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山市鮮明村有個“愛心小院”:30個孩子一個“媽”

白山市鮮明村有個“愛心小院”:30個孩子一個“媽”

有一群孩子,從出生的那天起,便被貼上“智力低下”的標籤,註定是不一樣的天使;

有一群孩子,被親生父母遺棄,別人叫他們“孤兒”,註定沒有屬於自己的家;

有一群孩子,殘缺的身體並不是他的錯,卻被學校拒之門外,註定被當成異樣的“怪物”。

若沒有愛,他們的世界,一年四季,都是寒冬。

在白山市七道江鎮鮮明村有一個特殊的大家庭,大家都稱為“愛心小院”。小院的大家長叫作張曉芸。

白山市鮮明村有個“愛心小院”:30個孩子一個“媽”

談起收養智障兒童的經歷,院長張曉芸說,2012年,自己的姐姐被確診為患有精神疾病,她把姐姐的孩子——患有自閉症的小雨接到身邊照料。

在照顧小雨的過程中,她在心理上對這些特殊兒童產生了極大的同情,這段經歷成為她收養智障兒童的起點。之後,她不顧家人反對,陸續收養了30個孩子。

做飯、洗衣服、打掃院子,給生病的孩子熬藥……從早晨5點忙到半夜一兩點鐘,每一天她都過得緊張忙碌。不僅如此,她還得負擔孩子們吃穿、醫藥費每月近萬元的開銷,至今她還有萬餘元的欠款。但生活的艱辛和不易從來沒有擊垮她對孩子們的愛。

這些孩子中,很多都身患殘疾或患有心臟病、腦癱等疾病。早年的積蓄花費一空,巨大的日常開支讓日子過得捉襟見肘。

為撫養和教育這些孩子,張曉芸付出了太多的辛苦,46歲的她已經頭髮花白。儘管如此,張曉芸還是盡最大努力讓孩子們接受好的教育,聘請特殊教育老師來“愛心小院”為孩子授課,她的孩子沒有一個輟學。

愛心媽媽”的故事在當地傳開後,社會各界也向這個大家庭伸出了援手。當地民政局為孩子辦了低保,每個孩子每月能領到三四百元。來自各地的愛心人士經常捐款捐物。一位遠在長春的大姐從太原、深圳、日本、加拿大等地,通過多種形式將愛心延續,一次次幫助她解決燃眉之急。

如今的“愛心小院”,在她的感召下,孩子們學會了感恩與傳遞。張曉芸生病住院時,大一點的孩子給弟弟妹妹做早飯,送他們上學,輔導作業。

“愛的傳遞”讓張曉芸十分欣慰,她說,“日子得往前看,只要我還有一口氣,就要給我的25個娃兒一個溫暖的家。”

白山市鮮明村有個“愛心小院”:30個孩子一個“媽”
白山市鮮明村有個“愛心小院”:30個孩子一個“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