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姓完颜的都在做什么?

同济天下

在北京有一支完颜氏族人,现在多已经改姓王或者汪。这支完颜氏是金世宗完颜雍的旁支之后,其始祖称完颜守祥,与金哀宗完颜守绪是同辈份。

在天兴二年(1234年) 正月,金哀宗离开南京( 开封)东去归德蔡州以后,留守都城的元帅崔立作乱,投降蒙古,将居住在京城中的宗室男女50余人,押送到开封城南五里青城蒙古将领速不台的军营中。他们在遭受蒙古军队的种种蹂躏以后,大部分被杀死。是为“青城之难”。

完颜守祥属于宗室疏支,故得免于难,浮海回到上京。到了元末明初,完颜守祥的后人,成为当地女真人的首领。明初,完颜守祥的后人达晋、达尔汗,被明朝封为都督。明朝末年,努尔哈赤兴起,当时有完颜鲁克素,率族人南迁到长白山下。

鲁克素的二子护其哈与达其哈,后来都投附了努尔哈赤。在皇太极时代,护其哈官内务府大臣,达其哈任牛录章京,兼管辽汉人都督,斡领火炮营。1641年护其哈、达其哈扈从顺治迁都北京。从此以后,这支完颜氏硬在北京定居下来。

完颜氏进京以后,倍受清朝皇帝的重视,有许多人在朝廷和地方上做官。在政治上、文化上颇有作为的阿什坦、和素。在治理河道上颇有政绩的麟庆。曾做过盛京将军的崇实和崇厚都是完颜氏。

溥仪的妹夫王爱兰也是完颜氏后人,他是北京国画院的画家,按长画兰,有“兰王”之称。其画曾受到毛泽东和周恩来的称赞,被国内外许多艺术馆、博物馆所收藏。


鱼儿读书会摆尾

金裔完颜氏在八旗中支派甚繁,按照世居地可分为:拉哈、马察、英额、札库木、沈阳、兆佳、瑚普察、哈达、佛阿拉、朱舍里、吉林乌喇、辉发、抚顺.....等三十五处。

清代完颜氏多以武功著称,其文学优长、科第连绵之家,则如凤毛麟角,屈指可数。

近人朱彭寿《旧典备征》“累代甲科”条,著录了满洲完颜氏、索绰络氏和汉军李氏三家旗人,都是四代进士。著录的完颜氏为“阿什坦(顺治壬辰,1652年),阿什坦仍孙麟庆(嘉庆己巳,1809年),麟庆子崇实(道光庚戌,1850年),崇实子嵩申(同治戊辰,1868年)”。其中还遗漏了康熙辛丑(1721年)科的阿什坦之孙留保。加上留保,完颜氏已是五代甲科,在八旗科第中当居第一。

麟庆隶镶黄旗,官至河督,著作等身。其《鸿雪因缘图记》,兼年谱、政绩、游记为一体,文字典雅,图绘精工,流布甚广。麟庆是金世宗旁支三十四代孙,《图记》第三集有“房山拜陵”一幅,画出并记载了京西大房山的金太祖睿陵和金世宗兴陵。清初进关,即设守陵五十户,以便春秋致祭。乾隆帝曾亲至房山谒金太祖陵,同时遣大学士阿克敦祭金世宗陵,麟庆的曾祖期成额躬逢其盛,并领到了赐物。上图房山金陵遗址

这次祭金陵规模之大,为前所未有,完颜氏“合族八旗五十九支,现任官九十六员”,都参加了拜陵的典礼。不久,清廷修《满洲八旗氏族通谱》,完颜氏原列第二十八卷,后奉乾隆特旨,始将完颜氏列为第一。

汉军旗中也有完颜氏。有王一屏者,本为明朝武职,隶汉军正红旗,《清史稿》有传,说他“先世本满洲,姓完颜氏”。完颜汉姓曰王,盖由来已久。一屏子王国光,顺治间官镇海将军,封一等男。国光子王永誉,字孝扬,袭爵,康熙间官广州将军,风雅能诗文,曾从大诗人王渔洋问业。

完颜氏所冠的汉姓多为:王、汪、颜、粘、宛、完等。以前我有个同事姓杨,也是完颜氏。


邓海春

完颜,是女真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由3000年前古代东北民族先秦肃慎发展到明朝末期改称满族。



完颜族最顶盛的时期建立了大金朝,后来清朝的开山皇帝努尔哈赤也是自认是金朝的继承者建立了后金,也就是后来的清朝。所以完颜姓氏在清朝地位是非常高的,毕竟是曾经的皇族。



完颜为清朝八旗之首。统领镶黄旗,姓完颜的在清朝出任多种重要职,女子多数入宫做妃嫔,男子多数入职镶黄旗主要将领军官,还有就是皇帝的亲兵。

还有说两个重点不光彩人物,也是完颜姓的;清末的两任盛京将军崇实、崇厚这两位兄弟出身完颜氏,这个崇厚就是在俄国丧权辱国,签订了割让伊犁的《里瓦几亚条约》,出卖国家主权。
如今,清朝完颜姓氏满族人大多已经改单姓,分别改为:王 汪 张 完 颜 宛 粘 赵 符 顾 艾 银 等姓氏。到近几年又有很多人改回姓完颜恢复满族人的身份。


小小小守护

完颜是金朝国姓,后来也成为女真、满族的部落名,分支极多,但坚持以完颜为姓的在元朝以后就不多了,大多改为王、完、顾等姓,有的融入汉族,无论信仰、习惯都已改变,其他的基本都融入了满族各旗,清朝还真没有什么姓完颜的名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