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退出伊朗核協議會產生哪些後果?

邱震海

美國退出伊核協議將會重新引爆伊朗核危機導致本來就動盪不安的中東更加混亂,這對世界安全和油氣價格等都會造成巨大影響。

伊朗核危機以前一直是困擾國際社會的一大難題之一,後來隨著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加德國和伊朗達成伊核協議後,這件事就算基本告一段落暫時化解了危機。


可是特朗普上臺後為了遏制伊朗卻要推翻奧巴馬時期達成的伊核協議,而伊核協議一旦被破壞伊朗將很可能再度實施自己的核計劃,這樣危機將再度發生讓整個中東局勢更加緊張。

後果就是伊朗等國家和美國以及其中東盟友的軍事對抗升級,整個世界為了化解危機將要花費更大的成本,而且一不小心還會引發中東的世界大戰,這比在敘利亞上演的世界大戰可嚴重的多了。


還有就是局勢的緊張必然會引起油氣價格的不斷上漲,因為伊朗本身就是油氣出口大國,而且還控制世界的油門霍爾木茲海峽,而油氣價格的上漲又會拖累世界經濟的發展。

值得慶幸的是在美國退出伊核協議後英法德都表示會暫時留在協議,而伊朗在經歷最初美國退出它也退出的強硬表態後,總統魯哈尼也表態說願意和其它國家一起維護該協議。

所以只要其它國家遵守伊核協議不要被美國牽著鼻子走,沒有西方盟友的支持美國即使退出協議影響也並不大,因為美國本來就沒有履行自己解除對伊朗制裁的承諾,所以我們還是希望這次就讓美國人自己玩去吧。


執斧傳播開天名

特朗普日前宣佈美國將退出伊核協定,只是近年美國退出的又一個國際協定,同時也將在國際社會和國際秩序上產生重大的負面影響。

負面影響之一首先是來自伊朗的反應。眾所周知,根據2015年簽訂的伊核協定,伊朗停止濃縮鈾開發計劃,並作為條件來換取美國和西方國家對伊朗的經濟援助。這個在根本上抽離了伊朗發展核武器的技術的基礎。但是,在特朗普以及他周圍的強硬團隊看來,這個協議將給伊朗以暫時的喘息機會,並未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但問題是,美國退出伊核協定,必將引起伊朗的巨大反彈。

從目前依然的反應來看,伊朗將在未來幾周尋求與其它幾個主要大國(包括歐盟)的談判,以解決其經濟和能源問題。一旦談判不成或遭遇挫折,那麼伊朗就將迅速啟動濃縮鈾計劃;而一旦伊朗開始邁出這一步,那麼伊朗將與世界處於全面對立的狀態。目前人們有理由擔憂,伊朗重啟濃縮鈾核計劃,似乎將成為很難阻擋的趨勢。

其次,一旦伊朗與世界產生對立情緒,那麼,本來就被稱為世界火藥桶的中東地區就將更加被推向戰爭的邊緣。被逼上絕路的伊朗勢必將與中東一些其他大國,其中尤其是以色列處於劍拔弩張,一觸即發的地步。因此,就中東局勢而言,美國退出伊核協定是繼去年12月美國宣佈將駐以色列使館遷往耶路撒冷之後的又一個破壞中東穩定的負面舉措。

美國退出伊和協定的另一個負面影響,是對正在處於艱難解決途中的東亞核問題構成重大挫折。2009年奧巴馬上任後,開始嘗試在伊核問題上取得突破。當時,美國以及一些歐洲國家的考慮是: 如果在伊核問題上取得突破,具體來說就是在保證伊朗和平使用核能權利的同時,抽離其發展軍事核武器的能力和基礎,那麼這個模式一旦成功之後,對東亞地區解決核問題也是有重大的啟示和借鑑效應的。

眾所周知,目前東亞地區核問題正處於艱難解決並取得突破的前夜,各方正在謹慎地磨合之中。在這個節骨眼上,美國突然宣佈退出伊核協定,展示對伊朗核問題的強硬立場,這對於解決東亞地區的核問題不但毫無幫助,相反還有巨大的負面推動力。


邱震海

當地時間5月8日,特朗普宣佈退出《伊朗核協議》

1.對美國的負面影響。特朗普擔任美國總統以後,一退TPP、再退《巴黎協定》、接著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現在退《伊朗核協議》,簡直是國際組織與協定為玩物,絲毫沒有契約精神。特朗普的任意妄為引起了美國民主黨不滿,前總統奧巴馬批判特朗普退出伊朗核協議是極其錯誤的。所以,特朗普退出《伊朗核協議》會再一次加劇美國社會的分裂!

