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袁隆平說:應該把補貼石油的錢拿來補給農民,糧食收購價格應該漲到2元?

補貼調查

1.首先應該理解袁隆平院士提出的這個建議

袁隆平院士說把補貼石油的錢拿來補貼農民,現在市場上的糧食價格平均在1.5元左右,那麼就說明多補了5毛錢。袁隆平院士更沒有說要讓糧食的地位高於石油的地位而是建兩者最起碼均衡一點,石油固然重要,可是要填飽中國這13億人口的肚子也很重要啊,農民的生活也很重要。


2.石油補貼確實力度大

不得不說石油補貼每年用了很多的資金,但是真正到老百姓手裡的根本也沒有多少錢,那麼其他的錢去哪兒了呢?隨著反腐行動的進行,我相信也一定會查個水落石出。


3.同樣袁隆平院士這句話的原因

主要還是現在農民朋友種莊稼實在是太難了,很多地方還沒有完全實現機械化,這樣一來就要消耗更多的人力物力,比如說一些山區耕地,可是農民忙活了一年一斤糧食如果還達不到一塊錢,那真的是太讓人寒心了,有些家裡就靠著種莊稼賺點錢啊。

希望能夠考慮袁老的建議,讓農民朋友的日子過得更好!


農業補貼

糧食收購價直接上漲才是根本

最近幾年以來,國家對於糧食的收購價錢一直穩定在1塊5毛錢左右。還有些地區是按土地面積補償,大約也就是一畝地一百零幾塊錢左右。對於每年農民的增收來說,簡直就是杯水車薪。

同時袁隆平院士在提案上還直截了當的指出,國家每年補給石油的錢要比補給農民的錢還要多。街上開車的那些都是有錢人,把錢補給他們太不應該了,應該把這些錢都拿來補給農民,增加農民的收入。

簡單粗略統計了一下,國家現在每年補貼給農民的金額大約為2000億左右。按照袁老的說法,基本上再補貼2000億左右,達到4000億才是比較合理的。

事實確實也是這樣,從全國來看,現在農村地區發展也極度不均衡。比較好的一些地區,能夠發展一些經濟作物,甚至可以搞一些特色的旅遊作為增值服務,賺更多的錢。一些比較偏遠的地區,絕大多數農民還是以種糧為主。但是國家對農民的補貼卻是差不多的,這就造成了有些地區不種糧、少種糧也能拿到補貼。有些地區,每年都種糧食,卻掙不到什麼錢。

袁老不光做了五六十年的農業科學研究,還在一直為我們的農民朋友們的收入發聲!感謝袁老的提案,並希望袁老的提案能夠被國家採納,為我們的農民朋友早日致富提供一道最基本的保障!

農民朋友們,你們那裡的糧食收購價格是多少錢?是不是應該漲了呢?

瞭解後續政策,請關注我,跟蹤報道,第一時間告訴你!


補貼調查

袁隆平老先生說,應該把補貼石油的錢補貼給農民,糧食收購價格應該漲到2塊錢。從袁老的話來看,我們知道袁老是非常關心和了解我們種糧的農民的。


隨著這些年物價的上漲,經濟水平的提高,但糧食價格卻沒有大幅度的波動,種糧農民的收入來源還是非常單一和低。大部分種糧農民的收入來源主要是靠著在外打工。

袁老提出這個觀點,是本著提高農民待遇的角度出發的。但是,說一些我個人的淺薄觀點,我認為解決目前種糧農民收入低的問題應該主要是加大農業補貼的補貼力度,也就是袁老說得前半句話。

這個觀點我是非常同意的。至於把糧食的收購價格提到2塊錢,這個我認為沒有太大的必要。

眾所周知,糧食是可以說世界上唯一的剛需!作為一種人類生活硬性的需求、基礎的保障,如果條件允許的話,其實糧食應該免費供給。當然了,這是理想狀態。即使達不到理想狀態,糧食的價格也不能過高,尤其是在這個經濟時代,不是小農時代的歷史時期。在工業時代,人人都離不開工業產品,離不開他人的服務,而且人人都得吃糧食。提高糧食價格,工業產品生產成本必然提高,其它服務的成本也必然提高。這些最後還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很大一部分還得農民支出。


舉個例子,在我小時候,吃一個包子也就兩毛錢,但是呢?如今吃一個包子至少得一塊錢。整整翻了五倍。還有,看我們的工資就可以,如果對比十年前,我們的工資那漲得是非常多,但是實際的購買力呢?


