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鄉村免費幼師今年開始招生!2020年前每年1500名!

近日,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發佈會,解讀《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加快學前教育改革發展的意見》。 這可是學前教育專業發展的風向標,投師問錄李琳老師特意梳理了一下相關的政策信息。一起來看一下!

隨著二孩政策全面放開和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學前教育資源短缺問題將更加突出。根據《山東省人口發展“十三五”規劃》預測從2019年開始,我省開始進入入園高峰,2021年達到峰值,適齡兒童將達到516萬人,學位缺口約170萬個。按照每園9個班、每班30名幼兒的標準測算,需新增幼兒園6300所左右。

全省每年新建、改擴建幼兒園2000所以上,每年新增幼兒學位50萬個以上。

實施城鎮幼兒園建設工程

提高城鎮居住區配套幼兒園的配建標準,每3000-5000人口設置一所6個班以上的幼兒園。規模不足3000人口的居住區,規劃部門應進行區域統籌,合理規劃幼兒園配建項目。

完善幼兒教師培養培訓機制

1、繼續實施師範類學前教育專業初中起點五年制專科和七年制本科貫通培養,鼓勵師範類(高等)院校在校生輔修學前教育第二專業

2、實施公費師範生鄉村幼兒教師培養計劃,按照公費師範生培養政策,

2018-2020年每年招收1500名公費師範生,為鄉鎮中心幼兒園培養高層次幼兒教師。

3、鼓勵支持優秀男生報考學前教育專業。

4、嚴格教師准入制度,新聘幼兒園教師必須具備教師資格,到2020年,基本實現幼兒教師全員持證上崗。提升幼兒教師學歷層次和專業化水平,新進教師一般要具備專科及以上學歷,到2020年,專科及以上幼兒教師比例要達到80%以上。

健全幼兒教師待遇保障機制

1、研究制定幼兒園教師崗位設置結構比例指導標準,在職稱評審中,對幼兒教師實行單獨分組評審。

2、按規定為鄉鎮的農村公辦幼兒園正式工作人員落實鄉鎮工作補貼政策。

3、完善公辦幼兒園編制人員管理。各級機構編制部門按規定審批設立公辦幼兒園,重點保障各級政府、教育部門舉辦的實驗幼兒園、鄉鎮(街道)中心幼兒園、公辦學校附屬幼兒園納入機構編制管理。

4、省級財政加大對學前教育的投入力度,為公辦幼兒園未納入正式職工管理的教師繳納“五險一金”。

問題一:學前教育的發展離不開各級財政的保障,請介紹一下,下一步我省將從哪些方面加大對學前教育的投入?

省財政廳黨組成員、副廳長陳祥志答:

為妥善應對新形勢新任務,更好支持學前教育發展,按照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在幼有所育上不斷取得新進展”總體要求,根據省政府加快學前教育改革發展有關部署,財政部門將進一步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完善支持政策措施,主要從以下5方面入手開展工作。

一、增加省級獎補資金投入。自2011年起,省級財政開始安排學前教育轉移支付資金,採取獎補結合的方式支持市縣擴大學前教育資源,最初規模為3000萬元,此後逐步遞增,2015年達到1.7億元。配合啟動新一期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2018年省級安排的學前教育獎補資金規模大幅增加至3.9億元,顯著加大對市縣的支持力度。

在資金分配上,考慮各地學前教育適齡兒童規模及入園率、財力狀況、幼兒園數量及在園幼兒數、幼兒園建設進展情況等進行因素法分配,並對省財政直管縣、財政困難縣等欠發達地區給予傾斜,同時單獨安排部分資金,對貧困村新建、改擴建幼兒園給予補助,支持貧困村實現“村村有學前教育”目標;在資金使用上,由各地統籌用於多渠道多形式擴大學前教育資源。在強化市縣主體責任的基礎上,發揮省級資金的對下激勵引導和槓桿作用,調動各級積極性,共同加大普惠性學前教育投入。

二、制定幼兒園生均公用經費標準。近期,省財政廳將會同教育廳,在認真調研測算基礎上,制定出臺全省公辦幼兒園生均公用經費撥款標準和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生均補助標準,完善財政支持學前教育發展政策體系,進一步提高公辦幼兒園運轉保障水平,引導和扶持民辦幼兒園為社會提供普惠性服務。省財政將加大轉移支付力度,加強監督檢查,確保省定生均公用經費標準得到有效落實。

