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商高的孩子說話都晚嗎?

春春的天天

我的確知道一些智商高的孩子說話很晚,其中不乏歷史名人。

大家可能總會首先想到愛因斯坦,但實際上中國也有這樣的人物:他不是科學家,卻是一個全才,這就是明朝的王陽明。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他,就是不會打仗的書生不是一個好的哲學家。

王陽明是明朝罕見的非常懂軍事的讀書人。他對佛教、道教等三教九流都有很深入的研究。

可是這麼一個偉大的聖人,在他年幼的時候幾乎不怎麼說話。直到四五歲的時候,突然從嘴裡蹦出一句詩,立刻被家人驚為天才。

如果從科學的角度來講,其實像王陽明這些人小時候,一直在主動吸收和消化周圍的語言信息,只不過深度的消化需要時間,所以給人“大器晚成”的感覺。

當然反過來講,如果一些孩子能夠鸚鵡學舌,將大人講的話倒背如流,你會發現其實他們可能是聰明的面孔、笨肚腸。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我們還需要區分什麼是智慧,什麼是智商。智慧是智力的軟件,智商是智力的硬件。

那些遲遲不說話的孩子,可能具有的是更高的智慧,而那些早早說話的孩子,除了性格外向之外,智商可能也挺高。但說話是否早,和智商高低沒有絕對關係。

就像愛因斯坦那樣,也許他們說話很遲,可能是個性相對內向敏感,所以他們會花更多的時間理解大人們在說什麼。

但性格外向的孩子,更多的時候急於表現,於是就容易出現說話鸚鵡學舌的現象。不信你可以觀察一下,那些從小就口若懸河的孩子,說出來的東西,很少有值得大人深思的。

所以總的來說,智商是智力的一種表徵,而智力高的孩子,不一定說話都晚。這和孩子的性格是否外向,是否喜歡錶達,可能更有關係。


鎂客網

我們常聽老輩人這樣說:“誰誰家孩子都四五歲了,還不會說話,別看不會說,心裡什麼都懂,這樣的孩子可聰明呢!”著名的科學家愛因斯坦4歲還不會說話,他的父母甚至以為他是啞巴,直到9歲說話還不流利,這樣一個孩子卻創造了科學的奇蹟。這個例子似乎也在印證老人的觀點。那麼孩子說話晚就是聰明嗎?有什麼科學依據嗎?


其實,孩子說話早晚和智力並沒有直接的關係。有的孩子說話很早,但也很聰明,有的孩子說話很晚,智力也沒有明顯的與眾不同。不能根據說話早晚來判斷智力高低。


一般情況下,女孩整體比男孩說話要早一些。不過,每個孩子的個體情況還有差異,說話早晚也各有不同。有的孩子八個月就能說比較簡單的詞彙,語言學習能力也比較強,不到一歲就能用一些簡單的句子和爸爸媽媽交流了。也有一些小孩智力沒有問題,發育也很正常,但三四歲才會說話,甚至更晚。


如果不是智力問題,那麼孩子說話晚的原因通常有如下幾個:第一,父母與孩子交流比較少,沒有建立良好的語言學習環境;第二,小孩學習語言是有過程的,第一階段是語音,也就是要學會正確發音及稱呼;第二階段是懂話,能語言與現實的東西或者行為聯繫起來;最後一個階段才是表達,就是用自己的話把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孩子的理解學習能力不同,從第一階段到最有一個階段所需的時間不一樣也就不足為奇了。


所以,為了孩子有更好的語言能力,爸爸媽媽們不妨多拿出時間和寶寶交流,哪怕只是咿咿呀呀,那也是寶寶在學習進步的表現。


三聯中讀

智商高的孩子說話都晚嗎?這是沒有什麼根據的,其實通過訓練,孩子也能早點實現早說話。

現在的孩子一般都是家長因忙碌經常利用電視,手機,平板等3C產品來安撫寶寶或成為他們的主要玩伴,只要動動手指就可以得到相關的語音回饋,何必花費口舌呢?


家長省思題

先檢視自己與寶寶之間的關係是否出了問題?

