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姓完顏的都在做什麼?

同濟天下

在北京有一支完顏氏族人,現在多已經改姓王或者汪。這支完顏氏是金世宗完顏雍的旁支之後,其始祖稱完顏守祥,與金哀宗完顏守緒是同輩份。

在天興二年(1234年) 正月,金哀宗離開南京( 開封)東去歸德蔡州以後,留守都城的元帥崔立作亂,投降蒙古,將居住在京城中的宗室男女50餘人,押送到開封城南五里青城蒙古將領速不臺的軍營中。他們在遭受蒙古軍隊的種種蹂躪以後,大部分被殺死。是為“青城之難”。

完顏守祥屬於宗室疏支,故得免於難,浮海回到上京。到了元末明初,完顏守祥的後人,成為當地女真人的首領。明初,完顏守祥的後人達晉、達爾汗,被明朝封為都督。明朝末年,努爾哈赤興起,當時有完顏魯克素,率族人南遷到長白山下。

魯克素的二子護其哈與達其哈,後來都投附了努爾哈赤。在皇太極時代,護其哈官內務府大臣,達其哈任牛錄章京,兼管遼漢人都督,斡領火炮營。1641年護其哈、達其哈扈從順治遷都北京。從此以後,這支完顏氏硬在北京定居下來。

完顏氏進京以後,倍受清朝皇帝的重視,有許多人在朝廷和地方上做官。在政治上、文化上頗有作為的阿什坦、和素。在治理河道上頗有政績的麟慶。曾做過盛京將軍的崇實和崇厚都是完顏氏。

溥儀的妹夫王愛蘭也是完顏氏後人,他是北京國畫院的畫家,按長畫蘭,有“蘭王”之稱。其畫曾受到毛澤東和周恩來的稱讚,被國內外許多藝術館、博物館所收藏。


魚兒讀書會擺尾

金裔完顏氏在八旗中支派甚繁,按照世居地可分為:拉哈、馬察、英額、札庫木、瀋陽、兆佳、瑚普察、哈達、佛阿拉、朱舍裡、吉林烏喇、輝發、撫順.....等三十五處。

清代完顏氏多以武功著稱,其文學優長、科第連綿之家,則如鳳毛麟角,屈指可數。

近人朱彭壽《舊典備徵》“累代甲科”條,著錄了滿洲完顏氏、索綽絡氏和漢軍李氏三家旗人,都是四代進士。著錄的完顏氏為“阿什坦(順治壬辰,1652年),阿什坦仍孫麟慶(嘉慶己巳,1809年),麟慶子崇實(道光庚戌,1850年),崇實子嵩申(同治戊辰,1868年)”。其中還遺漏了康熙辛丑(1721年)科的阿什坦之孫留保。加上留保,完顏氏已是五代甲科,在八旗科第中當居第一。

麟慶隸鑲黃旗,官至河督,著作等身。其《鴻雪因緣圖記》,兼年譜、政績、遊記為一體,文字典雅,圖繪精工,流佈甚廣。麟慶是金世宗旁支三十四代孫,《圖記》第三集有“房山拜陵”一幅,畫出並記載了京西大房山的金太祖睿陵和金世宗興陵。清初進關,即設守陵五十戶,以便春秋致祭。乾隆帝曾親至房山謁金太祖陵,同時遣大學士阿克敦祭金世宗陵,麟慶的曾祖期成額躬逢其盛,並領到了賜物。上圖房山金陵遺址

這次祭金陵規模之大,為前所未有,完顏氏“合族八旗五十九支,現任官九十六員”,都參加了拜陵的典禮。不久,清廷修《滿洲八旗氏族通譜》,完顏氏原列第二十八卷,後奉乾隆特旨,始將完顏氏列為第一。

漢軍旗中也有完顏氏。有王一屏者,本為明朝武職,隸漢軍正紅旗,《清史稿》有傳,說他“先世本滿洲,姓完顏氏”。完顏漢姓曰王,蓋由來已久。一屏子王國光,順治間官鎮海將軍,封一等男。國光子王永譽,字孝揚,襲爵,康熙間官廣州將軍,風雅能詩文,曾從大詩人王漁洋問業。

完顏氏所冠的漢姓多為:王、汪、顏、粘、宛、完等。以前我有個同事姓楊,也是完顏氏。


鄧海春

完顏,是女真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由3000年前古代東北民族先秦肅慎發展到明朝末期改稱滿族。



完顏族最頂盛的時期建立了大金朝,後來清朝的開山皇帝努爾哈赤也是自認是金朝的繼承者建立了後金,也就是後來的清朝。所以完顏姓氏在清朝地位是非常高的,畢竟是曾經的皇族。



完顏為清朝八旗之首。統領鑲黃旗,姓完顏的在清朝出任多種重要職,女子多數入宮做妃嬪,男子多數入職鑲黃旗主要將領軍官,還有就是皇帝的親兵。

還有說兩個重點不光彩人物,也是完顏姓的;清末的兩任盛京將軍崇實、崇厚這兩位兄弟出身完顏氏,這個崇厚就是在俄國喪權辱國,簽訂了割讓伊犁的《里瓦幾亞條約》,出賣國家主權。
如今,清朝完顏姓氏滿族人大多已經改單姓,分別改為:王 汪 張 完 顏 宛 粘 趙 符 顧 艾 銀 等姓氏。到近幾年又有很多人改回姓完顏恢復滿族人的身份。


小小小守護

完顏是金朝國姓,後來也成為女真、滿族的部落名,分支極多,但堅持以完顏為姓的在元朝以後就不多了,大多改為王、完、顧等姓,有的融入漢族,無論信仰、習慣都已改變,其他的基本都融入了滿族各旗,清朝還真沒有什麼姓完顏的名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