三、支持學前教育教師素質提升。一是實施公費師範生鄉村幼兒教師培養計劃,按照公費師範生培養政策,2018—2020年,省財政每年安排補助資金,支持招收1500名公費師範生,為鄉鎮中心幼兒園培養高層次幼兒教師,提高農村幼兒教師質量。二是開展省級師資培訓。省財政每年安排1000萬元,支持開展幼兒園園長和骨幹教師省級集中培訓,帶動提高幼兒教師素質,提高幼兒園保育教育質量。同時,落實好到財政困難縣鄉鎮幼兒園任教的高校應屆畢業生學費補償和國家助學貸款代償政策,吸引優秀畢業生到農村幼兒園就業。

四、落實學前教育幼兒資助政策。自2011年起,我省設立學前教育政府助學金,資助比例是全省普惠性幼兒園3-5歲在園幼兒數量的10%,資助標準是每生每年平均1200元,助學金用於補助家庭經濟困難幼兒在園期間的保教費及伙食費,落實政策所需資金由省、市、縣各級財政共同負擔。2017年,全省共為27萬名困難幼兒發放助學金3.83億元。此外,自2016年春季學期起,我省出臺政策,免收建檔立卡家庭經濟困難幼兒學前教育保教費,全年共為1萬名建檔立卡家庭經濟困難幼兒免除保教費約1600萬元。下一步,結合財力增長情況,我們將逐步提高幼兒資助政策標準,加大資助力度。

五、強化市縣投入主體責任。按照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相適應的原則和“省市統籌、以縣為主”的學前教育管理體制,將督促指導市縣財政主動適應學前教育發展的形勢要求,切實落實投入主體責任,進一步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和教育支出結構,突出學前教育的優先支持地位,努力增加學前教育資金規模,盤活存量,用好增量,統籌各項資金來源,更好支持學前教育加快發展。

問題二:請問,機構編制部門在保障公辦幼兒園機構和教師編制方面將會採取哪些措施呢?

省編辦副主任王振乾答:

公辦幼兒園是學前教育事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推動公辦幼兒園的健康發展,提升人民群眾對學前教育需求的獲得感,是機構編制部門的重要責任。下一步,我們將按照《關於加快學前教育改革發展的意見》要求,進一步規範公辦幼兒園機構設置,創新公辦幼兒園人員編制管理,為全省學前教育改革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一、規範公辦幼兒園機構設置。主要採取三項措施:一是根據公辦幼兒園建設發展規劃,按規定審批設立公辦幼兒園,重點保障各級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舉辦的實驗幼兒園、鄉鎮(街道)中心幼兒園、公辦學校附屬幼兒園納入機構編制管理。二是對不納入機構編制核定範圍,由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及企業等組織利用國有資產舉辦的幼兒園,符合《事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及其實施細則和《山東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及企業等組織利用國有資產舉辦事業單位登記管理辦法》規定的,依法登記為事業單位法人。三是鼓勵各地探索創新公辦幼兒園管理運行機制,參照鄉鎮中小學學區法人機構設置的方式,整合設立中心幼兒園及其分園,進一步優化佈局結構,發揮中心幼兒園的輻射帶動作用。

二、創新公辦幼兒園人員編制管理。主要採取三項措施:一是重新組織公辦幼兒園核編。今年,機構編制部門將會同有關部門,按照公辦幼兒園編制標準,組織開展公辦幼兒園核編工作。各地應當充分挖掘現有編制資源,新增編制首先從改革管理、精簡收回等待分配編制中調劑解決。省編辦將適時對各地核編及編制使用情況進行監督檢查。二是對現有編制總量內確實無法滿足需求的市、縣(市、區),探索實行人員控制總量備案管理,可對實驗幼兒園、鄉鎮(街道)中心幼兒園、公辦學校附屬幼兒園等公益二類幼兒園,參照公辦幼兒園編制標準確定人員控制總量。人員控制總量內依法依規聘用的人員,應當按照《山東省實行人員控制總量備案管理的事業單位人事管理辦法(試行)》(魯人社發〔2017〕53號)進行管理。三是對不納入機構編制核定範圍、利用國有資產舉辦的幼兒園,參照公辦幼兒園編制標準,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配齊教師。