奧巴馬強烈反對退出伊核協議

2.對伊朗的負面影響。伊朗前總統內賈德是一位強硬派,經常公開宣傳伊朗的核計劃,引起西方國家強烈不滿。2013年,溫和平魯哈尼上臺以後,主動與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和解,最終在2015年簽訂《伊朗核協議》,又名“聯合全面行動計劃”;2016年,《伊朗核協議》正式生效,美國和歐盟取消了對伊朗的經濟制裁,伊朗經濟得以快速發展,GDP總量從2015年的3754.04美元增長到了2017年的4276.66億美元。美國退出伊核協議,意味著重啟對伊朗的經濟制裁,將會給正在好轉的伊朗經濟重大打擊,接下來會產生連鎖效應!8000多萬伊朗人民反美情緒暴增,鈾濃縮活動重啟將不會在伊朗國內有任何反對意見!

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

4.對世界格局的負面影響。美國是當今世界霸主,也是國際秩序—“雅爾塔體系”的維護者,號稱世界警察。作為世界警察的美國卻毫無契約精神,特朗普視各種國際條約和組織如同兒戲,說退就退,毫無道理可言。既然“雅爾塔體系”的維護者美國都可以任意妄為,不講規則,那麼其他世界性大國,如印度、歐盟、俄羅斯是不是也可以不用遵守國際秩序?是不是聯合國可以解散,國際爭端全靠拳頭解決?

所以,美國單方退出《伊朗核協議》簡直是荒謬至極,特朗普把“美國優先”發揮到了極致,堪稱是“美國自私”。


美國觀察室

伊朗核協議,又叫《共同全面行動計劃》,2015年7月14日,伊朗與“P5+1”(聯合國安理會5常任理事國加上德國)歷經一年有餘的談判最終達成一致協議,即為伊朗核能力發展設置了一條底線,一方面確保伊朗核計劃徹底地偽於民用,在此基礎上解除對伊朗制裁及其行動計劃、核技術合作、對協議實施的監控等;另一方面絕不允許伊朗發展核武力量。

特朗普宣佈退出伊朗核協議,也就是將重新對伊朗在核行動計劃、技術合作等方面實施嚴密監控,並重啟對伊的制裁。美國一旦宣佈退出伊朗核協議,無疑將對中東局和國際

局勢產生重大影響。

一、中東局勢更加複雜,美伊和美俄在中東的對抗會更加尖銳。

長期以來,伊朗因為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長期的制裁,經濟發展一直困難重重。為了換取美國對伊解除制裁,伊朗做出了在國際原子能機構監控下,保證核計劃只用於民用的承諾。那麼,一旦美國宣佈退出伊朗核協議,也就意味著美國將重新制裁伊朗,那麼伊朗為了報復美國,為了讓美國為首的西方明白退出協議的後果,可能會全力發展核武,而且會更加無所顧忌,伊朗一旦重啟核武研發,伊朗的“死敵”以色列絕對不會無動於衷,伊以之間的對抗會更加激烈,一個惡性循環將由此開始。

伊朗與以色列都是中東的強國,雙方對對方的敵視從未消除,以色列一直叫囂要“教訓伊朗”,宣揚“早動手比晚動手好”,而伊朗也毫不示弱,伊朗軍方近期強烈回應說,“以色列離從地球上被抹滅的日子不遠了”。如果矛盾激化到一定程度,最後不排除爆發衝突甚至戰爭的可能,這兩個中東強國一旦真的動起手來,難免殃及池魚,到時,中東局勢可能失控,一方面大國會趁機加緊染指中東,另一方面恐怖主義可能會渾水摸魚,於是,大國博弈、恐怖主義、極端民族主義交織在一起,中東可能會陷入大亂。

