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聯 UGREEN 藍牙音頻接收器「藍牙聲卡」apt-X版拆解 圖集與簡單說明「Soomal」

綠聯UGREEN是目前市場中個人數碼產品周邊耗材知名品牌,包括充電線、充電器、音頻視頻連接線等等,而USB聲卡和藍牙聲卡不知不覺的也出現在了綠聯產品線中,這提醒了我們,所謂的入門聲卡其實也在變為普通耗材,而不是什麼移動HiFi和PC HiFi專有產品。這兩款綠聯的藍牙聲卡,我們買來用於今後測評相關藍牙無線聲卡的參考,因為這是一套高通CSR提供的標準公版設計。今天這裡做拆解和簡單說明。

  • 樣機來源:自購
    樣機類型:市售量產
    是否商業關係:否
绿联 UGREEN 蓝牙音频接收器「蓝牙声卡」apt-X版拆解 图集与简单说明「Soomal」

綠聯 UGREEN 藍牙音頻接收器[藍牙聲卡]apt-X版

绿联 UGREEN 蓝牙音频接收器「蓝牙声卡」apt-X版拆解 图集与简单说明「Soomal」

綠聯 UGREEN 藍牙音頻接收器[藍牙聲卡]apt-X版

绿联 UGREEN 蓝牙音频接收器「蓝牙声卡」apt-X版拆解 图集与简单说明「Soomal」

綠聯 UGREEN 藍牙音頻接收器[藍牙聲卡]apt-X版

绿联 UGREEN 蓝牙音频接收器「蓝牙声卡」apt-X版拆解 图集与简单说明「Soomal」

綠聯 UGREEN 藍牙音頻接收器[藍牙聲卡]apt-X版

绿联 UGREEN 蓝牙音频接收器「蓝牙声卡」apt-X版拆解 图集与简单说明「Soomal」

綠聯 UGREEN 藍牙音頻接收器[藍牙聲卡]apt-X版

綠聯藍牙聲卡型號以五位數數字來命名不同產品,相信寫出來大家也記不住,就不寫了。圖集中的兩款,一個是方便直接接插在3.5mm母口,例如一些老式小音箱後面,尤其是車載Aux in樣式的聲卡。另外一款是普通的,需要3.5mm連接線來連接音響設備的型號,他們售價在100元出頭,銷量巨大。

绿联 UGREEN 蓝牙音频接收器「蓝牙声卡」apt-X版拆解 图集与简单说明「Soomal」

綠聯 UGREEN 藍牙音頻接收器[藍牙聲卡]apt-X版

绿联 UGREEN 蓝牙音频接收器「蓝牙声卡」apt-X版拆解 图集与简单说明「Soomal」

綠聯 UGREEN 藍牙音頻接收器[藍牙聲卡]apt-X版

绿联 UGREEN 蓝牙音频接收器「蓝牙声卡」apt-X版拆解 图集与简单说明「Soomal」

綠聯 UGREEN 藍牙音頻接收器[藍牙聲卡]apt-X版

绿联 UGREEN 蓝牙音频接收器「蓝牙声卡」apt-X版拆解 图集与简单说明「Soomal」

綠聯 UGREEN 藍牙音頻接收器[藍牙聲卡]apt-X版

绿联 UGREEN 蓝牙音频接收器「蓝牙声卡」apt-X版拆解 图集与简单说明「Soomal」

綠聯 UGREEN 藍牙音頻接收器[藍牙聲卡]apt-X版

绿联 UGREEN 蓝牙音频接收器「蓝牙声卡」apt-X版拆解 图集与简单说明「Soomal」

綠聯 UGREEN 藍牙音頻接收器[藍牙聲卡]apt-X版

它們沒有內置電池,所以工作時除了音頻線之外,還需要外接一根MicroUSB 5V的電源線進行供電。雖然CSRA64215的功能強大,包括語音輸入、降噪等功能也可以搭配軟件來實現,但綠聯兩款產品只是做音頻輸出的藍牙無線轉接。當然,CSR的最新平臺不會錯過apt-X編碼,這對於支持apt-X的播放源如手機來說,還是可以得到明顯好於SBC編碼的音頻質量。

绿联 UGREEN 蓝牙音频接收器「蓝牙声卡」apt-X版拆解 图集与简单说明「Soomal」

綠聯 UGREEN 藍牙音頻接收器[藍牙聲卡]apt-X版-拆解

绿联 UGREEN 蓝牙音频接收器「蓝牙声卡」apt-X版拆解 图集与简单说明「Soomal」

綠聯 UGREEN 藍牙音頻接收器[藍牙聲卡]apt-X版-拆解

绿联 UGREEN 蓝牙音频接收器「蓝牙声卡」apt-X版拆解 图集与简单说明「Soomal」

綠聯 UGREEN 藍牙音頻接收器[藍牙聲卡]apt-X版-拆解-CSRA64215藍牙芯片

從高通和綠聯官方資料來看,CSRA64215的平臺除了通過這顆主芯片實現藍牙、音頻Codec以及相關音頻輸入輸出一些處理器,還需要外接一顆ClassD的放大音頻來放大音頻輸出信號。綠聯資料稱使用的是PAM8909的D類放大芯片,但這顆芯片資料沒找到。而它的輸出功率只有16歐負載是20mWx2,輸出電壓0.68VRMS[實測],輸出電壓偏低影響了向後級音響功放傳輸信號的動態,20mW@16歐的輸出功率也偏低。

高通CSR的方案目前已經相當成熟,它提供了I2S的音頻接口,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外置DAC芯片的產品,它們的音質明顯會比公版更好,但公版的方案自身水平作為入門耗材來說,相信也可以滿足很多對音質沒有太高追求用戶的需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