說到這裡,可能很多人懂了,糧食價格牽扯得不僅僅是糧食的價格,它可以影響貨幣的購買力,通俗來說也就是物價。所以說,糧食價格固定性的上漲到某一程度,對農民來說沒有太大的意義,解決不了農民低收入的問題。

那麼如何解決農民低收入的問題呢?


就是糧食補貼了!


在美國,農民的收入幾乎90%來自農業補貼,這也是為什麼美國農產品在國際市場上有競爭力的一大原因。農業補貼夠多,糧食價格能很往下壓,好比美國的大豆,幾乎就是在用補貼來進行傾銷了。而我國,對於糧食的補貼,雖然有,但是力度還遠遠不夠。


我不建議挪用補貼石油的錢來補貼糧食,畢竟石油也是工業的血液。可糧食補貼加大力度也是應該儘快施行的,畢竟在國際上來看,很多國家的種糧農民補貼力度都是非常大的。要解決種糧農民的低收入問題,從補貼入手去解決,要比提高糧食收購價格更實惠、更加的真正有利於中國農業和農民的發展。

也有利於,中國糧食走向國際市場,提高競爭力。


新農民

我非常尊重袁隆平先生,他為我國的糧食增產做出了居功至偉的貢獻,在如今這個浮躁的金錢社會還依然保持本色,非常令人敬佩。但是袁先生的這個觀點我並不贊同,提高農民收入的最根本辦法不是補貼農業,中國近四十年的改革開放證明了最正確的道路是讓給多的人脫離農業,把農業人口變成非農業人口,讓更多人脫離土地走向城鎮,才是解決農民收入低一個最根本的解決方案。


農民中糧食的收益不高,這一點是事實,但是改變這個事實的目的是讓農民過的更好,如果不種地可以讓農民過的更好,那麼為什麼非要把提高農民收入放在補貼收購糧食價格這個思路上呢。如果糧食價格不過,自然也就無法吸引更過的人去種地,那麼勞動力就會被釋放出來,就會有更多的人投入到第二第三產業之中,如果現在加到對糧食收購價格的補貼,就會造成一些原本覺的種地沒有收入的人又開始種地,但這中補貼又無法從根本上改變收入很低的局面,基本上就是杯水車薪,從長遠看對農民增收完全沒有好處。

農業和農民完全是兩個問題,堅定不移的走糧食自主的道路肯定是對的,但發展農業需不需要直接補貼農民,發展農業需不需要那麼多農民,這是個值得深思的問題,農業和農民要分得清,這樣才能理清思路,從而有更好的解決辦法。

農業問題的根本思路是集中化規模化大機械作業,這才是未來農業的前景,集中化和機械化毫無以為比小農經濟的產量更高,對我國糧食安全和人民群眾需求都有著重大意義,未來的農業一定是用更少的人來管理土地,用更少的時間來打理土地,用信息化科技化來使我們的農業發展進入一個全新的里程。

農民增收又是另一個問題,農民增收最終的解決方案一定是把農村人口釋放出來,變成非農業人口,參與到社會更大的分工也協作體系中去,這樣才能把人的價值發揮到最大,僅僅是靠對糧食價格的補貼,並不能從根本上改變農民的生活。

一個事情我們要看我們的出發點是什麼,目的是什麼,補貼糧食價格的目的是為了讓農民過的更好,如果農民不種地同時又不損害農業發展,那麼我們又為什麼非要鼓勵農民去種地呢?