二、新一輪的能源危機可能到來。中東擁有7420億桶的探明石油儲量,佔到全球探明石油總儲量總數的60%以上。世界上石油儲量前十個國家排名,中東就佔了五個,分別是沙特(已探明儲量2667億桶)、伊朗(已探明儲量1384億桶)、伊拉克(已探明儲量1150億桶)、科威特(已探明儲量1040億桶)、阿聯酋(已探明儲量978億桶)。現在,中東地區石油出口量佔世界總出口量的44.7%。一旦美國退出伊核協議,由於對伊的制裁將重新啟動,國際原油市場的供應將產生巨量缺口,石油價格將迎來大漲。2008年7月11日,由於中東局勢持續緊張導致市場擔心全球原油供應不足,紐約油價盤中創每桶147.27美元的歷史最高紀錄,在油價暴漲的推動下,金融危機深化、全球經濟前景日益暗淡。

三、國家的“誠信危機”將加劇世界的動盪局勢。

2015年7月14日達成的伊朗核協議,是在聯合國安理會5大常任理事國,即美、英、法、俄、中和德國一起,歷經一年半多時間的與伊朗進行談判而達成。協議本身具有國際法的效力。如果這樣一個具有“國際法”效力的協議想撕就撕,想退就退,無疑將對國際關係和國際秩序產生極其惡劣的影響。國際法對國家的約束力將大大減弱,國家的公信力也將受到置疑,人們更多是猜忌和不信任。“單邊主義”將成為常態。


社會我亮哥


回答這問題前,完全站在東方的祖國的角度去分折,因此借用一句咱們古老的話:“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隨它去。”

第一,特朗普上任美國總統以來,已經多次打破了由美國及其盟友自身帶頭制的相關規則,在我認為,這回退出伊核協議,也只不過是特朗普的“錦上添花”罷了。至於將產生的後果,就應該他美國想利已主義,那終將被世人所冠以:失道寡助。

第二,至於說會不會擊垮伊朗,我意為,也未必能如特朗普所期望的那樣。因為在伊核協議之前,伊朗就被美國製栽多年,世不見得能怎麼。相反,美國粗暴的了單方面退出伊核協議,更能讓伊朗走的更輕鬆丶更遠。



第三,美國退出伊核協議,也許更多的是迎合以色列的訴苦。我觀察認為,在當前中東,環顧以色列的四周,唯土耳其和伊朗能對以色列有所挑戰,但土耳其沒有動機和必要性對以色列下手,所以,唯剩伊朗能從理緣位置、經濟資源、戰略縱深等等對以色列震撼,假以時日,當伊朗經濟發展帶動國防工業技術,特別是導彈技術,相信以色列將不得不堪憂。所以,基於這一點情況,美國退出伊核協議,將帶動中東新一輪對抗。

第四,美國不作死就不會死,美國非得四處添加對手,我認為從某些方面能緩解世界上某些國家、某些地區的壓力,也同時消耗了美國的相關信譽和資源,而“賽翁失馬,焉知非福”。

總而言之,美國霸道地單方面退出伊核協議,從東方的國度,我認為“……由它去吧!”,但是伊朗應該不會如特朗普所願垮下,因為伊朗被美國製栽的夠徹底了。但是,作為以色列也許會感到欣慰,從此又有對伊朗滲透的動力和環境了。同時作為伊朗,困難並沒那麼悲觀,放開了雙手,也許能更好的開劈一片天空。


藍浩田

美國退出伊核協議產生的後果一句話可以總結:伊朗會有麻煩,且中東會更加腥風血雨,一片狼藉,中東會更加破爛不堪。

特朗普退出伊核協議,這不是什麼大的戰略,只是美國的戰略收縮。從中東地圖來看,伊朗西北連著土耳其,西邊是伊拉克,搞不定敘利亞哪麼就真心熬不住了,退一步,重整旗鼓,集中火力對付伊朗。 現在,美國將重返中東,中東將迎來更加爆裂的血雨腥風。美國在東北亞沒的鬧了,東南亞也沒的鬧了,日本又要跟我們簽訂貨幣互換協議,美國最終是重返中東。重返中東之後,西線的血腥戰爭,會讓美國陷入長達十年之久的戰爭泥潭。

