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材放了好幾年還有藥效嗎?

1996123

中藥材也有保質期,眾所周知,西藥和中成藥是有保質期的,其出廠期和保質期都要在包裝上標明。那麼中草藥有保質期嗎?大多數中藥材在一定時間內只要儲藏得當,可以保持療效。過去中藥材大都沒有生產日期、保質期和有效期,所以有些中藥材能保存數年之久。儘管中藥材並沒有相關保質期規定,但並不能說明中藥材就可以無限期地保存。有些市民認為中藥材越陳越好,甚至盲目收藏,這是一種誤區。

中藥材隨買隨用

中草藥在保質期內,且採用了適當的保存方法,才能真正“保質”。一旦中草藥質量下降,藥效降低,起不到治病救人的作用,自然無法“保值增值”,收藏也毫無價值。只有通過適當合理的保存方法,才能讓中藥材保質。大部分常見中藥材應放在陰涼通風乾燥處保存。像冬蟲夏草、人參等高檔中藥材,可以放在冰箱零下5度的環境內儲藏。不過,也有一些中藥材確實“越陳越好”,像陳皮等中藥材,一般需要存放5年以上,藥效更佳。“大部分中藥材最好趁早食用,一旦藥材質量下降,藥效降低,有時非但起不到保健養生作用,還會影響身體健康。”不要做“囤藥族”,中藥材最好用多少、配多少。

草本藥物草藥一旦製成了飲片,藥效就會隨時間的推移而減退,其保質期不應超過2年。就拿人參這樣的草本藥物來說,本藥長在地裡的時間越長可能效果越好。但一旦被挖出來,製成了飲片,藥效就會隨時間的推移而減退,存放1年以上,有效成分丟失20%~30%;大黃存放5年以上,其中具有藥用價值的成分蒽醌類化合物就會全部失效。當歸、枸杞等含有大量脂肪油、黏糖成分,雖然不容易被蟲蛀,但時間一長極易“走油”,就是表面會出現油一樣的物質,這樣的中藥就完全沒有了藥效。

木本藥物如山萸肉、黃柏、金銀花等等。這些木本藥物的保質期可以長至4年。但專家在研究中發現,一些藥材的儲存時間長了,雖然外觀上沒有變質現象,但療效卻會降低。薄荷、藿香紫蘇等含揮發性成分的藥材,如儲存過久,香氣的散發就會嚴重影響藥的質量,從而降低療效。

學會辨別中藥材是否變質

含糖多的怕被蟲蛀:中藥以植物類、動物類為主,主要含有澱粉、蛋白質、脂肪、糖類、纖維素等,這些成分都是倉蟲生長、繁殖所需的營養物質。所以,粉性足、肉質及糖性大、質地疏鬆的中藥易被蟲蛀,如山藥、蓮子、當歸、苦杏仁、肉蓯蓉等。而質地堅硬的藥物,如三七、鬱金等則不易蟲蛀。中藥材經蟲蛀後,有的形成孔洞產生蛀粉,有的甚至被完全蛀成粉狀。如金銀花、菊花蟲蛀後整個花瓣散落;土鱉蟲的皮、肉、內臟被蛀空後,殘留的部分因受蟲體及其排洩物的汙染會黴爛,產生異味或變色。

含“油”多的怕受潮:藥材在受潮、變色、變質後,表面呈現油樣物質的變化,被稱為“走油”。含有脂肪油、揮發油或糖類等成分的藥材,如苦杏仁、當歸、肉桂等易產生“走油”現象。

檢查藥材是否“走油”,可從以下幾點入手:嗅氣味,肉豆蔻走油易產生濃烈的蛤氣味,桑葚則有糖樣氣味;看色澤,主要看藥材的色澤、油質、脆裂及黏連程度。當歸、獨活等走油時,藥材表面會呈現油樣物質,麥冬、天冬走油時會黏連成塊;摸質地,若藥材手摸有黏膩感,說明已經走油。

在這裡要提醒大家,如果藥物發生嚴重的黴變、走油等現象,不應繼續服用。一旦患者誤服了變質的中藥出現嘔吐、腹瀉、頭暈等症狀要立即就診,以防中毒。


健康養生週刊

由於中藥與西藥存在根本上的差異,西藥中的任何一個品種均存在有效期的問題,而中藥則不然,比如,成分性質穩定的礦物類中藥很難制定保質期,而成分性質不穩定的含有易揮發成分的中藥,如冰片、荊芥穗等,則隨著時間的推移有效成分逐漸降低,同時陳皮、枳殼、半夏等藥材又有“放置越久質量越好”的說法,且這個結論是經過幾千年中藥使用驗證的,但是實驗表明其有效成分隨著長時間放置確實存在損失,因此這一經驗說法又與現代的研究結果相違背。