  • 「刮別人的鬍子之前,先將自己的刮乾淨」這句話也很適用在家長的教養行為上,我們總是覺得是「寶寶出了什麼問題」卻忽略了檢視「自己是否才是問題的根源」,以下提供幾個寶寶不愛說話的原因,家長們先檢視一下自己與寶寶之間的互動模式是否出了問題。

  • 認為自己對於寶寶的一舉一動了若指掌,只要寶寶做出一個動作或發出一個簡單的聲音,就直接斷定寶寶的需求,並立即給予關心與協助;或者,寶寶只要使出「一指神功」就可以獲得完善的服務。然而這些是否讓寶寶產生過度依賴的行為呢?

  • 平時因為忙碌而陪伴寶寶的時間過少,因此無法吸引寶寶主動與您互動,更別提寶寶願意開口跟您說話。

  • 給予寶寶過大的壓力,無時無刻都逼迫寶寶要能夠開口說話,無論是打招呼,教學式問答(例如看到蘋果就問寶寶是什麼顏色)。

  • 經常請寶寶要向其他喜歡說話的人學習,例如跟寶寶說:「你要學哥哥說」或者刻意要求寶寶模仿您說話,例如「跟著媽媽一起念」

  • 與寶寶的對話大多使用封閉性的問句,例如「要不要?」「餓不餓?」「想不想睡?」等,寶寶只要搖搖頭或點點頭就可以回應。

選錯時機與寶寶說話,例如寶寶專心玩著自己的玩具並自得其樂時,肚子餓時,想睡覺時或心情不好時。此時,如果家長因得不到預期中的回應而逼迫說話或對寶寶動怒,他們就更加不可能開口說話。

訓練寶寶說話8大招

有時與寶寶之間良好社交互動會比說話來得重要

  • 開口說話只是溝通的其中一種方式,溝通還包括眼神接觸,肢體動作,利用各種方式發出聲音等。1歲至2歲的寶寶,因認知能力已大幅提升,所以更會主動與他人互動。不過,這個階段的寶寶邏輯概念與口語表達能力尚不足,因此仰賴較多的肢體互動,例如擁抱,親吻,揮手,點頭或搖頭等,寶寶高興時即會親吻他人的臉頰,難過時會向父母索討安慰的擁抱等;父母也可以利用肢體動作來表示讚賞或鼓勵,如寶寶表現良好時,賞以愛的抱抱,摸頭或擊掌等方式做為回應因此,如果寶寶不說話,但可以透過其他溝通方式有效表達自己的想法與需求,並藉此展現人際互動的意願時,或許家長暫時可以先鬆口氣,不用過度擔心。


  • 以輕鬆,愉快的心情與寶寶互動,不預設一定要寶寶開口說話的立場,有時家長過於有目的性的互動反而會讓寶寶提高警覺性,進而降低互動的主動性與意願,就更別提開口說話囉!

  • 鼓勵互動(口語或非口語皆可),但不是逼迫,寶寶也會有心情不好不想理人,打招呼或說再見的時候。

  • 必須多跟寶寶聊天,無論他們聽不聽得懂,做任何事情時,都可以試著向寶寶說明,但不一定要求口語上的回應。

  • 每天可以安排固定的「聲音遊戲」時間,在這個時間裡,家長可以盡情地與寶寶玩聲音相關的遊戲,並善用繪本,玩偶,音樂等有趣的元素,增加寶寶的學習動機。例如,念故事書時可以融入各種動物,交通工具的聲音,善用這些有趣的聲音與寶寶互動,例如寶寶扮演三隻小豬中的大野狼,要發出「呼!」的聲音將茅草屋吹倒。


  • 當寶寶在互動中發出聲音時,先別急著猜測寶寶想表達的意思,趁機跟寶寶玩聲音互動的遊戲,例如模仿寶寶的聲音做為回應,或者發出另外一種聲音,有時「雞同鴨講」也能培養出另一番互動上的默契唷!