問題三:目前學前教育資源不足,最關鍵的是城鎮居住區配套幼兒園建落地難,制約了幼兒園特別是公辦幼兒園的公益性。請問,下一步將如何從源頭上解決居住區幼兒園配套建設不足問題。

省住建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周善東答:

針對這兩個問題,我廳會同省教育廳進行了認真研究分析,在《意見》中對相關解決途徑予以明確。

一是關於規劃不足的問題。我們要求,今後市縣房地產開發項目用地供應前,應由規劃、住建、教育、發改、國土、衛計等部門,根據該項目地塊擬規劃建設住宅面積、預計人口數量、年度新增幼兒規模、城鎮化進程等數據,科學提出該項目地塊應足額建設幼兒園的數量和規模,列入規劃條件意見書,確保項目起始階段,幼兒園配套規劃滿足實際需求。

二是關於已規劃幼兒園不能足額建成投入使用。我們提出,全面落實房地產開發項目建設條件意見書制度,在意見書中,依據規劃條件,進一步明確幼兒園的建設標準、完成時限、投資來源及移交方式,將其作為相關地塊的出讓條件,其中明確配套幼兒園投資來源為開發企業的,實行“交鑰匙”工程,由開發企業無償優先代建,建成並驗收合格後3個月內無償交付當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同時我們將加強建設過程監管,要求分期開發的項目應將配套幼兒園安排在首期建設;加強規劃、圖審把關,保證同步規劃設計;施工許可審核要同時把關建設條件,保證同步建設施工;規劃核實、竣工驗收備案時,與規劃條件意見書、建設條件意見書形成閉合,重點審核配套幼兒園建設是否到位,保證同步竣工驗收、同步交付使用。

問題四:面對二孩政策的放開和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如何解決入園難、入園貴問題?

省教育廳一級巡視員、新聞發言人張志勇答:

根據《山東省人口發展“十三五”規劃》預測,從2019年開始,我省開始進入入園高峰,2021年達到峰值,適齡兒童將達到516萬人,學位缺口約170萬個,需新增幼兒園6300所左右,城鎮學前教育承載力面臨著巨大挑戰。

“入公辦園難”成為一些地方長時間以來的重要民生難點。同時,普惠性資源短缺導致公辦學前教育對民辦幼兒園過高收費行為的調節和平抑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公辦學前教育保基本、兜底線的作用沒有充分顯現,“入民辦園貴”的問題尚未獲得根本性的解決。

學前教育是重要的社會公益事業,因此,解決這個問題,必須堅持政府主導,大力發展公辦學前教育。實施第三期行動計劃,我省將在擴資源、促公平上下大力氣,從以下六個方面著力破解入園難、入園貴問題。

第一個方面,科學制定發展規劃。我們要求各市要結合本地實際,統籌考慮城鎮化進程、人口變化趨勢等因素,以縣(市、區)為單位做好2018-2020年學前教育發展規劃和幼兒園總體佈局規劃,吸收教育行政主管部門進入城鄉規劃委員會,將幼兒園建設納入城鄉公共服務設施配套建設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和居住區規劃,確定每所幼兒園的具體位置、四至範圍、建設規模和完成時限。2018-2020年,我省將進一步擴增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總量,每年新建、改擴建幼兒園2000所以上,每年新增幼兒學位50萬個以上。

第二個方面,實施城鎮居住區配套幼兒園工程。學前教育資源不足,最關鍵的是城鎮居住區配套幼兒園建設落地難,制約了幼兒園特別是公辦幼兒園的供給能力。強化配套建設將是未來我國城鎮學前教育資源供給的主要方式,必須從省級層面完善城鎮居住區幼兒園配套建設政策,將城鎮幼兒園納入城鎮居住區作為公共服務基礎設施進行配套建設,這是最節約土地、資金的一種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方式。剛才省住建廳周廳長已經向大家介紹了我省在這個問題的具體舉措。