中藥飲片有幾百種,其中常用的也有上百種,每一種中藥的成分又各有不同,因此不能以單一的標尺衡量中藥的保質期,尤其某些說法如“兩年、四年或者沒有保質期”,這顯而易見是不能如此簡而概之的。目前業內公認的說法是:中藥質地不同,保質期也長短不一。這一說法是正確的。

例如含有脂肪油的藥材容易出現“走油”現象,如當歸、肉桂等,需要針對其色澤、氣味、質地進行判斷;而容易發黴的瓜蔞、地龍等藥材,則應注意控制藥材的含水量和儲藏環境,一旦出現黴變,應立即處理,不應清洗後繼續銷售使用,因為黴菌中的黃麴黴素經短時間高溫處理也並不能破壞其毒性;而含有結晶水的礦物類中藥,如石膏、芒硝,則要注意觀察其是否“風化”脫水;含有揮發性成分的薄荷、荊芥等,可以通過嗅其氣味判斷其質量;具有昇華性成分的冰片可以通過氣味判斷;大黃可以根據包裝袋的顏色判斷(由於大黃酚的昇華,包裝袋內壁越黃,有效成分損失約嚴重);含有豐富糖類的天冬、麥冬則可根據藥材的性狀(是否出現團塊、發黏、或有明顯的糖分或液體出現在藥材表面)判斷其質量的優劣。


藥事健康

這問題的範圍太廣,中藥材種類太多,得分別對待。比如陳皮,顧名思義,就是赿久效果赿好。而有些藥材,如薄荷、菊花,時間久了其獨特的藥味容易散失。還有些鮮用的如蘆根之類,新鮮用的效果較好。最難保管的是桂圓、枸杞這些果實類,容易發黴變質和長蟲子,特別是長蟲子後,蟲子繁殖快,又會爬到其它地方繼續侵食其它物品。

總之,得分別對待,最好詳細詢問中醫或藥劑師。

😂😂現拍一張剛燉完藥湯的新鮮黃杞根和烏腳蘆箕根,清涼謝火,加了個鴨蛋同燉,昨晚第一服喝完,疼得象豬頭的牙齦腫痛已經緩解,又要成帥哥啦,哈哈!也是條友叫我弄的,謝謝謝了。要用沙鍋或者瓷碗燉藥哦,我這盆是臨時放藥渣的,還得燉一次。


洋哥夜話


要看你說的是什麼中藥,有些中藥放置的時間越長,應用效果越好,如陳皮,有些中藥放置久了藥效就消失了.一些鮮用的草藥如蘆根,放置時間長了就失去效用.易生蟲的飲片 有些中藥特別容易生蟲,如瓜蔞、枸杞、冬蟲夏草等。

它們不僅自己生蟲,而且生成的蟲子和蛾子會很快侵蝕其他藥材,引起整副藥材全部作廢。易發黴的飲片 瓜蔞、大棗和動物體類中藥,一般容易發黴,有些是生蟲和發黴同時發生,以夏天和黃梅季節特別容易發生。

易酸敗、犯油的飲片 桃仁、核桃仁、杏仁等富含脂肪油的果仁類中藥,由於在抓方之前已經炒制過,即經過了“逢子必炒”的炮製,在夏天容易引起酸敗,就是通常所說的出現哈喇味.等等.

更多三農相關解答請關注農地圈

東方花雪


農地圈

中藥材大部分是植物,動物,礦物等,性質穩定,不易揮發,時間存放長一點是沒什麼大問題的。但也不是絕對的,要區別對待。中藥的藥效好與不好,和保管,炮製有很大的關係。植物類藥,容易黴變,俗稱長毛,特別在雨季,要勤檢查,勤翻動,晴天要勤翻曬。黴變的藥,不可再用於配方,應於消毀。還有部分植物藥和部分動物藥,客易走油,像栢子仁,桃仁,杏仁,當歸,天龍(壁虎)等,必須保持乾燥,最好密封,否則會降低藥效。對於蟲蛀的藥,偶而有幾個蛀眼,基本不影響療效,雖說蛀藥不蛀性,但最好不要出現這種情況。中藥材保管得好的話,五年內是不成問題的。像陳皮,香椽,佛手,時間再稍長一點也是可以的。但質輕,有香味的,容易揮發的藥,時間不能放太長,像玫塊花,菊花,薄荷等,這類藥還是用新鮮的比較好。礦物類藥,像磁石,石膏,龍骨等,放l0年都沒關係。


陶田福

這得看是什麼中藥,陳皮,熟地積枳殼,越老越好,但前提是不發黴,帶香味的中藥,放久了其香氣已經揮發了,就沒什麼藥效,昆蟲類的中藥放久了就不要用,貝殼類和礦石類藥,保存密封好的,也可以用。


老翁56

不一定有效,有些藥材可以常年保存比如干草枝葉等,但比如枸杞保質期就是一兩年,過期就壞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