美國一部分看好中國的,我們給他們在海南搭個棚子 ,賽馬項目什麼的羅牛山上市公司已經在運作,將來作為棲身之處。軍火這幫子發戰爭財的繼續在中東死磕。 但不管如何折騰,美國最後退出中東是它唯一的命運選擇。

美國的衰退速度非常快,勢不可擋,就連他們的上帝(狗大)也沒有辦法阻擋。 鐵打的華夏,流水的紙老虎,改變世界從歷史長河中看,還是中國人,而不是他人。誰究竟是來去匆匆的過客,我們拭目以待。

華夏盛世,正在歸來,有你,有他,有每一箇中國人。多攢錢,多生娃,多學習。


崇儒

伊朗民眾對特朗普退出伊核協議怎麼看?

“美國壓力將使伊朗人空前團結”的場景並未出現

美國總統特朗普於德黑蘭時間5月8日晚22:40發表演講,宣佈美國單方面退出伊核協議,引起各國政界一片聒噪。我在兩天內觀察了美國退出伊核協議後各國及伊朗國內各路政治精英的言論,並同周邊朋友和街上市民交談,籍此文做一番呈現和分析。

秀紅黑臉的美歐伊精英

圍繞特朗普退出伊核協議一事,表明上看存在兩出政治秀。第一齣是美國扮黑臉,歐盟扮紅臉,迫使伊朗履行核協議的同時,在開發遠程導彈和干涉中東地區事務上收手。一方面,美國以核協議夕陽條款漏洞(限制伊朗核開發的條款有效期僅到2025年)為名退出核協議,同時又宣佈準備好與伊朗簽署一個廣泛和持久的協議;另一方面歐盟則極力做出姿態誘使伊朗留在核協議內:美國從5月8日早上,魯哈尼在推特發文稱已經獲得了歐盟國家不修改核協議的保證,這或許可以解釋特朗普提前四天宣佈退出核協議的原因——跟歐洲沒得可談了。

特朗普發言後,歐盟外交與安全事務負責人穆蓋里尼一臉憤怒地表示歐盟“將在最大程度上維護自身在伊朗的投資和商業利益”,呼籲伊朗留在核協議內。8日晚魯哈尼發表演講,稱暫時留在核協議內,但要求歐盟數週內做出利益承諾。

第二齣秀則是伊朗當局吃準歐盟想繼續留在伊朗市場、通過伊朗溫和派拓展在伊政治利益的想法,魯哈尼政府扮紅臉,軍方保守派勢力扮黑臉,在美國退出伊核協議後,以留在伊核協議為要挾,威逼利誘歐盟做出更多利益回報。在反對與西方過多接觸的伊朗軍方和保守派看來,如獲至寶。

見此情形,歐洲三架馬車也很知趣的先後表態——法國總統宣稱不會讓盟友(美國)決定自己的外交和安全,德國總理默克爾說美國不再是可依賴的盟友,英國——努力營造歐美裂痕氣氛,積極迎合魯哈尼“美國退出核協議只會孤立自己”的判斷。

事實上,無論是伊朗還是歐洲的統治者,都在玩一場政治秀。從伊朗來講,雖然老百姓從核協議受益無多,伊朗革命衛隊及宗教階層通過核協議從歐美獲得了大量解凍資金用來鞏固自身在國內的利益特權,維護什葉派政權在敘利亞、黎巴嫩和也門的軍事和政治滲透,內心是不希望核協議垮臺的陷入全球制裁的,不然,不僅會失去維護地區野心的資金流,連國內政權也會因經濟惡化而動盪。

至於魯哈尼政府等所謂“溫和派”“改革派”人士,大多有歐洲留學經歷,他們熱盼與西方改善關係,擺出一副開明姿態,實質是希望利用自己的地位當西方公司在伊朗市場的掮客,撈取經濟利益。他們與保守派一樣,都是既得利益者,都力圖最大程度維護宗教體制。

