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巴基斯坦是怎麼跟巴基斯坦散夥,變成孟加拉的?

簡單的知足

一、“蒙巴頓方案”印巴分治,英國留下隱患

二戰後的英國再也無法維持龐大的殖民地,殖民體系崩潰。1947年,英國同意英屬印度獨立,但是由於宗教和民族矛盾,主持印度獨立的英國人蒙巴頓採取了分治的方案,將英屬印度一分為二。人民主要信仰印度教的地區,成立印度;人民主要信仰伊斯蘭教的地區,成立巴基斯坦。一分為二,本來為將來留下隱患,巴基斯坦竟然繼續一分為二,即今天的巴基斯坦,當時稱為西巴基斯坦。今天的孟加拉國,當時稱為東巴基斯坦。

二、巴基斯坦獨立後,東巴人不滿西巴人當權,獨立呼聲日益高漲

獨立後的巴基斯坦首都設在西巴的伊斯蘭堡。因此,巴基斯坦軍政、經濟大權都掌握在了西巴人手裡,東巴人擔任政府高官者寥寥無幾。東巴人日益不滿西把人把持國家大權。獨立之初,東巴的人口是西巴的兩倍,經濟也比西巴發達,尤其是農業。僅僅出於相同的宗教信仰就要一直聽命於西巴,東巴人民顯然不會答應。東巴人的不滿繼續到一定程度,由和平爭取轉變到了武力抗爭,最終爆發孟加拉獨立戰爭。

三、東巴發力,印度幫忙,孟加拉國脫離巴基斯坦獨立

1971年4月,孟加拉臨時政府在孟加拉西部的梅黑爾布爾縣成立,以被巴基斯坦囚禁的謝赫·穆吉布·拉赫曼為總統。自此,從1971年4月到11月,西巴軍隊與孟加拉解放軍之間進行了激烈的戰鬥。孟加拉解放軍以變節的西巴軍官與士兵為主,戰鬥力雖然不弱,但是終歸無法抵擋西巴正規軍。此時,一直與巴基斯坦爭奪克什米爾地區的印度看準機會,發動了第三次印巴戰爭。印度分東西兩面進攻巴基斯坦,戰爭進行到了12月份,巴基斯坦無奈之下籤訂協,同意東巴獨立,孟加拉國正式獨立。

從此,南亞多了一個孟加拉國,巴基斯坦與印度從領土矛盾又升級到了民族仇恨,更加無法化解!


美國觀察室

孟加拉國原名為東巴基斯坦,曾經是巴基斯坦在印度東面的一塊飛地。194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分離,各自獨立為國家。印度的東面保留了一塊屬於巴基斯坦的領土,但是這裡並不與巴基斯坦本土接壤,也就是所謂的“飛地”,被國際上稱為“東巴基斯坦”(孟加拉國)。英國殖民者當初採取“印巴分治”的目的就是想利用印度與巴基斯坦的宗教矛盾,讓他們相互牽制,以備重新殖民這兩個國家。雖然英國殖民者撤離以後,再也沒有統治這裡。但是印度與巴基斯坦的矛盾卻愈演愈烈,成為國際社會的不安定因素之一。
(巴基斯坦與孟加拉國的位置)

兩次印巴戰爭期間,東巴基斯坦的民族主義者就開始蠢蠢欲動。上世紀80年代初,東巴基斯坦的民族主義者在國內進行示威遊行,多次要求獨立。東巴基斯坦的人口是巴基斯坦本土的兩倍,但擁有的土地面積卻十分狹小,自然不會滿足於被巴基斯坦統治。


東巴基斯坦的的民族主義者領袖拉赫曼希望印度牽制巴基斯坦本土,幫助東巴基斯坦獨立,結果遭到巴基斯坦當局的逮捕。1971年,印度國內通過法案全力支持東巴基斯坦獨立,並部署了重兵坐觀動向

。巴基斯坦的總統葉海亞為了維護領土與主權完整,被迫對東巴基斯坦施加血腥鎮壓,造成百萬人喪生,千萬人流離失所。此舉被印度指責為違反國際人道主義,反而成為印度出兵的藉口,第三次印巴戰爭爆發。印度憑藉蘇聯的支持,毫不在意聯合國的干涉,憑藉軍事領域的絕對優勢攻佔了東巴基斯坦地區,俘虜了巴基斯坦的軍隊。眼見印度的霸權坐大,美國總統簽發了對印度進行核威脅的命令。美國海軍抽調華盛頓級航母與驅逐艦組成了第76特混艦隊,並進入印度洋,揚言攻擊印度沿海。在國際社會的各方干預下,印度最終決定停火,但是東巴基斯坦的獨立已經不可逆轉。



