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旅行是“文明的放假”,對“根”的依戀

今天,我們生活在城市中,工作、生活均在大樓裡,用的、吃的不是自己勞動所得,而是交換來的。我們工作受約束,生活被規範,一舉一動皆要符合一個“文明人”的形象。

文明意味著有序、理智和便利,文明社會中的人被要求節制、服從和奮鬥。時間久了,我們會覺得精神受到抑制,生命力不得施展。甚至,我們忘了曾經來自何處!

有一種旅行是“文明的放假”,對“根”的依戀

美麗的自然風景能起到淨化心靈的作用

於是,我們需要對當前的世界、當下的生活放一個“假”,換個環境。這就是旅行!或者,叫作旅遊!

如果是城裡人往農村跑,嚮往荒涼的西部,發達國家的人跑到第三世界國家度假、休閒,這就是本文所講的那種文明放假的旅行。即,暫時地脫離文明、發達、繁榮的世界,到落後、單純和寬鬆的環境中去。

“文明的放假”,是我們對先進的反叛和“根”的依戀。節制會帶來緊張、服從讓人壓抑、奮鬥讓人疲憊,為了擺脫緊張、壓抑和疲憊,使自己放鬆一番,人們便喜歡到自然中去,到文明相對落後的地方去。

有一種旅行是“文明的放假”,對“根”的依戀

騎車旅行雖然辛苦,但卻能看到不一樣的風景,難忘的體驗

自然是人的“家”、人的“根”,自然旅遊就是回過頭來,在本真的地方找到失落的家園。旅人不僅要置身於山巔水湄,去那些沒有文明痕跡的地方,還要在行為接近“自然”,如安步當車,棄樓廈而宿農家,舍美味而粗茶淡飯……

愛默生說,“人假如朝夕營營,為俗物所累,或慣於同俗人交往,會覺得身心受到束縛。一旦回到自然界去,自然就可以發揮其醫療的作用,恢復身心的本來真知。商人與律師走出紛擾的街市,擱下處世的心機,抬頭看看天空、樹木,就會覺得他們的人性又恢復了。”

有一種旅行是“文明的放假”,對“根”的依戀

我們曾經都是農民,但現在還有人能記起它嗎?

在一個陌生的地方,旅人就不自覺地放下了金錢的追逐、名利的誘惑,從而更容易找到人間的真誠和友誼,進而實現身體與心靈的完全放鬆。

不過,旅人也不必一味尊崇原始的、未開發的地方的民風民俗,到了頂禮膜拜、無以復加的地步,以為原始宗教和簡單生活就可以拯救現代人的精神失落與困惑。畢竟,人類的主題是認識自然、改造自然,要過文明現代的生活。

出外旅遊的人終究還是要回來的,那種落後、單純和寬鬆的環境並不是人生的真正需要,要進步還是要在城市中。這就是“放假”的涵義。假期可長可短,但回來之後,你的心態應該更平和、更上進了——因為你的身心得到了調劑,也看到了比自己差的人是如何生活的。

有一種旅行是“文明的放假”,對“根”的依戀

繁忙緊張的都市生活是我們的常態與宿命

教練時間

1、生活需要豐富多彩,心靈需要多種刺激,這是保持活力與熱情的必要手段;

2、旅行不只是用眼看世界,更要投身其中,用心去感受,獲得一種新的生命體驗;

3、世界上有多種生活、多種人,通過旅行,我們可以更好地認識自我,更加珍惜當下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