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張掖馬蹄寺,祁連山前、河西走廊裡的“三十三天”!


祁連山一名是古代匈奴語,意為“天之山”,山前的河西走廊自古就是內地通往西北的天然通道,文化遺蹟和名勝眾多。馬蹄寺位於張掖肅南縣馬蹄藏族鄉境內的臨松山下、馬蹄河畔。馬蹄山林木茂密,峰頂四季白雪皚皚。

馬蹄寺最重要的石窟叫做“三十三天”,,傳說在須彌山之巔,四方四峰各有八天,即四八三十二天,再加上中央帝釋天,合為三十三天。 “三十三天”,以五層二十一窟呈寶塔形開鑿於懸崖峭壁,寶塔形排列, “三十三天”的第六層窟內有大佛塔一座,內藏七星寶劍一柄。佛塔是佛教聖蹟,裡面一般藏高僧大德的衣物、靈骨,或者是佛經,埋藏其他物品的比較少。外有迴廊,共開內外窟龕達49孔之多,造型奇特。圖為遠眺的三十三天石窟。

馬蹄寺石窟群最早的建於晉代,是敦煌人郭瑀及其弟子所鑿,先為郭的隱居講學處,後人增塑像佛,鼎盛時期曾有僧眾三百多人。到了明朝永樂年間改名普光寺,寺內原存的金鞍、龍袍,系清代乾隆賜給的御物。


馬蹄寺因傳說中的天馬在此落有馬蹄印而得名。傳說中的馬蹄印跡現存於普光寺馬蹄殿內,成為鎮寺之寶。在西藏、甘、青和內蒙古廣大藏傳佛教地區享有“小布達拉”之美稱。

古人開山鑿洞,把諾大一座石山的山腹變成佛祖棲息之地。千佛洞是馬蹄寺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有500多個摩崖佛塔窟龕,規模寵大,氣勢恢宏。

洞窟層層疊疊,每層之間都有隧道相通,石壁中向上攀援極為艱難,鑽一截壁洞,爬一截棧梯。壁洞僅能通一人,時而垂直、時而略微平緩,壁洞兩側鑿有供手攀援的凹槽。

洞壁內有石刻,浮屠寶塔,或是蓮花之類的。佛教寓意無處不在。

千佛洞內的精美的佛像雕塑。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馬蹄寺遭到嚴重的破壞,損失慘重,石窟佛像、壁畫破壞殆盡,石窟外的古建築蕩然無存。後來在1986年修復了馬蹄寺北“三十三”天石窟佛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