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比張飛強,為何諸葛亮反而喜歡張飛呢?

風之眼

由企業管理見職業經理用人之道。

換個角度看劉關張及諸葛亮關係。

大家都知道劉關張,是結義三兄弟當年劉備小團體初創成員,一開始的創業夥伴。

因為原始股入的早所以他們三人可以說在集團中都有著決定戰略方向的重大作用。然而不幸的是,這哥仨全都不算謀國之士!


老大劉備:人格魅力無雙,用自己獨特人格魅力拉攏一批窮光蛋,跟他創業,但是他卻缺一個關鍵素質,那就是戰略能力,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高瞻遠矚。

老二關羽:入內為將,出外為帥,長期致力開拓市場,擁有一定的區域管理能力。業務能力非常強。不說首屈一指,也算行業頂尖但有個致命缺點,性格傲,不服管理。

老三張飛:你說這哥們兒是大老粗,他不是,粗中有細,你說他獨當一面可以開拓市場吧,他又長期出錯,到處惹事。可是他有個優點,尊重該尊重的人知道如果別人比自己強,我就聽你的。能力強,服管理。

這哥三介紹完了,我們介紹下諸葛亮。

諸葛亮毋庸置疑是中國歷史上,千古絕倫智謀之士。他對老闆要求就是,我不要你重視我,那不夠,我要你全權委託我,就跟現代企業ceo一樣。老闆,你只需要在後面跟我站臺就可以,其他的事情由我全部處理。


基於諸葛亮對自己正確清醒認識,我們再結合關羽張飛能力性格特點,就能發現為何諸葛亮喜歡張飛不喜歡關羽。

職業經理人,需要做什麼?

第一:幫老闆做戰略規劃,這就是三顧茅廬的隆中對。

第二條:幫老闆將手下人員物盡其用,人盡其才,發揮最大功效。

第三條:幫老闆,發掘人才,打理公司,這就是諸葛亮主要工作。


可是這就發生一個問題,那就是職業經理人和創業合夥人必然有矛盾

如何面對矛盾?劉備必然全力支持諸葛亮。另外兩個就不好說,於是諸葛亮就用分化瓦解。

他在關羽張飛之中,選擇張飛做自己戰略盟友,並在不斷樹立自己權威同時打壓關羽傲氣

剛出茅廬之時,火燒博望坡,諸葛亮用軍令狀形式,表現了自己膽氣和能力。

借道東吳促成孫劉聯盟,諸葛亮用這偉大外交事件,樹立自己在劉備集團核心地位。

做完這兩件事之後,關羽和張飛態度截然不同,關羽仍心有傲氣,不過還能做力所能及配合,知道大局為重,張飛不同,他已徹底對諸葛亮心悅誠服。

知道關羽仍然對自己還心有不服,諸葛亮終用一個大招,收服關羽。

那就是華容道。諸葛亮深知關羽性格,所以才讓他去犯這個錯誤,目的是為了什麼?就是為進一步打壓關羽傲氣並樹立自己權威。

後來事情發展,我們可以發現,諸葛亮目的達到啦,關羽在諸葛亮面前再無傲氣。

可是隻是暫時的,關羽傲氣,在諸葛亮走後又一次滋生。他忘記了諸葛亮留給他的八字箴言“東和孫權,北拒曹魏。”造成災難!

一個沒有人管就會翹尾巴的業務經理,絕對不是好業務經理。關羽就是如此!

而相反,一個只要你有能力征服他,讓他心悅誠服。之後你說的命令,他全部不折不扣完美的執行的人,這才是合格業務經理。張飛就是這樣一個聽人話業務經理。

其實CEO,面對能力很強員工,往往會感到非常頭疼。原因無他,因為自主性太強。

而這種自主性往往會帶來災難,那就是,關羽北伐造成荊州丟失。

那如果我們是諸葛亮這個角色ceo,應該怎麼辦呢?其實問題無解。因為關羽是初創團隊,他有股份。而諸葛亮作為空降職業經理人,最應該做的不是剔除不安因素,而是去調和關係。諸葛亮也儘自己所能這樣做的。五虎上將冊封之事,就是諸葛亮做的最後一次努力。

可惜啊可惜,關羽還是因為自己性格,而害整創業團隊。

所以就職業經理人諸葛亮這個角色而言,他對擁有原始股的關羽,只能以疏導形式去引導,而不能直接命令。

一個不能直接命令,時刻需要去安撫的下屬,肯定不是好下屬。張飛就不同了,他只要服你就聽話,這才是真正值得託付和信賴的下屬

一個有能力又聽話,一個有能力,不聽話,換你你喜歡誰?