有什麼不同意見歡迎留言談論。


昭烈名臣

非常同意袁院士的建議。

其實這個春節,回到老家鄉下走一走,真的發現,農村雖然變化很大,變得越來越現代化了,但放眼望去,滿目的原是種滿糧食的良田荒蕪了,讓人概嘆不己。

農田荒蕪的原因,詢問和思考了一下,主要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種田的收入太低了。老人給我一個講述一個數字,20年前種田,產量雖然也只有每畝不到五百斤,一般三百多斤。那時的物價也不算高,化肥農藥成本也很低,基本上用有機肥,一年還種兩季稻,有些還種油菜,算三季,人是很累的,還要交農業稅(無錢交稻穀子)。有時多餘的糧食還可以賣給政府,換錢。一個簡單的數字,誰要種誰家的田的,田主什麼都不管,種田者要交150-200斤糧食給田主的。而現在,即使是種產量高的雜交稻,每畝的產量至少有800-1200斤,但因為種子加上化肥,農藥,人工的上漲的厲害,除了農村人種少部分好田給自家糧食自給自足之外,再也沒有租用其他的田了,即使政府免了農業稅,雖然還有每畝幾十塊錢的補貼,但因為種稻谷根本沒有利可圖了,很多田都改種其他經濟作物-比如烤煙之類了。所以大部田地荒蕪了。

第二:大部分勞動力外出務工了。現在在村裡面,除了過年過節還能見到青壯勞動力外,大部分年輕人外出了,即使少部分人,也只有兼職做一些建築類小工,基本上每天100-200元,來補貼家用,才能足夠一家開支了。記當初每個村都有小學的,現在農村因為各種原因人口在急劇減少後,十年前村小就撤掉了,一個五六歲的農家娃要想上學,就得到數公里的合併後的小學讀書了。對農村人來說,教育生活成本增加了,於是大部分人都選擇逃離了山村,來到城鎮謀食了。

反過來看,現在的石油補貼,每年耗費了國家大量的財政資金,原因是什麼?因為是全國人民生活所需,但真正補貼到能惠及到老百姓的生活生息的有多少呢?不得而知,我只說兩個事實,在前幾年的反腐過程中,發現僅是一個市級石化公司下一個工程師級別的人,就有錢在一線城市買了十六套房子,還有中石化總部大樓的前廳一個燈的價格就是數千萬元。

所以我非常贊同袁院士的提案,國家正在號召清潔能源,那麼這種消耗汙染環境的石油資源就不要補貼,民以食為天,總不能全國14億人口全靠進口糧食去生存吧。


米哥職場漫談

袁隆平院士是我打心裡最敬重的“大神”,他所主持的雜交水稻育種栽培技術的成功,從根本上解決了我國土地資源匱乏帶來的吃飯問題,惠及十幾億國人,被譽為“世界雜交水稻之父”。

袁老提出的:應該把補貼石油的錢拿來補給農民,糧食收購價格應該漲到2元?我舉雙手贊同!我以一個基層工作者淺薄的認識以及長期在農村看到的現狀來談談個人支持這個觀點的理由。

“三農”問題是國之根本

習近平表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係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

十九大上習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實施農村振興戰略,要堅持農村農業優先發展,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

“三農”問題已經被列為黨和國家重要議事之列,而且是重中之重,“三農”問題成為國之根本。

農村種糧現狀不容樂觀

三十多年的農村工作閱歷感受農村最大的變化就是,從八十年代春耕生產時田間地頭人頭攢動,到現在春耕時大片水田悄無聲息;從普遍的雙季稻栽培到當下僅種一季;從偏遠的冷水田也不放過耕種到房前屋後也半荒蕪狀態。

究其原因,一是得益於水稻品種換代,高產雜交稻的出現,使得耕種一季有兩季的產量;二是生產技術的進步,機械整地,機械收割,除草劑除草,用不著大量人工勞作;三是種糧收益甚微,迫使大量勞力外出務工,導致農田荒蕪。

統觀三個原因,種糧收益甚微是問題的核心和關鍵。農民耕種一畝田,扣除種子、農藥化肥、整地收割等費用,所剩寥寥無幾,如果再將勞務折抵,基本不賺錢,一年到頭白忙活,就賺個口糧,改善生活條件,存點款基本無望,更談不上發家致富。如此惡性循環,土地荒蕪不僅得不到改善,還有繼續惡化的趨勢,所以,農村種糧現狀不容樂觀。

