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在天津吃一頓起士林,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今晚報

說到起士林,這應該是天津或者是全國最早的西餐廳了,1901年9月17日在德國人和天津買辦的幫助下,開了天津歷史上第一家西餐廳。

當時起士林自己的拿手菜比如說像是黃油燜乳鴿、德式牛扒、罐燜牛肉、紅菜湯這些等等,可以說吸引了很多天津人,也俘獲了很多天津人的心。

那麼在七八十年代,那個時期其實條件都是很艱苦的,但是當時的起士林餐廳依然有榮光,也是那個年代天津人的記憶。

要是問在那個年代吃一頓起士林是什麼體驗,那就一定要了解那時的起士林都有什麼。在起士林餐廳,中間有舞池,很多人來這裡不光品嚐美味,還會去舞池上翩翩起舞,來點飲品,聽著音樂,欣賞舞池跳舞的人,生活還是很愜意的。

當然在那個年代,條件都很艱苦,如果去那裡體驗一次真的是非常奢侈的,但也會帶給您不一樣的享受。從對門進入餐廳的一剎那,就像進入了另一個世界。整體風格就很震撼,旋轉樓梯、彩色玻璃吊燈,就連窗簾都是天鵝絨的,給人新鮮感。去那裡的人,基本都會點一道奶油烤雜拌,知道現在好像依然有。

現在起士林的風格、裝修都有很多的變化了,但是那個年代給天津人留下的記憶卻沒有被遺忘,那種味道那種感覺,依然在天津人的心中。


今晚報

小白樓起士林,離我家不到一公里,現在樓上是西餐廳,樓下是西餅屋。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西餐在中國的處境算不上很好,最多就是帶著孩子去吃一頓,點個牛扒,罐燜雞,蔬菜沙拉什麼的,免費麵包的味道也就那麼回事,當然,喜歡裝26個字母的人士除外。不過一樓的西餅屋確實很不錯,各式西點保留了傳統的工藝製作和原材料的選用,像天然的黃油,非再製的奶酪芝士等,要比現在市場上各種人工合成黃油的西點強不少,但價格也比較高一些。春節買了幾份,平均每份兩盒裝的價格在200多一些。


偶系帥哥

無法完全想象的出來,不過即便是現在去吃一次起士林,也算是一次大餐了。我2015年去過一次起士林,當時我記得是有團購,用的代金券,總體算下來兩個大人一個小孩也花了小400的樣子。

印象中,2-4層都是西餐,不過種類不同,有法餐、俄餐和德餐吧,當時選了俄餐,那個時候我覺得還是很好吃的,一直到後來去了哈爾濱後,我覺得天津起士林的俄餐可能不算最好的那一類。

人均200左右,即便放在2015年前後,對於正常人來說也是一頓大餐了,如果是80年代,我無法想象,我記得上世紀90年代初,石家莊的國際大廈自助30元,當時我們全家人去吃一次就覺得相當奢侈了,可能類似這種感受吧。

以上。

可愛的時光,石家莊獨立的吃喝玩樂點評自媒體,一個有趣的靈魂。


可愛的時光

天津,至七九年前這座北方工商業最發達的城市(沒有之一,北京都比不上,當時西餐去起士林,然後對面的音樂廳在小資一番,很時尚,是和平、河西白樓一帶土聯們的首選。起士林的罐悶牛肉,咖喱雞塊,現在的大江南北的俄式餐廳,也找不到這個味覺,以前小白樓一帶還能看到一些白俄貴族,現在估計己消聲匿跡了,起士林,這個曾經的天津西餐記憶,經過裝修後,面目全非,味道及調調已不如從前,但是去天津的朋友,建議還值得一去,而不是去古文化街之類的,僅此而巳。





開埠滬漁村粵上皇

雖然我沒去過天津,也談不上吃沒吃過起士林,但我肯定能想像到,在80年代就能在起士林這個老字號的西餐廳吃一頓,那肯定是一種特別奢侈的人生享受。我猜起士林可能是間俄式西餐廳,也不知是否正確?因為在80年代,人們的生活水平普遍低下,這就好比你能在北京的莫斯克餐廳吃一頓的感覺,這二者的感受都是同樣的。但是現在的生活水準與80年代相比較,那感受肯定是大不同了,假如把當今每天的生活水準要是放到80年代,那感覺肯定就是天天都在過大年。所以我們大家更要懂得感恩,正是這個偉大的國家給予我們今天美好的生活。


滄海一聲笑89258146

起士林的小餐包和大布丁是我少年青年時期的摯愛,每次去北戴河海濱必買,那個餐包6毛錢一個,按扁了還能自己恢復,大布丁更不用說,太好吃了,05-06年基本20元多點可以買一個,現在呢,起士林搬家了,據說一個大布丁現在要100多,不知道還是不是那位胖胖的老闆娘


一夢千尋111

起士林是德國老闆。80年代初剛剛從黑龍江回來,我和一個朋友兩個人,走進了起士林,當時掙31.5元工資,點了兩個菜,一個罐悶牛肉,一個帶魚,還有酒花了多少錢忘了。這是我這輩子最奢侈的一次。已後在沒進去過。現在奔70去了。留下的是美好的回憶。


用戶2484287213266

我在80、90年代各去了一回,等一次是和孩子爸爸去的,等二次是和同事共4個人去的花了600多,還遇上了羽西主動到我們桌前打招呼。等一次花了孩爸爸半月工資太心疼了,至今就沒去過了。當時的感覺是太奢侈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