1972年,巴基斯坦當局釋放了拉赫曼。拉赫曼回到東巴基斯坦後,宣佈將東巴基斯坦改名為孟加拉國,於1975年成為孟加拉國的首任領導。孟加拉國的獨立對於巴基斯坦的打擊是毀滅性的,也拉大的巴基斯坦與印度的實力對比。不過脫離了巴基斯坦以後,孟加拉國並沒有迎來發展。1975年八月,拉赫曼無力處理混亂的局面,被軍隊所殺。直到90年代末,孟加拉國才稍微安定下來。孟加拉國的人口超過一億,但是土地狹小,資源匱乏,一直是南亞的貧窮國家之一。
(孟加拉國首任總統拉赫曼)


中外歷史

1971年的第三次印巴戰爭情況較為複雜。東巴基斯坦(原稱孟加拉邦)的居民多半是印度教徒。1947年英國人讓印、巴獨立時,把孟加拉邦一分為二,東孟加拉歸巴基斯坦,西孟加拉屬印度。巴基斯坦是伊斯蘭國家,因為政治上、軍事上的不平等,引起東巴基斯坦人的不滿。1970年東巴基斯坦的穆吉布·拉赫曼堅持東巴基斯坦自治獨立。

於是,印度從西孟加拉邦出兵,在蘇聯的支持下進攻東巴。到了1971年年初,東巴基斯坦以穆吉布·拉赫曼為首的東巴人民聯盟,提出了東巴基斯坦自治的“六點綱領”,3月7日,東巴爆發了內亂,宣佈改東巴基斯坦為獨立、自主的“孟加拉人民共和國”,併成立了“孟加拉解放軍”。巴基斯坦出動軍隊進行了鎮壓。“孟加拉解放軍”無力抵抗,大多數逃往印度,還有大批信奉印度教的東巴人也逃往印度避難。自古道,內亂必生外患。東巴局勢的惡化,給蓄謀已久、早就想肢解東巴的印度,提供了一個發動戰爭的絕好機會。 按照“蒙巴頓方案”分治後的東、西巴基斯坦,在地理位置上對印度構成夾擊之勢,這使印度一直耿耿於懷。在第一、第二次爭奪克什米爾的戰爭中,印度一直顧及東巴在其後院放火而不敢全力與巴作戰。多少年來,“東巴之憂”一直是印度總理英迪拉·甘地夫人的一塊心病。現在機會終於來了,但英迪拉·甘地夫人卻表現得異常的冷靜,沒有馬上採取軍事行動,因為她的父親尼赫魯由於1962年對華戰爭的慘敗,而從總理寶座上掉下來的事實,猶如一面鏡子,使她無法對此事掉以輕心。她深知,這次印巴戰爭,對印度來說具有決戰性質,勝利,印度則可把東巴從巴基斯坦徹底肢解出去,使“叫板”多年的宿敵巴基斯坦大傷元氣,從此稱霸南亞不再是夢想;失敗,自己丟官事小,印度不但會丟盡大國的顏面,而且還有可能長期陷入巴基斯坦的“搗亂”之中。因此,英迪拉·甘地夫人認為,不但要抓住這次機會,而且要一戰必勝!同時,甘地夫人還清楚地知道,這場戰爭必須進行長時間的準備,方能穩操勝券。

因此,在她的領導下,印度進行了有條不紊的戰爭準備: 第一,製造攻巴輿論,爭取廣泛的國際社會的同情和支持。經過印度一系列的宣傳和領導人的出訪,成功地贏得了國際社會的同情和支持。 第二,簽訂“條約”,取得了蘇聯的支持。1971年8月9日與蘇聯簽訂了“印蘇友好合作條約”,從蘇聯手中輕易獲得了250輛坦克、100輛裝甲輸送車和薩姆—3地空導彈等大批新式武器裝備。這對取得戰爭的最後勝利奠定了雄厚的物質基礎。 第三,進行了充分的備戰。印巴處於“緊急狀態”後,具有敏銳洞察力和卓越指揮才能的印軍總參謀長馬內克肖就察覺到印巴之間有一場大仗要打,因此,他為印度贏得這場戰爭進行了大量的軍用物資儲備;秘密舉辦新兵速成班,徵召陸、海、空三軍預備役人員服現役;對作戰傷亡人員,制定了許多具體的特殊照顧政策,使部隊的士氣為之大振;成立了聯合兵種組織和聯合情報委員會,解決了三軍聯合作戰問題。他下達了“緊急狀態”動員令:取消軍隊所有人員的休假,立即返回工作崗位;徵用民用車輛,以緊急運送彈藥及各種軍用物資;遷移印與西巴接壤的邊境居民;加強城市民防措施等。馬內克肖雷厲風行的做法,使印軍在短短的時間內士氣和戰鬥力大增。第四,制定了周密的作戰計劃。馬內克肖親自領導並制定了作戰計劃。按照計劃,發起進攻的時間選擇在冬季,因為可利用大雪封住喜馬拉雅山口的機會,阻止中國軍隊進攻印度。印軍計劃戰役在東、西兩個戰線上同時展開,在西巴方向,印軍投入的兵力主要用於牽制巴軍,並以優勢的空中力量打擊西巴腹地和克什米爾內的軍事目標。而在東巴方向上,印軍集中絕對優勢兵力,計劃在三個星期內迅速拿下東巴。印軍計劃在絕對優勢的空軍和海軍支援下,陸軍部隊從西面、西北、北面、東面四個方向同時對東巴實施合圍,奪取重要的交通樞紐,以切斷東巴的內部聯繫。利用向心突擊,肢解圍殲,一舉攻佔東巴首府達卡。 截至11月下旬,印軍參戰的兵力基本到位。就這樣,戰爭弩弓悄悄地張滿,大戰一觸即發。