歐洲各國的親魯哈尼政府表態,則更是口惠而實不至。如今歐盟陷入經濟困境,依靠開拓伊朗能源市場、賣賣空客飛機固然是開源之道,但如果因此開罪美國,失去了後者的安全保護傘,從伊朗獲得的利益與為自身安全支出的費用相比,簡直就是九牛一毛。此外,各歐洲公司更不願意為了獲得伊朗市場而失去美國市場。所以,我們看到,法國外長還在說盡最大努力維護法國在伊投資時,道達爾公司(去年與伊朗國家石油公司簽約開發南帕斯油田)在伊朗代表已經不打算續租公寓,悄悄準備捲鋪蓋走人了。

美國在退出伊核協議上,則顯得從容的多。比如在投資和商業上,歐盟的空客公司極有可能因為制裁失去270億美元的大單,美國的波音公司雖然也與伊朗簽了200億美元的合同,但早已為今天的局面未雨綢繆,找到了阿聯酋航空、阿布扎比航空公司做接盤俠。在政治上,修復與沙特的關係,通過伊朗威脅向沙特軍售的收益,已經遠遠超過留在核協議內開拓伊朗市場帶來的好處。

所以,退出伊核協議後的各種政治走向,並不是美、歐、伊的三方博弈,而是歐盟與伊朗的雙方較量。老道商人特朗普或許早已看穿了伊朗外強中乾的恐嚇及歐盟各國依賴美國、身不由己的處境,外加地區盟友傾財支持,才敢如此“大膽”地退出核協議。

部分國際及國內媒體認為特朗普讓美國失去了國際信譽,但卻忽略了一個重要的方面:由於當年奧巴馬執意留下政治遺產,派有伊朗裔女婿的國務卿克里與伊朗達成了一個有重大缺陷的核協議,而後繞過國會以行政手段簽署,該文件只是一個“協議(Agreement)”,而不是一個“條約(Treaty)”,並不具有嚴格的法律約束力,如今,有猶太女婿的特朗普也就可以無需國會批准,以行政手段大筆一揮,中止履行核協議了。伊朗和以色列這對冤家,在美國政府內部,也是風水輪流轉。

民眾冷對政治未來

那些沒有從伊核協議中受惠的大多數伊朗民眾,特朗普退出核協議只是讓他們的生活更艱難,或以斯多葛式的黑色幽默冷對國內外政客的豪情壯語,或以末世的姿態縱情享樂。

從4月上旬開始,伊朗外匯大幅升值,美元兌里亞爾三天內從1:48000升至1:60000,伊朗央行介入,關閉所有錢莊,要求以1:42000的價格交易美元,並勒令民眾向央行上繳外匯,每人外匯現金超過10000歐元的部分將被沒收,持有人也將以走私罪入獄。結果外匯市場進一步失控,即無人上繳外匯,而民眾間美元交易價一度飆至1:70000。在特朗普宣佈退出伊核協議次日,民間美元交易價已經達到1:80000。

面對個人資產腰斬的危險,伊朗企業家與政府鬥智鬥勇。由於伊朗政府以1:42000的官方低價向本地廠家提供美元外匯用於從國外購買生產用的原材料,一些伊朗企業家5月8日開始積極聯繫外國原材料供應商,將進口物品由實物換做垃圾和廢料,再配以實物產品的外包裝,以超低價格購入,而發票上則開出實物的價格,這樣漸漸的以官方低匯率將自己的資產由本幣換做美元。我問其中一位企業家,怎麼看自己的“欺詐”行為。他哈哈大笑:“欺詐?這不是欺詐。我只是將政府拉的屎還給政府自己去吃而已”。

而一直以來身處社會和經濟壓力下的一般民眾,卻沒有企業家階層跟政府周旋的資本,美國的威脅對他們來說太過遙遠,伊朗副總統莫拉瓦爾迪期盼的“美國壓力將使伊朗人空前團結”的場景並未出現。民眾繼續發動零星的示威和抗議,從最直接的壓迫者——伊朗政府——爭取自身權益。