阿斗不傻

關羽,三英戰呂布,溫酒斬華雄,斬顏良誅文丑,過五關斬六將,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威震華夏,一度讓曹操考慮遷都,三國經典的篇章,都離不開關羽,但後來的關羽就被神化了。

其實,關羽性格孤傲,除了義兄劉備,義弟張飛外,誰都瞧不上眼,要於馬超比武、聲稱不願和(黃忠)老朽為伍,東吳來提親,竟然說虎女焉嫁犬子,公然羞汙孫權,違反了諸葛亮一再關照的聯吳抗魏政策。

(蜀漢馬軍五虎將之首關羽)

關羽之死,性格使然,甚至張飛之死,關羽也脫不了干係;劉備為義弟報仇,親率百萬大軍,卻被東吳大都督陸遜放了一把大火而灰飛煙滅。

劉備成就基業,有關羽的功勞;但蜀漢政權倒掉,也和關羽的因素有關,是關羽讓衝動的劉備走上了一條不歸路,包括張飛醉酒打人,終被部將所殺。

其實,關羽並不比張飛強,論武力值,張飛10合內,矛刺袁術手下第一大將紀靈,而關羽卻和紀靈大戰30回合,不分勝敗。

(蜀漢政權丞相諸葛亮)

在徐州,張飛與三國第一猛將呂布大戰100回合,不分勝敗,此傲人戰績,三國武將中,獨張飛一人,再無第二人,即使曹營一流戰將夏侯惇與呂布接戰10合,便敗歸本陣,可見張飛的武力值不在關羽之下。

論帶兵打仗,張飛在長坂坡當陽橋以20餘騎斷後,聲如洪鐘,喝退曹兵,嚇死夏侯傑,掩護劉備及大本營人馬成功撤退。

(蜀漢馬軍五虎將第二虎張飛)

赤壁之戰後,張飛率部攻打南郡,徹底打敗曹營善於打仗的大將曹仁;入西川義釋嚴顏,平定巴郡、巴西兩郡;在瓦口關,大敗曹營猛將張郃。

相比關羽,張飛儘管性格暴躁,但卻要比關羽好掌控,諸葛亮自始至終,都沒能掌控關羽,關羽提出要與馬超比武,諸葛亮只得寫信,根據關羽的性格,耨其順毛,關羽才罷休,諸葛亮當然愛用張飛,而不喜歡關羽了。

本文由“國平軍史”發佈。


國平軍史

前提就有問題,關羽哪裡比張飛強了?論武藝,兩人不相上下;論謀略,關羽雖熟讀春秋,張飛也也粗中有細;論忠誠,二人都忠於劉備,誓同生死;論文化,張飛的書法至今仍有遺蹟,還擅畫美人;論功勞,張飛長坂坡二十騎救主,義釋嚴顏,大敗張郃。除了愛喝兩口酒、喝完酒鞭撻士卒外,張飛哪方面都不比關羽差。

諸葛亮喜歡張飛,正是看中了張飛的這些優點。相反,關羽的缺點顯而易見。史載關羽對手下士卒不錯,比如關平、周倉以及普通士兵,但他看不起士大夫以及其他他看不上的戰將。天然的特別驕傲。五虎上將關、張、趙、馬、黃中,他看不上三個,馬超曾是一方諸侯,連曹操都懼怕三分,已經投降了劉備,他非得跟人家比比武藝。他不想一想,如果真比起來,你勝了,馬超會怎麼想?你敗了,難道要跟馬超拚命?黃忠老將,比他歲數都大,他不知尊老,反而說誓不與老人為伍。你看這是什麼話。

尤其他關羽不顧大局,孫權與他提親,他說虎女焉嫁犬子,汙辱孫權。破壞了諸葛亮的聯吳抗曹計劃。結果失了荊州。這樣的關羽,諸葛亮怎麼會喜歡呢?擔心還不來及呢。反觀張飛,除了對士兵酗酒不好外,對士大夫是相當尊敬的。對諸葛亮的命令唯命是從。諸葛亮用著順手,怎會不喜歡。張飛在前線喝酒,諸葛亮得知後不但不生氣,反而給他送酒。可見二人心 有靈犀到了一定程度。最後張飛的兩個女兒成為皇后,也是諸葛亮做主保媒。


春秋史社

要說諸葛亮比起關羽更喜歡張飛,這裡的原因有下面幾個:

第一、關羽讀書比張飛要多,也要比張飛理理智,所以關羽有著自己的獨立意識。每當部署一個重要的軍事問題時他會事先考慮自己的想法,雖說有時候不會說出來。不過時間長了也瞞不過比猴子不聰明的諸葛亮。相比之下張飛比較單純,吩咐下去的事情會去好好完成,思想比較專一,這應該是主要的一個原因。

