愛吃苦的人還是少數,大多數人都有不勞而獲的心理。既然能不勞而獲,誰還願意努力去拼搏?誰還願意起五更睡半夜的去勞!?缺少了壓力,就沒有動力。缺少了動力,就沒有了創新力,沒有創新就沒有進步。這樣的日子只能是一年又一年的重複,不思進取。只要解決溫飽問題,就萬事大吉。看看世界上發達國家,無論是科技,還是經濟,都是壓力在催生動力,才有了科技創新。改變了世界。以色列尤其是典型的代表,周圍強敵環侍,只要不前進,就會落後捱打。那裡應該不存在不勞而獲的社會現象。世界排名前幾的國家都不會是沒有乞丐的國家。有了乞丐,才能襯托你的成就。沒有乞丐的國家,大家都生活的一個樣,分不出高低,就不會再有動力。發展就停滯不前了
山東老哥在新疆
我記得我小時候聽大人講,雲南人窮死也不當叫化子,因為雲南人笑懶不笑窮。後來我到過雲南的127個縣市區(還有福貢和貢山兩個縣沒去過),很注意驗證這個老輩子的論斷。對!雲南人很少很少有人當叫化子,出於同樣的原因,哈薩克族大概也一樣。
時代傻瓜李博士
用戶58060283967
現在許多地方都是職業乞丐,可以說那些人並不比你窮,白天行乞,夜上住高級賓館的都有。所以現在許多地方人對行乞的連看都不看一眼,慢慢的行乞的人也就少了。那個哈薩克斯坦族沒乞丐只是還沒形成那個產業鏈。
繁星點點之旭日東昇
以前去喀納斯和禾木旅遊的時候有聽導遊說過,說哈薩克族人要是誰有困難無法過日子了,其他家庭都會捐獻一匹馬、一頭牛、一隻羊給他,這樣他就立馬變得有錢了,所以不會變成乞丐。導遊還說了很多哈薩克族的風俗習慣,比如結婚要報祖上幾代人的名字,不重名就意味著不是近親,可以結婚……好多獨特的風俗習慣,還有那如詩如畫的美麗風景,讓我這幾年都回味無窮,有機會一定要再去玩
十里紅妝39
哈薩克民族沒乞丐其主要原因是:哈薩克民族信仰伊斯蘭教,伊斯蘭教義(古蘭經)對饋贈和感恩做了重要的註解和規定,您的收入不是您自己的收入(特別針對富人中產階級),您收入的一部分是屬於最低收入者和意外致貧者,並規定了比例,按漢族人的說法是: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來,在某些伊斯蘭教國家“古蘭經”就是法律,如有違犯全教人會看不起的(類似信譽制度)。哈薩克民族基於這樣思維所以沒有乞丐,這就是真正原因所在!當然世界上其它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都沒有乞丐!誰見過阿拉伯國家有乞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