特朗普宣佈退出核協議的次日是週三,早前每週三都有部分伊朗女性響應流亡海外的女權主義者阿琳內嘉德(Alinejhad)的號召,在公共場合摘掉頭巾拍視頻和圖片,發到社交媒體,以喚醒更多女性爭取性別平等、反抗宗教壓迫。這個週三的前夜雖然發生了威脅到伊核協議的大事,還是有很多女性繼續上傳無頭巾視頻。在她們看來,國家的尊嚴是從個人的尊嚴開始的。當日,伊朗各地還發生了中學教師抗議低工資的集會,遭到政府便衣鎮壓。

儘管伊朗政治精英們依然在做著與中美俄平起平坐的大國夢,謀劃構建從德黑蘭到貝魯特的什葉派新月區,聲稱“25年內滅掉以色列”,數年的經濟制裁早已讓普通伊朗民眾變得務實,他們無意與任何人為敵為友。在當前形勢下,只要外國勢力不直接軍事威脅伊朗本土,伊朗人還會繼續對本國政府與大國的周旋抱以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態度。

即便昨日以色列與伊朗在敘利亞發生了衝突,德黑蘭大學政治系的當紅學者Zibakalam依就不以為然地在推特寫道:“一旦跟以色列開戰,我們怎麼跟後代交代呢?一個2000公里外的國家,即沒威脅過伊朗,也沒跟我們有衝突。為了跟以色列過不去,我們死了這麼多人,花了數十億美元經費,這是為了啥?

世界說

權文武

微博 @世界說globusnews


世界說

簡而言之,在木叔看來,美國退出伊核協議的後果有五:

首先,伊朗變得越來越強硬。

改革派魯哈尼和美國奧巴馬政府牽頭的幾家簽署的核協議,其實是兩個溫和派之間的協議。魯哈尼是溫和派,奧巴馬在美國政治中也是溫和派。他們各取所需本質上都希望在國內和國際樹立良好形象。魯哈尼甚至派遣他的弟弟幾次斡旋的核協議。有消息說他弟弟前幾個月被捕了,涉嫌腐敗。特朗普上臺後退出伊核協議,會讓魯哈尼在國內強硬派勢力的鬥爭中處於下風。前幾個月伊朗的上街風波本質就是強硬派不滿魯哈尼。這次可能更會找到口實。因為伊朗國內當年對核計劃簽署也有不滿,強硬派忍了2年多,終於有發聲機會了。魯哈尼為了避免被弱化,可能會展現出更強硬的一面。

其次,美伊對峙風險更大,但不會爆發戰爭。

木叔始終不認為戰爭會一觸即發。畢竟是核協議,不是核武器。伊朗目前沒有核武器是各方共識,但是沒有停止導彈研發計劃,也不排除未來重啟核計劃,但距離核武器量級差得遠。因此美國對伊朗是有一定的時間忍耐限度的。這段時間裡肯定仿效北韓核問題用戰爭邊緣政策和經濟制裁以壓促變,迫使伊朗改革乃至進行新的核協議談判。

第三,特朗普單邊做法越來越明顯,會應用在更多國際領域。

比如同樣為中東的巴以問題上,特朗普把美國使館搬遷,就讓阿拉伯人不滿。但他依然如故。因此世界可能需要適應還有3年任期的這位美國總統的行事風格,在很多問題上他可能都會表現出這種“單邊主義”的行動。今天懟伊朗,明天懟古巴,後天懟某某。世界不喜歡也沒辦法,得試著適應,沒法約束。

第四,中東的美以沙反伊朗臨時同盟會逐漸成形。

美國退出伊核協議後,伊朗為應對危機,會在敘利亞等問題上,加大與美國對峙力度來進行博弈,再加上以色列的推動、沙特的協調,各方對峙會走向尖銳,衝突會有發生,大戰不會爆發。

第五,美國重啟對伊朗制裁,對一些國家的貿易會帶來影響。

未來類似的貿易摩擦應該會更多。國際油價也可能會隨著摩擦增多而升高,但不會有太大升幅,畢竟戰爭不會因為這點事就到來。


木春山

這幾天世界各國對美國宣佈退出《伊核協議》這件事操碎了心,連一向追隨美國的歐洲三駕馬車這次也一反常態,極力勸說特朗普不要退出《伊核協議》,馬克龍甚至提出了“日落條款”旨在緩解該事件的緊迫性,為什麼歐洲國家不在追隨美國呢?美國若退出伊核協議,將會產生哪些影響呢?