種糧和石油並非是“魚”和“熊掌”

糧食涉及國家基本安全,石油也是國之重器,涉及國家經濟發展的命脈,二者皆是國家重要的基礎資源。相信袁老說這番話本意並非“搶”補貼石油的錢來補糧食,其意義就是要把糧食的重要性提及與石油一樣的地位,對糧食要加大補貼力度,促使農田荒蕪的現象徹底得到改善,從根本上提高農民種糧的積極性,確保我國農村健康穩定的發展,這也與國家戰略不謀而合。

種糧和石油並非是“魚”和“熊掌”之間不可兼得的關係,袁老的本意就是呼籲重視“三農”,把“三農”與石油放在同等的戰略高度,要加大對“三農”的補貼,魚和熊掌我們要兼得!

我們欣喜的看到,十九大以來,國家屢屢發聲,反覆強調重視“三農”問題,實施農村振興戰略,我們也期盼著,黨和國家繪製的“三農”發展藍圖,一步一步在祖國廣袤的田野描繪,新時代的新農村必將給國人一個驚喜!


風兒悠悠

看到袁老為我們農民說話,從心裡感激。謝謝袁老心理裝著百姓蒼生。

作為一個農民,我想說說我的心理話。近年來,國家確實出臺了不少惠農政策,各種補貼,各種購置優惠。然而,農民的生活並不好過。城裡人羨慕農村,只是看到了國家好政策這個表象。下面我給大家嘮嘮家常。

我是東北大興安嶺地區的農村人,南方不瞭解,就以我的家鄉為例吧。首先說一垧地投資吧(1垧=15畝),化肥平均4袋x150元=片600。農藥苗前苗後大約600元,甚至更多。柴油400左右。種子平均價格2.7元x180斤=486元。(這是以大豆標準,如果種芸豆小麥投資更大)。收割費400元。土地有償使用費18(20)元×15畝=270元。加上種子化肥運輸費用共計大約3000元。

收入,風調雨順產量3600斤,今年價格1.6元現在還沒人要。3600x1.6=5760元。就算6000元。

6000-3000=3000元。+國家補助1200元=4200元。

一般家庭平均10垧×4200元=42000元減去一個家庭4-5口人×230元合作醫療-500養老保險--來年投資3000元=37350元。一個家庭消費15000元加上人情來往各種想不到的錢大約20000。還剩17350元。每個家庭至少有一個學生,這個消費大家心裡有數自己減吧。大家看看能剩多少錢。其實,每家都有貸款,這些錢根本不夠花銷。

如果糧食再不漲價,棄耕早晚的事。

所以袁老的提議,我們雙手贊成,謝謝。

大家不妨曬一下你家鄉的收入,共同探討一下。


闌珊處35


《如何評價袁隆平說,應該把補貼石油的錢,拿來補給農民,糧食收購價格應該漲到2元?》

袁隆平為我國雜交稻之父,是當代中國偉大的農業科學家。他建議把石油補貼補給農民,把糧食收購價漲到2元。我舉雙手贊成,他說出了數十億農民的心聲,我們必須力挺!

首先說,國家補貼石油的錢該不該拿來補給農民? 隨著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石油作為一種關係到國家經濟命脈,及國家經濟安全的戰略性物質,發揮著越來越重要作用。

就這些年油補來看,對於發展農業機械和發展城市交通的確起了很大推動作用,但從經濟效果來看,絕大多數縣城的公交汽車,都是衝著油補來買車從事經營的。象我所在的小城市,公交車多如牛毛且不堪重負。跑鄉鎮的公交車因車多客少,現在是跑二天停一天,既便如此仍常跑空趟無客可載。跑縣城的公交更是客源少的可憐,我在城裡住了這多年,就是去市區車管所乘了一次公交車,而且為坐這一次公交車,我足足等了45分鐘才等來一輛車,我百思不得其解,這公交車怎麼多,怎麼還這麼難等呢?

