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天做到独立思考,关于《批判性思维工具》的分享(一)

推荐理由:我们都是自己非理性思维方式的受害者,它妨碍我们对机会的觉察和把握,使我们不能专注于最有意义的事。如果思维方式是一个人幸福、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我们为何不去发现和学习那些幸福、成功人士的思维技巧?

1. 人脑的三种思维机制

我们先清楚一些知识,我们从思维机制的角度来分析人脑的思维方式。

简单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需求机制,使得我们能保持自己的渴望和对可能事物的追求,比如,饥饿导致我们对于食物的渴求。

第二类是感受机制,也就是所谓的“感性”,对生活中的事物做出消极或积极评估。

第三类是思维机制,即理性,利用判断、分析、比较、整合等思维手段,理解事物本质,抽取相应经验或者观念。比如,做数学题或完成工作报告。

需求、感受、思维。在大脑运作的过程中,通过有机组合来指导人类的行为,但是每一次思维活动又都会由不同思维机制驱动运行。举个例子:你肚子饿了想吃面条,然后选择自己煮面吃。这就是一次需求驱动的思维决定,饥饿的需求驾驭了你的感性和理性思维。

拥有批判性思维能力,第一步是将理性思维作为自己思考问题的驱动力,尽量避免让需求机制和感受机制占据我们的思考驱动力。

或许刚开始的时候,你会觉得很无趣,后期得到提升后,你会体会思考的新乐趣,你就不会再陷入没有意义的口水战了,不会和哪些带有明显主观色彩的观点发生观念冲突了,更不会有“罗生门”似的讨论了。

总结1:明白我们有三种思维机制,让思维机制成为我们的思考问题的原动力!

30天做到独立思考,关于《批判性思维工具》的分享(一)

2. 突破思维定势,重估惰性知识

这个惰性知识,就是我们个人或者世人普遍认为的 我以为,我认为。惰性知识应该是从小被灌输,从小被教育,和自己的理解,然而又没有去求证得知识。这个惰性知识,现在没有定义是对是错。要学习批判性思维就需要重新评估我们的以为和认为。

掌握批判性思维,就是要求我们独立、公正。客观的思考问题。“平等地对待每一种观点”。

拥有批判性思维能力,第二步就是要勇于颠覆现有的认知、和不时重新评估惰性知识,突破思维定势。

总结2:清楚我们的惰性知识,思维边界,重新的去独立、公正、客观去面对这些问题,找到自己的认知边界,突破自己的思维边界。

30天做到独立思考,关于《批判性思维工具》的分享(一)

3.远离诡辩诱惑,紧跟思维起点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多数读者会津津乐道于庄子展现出的智慧和幽默。但是,从一个批判性思维者的角度来看,庄子其实是耍了一个思维的小伎俩——诡辩,他将“人是否知道鱼的乐趣”这一论题偷换为“庄周是在哪里知道鱼的乐趣的”。

诡辩的本质,就是利用偷换概念或者断章取义来逃避现有问题。

当我们进行一次深度思考或者问题探讨时,思考的过程就像是长跑,思维活动越深入,思考涉及的问题和信息就会越来越远离思考的起点。

总结3:要找到本质,不要偏离本质,时常提醒自己要明白目标,目的是什么?

明天继续为各位看官分享关于批判性思维工具这本经典书籍!欢迎各位关注、转发、评论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