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7專家談邊緣計算丨邊緣計算成為運營商產業合作新窗口

5·17专家谈边缘计算丨边缘计算成为运营商产业合作新窗口

唐雄燕

中國聯通網絡技術研究院首席專家

邊緣計算推動力來自市場和技術

邊緣計算的推動力來自市場需求和技術進步兩個方面。

市場驅動:隨著高清視頻、AR/VR、工業互聯網、車聯網等業務的興起,用戶對時延和帶寬的要求會越來越高,促使業務服務向網絡邊緣部署,為此,需要一個邊緣計算環境,將應用、內容以及智能處理部署在更貼近客戶的網絡邊緣,以此提升用戶體驗和網絡效率並保障服務質量。

技術驅動:網絡功能虛擬化(NFV)、軟件定義網絡(SDN)、無線網絡雲化(C-RAN),以及雲平臺的自動管理與協同技術為邊緣計算部署創造了技術條件。

邊緣計算的創新應用主要集中在大帶寬和低時延的業務領域,如4K/8K超清視頻、AR/VR、大型演唱會/運動會直播,以及工業互聯網、車聯網、智能工廠、智慧園區、智慧校園等領域。

邊緣計算MEC是運營商數字化轉型的利器,可助力運營商快速搭建起與OTT及應用開發商合作的橋樑。電信運營商不僅可以將MEC平臺的存儲、計算能力開放給應用開發商和內容提供商,為他們提供全新的業務開發環境及用戶體驗,也可以將無線側eNB信息封裝成各種服務(如位置服務、帶寬管理服務等),運行在MEC平臺之上,供給企業和垂直行業使用,從而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務,實現網絡價值的最大化。

電信運營商產業合作新窗口

邊緣計算是邊緣智能的基礎設施。

邊緣計算產業是由電信運營商、電信設備商、IT廠商、第三方應用開發商、內容提供商、用戶等多個利益共同體組成的生態系統。其中電信運營商在生態鏈中扮演產業整合者和業務提供商的角色,邊緣計算已成為電信運營商產業合作的新窗口。

據預測,2020年,物聯網設備接入量將達500億臺,其中50%需要具備邊緣計算能力。以全球5G市場估算,MEC邊緣雲設備和系統市場規模將於2021年達到800億美元。在整個邊緣雲產業鏈中,管道連接價值佔比僅為10%~15%,應用服務佔比為45%~65%。為此電信運營商紛紛啟動網絡重構與轉型,希望從傳統的管道連接商轉型為產業整合商和業務提供商。

從4G到5G可分階段實施

MEC雖然是一種5G原生技術,但由於架構的開放性,MEC也可以應用部署於LTE網絡。

一是在4G階段:MEC通過透明解析基站與核心網之間的S1接口消息,實現業務數據的分流。

二是在Pre-5G階段:隨著NFV/SDN技術的成熟,核心機房和匯聚機房逐步實現雲化改造,為基站、核心網以及業務提供運行所需的虛擬資源。在Pre-5G階段,MEC以4G形態為基礎,支持虛擬化部署,可與Cloud-BBU以及核心網轉發面網元一起,聯合部署於邊緣數據中心。

三是在5G階段:5G網絡架構以DC為中心,以雲計算作為基礎平臺,核心網網元功能全面地虛擬化和服務化,根據需要部署於各個DC中。此時,MEC與5G網絡深度融合,數據平面功能UPF可按需部署於網絡的各個位置,實現將業務分流到MEC服務器。比如對於時延要求較高的AR/VR業務,可以將UPF和MEC部署於接入雲。對於高清視頻業務,可部署於邊緣雲或者更高一級的區域DC,以提高業務的命中率。

對於工業互聯網應用,邊緣計算有可能進一步下移,部署於工業企業現場,更好地滿足超低時延的工業控制需要。

伴隨著移動互聯網、物聯網及行業應用的爆炸式增長,未來移動通信網絡將面臨千倍數據流量增長和千億設備互聯需求,傳統的4G豎井化架構已不能滿足業務的發展需求,正在向扁平化的雲化架構演進。

5G網絡將採用NFV/SDN技術,進行網元功能的分解、抽象和重構,5G網絡將形成由接入平面、控制平面和轉發平面構成的雲化的新型扁平化平臺,而MEC將是5G網絡的關鍵部件。

在控制平面的集中調度下,轉發平面通過靈活的網關錨點、邊緣內容與計算等技術實現端到端海量業務數據流的低時延、高帶寬、均負載的傳輸,從而提升網內數據的承載效率與用戶業務體驗。

邊緣計算作為通信網絡中的新興部件,還面臨建設和運營管理方式不清晰、與核心網絡的協同工作方式有待明確、多贏的商業模式有待探索、技術和標準有待成熟等方面挑戰。

5·17专家谈边缘计算丨边缘计算成为运营商产业合作新窗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