是役,印軍傷亡1.1萬人,損失飛機41架、坦克81輛、艦艇1艘。而巴軍約有9萬人被俘,損失飛機86架、坦克226輛、艦艇22艘。印度通過這場戰爭,將東巴永遠從巴基斯坦的版圖上分離出去,“催生”了今天的孟加拉國,一舉解除了困擾印度多年的“東巴之憂”。 印度之所以能取得這場戰爭的勝利,從作戰方面講主要原因有:一是周密計劃,精心準備,在某些方向上達成了戰爭的突然性;二是集中了優勢兵力,實施多路向心突擊,分割圍殲,使巴軍首尾難顧,相互不能策應;三是快速機動,加快進攻進程。尤其是在戰爭後期,印軍還使用了直升機和傘兵部隊,快速越過江河障礙,斷敵退路,使巴軍來不及組織有效的防禦,加快了戰役進程;四是各種攻勢行動互相配合,展開強大的心理戰,以強大的心理震撼使達卡守軍不戰而降。在戰果“非常滿意”後,印度立即見好就收,於12月17日,宣佈在西巴實行“單方面停火”,巴基斯坦政府接受了印度的停火建議,戰爭遂告結束。


紫糯黑米

印巴分治以後,巴基斯坦國土主要由兩部分構成,巴基斯坦和東巴基斯坦。這兩部分民族並不相同,東巴主要是孟加拉人,兩個相距遙遠的地區之所以能夠走到一起,全是因為有共同的宗教信仰——伊斯蘭教。但是兩個地區之所以後來散火了,既有內部的矛盾因素,又有外來的力量干預。銘蘇先生給大家簡單分析一下:

第一、巴基斯坦(西部)主導國內政治,東巴沒有地位。

巴基斯坦獨立以後,西部地區掌控者巴基斯坦的財政收支,在國內資源分配上明顯傾向於西部地區,這引起了東巴人民的不滿。而東巴這種在政治上和經濟上的被忽視,也為日後散火埋下了隱患。

第二、民族不同,硬拉到一起沒有凝聚力和向心力。

東巴地區主要由孟加拉民族組成,該民族歷史上長期生活在孟加拉地區。而西部地區主要由旁遮普族、信德族、帕坦族、俾路支族等民族組成,孟加拉人跟這些民族有很大的不同,即使把這兩部分人放在一起,由於沒有民族認同感,不能團結在一起,分裂是早晚的事。

第三、印度的武力干預,致使東巴獨立。

印巴由於克什米爾問題發生多次戰爭,而巴基斯坦領土分為東西兩部分,形成對印度的東西夾擊之勢,印度為了解除巴基斯坦對自己的包圍,第三次印巴戰爭時派兵佔領了東巴基斯坦,致使東巴脫離巴基斯坦,成立孟加拉國。

總上,既有內部的民族矛盾,也有外部的印度干預,多種因素使東巴從巴基斯坦獨立建立孟加拉國。


銘蘇先生

47年印巴分治,孟加拉穆斯林成了東巴基斯坦,但主要經濟重心在西巴,由西巴人把持,引起東巴人不滿,70年底,一場颶風東巴損失慘重,死亡人數官方稱30萬,民間稱過百萬,是有史以來死亡最多的風災,葉海亞汗總統被指質救災不利,東巴領導人拉赫曼鼓吹脫離巴基斯坦獨立,內戰開始印度出兵,西巴軍隊戰敗投降,東巴獨立,直至75年才被國際社會承認。


太陽125933863

帝國主義、殖民主義在結束殖民時,總要想出壞主意讓那個地方得不到安生,比如:印巴的克什米爾問題,中印邊界的麥克馬洪線,中日的釣魚島,近東的以巴、以阿(阿拉伯)問題,非洲也存在這樣那樣的邊界問題和種族問題,如烏干達種族大屠殺等等……這樣即使那些地方獨立了,也會不斷地出現邊界衝突或民族衝突,這是西方國家所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