  • 儘管寶寶已經可以開口說話,但不代表他們可以準確表達想法,尤其是當寶寶生氣或不開心時。2歲以前寶寶的情緒受限於語言發展與邏輯思考能力尚未發展完全,更無法準確表達自己的想法與情緒。此時,家長應該更有耐心地去聆聽寶寶的訴求,並給予正向回應與關心,切勿跟著寶寶動怒。

  • 當寶寶獨處玩玩具時,家長可以試著「徵求他們的同意」,先與他們一起玩。如果寶寶願意接納一起玩樂,並玩得開心時,可以在遊戲中與寶寶試著聊天或引導說話。

結語


萌寶寶學堂

朋友家的小孩,奶奶帶著,父母下班回來也很少陪他玩,各玩各的手機,孩子鬧的時候就開電視給他看動畫片。直到三歲,除了簡單的一些稱謂,很多詞都發不準,一句話都說不清楚。

我妹妹的小孩,父母帶的,每天跟他說很多很多話,給他講故事讀繪本,一歲多時已經可以講很多話,而且發音清晰。

所以,說話的早晚其實跟智力沒有關係,最主要是父母的陪伴和引導。



從出生到寶寶能完整表達,要經過漫長的語言儲備期,寶寶通過不斷地聽-記憶-模仿來完成他最初的儲備。現在的寶寶都很聰明,幾個月時就會聽大人說話咿咿呀呀,這個時候他喜歡大人誇張的表情和語調,能對一些擬聲詞進行模仿。

十個月左右大部分的寶寶會喊爸爸媽媽,這個時候父母可以開始引導他學更多的稱謂,比如,可以抱著寶寶對著爺爺奶奶以寶寶的調調打招呼。多和他說話,講故事,不要急於糾正他的發音,聽得多學得多,寶寶積累的詞彙多了自然說話就流暢了。


多媽的小絮叨

昨天,Mommy跟一朋友聊天,她滿心焦慮地問我:“我家寶寶已經9個月了,還不會叫爸爸媽媽,是不是語言發育有點遲緩了?”

孩子的說話問題是很多媽媽都很關心的話題,孩子多大開口說話正常?孩子說話晚是不是語言發育遲緩?孩子說話早晚真的跟智商高低有關係嗎?這些問題無一不牽動著媽媽的心,所以今天Mommy就來深扒一下孩子語言發育的那些事兒。

孩子說話問題日常“三問”

◆孩子多大開口說話正常?

一般來說,孩子的語言發育分為5個階段:

1歲以前主要是模仿聲音,會簡單的發音,如a/o。有時甚至還會出現重複的連續發音,如ma—ma、ba—ba。

1~1.5歲開始吐字,能說出幾個特殊的字詞,但是對語法還不懂,寶寶人生中的第一個字多半都是這個階段說出的。

1.5~2歲詞彙量開始增加,甚至能說出句子;

2~2.5歲能更清晰地表達意思,用更準確的詞,語法也開始形成;

2.5歲以後學會表達順序和因果。

所以多數孩子都是在1歲以後才能真正的開口說話,孩子的第一聲“爸爸”“媽媽”多半也是在這個時候喊出來的。

當然了,由於環境因素和個體差異,誤差在4-6個月都是正常的,而且一般女孩學說話會比男孩稍微快一點。

◆說話晚是不是語言發育遲緩?

很多家長都把說話和語言這兩個概念混為一談了,語言不僅包括語言表達能力,還包括了語言理解能力,說話只是語言中的一部分而已。

說話晚只是語言發育遲緩的一種表現而已,除了說話晚,語言發育遲緩還表現為理解能力差,例如不能根據語言要求指出或拿到某種物品,所以父母不能僅憑孩子說話晚就給孩子貼上語言發育遲緩的標籤。

◆說話早晚跟智商有關?

美國醫學協會刊物曾經刊登過一篇研究孩子說話時間早晚和智商高低的文章,雖然文章中明確指出“孩子開始說話的歲數和智商成反相關”,但是它研究意義卻不太大。

因為在這篇文章的研究數據是來自1000個家長的陳述,家長對孩子的說話早晚的判定標準並不統一,而且此次智商測試的樣本年齡從3歲到成年都有的,準確性不夠。

其實孩子的語言發育不僅跟智商有關,而且還受遺傳因素、環境因素和父母語言行為的影響,個體差異性十分明顯,如果單憑孩子說話早晚就給孩子貼上智商高低的標籤,是十分不科學的。

想要孩子說話早,父母該怎麼做?

雖然孩子說話晚跟智商沒有關係,但是作為父母也應該積極引導孩子學會語言表達,那麼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應該怎麼做呢?