第二、從很多方面能看出來諸葛亮處理別人家事的時候是很避嫌的,可能也是這種性格讓他討厭分不清家事和國事的人。關羽對劉備有義也對劉備忠心,但他這種忠心是混在兄弟情的君王之間的。比如關於劉備設立儲君的問題上,諸葛亮說是家事讓他去問關羽,結果關羽提出反對意見。設立儲君本來就是一項國事,關羽是不該以家人的身份去參與的。孫權妹子帶走劉禪的時候張飛沒有給孫夫子面子,這事如果換成關羽會顧及嫂子這層關係,反而可能會擔誤事。

第三、劉備入川后關於誰留在荊州的問題,諸葛亮雖然以劉備的口氣讓關羽留下。但諸葛亮心裡不放心的。這個時候關羽應該推掉這件事,因為荊州對於劉備集團來講是個很重要的軍事基地。關羽確毫不客氣的同意了。這種剛愎自用的性格也是諸葛亮不喜歡他的原因。


自由答人

關羽比張飛強嗎?首先說說關羽和張飛誰比較強,民間流傳的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張六馬超…關羽武力排名排在張飛前,其實不盡然,說白了關羽一生當中戰績有跟不光彩的成份,比如說《三國演義》中杯酒斬華雄這一回合,書中提到起初關羽追隨劉備時是充當一名小小的馬弓手,而書中也未曾說明關羽是如何斬殺華雄的,只是提到關羽提刀出戰,後來就直接提到關羽帶著華雄的人頭回來。由此可以斷定關羽是以弓箭偷襲成功的。

階下一人大呼出曰:“小將願往斬華雄頭,獻於帳下!”眾視之,見其人身長九尺,髯長二尺,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聲如巨鍾,立於帳前。紹問何人。公孫瓚曰:“此劉玄德之弟關羽也。”紹問現居何職。瓚曰:“跟隨劉玄德充馬弓手。”帳上袁術大喝曰:“汝欺吾眾諸侯無大將也?量一弓手,安敢亂言!與我打出!”曹操急止之曰:“公路息怒。此人既出大言,必有勇略;試教出馬,如其不勝,責之未遲。”袁紹曰:“使一弓手出戰,必被華雄所笑。”操曰:“此人儀表不俗,華雄安知他是弓手?”關公曰:“如不勝,請斬某頭。”操教釃熱酒一杯,與關公飲了上馬。關公曰:“酒且斟下,某去便來。”出帳提刀,飛身上馬。眾諸侯聽得關外鼓聲大振,喊聲大舉,如天摧地塌,嶽撼山崩,眾皆失驚。正欲探聽,鸞鈴響處,馬到中軍,雲長提華雄之頭,擲於地上。其酒尚溫。

在說斬顏良洙文丑,關羽是仗著自己騎的赤兔馬跑得快,而且關羽交戰從不報姓名,按照規則一般單挑都是各自報完姓名後在戰的,顏良文丑正是先報了自己姓名正等著關羽報姓名在戰的,無奈關羽的赤兔馬太快了,顏良文丑未等到關羽自報姓名就被斬於馬下了。



在來看看張飛的戰績,張飛交戰比較光明磊落,交戰前都先報自家姓名,虎牢關戰呂布五十於合不分勝負。戰馬超時兩百於回合不分勝負。大敗張郃。義釋嚴顏等都能說明張飛強於關羽的,且關羽曾對曹操說過:某何足道哉,吾弟張翼德於百萬軍中取上將之頭,如探囊取物耳。



至於說到為何諸葛亮喜歡張飛是因為關羽一生比較高傲,只服劉備一人,視天下英雄如草芥,看不起諸葛亮。張飛雖然對待下屬經常鞭打腳踢的,但是對待上級領導還是畢恭畢敬的,每次打仗只要諸葛亮點將時點到張飛,他都是服從命令了。所以諸葛亮喜歡於張飛這種人打交道。




認真瞭解

張飛和關羽一開始當然最服帖的是結拜大哥劉備了,想當初三顧茅廬諸葛亮賣關子時張飛差一點要把諸葛亮的茅廬給點燃了,他這個火爆脾氣直來直去就這樣。

等諸葛亮博望坡,新野幾把火一放燕人張翼德對諸葛亮是佩服得五體投地,從此言聽計從不含糊。而且不自覺得跟著軍師學倆招,當陽橋後襬疑兵估計在認識諸葛亮之前是沒有這個思路的。

所以劉備這位三弟別看他黑不溜秋一介莽夫,其實著實有些可愛之處。只要諸葛亮點了他的將,張飛都全力以赴,不時還有超水平發揮。進川路上義釋嚴顏,在軍營白天喝酒裝醉,諸葛亮竟然和他心有靈犀,主動再送老酒給張飛,他們之間已經達到默契的程度可想而知。諸葛丞相看張飛時能不笑眯眯麼。