美國若退出《伊核協議》,對《核不擴散條約》的權威性也是一種削弱。

《核不擴散條約》是在美國和蘇聯的主導下籤訂的以限制核武器擴散為主要任務的條約,該條約旨在以和平的方式解決核武器問題。但特朗普上臺後,直接宣佈退出奧巴馬政府簽訂的為數不多的外交遺產,這相當於美國單方面撕毀協議,這難免會影響到該條約的規定權威性,對和平解決核武器問題沒有任何好處。

加劇中東地區緊張局勢,或面臨戰爭風險

伊朗政府已經放話稱,若美國退出《伊核協議》,伊朗也不會繼續維持《伊核協議》的有關內容,除非原有的對伊朗的,所以伊朗在美國退出之後,必然會重啟核武器的研發工作,這將會進一步加深以色列和伊朗的矛盾,不排除產生動武的風險。

世界經濟也會因此受到影響

中東是世界最主要的原油生產地,世界上使用的很大一部分石油都產自這裡。伊朗也是世界產油大國,扼守著被稱為世界石油生命線的“霍爾木茲海峽”,所以美國退出伊核協議,將會加劇中東地區緊張局勢,對石油的價格將會產生一定的影響,這對世界經濟的發展也不利。

將會使歐洲國家的利益受到損害

歐洲作為與中東直接接壤的地區,戰爭產生的大量的難民已經給歐洲國家帶來了沉重的社會經濟負擔,所以中東若再生亂事,歐洲將再次面臨大量難民壓境,這是歐洲國家不願意看到的。還有,歐洲國家與美國不同,歐洲國家在伊朗有不小的經濟效益,在伊核協議簽訂後,由多家歐洲公司開啟了在伊朗的石油和天然氣的開採,而美國在伊朗沒有任何投資,這也是歐洲國家不再追隨美國退出伊核協議的原因之一。

眼看特朗普規定的5月12日就要到了,《伊核協議》將會走向何方,讓我們拭目以待!

青年視紀

5月8日下午,特朗普公開宣佈,退出“伊核協議”。他宣稱這個協議是一項最糟糕的協議,美國將在退出協議後,恢復對伊朗最嚴厲的經濟制裁。

特朗普宣佈退出“伊核協議”,會產生哪些後果?回答這個問題,就得必須回答美國為什麼要退出“伊核協議”?這個協議真的如特朗普所說的那樣“糟糕”嗎?


特朗普在競選美國總統時,就對“伊核協議”的簽署,持強烈反對意見。就任美國總統後,特朗普早開始做了退出“伊核協議”的打算。所以說,現在特朗普公開宣佈退出“伊核協議”,說明特朗普真的兌現了競選承諾,可謂是個“真小人”。

特朗普為何要退出“伊核協議”?特朗普不管不顧歐洲三個主力國家的請求,執意廢除協議,是因為特朗普看到,協議簽署後,讓飽受美國以及西方國家制裁的伊朗,經濟得到飛速發展。歐洲國家迅速從中漁利,而美國卻從中沒有獲得什麼實際的經濟利益。


特朗普為了以色列的國家生存,真的不管不顧別的國家的感受,打擊現在或者是將來,有可能對以色列構成威脅的國家,特朗普就連自己盟友都冷眼以對,一點面子都不給。

美國在中東地區要是沒有一個敵人,美國從心裡接受不了。要那些美軍,要那些軍費開支何用?美國沒有敵人,就得努力製造出一個敵人出來。這就是美國的需要。

反觀中東地區,大的國家除了伊朗,基本上都屈服美國了。而伊朗作為美國的死敵,要是再對美國屈服了,美國那裡可真的難受死了。打遍中東無敵手,美國有點不舒服。所以說,退出“伊核協議”也是特朗普給自己歷史的一個交代!

至於美國廢除“伊核協議”,帶來的後果很嚴重,也是在特朗普估計之中的,但是特朗普不怕。72歲的特朗普還能活到多大年齡?特朗普抱著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當一天總統,就弄一天事。死後哪怕變成魔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