◆多跟孩子交流

孩子學說話需要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來刺激,父母和孩子之間的交流越多,孩子的語言能力就越強。所以父母平日裡應該多陪陪孩子,多跟孩子交流,讓孩子從父母的神情、動作、聲音中去學習說話。

◆鼓勵孩子多說

很多父母都曾做過孩子學說話路上的絆腳石,對孩子的需求總是及時滿足,給予孩子口頭表達的機會太少了,讓孩子失去說話的機會。

當孩子有什麼需求的時候,父母即使心領神會也要適當延遲滿足,鼓勵孩子學會用語言表達自己的需求。

◆跟年齡大的小朋友玩

孩子什麼時候學習能力最強?當然是跟小朋友在一起玩的時候。如果孩子遲遲不開口說話,父母可以嘗試讓孩子跟年齡稍大一點的小朋友玩,在玩的過程中,年齡大的孩子說的話對孩子語言表達刺激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最後一點,補充α-亞麻酸

α-亞麻酸是ω-3多不飽和脂肪酸的前體,是人體十分需要又普遍缺乏的一種營養物質。α-亞麻酸進入人體後可快速分解出DHA,想必很多家長都知道DHA,這時一種被稱作“人體腦黃金”的物質,是一種常被用來促進寶寶大腦發育的營養成分。因此,當孩子多補充α-亞麻酸時,可以幫助大腦的發育。如果可以,懷孕時媽媽就應該開始補充,可使寶寶大腦發育更好,有提高智力和視力的作用。

紫蘇油、核桃油等植物油是α-亞麻酸的優質來源,其中以紫蘇油的α-亞麻酸含量最高,其含量可高達67%左右,每天食用5ml即可補充人體所需,食用時需注意,α-亞麻酸是易氧化的,儘量避免高溫烹炒,可直接滴在粥、湯等食物中,或攪拌酸奶食用。


歷練生活

小區裡的男孩軒軒已經滿2歲了,但是說話有很大的問題,一句簡單的句子都說不清,經常一個字一個字的往外蹦。

相比起小區裡的同齡人,軒軒的語言能力確實差了很多,軒軒媽特別著急,一直在想是不是孩子智力有問題,說話才這麼晚?但老人又說“貴人語遲”,智商高的孩子才說話晚,到底哪種說法正確呢?

其實在生活中我們也遇到過很多這樣的情況,一些孩子說話早,10個月就能開口叫爸爸媽媽;一些孩子說話晚,一歲多還不會叫爸爸媽媽。

其實,孩子的語言能力的高低,其實受到多種因素影響的,比如遺傳、周圍環境、家人語言行為,具有個體差異性,單單因為孩子說話晚就扣上“智商高或智商低”的標籤是不科學的。

通常來講,女孩要比男孩更早開口說話,親子溝通較多的孩子開口講話要早於親子溝通少的,爸爸媽媽帶的孩子比老人帶的孩子要開口早。

都說孩子是父母的心頭肉,想要孩子擁有一個好的未來,提高寶寶智力是很關健的,那麼,吃什麼提高寶寶智力呢?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寶寶身體發育離不開均衡營養,寶寶的大腦發育需要的營養元素有蛋白質、不飽和脂肪酸、碳水化合物、磷脂質、維生素、鈣、鐵等。在日常飲食中,我們要注意添加這些提高智力的營養,為寶寶的智力發育添動力。

推薦幾種提高智力發育的食物——

1.小米:小米含有較多的蛋白質、脂肪、鈣、鐵、維生素B等營養成分,被人們稱為健腦主食。

2.雞蛋:雞蛋中含有較多的卵磷脂,可使腦中增加乙酰膽鹼的釋放,提高兒童的記憶力和接受能力。如果兒童每天早餐吃1-2個雞蛋,不僅可以強身健腦,還能使孩子在學習中精力旺盛。

3.蘇子油

蘇子油是含有α-亞麻酸最多的一種植物油,α-亞麻酸是“腦黃金”DHA的基礎物質,是構成胎兒智力、視力發育的必備營養素。如果準媽媽孕期充分補充α-亞麻酸,孩子的智商將能提升20%-30%,且寶寶視力發育也會更加成熟,後天形成近視的幾率將大大降低!