第三個方面,開展城鎮居住區幼兒園配建排查整改。我們將按照“一園一案”原則對城鎮居住區配套幼兒園進行全面整改,對規劃不足、應建未建、未按規定建設或移交、沒有辦成公辦幼兒園或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的,2020年年底前要全部整改到位。

第四個方面,實施農村幼兒園建設與提升工程。把農村幼兒園建設納入鄉村振興戰略和美麗鄉村建設體系,按照“大村獨辦、小村聯辦”原則,加快農村社區幼兒園建設,優先利用中小學閒置校舍改建幼兒園,或在小學附設幼兒園。各市、縣(市、區)制定幼兒園改造提升計劃,確保計劃落實。加大貧困村幼兒園、黃河灘區幼兒園建設扶持力度,2018年全面完成省扶貧工作重點村幼兒園建設任務。

第五個方面,大力支持民辦幼兒園發展。我們將按有關規定落實相關政策,積極鼓勵社會力量以多種形式舉辦幼兒園或捐助學前教育。實施普惠性民辦幼兒園扶持計劃。各市制定普惠性民辦幼兒園認定辦法,以縣(市、區)為單位逐年認定一批普惠性民辦幼兒園,到2020年,普惠性民辦幼兒園達到民辦幼兒園總數的50%以上。各級政府要按照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的類別、辦園條件、保教質量等,通過生均財政補貼、購買服務、培訓教師、教研指導等多種方式,支持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發展。

第六個方面,實行“優質園+”辦園模式。通過建立示範性幼兒園對薄弱園、農村園、民辦園的結對幫扶機制,鼓勵企事業單位委託優質學前教育機構舉辦幼兒園,引導優質學前教育資源向農村地區和民辦園輻射拓展,不斷擴增優質學前教育資源總量。同時,我們還將全面推行鎮村一體化管理體制,社區、農村幼兒園由鄉鎮(街道)中心幼兒園統一管理,帶動區域內學前教育發展和提高。

問題五:近年來,幼兒園安全事故時有發生,引起社會廣泛關注,教育部門將採取哪些措施防止此類事件的發生?

省教育廳一級巡視員、新聞發言人張志勇答:

之所以出現幼兒園安全事故,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幼兒教師隊伍素質整體不高。全省現有幼兒教師29.1萬人,專科及以上學歷佔75.7%,取得教師資格證的佔59.7%,具有專業技術職務的僅佔21.2%,幼兒教師隊伍專業素質亟待提升。同時,也與幼兒教師隊伍待遇低、保障差導致的職業吸引力低有極大的關係。師範生特別是幼教專業畢業生到幼兒園工作的意願不強,教師流失嚴重。聘任教師普遍缺乏職業認同感和職業榮譽感。幼兒園為降低辦園成本,聘用無證、非專業人員擔任幼兒教師,保教質量無法保證。

另一方面,學前教育管理體制機制還不完善,監管執法相對滯後,出現問題沒有得到及時發現和很好的解決。

目前,人民群眾對學前教育的期望越來越高、越來越重視,有質量的學前教育成為群眾關注的新熱點。我省將從以下三個方面加強管理,努力辦人民滿意的學前教育:

第一,落實監管責任。一是落實以縣為主的管理職責,建立常態化監管機制。加強幼兒園安全監管,建立分工負責、上下聯動、齊抓共管的幼兒園安全防護體系。二是加強幼兒園准入監管,嚴格實行幼兒園登記註冊制度和年度檢驗制度。三是實行幼兒園責任督學制度。為區域內每所幼兒園配備 1 名責任督學,開展掛牌督導。四是開展無證園專項整治。按照“准入一批、整改一批、 取締一批”的原則,聯合相關部門對未登記註冊的幼兒園進行徹底整治,對拒不整改或整改後仍不合格的,依法堅決予以取締。

第三,規範保教管理。一是堅持科學保教。堅持以遊戲為基本活動方式,為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環境。健全衛生保健制度,加強食品安全管理。二是開展“小學化”傾向專項治理。情節嚴重的幼兒園作降類處理,直至取消辦園資格。三是推進學前教育家園共育。指導幼兒園全面建立家長委員會,加強與家長的溝通交流,強化家長參與和監督管理。積極開展家庭教育培訓,建設家長學校,提高家長科學育兒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