而關老爺就大不一樣了,臥蠶眉,丹鳳眼,手捋長髯深沉的樣子。自打三顧茅廬時就不大相信諸葛的能力,他的懷疑不像張飛那種發洩完了就完了的一類,而是一直存根在心裡。

被擋在草廬外時就勸劉備不要被“惑於斯人之甚”。心裡的出發點就是把個諸葛亮當成江湖術士在忽悠他大哥。

赤壁之戰諸葛亮遣兵派將,獨獨落下關老爺,至於裡面究竟賣的什麼藥各有各說法。但是領導佈置任務總有他的意圖,從來沒有看見過三國的時候有將軍反過來質問高層領導為啥不派我用場的,是諸葛丞相指揮還是你關老爺指揮,和集團董事長拜把子兄弟就頭上長角啊。

在劉備有點家族式味道的企業裡,外人做個總經理碰到關老爺這類人能不有些顧慮麼,遇到些事不得不再三斟酌。劉備到東吳招親,諸葛亮讓趙雲陪同,錦囊妙計若是給了關老爺諸葛亮怕他扔在一邊。借東風後,又讓趙雲來接他,怕若是讓關老爺來誤了時辰自己將後果很嚴重。

從諸葛亮的這類細小安排上就能感覺得到關老爺從來都不是丞相腦海裡完成闖關任務的第一供應商。

守荊州那是關老爺的資格名氣擺在那裡,鎮得住場子,再說了封疆大吏總是要先讓自己兄弟上的。就不相信諸葛亮沒有過讓趙雲守荊州的想法,後來的出兵襄樊,圍攻曹仁的戰役事先得到大本營的同意了麼,益州方面一兵未動就已經說明了一切。

人和人能不能和諧相處牽扯到很多方面,階層意識是很重要的。張飛最早是個莊園主,按如今的話就一土豪,屬於豪紳一族。諸葛亮躬耕於南陽,那是有地有房,也屬於有資產者,和張飛經濟基礎差不多,經濟基礎決定意識形態,這倆人有相互能溝通的潛在可能。

而關老爺又不一樣了,最早他是個推車的個體運輸者,又沒有啥協會團隊,就一人單幹,稍稍認得幾個字,平時做小買賣肯定受過小官吏的氣,心裡容易產生不平衡,屬於無資產者,容易滋生看不起文人和士大夫的情緒。

諸葛丞相能咋辦呢,只能有時遷就,有時只不過做做姿態,有時搗搗漿糊。華容道後做足姿態,要姑息是你劉皇叔等人的事,馬超加冕五虎上將,立馬荊州那邊氣喘吁吁,諸葛亮只能像哄小孩似的給關老爺戴更大的高帽子。劉備封漢中王后,要黃忠做後將軍,諸葛亮又是擔心關老爺的不服氣,甚至建議劉備另作考慮。

諸葛亮看關老爺時能笑眯眯麼,估計是隔著羽毛扇縫看的,也虧得關老爺遠在荊州,眼不見為淨。

(一家之言,歡迎指正。)


看遍山川

諸葛亮誰都不喜歡,你從哪裡看諸葛亮喜歡張飛啦!?



祖國江山萬年紅


兩歲就很帥v

因為關羽一直都不鳥諸葛亮,他的特點是“善待卒伍而嬌於士大夫”,對於喜歡攬權擅政,拉幫結派,以功臣自居的諸葛亮更是一肚子的不屑,有人說關羽“聞馬超入蜀”,遂致信諸葛亮,在得到諸葛亮的回信後,“省書大悅,遍示賓客”,說明關羽非常看中諸葛亮的評價,而事實上,關羽是個非常聰明的人,他知道馬超的社會地位和名望,又立下了取成都的大功,所以非常想知道馬超在劉備心目中的地位,但是這個話不好向劉備去說,只能問諸葛亮,以此委婉的試探劉備的態度,因為,在蜀漢集團中隨從劉備入川的幾個大佬,龐統已經死了,張飛是鐵桿兄弟不需要問,法正素未謀面沒有那個交情,在劉備身邊能夠說的上話的就只有諸葛亮了。這跟後來關羽不滿跟黃忠並列,大發雷霆的情況有些相似,關羽不是對於黃忠任後將軍不滿,而是為自己沒有超越諸將任大將軍發洩對劉備的不滿,在四方將中,張飛是兄弟,夥伴,他不能說,馬超是世代簪纓,名門中後,漢朝正式冊封的偏將軍,都亭候,跟關羽的爵位,職務一樣,他也不能說,所以只好拿黃忠當藉口,發洩對劉備的不滿,這些都說明關羽在蜀漢集團的政治地位是非常特殊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