吃法:α-亞麻酸易氧化,不建議高溫烹煮,可直接滴在做好的菜中,營養豐富,也可與酸奶一起攪拌後食用,對胃也有促進消食作用。對於孕婦和3歲以上的寶寶,每天可以將5ml的蘇子油加入到100ml的酸奶中,攪拌食用。

4.魚類:魚肉含球蛋白、白蛋白及大量不飽和脂肪酸,還含有豐富的鈣、磷、鐵及維生素等,適當攝取可增強和改善兒童的記憶力。但幼小的孩子食用時,注意別讓魚刺卡住了他的喉嚨。

5.蝦皮:蝦皮中含鈣量極為豐富,每100克含鈣約2000毫克。攝取充足的鈣可保證大腦處於最佳工作狀態,還可防止其他缺鈣引起的兒科疾病。兒童適量吃些蝦皮,對加強記憶力和防止軟骨病都有好處。

6.牛奶:每100克牛奶含蛋白質3.5克、鈣125毫克。牛奶中的鈣有調節神經、肌肉的興奮性功用。兒童每天早飯後喝一杯牛奶,有利於改善認知能力,保證大腦高效地工作。

7.蔥蒜:蔥蒜中都含有前列腺素A、蒜中還含有“蒜胺”,這種物質對大腦的益處比維生素B1還強許多倍。平時讓兒童多吃些蔥蒜,可使腦細胞的生長髮育更加活躍。

8.肝腎:動物的肝臟和腎臟含有豐富的優質蛋白和糖脂質,並含有大量的膽鹼和鐵。膽鹼能改善大腦的記憶;鐵質供應充足,紅血球運輸氧氣,使思路更敏捷。

9.核桃:桃桃仁含40%-50%的不飽和脂肪酸,構成人腦細胞的物質中約有60%是不飽和脂肪酸。可以說,不飽和脂肪酸是大腦不可缺少的建築材料,兒童常吃核桃仁對大腦的健康發育很有好處。

10.大棗:大棗每100克含維生素C高達380-600毫克,被稱為天然維生素C丸。維生素C可使大腦功能敏銳,加強腦細胞蛋白質功能,促進腦細胞興奮。


採擷記憶裡的溫存

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院的高級研究員索厄爾在著作《語遲的孩子也聰明》中,基於大量個案研究,認為愛因斯坦、費曼、克拉拉·舒曼等多位歷史名人“貴人語遲”的現象,與大腦腦區資源分佈有密切關係。早期本應用來發育語言能力的腦區資源被優先用於大腦其他功能的發展,
如分析能力。當然,作者也坦誠的說,這項研究的目的是提醒人們注意到孩子晚說話的背後的另一種積極的可能性,但不排除有些孩子的晚說話問題涉及到更嚴重的身心障礙。



晚開口說話可能是因為他們過早的發展了分析能力
在人類的大腦中,控制大腦分析性思考的區域與控制言語能力的區域是臨近的。
解剖愛因斯坦大腦時發現,他大腦左半球有個部位是正常人大小的兩倍,科學家認為這個部位為他發展數學和空間推理能力提供了更為豐富的資源。但是控制分析和空間推理的大腦區域的過度發展,擴散到那些正常情況下應該從事其他功能的領域,如臨近的操縱言語能力的區域,這就解釋了愛因斯坦到了3歲還不會說話。
許多晚開口說話的孩子長大後卻成為分析能力出眾的工程師、數學家、科學家,也許就是不同的智力功能在大腦皮層的發展過程中競爭大腦的固有資源所帶來的結果。
但是,人類童年早期整個大腦的發展產生非常多的可供各種功能發展的資源,讓早期被忽略的功能如言語得到充分發展。所以許多聰明但晚開口的孩子最終發展了口語能力,並不輸於其他孩子。
而且,大腦左半球分析性功能的過度發展可能存在影響說話能力的風險,但是沒有影響到言語理解能力,這時因為理解是右半球的功能,說話是左半球的功能。因此,許多晚開口的孩子雖然不會表達,但是對於理解他人說話並沒有任何困難,甚至對複雜指令的理解比同齡孩子要好。

鑫媽向前衝

“貴人語遲”出自《論語》,現在城市裡的很多孩子都是兩歲後才講話,雖然能聽懂大人講話,能理解父母的指令,但是任然守口如瓶,怎麼逗都不肯開口。有很多老年人都說:“貴人語遲”是好現象,孩子將來一定聰明又富貴!但是對於大部分受過高等教育,具備科學育兒觀的年輕父母來說,感覺情況都不太樂觀,瞅著別人家孩子說話那麼溜,自家孩子怎麼還不捨得吭聲呢?