人們說,一是乘車人本來就少,車不等半車人費趟油劃不著;二是司機根本不靠拉客來賺錢,他是靠油補才來跑公交。我聽說之後,想到我認識的幾位朋友,自已經營多大的生意,依然買輛公交請個司機代駕,原來都是衝著油補來賺錢的啊!

其二把油補的錢補給糧農提高糧價,是關係國計民生的大事。 國家與其拿錢養活著這些不死不活的車輛,不如斷了油補,讓他自生自滅。把油補的錢拿來補貼給糧農,提高糧食收購價到2元以上,對於發展糧食生產,保障糧食安全,促進農民生活改善將起到積極推動作用。

就目前農村現狀來看,由於糧價束縛了農民種田致富積極性,使得許多農民進城打工買房的越來越多,許多農田無人耕種荒地越來越廣;許多村莊無人居住村落破敗越來越嚴重。還有就是房地產無限開發,侵佔土地越來越多,還有比房地產更可怕的經濟開發區,大大小小的工業園區正在吞噬著大量良田。招商引資的無數家空殼企業圈地建廠佔用農田,浪費的土地比房地產還要嚴重。

基於上述原因,袁隆平就是把雜交稻單產提高到畝產3000斤,也不能滿足土地日趨萎縮,人口日益增長的需要。國家糧食越來越依靠進口,美國的轉基因乘虛而入,有朝一日我們被美國卡住了脖子,糧食安全從何談起!?

因此,農民的根本出路,在希望的田野上。要解放農民的生產力,必須適時提高糧價,哪有幾十年不變的道理?農民種田致富有了保障,才是解決農村“三荒”的根本途徑。國家還應出臺相應配套措施,嚴格管控農業生產資料過快增長,讓農民真正得到實惠。 我相信這也是億萬農民的渴望。


用戶桃花盛開的地方

袁隆平是我國偉大的科學家,雜交水稻之父,一生獻給了農業還牽掛著農民,是農民的好朋友,我認為他說這話是考慮到以下幾點:

第一,糧食價格低,掙錢難,農民一年下來種植糧食除去農藥,化肥,人工之後,基本沒什麼收入,現在種地的人越來越少。

第二,石油是暴利行業,不需要補貼,應該把錢補貼給農民朋友,他們收入低,賺錢難。

第三,開車的都是有錢人,在路上能開起汽車的都是有錢人,有一定的經濟基礎,石油貴就貴一點唄,把錢補貼給農民,讓他們收入多一點生活質量好一點才更好,不然以後將沒有農民想種地了。

您覺得呢


我要上頭條336

糧食的作用怎麼強調都不過分,這就像陽光、空氣和水一樣,看上去不起眼,但是一旦缺乏了,那就要出大事。所以給糧食補貼沒有問題,加大糧食補貼,提高糧食收購價更沒有問題,這是工業反哺農業的一個很好的途徑。


不過所謂“補貼石油”的錢拿來補貼農民恐怕還值得商榷。

首先,石油的重要性也很重要,是工業的血液,如果石油價格提高了,相應的柴汽油燃料、機油等油料成本也要提高,然後就是農業機械使用、農藥、種子、運輸的成本也要提高。所以削減石油補貼來補貼農業恐怕可行性值得商榷。

其次,石油補貼是有原因的,主要是對進口差價的補貼,小象查了一下,網絡消息,中國最大的石油公司中石油2016年獲得了35億元人民幣的政府補助,這個補助是因為中石油進口中亞天然氣的增值稅返還,是因為進口的天然氣價格遠高於國內天然氣的定價。換句話說,中國從哈薩克斯坦買來的天然氣是2.5元/立方米,而國內居民用的天然氣是2.28元/立方米。政府給這個補助,是不讓天然氣企業漲價。如果不給這個補助,那就兩種情況,要麼企業提價,要麼企業不幹這種虧本買賣。畢竟我國天然氣用量大,可是並不是天然氣生產大國,需要向中亞和俄羅斯購買,價格是人家說了算。(當然實際情況可能比這個複雜,歡迎方家指正)

最後,我覺得工業反哺農業,應該是全行業的反哺,而非僅僅靠石油反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