“貴人語遲”,指的是凡貴人者,多是有思想,有涵養的人,不搶話、不多話,並非指寶寶說話晚就是貴人。

但是至於流傳甚久的說話晚的孩子聰明智商高,在科學上也有專業的解釋,這種現象是一種天上的右腦思維強勢的寶寶,這種現象很個別也比較少見,就是孩子天生是右腦思維非常強勢的人,而語言是屬於左腦,所以右腦發達的人可能說話會相應晚一點,但這種差別不是太大。一般男孩語言中樞成熟相對較晚,所以早說話的多是女孩,但這種差別也不是太大,只是稍晚一點點而已。

說話晚不代表寶寶有問題

說話晚要警惕這兩點

很多父母都有一個疑問,我要怎麼觀察才能知道我家寶寶說話晚是屬於正常發育現象呢還是病態的言語發展遲緩呢由於父母每天和孩子生活在一起,父母的觀察有時候比醫生的觀察還要準確。所以對於說話晚的寶寶,我們要仔細觀察以下兩點:

1.寶寶能否聽懂大人的話,能否按照父母的指令完成一些任務,比如把垃圾放到垃圾桶,把拖把拿過來,拿衛生紙擦嘴等,如果寶寶能聽懂,並且能按照父母的話照做,說明寶寶的聽力和理解能力發育很好,沒有問題。

2.寶寶是完全什麼都不會說,還是會說的很少,這點很重要,如果說任何音節比如爸爸媽媽寶寶等很簡單的一句都不會說,可能是孩子存在生理上的缺陷,如果說會說簡單的,說明至少生理上沒問題,只是說的少而已。

根據以上兩點判斷,如果寶寶雖然說話晚,但能聽懂大人的話,會說簡單的一些音,那就沒必要太擔心,寶寶只是個體差而已,耐心的引導、等待,終會有語言能力大爆發的時候。

寶寶的語言正常發展指標

其實寶寶出生時的哇哇大哭,代表他第一次進入開始“說話”表達清晰了。開始,他是用舌頭、嘴唇、上顎和任何新長的牙齒來發出聲音,頭一兩個月是“哦”和“啊”,不久之後,就能咿咿呀呀了。

4—5個月大的時候,寶寶可能偶爾會蹦出第一聲“媽媽”或“爸爸”來,雖然肯定會讓你無比激動,但他還沒有真正把這些詞和你們聯繫起來。這要到他大約1歲左右才能做到。

6—9個月寶寶的會說的話更多了。當他喃喃自語或發音時,聽上去好像有意義了。這是因為他在使用跟你說話時類似的語調和語氣了。給寶寶讀書來鼓勵他的牙牙學語。

12—17個月寶寶可以使用一兩個詞了,而且知道它們的含義。他甚至會練習變換聲調,在提問題時,把語調升高,比如寶寶想要人抱的時候說:‘抱不?’。他漸漸地意識到說話的重要性,以及語言在表達他的需要方面具備的強大力量。

1歲半—2歲的寶寶詞彙量可能已經多達200個了,其中很多都是名詞。在18—20個月之間,寶寶學習詞彙的速度為每天10個或更多。有的寶寶每一個半小時就能學會一個新詞,所以你要注意自己的語言表達。

2歲半的寶寶開始會會開始使用“我”和“你”了。在兩三歲之間,寶寶的詞彙量會增加到300個詞。他能把名詞和動詞連在一起,造出雖然簡單但也完整的句子了。到了3歲時,寶寶將能夠持續地談話,並根據談話對象來調整語調、說話模式、用詞等。

說話晚的寶寶如何引導?

1.培養好的語言品味

每天抽出時間和孩子一起讀書。家長要每天固定一個時間,把寶寶抱在懷裡,一邊和他一起看圖畫書一邊念給他聽。這些規範化、具有韻律且優美的語言會在寶寶的大腦裡形成印象,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滲透,雖然寶寶不能完全理解意思,但能幫助寶寶逐步建立語言方面良好的品位。

2.父母不要太“善解人意”

當寶寶想要某個玩具或者想吃某個東西的時候,一定要引導寶寶自己說,你想要什麼告訴媽媽,不要直接拿給他,那樣寶寶就會失去說話的慾望。

最後,每個孩子都有他自身的發育密碼,每種技能都有自己完善的最佳時期,其實只要環境刺激得當,遵照孩子自身發展的順序發展,不論早晚都會發展成熟。晚一點的在後來的時間裡也很快會趕上早發育的。

一個人聰明與否取決於後天的教養環境是否得當,每個孩子生下來就已經是天才了,各方面都有無限的潛能等著家長去發現和發掘,一個人的教育是綿延一生的,不是說早說話或者早走路就能決定將來的成功,在智力上也有很多大器晚成的人,當然也有少年英才,不管成才模式如何,他們都是處在良好的教養環境中憑著自己的努力成才的,所以儘量給孩子提供一個良好的教養環境,其餘的順其自然這樣才不會耽誤孩子的發展。


家有寶寶育兒網

智商和語言能力不能盲目地劃等號。如果盲目劃等號,只能誤導父母,引發焦慮。

有一種科學研究,總會讓父母對照自家孩子,之後心生疑惑或恐慌。而還有一些說法總引發人們不自覺的對比,從而焦慮自己的孩子是否正常。而這一所謂的研究,我就把它歸為此類。



關於孩子的智商

隨著時間的推移,人類的智商已經由之前的籠統概括逐漸細化,現在研究主張智商主要反映人的認知能力、思維能力、語言能力、觀察能力、計算能力、律動能力等。主要表現人的理性的能力。

而在智能表現方面,現在更多提倡的是八大智能理論。



從人才觀角度,結合多元智能理論,就會得出這樣的結論:世界上沒有不聰明的人,只是聰明的範疇和性質表現得不一樣。

語言能力為什麼經常會作為單獨考量的標準?

人們經常會把孩子說話早晚結合孩子的智商來說事兒,其實這是非常片面的。



1.語言作為多元智能最容易看到的一項,所以更容易被人們拿出來作為衡量智商高低的標準。

想想我們國家的成語“能說會道”“巧言令色”“巧舌如簧”等,都表明說話往往能形成對一個人的印象。

2.語言能力的發展,直接改變了親子溝通的質量。

在哺育嬰兒的過程中,孩子一旦能夠說話,親子溝通就會發生一個質的飛躍——母親在溝通方面的努力更容易受到肯定和激勵。

3.語言的溝通,也是所有溝通方式中最容易被人接收到的溝通方式。說出來遠比眼神、行為暗示更容易被理解。

所以,因為以上三點,語言能力的發展更容易讓人感覺這孩子“聰明”或“不聰明”。

看到孩子,更應該懂孩子

之所以開始說有那麼一種“科學研究”喜歡引導人去對比。對比,就說明看到的不再是“孩子”,而是孩子和別人的相同和不同。而這是影響對孩子本身的成長看到的,當然並不是說比較沒有任何好處。通過對多個孩子的對比和跟蹤,我們可以得出一個大致的成長標準 以備我們及時發現孩子成長中的異常情況——比如發育遲緩,智力問題等。



但是,如果過度關注於比較,就有可能造成比較得出的焦慮甚至是恐慌——唯恐自己的孩子落後去。這反而在育兒過程中不再有積極作用了。

養育孩子切不可片面

所以,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儘量不要把孩子的語言能力,或者某一項能力作為衡量孩子智商的標準。

甚至說來,都儘量不要把孩子的智商作為衡量孩子是否能成才的標準——要知道,情商高的人,可能在某些領域更是能夠如魚得水。

不看語言能力,不看智商,不看情商,那我們看孩子的什麼呢?

微曉建議:看到孩子。看到孩子的獨一無二,並接納、養育他。


晨光微曉

一般兒童從一歲開始說話,從簡單的:“baba”“mama”的發音,逐漸到簡短字句,簡短的句子,到最後流利的表達。但語言發育遲緩的兒童可能要到兩三歲才開口,有的甚至到了四五歲還一句話都不會說。“貴人語遲”並沒有科學依據,孩子說話的早晚和周圍語言環境的影響是密不可分的。

兩至三歲是幼兒語言發展的關鍵期和敏感期,如果父母過於溺愛,在語言發育敏感期忽視對孩子的引導,錯過了這個時期,將會導致孩子語言發育遲緩。

4種行為導致孩子語言發育遲緩

用語調代替語言跟孩子交流

有很多時候家長只是著急,卻沒有采取行動,跟孩子的交流還停留在“啊哦”的階段,平時跟孩子的日常活動,用自己以為的“嬰語”吸引寶寶的注意力。明明可以說:“寶寶看這裡,這是什麼呀,看看這裡是不是有個小花花……”卻偏偏要用“啊、哦、咦……”等等語調來引逗孩子,家長跟孩子都不說話,你還希望孩子能自己開口說話?

過度滿足孩子的需求

軒軒兩歲了,同齡的小朋友都已經開始說簡短的句子了,軒軒還不會叫爸爸媽媽,可是每次想要什麼東西的時候盯著看,就發出“嗯嗯”的聲音,小臉特別著急,軒軒媽媽一看見就會直接順著軒軒的目光,直接拿給軒軒。

阻斷孩子發聲

然然一歲八個月,最近開始蹦出一些短詞:“那個”“餅餅”“不要”,然然一開口,然然媽媽就說:“你不用咿咿呀呀啦,我知道你想要什麼,寶貝你好好坐著”要麼就直接打斷然然:“我聽不懂你說什麼,不要叫啦!”

嘲笑孩子吐字不清

熙熙兩歲了,已經能夠說一些短句:“我要酸奶”“我要媽媽抱”等等的話,但是因為家裡爺爺奶奶講的是方言,熙熙和爺爺奶奶待得時間更長一些,經常蹦出方言混雜普通話的句子,聽起來很奇怪,每次熙熙一開口,大家就笑熙熙,時間久了,熙熙就不願意開口了。

其實孕婦在懷孕期間的營養是否得當,對孩子以後的發展是非常重要的:

1.食用油:紫蘇油:紫蘇油是目前世界上所知Ω-3不飽和脂肪酸最高的食物,Ω-3(α-亞麻酸)的含量可以達到65%以上,α-亞麻酸是ω-3多不飽和脂肪酸的前體,是人體十分需要又普遍缺乏的一種營養物質。α-亞麻酸進入人體後可快速分解出DHA,想必很多家長都知道DHA,這時一種被稱作“人體腦黃金”的物質,是一種常被用來促進寶寶大腦發育的營養成分。因此,當孩子多補充α-亞麻酸時,可以幫助大腦的發育。如果可以,懷孕時媽媽就應該開始補充,可使寶寶大腦發育更好,有提高智力和視力的作用。

2.主食:米、面不要過分精白,儘量採用中等加工程度的米麵。主食不要太單一,應米麵、雜糧、幹豆類摻雜食用,粗細搭配,有利於獲得全面營養和提高食物蛋白質的營養價值。

3.蔬菜:應多選用綠葉蔬菜或其他有色蔬菜。孕婦膳食中蔬菜的三分之二應為綠葉蔬菜。鮮豆類如豇豆、毛豆、四季豆等蛋白質含量豐富,並且其中所含鐵吸收率較好也可選用。對竹筍一類無色、價高,且含草酸高的蔬菜應儘量少用或不用。

4.水果:柑桔、棗、山楂含抗壞血酸豐富,價格相對低廉,尤其冬季蔬菜少時,可較多選用。5.動物性食品:儘量選擇蛋白質含量高,脂肪含量低的品種。由於畜禽內臟,尤其是肝臟維生素A和鐵等微量元素含量豐富,孕中期和孕晚期婦女應多選用。禽肉脂肪含量低,肌肉細膩,蛋白質含量豐富,雞肉燉湯味鮮美,有刺激消化液分泌的作用,適合孕婦食用。

6.魚類肌肉纖維細嫩,含蛋白質豐富,脂肪以不飽和脂肪酸為主,含維生素B2、鋅、硒較豐富,尤其深海魚類脂肪中有豐富的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對胎兒腦和神經發育有益,孕婦應多食魚類。

7.蛋類蛋白質中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和組成較其他動物性食品更為理想,蛋白質的生物價值甚高,是已知天然食物中最優質的蛋白質,蛋黃中還含有豐富的鈣、鐵、維生素B1和B2,故為孕婦比較理想的食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