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城山下白素貞,洞中千年修此身”:青城天下幽

青城山位於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是中國道教發源地之一,屬道教名山,國家5A級景區。於2000年同都江堰共同作為一項世界文化遺產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青城山主峰老霄頂海拔1260米。全山林木青翠,四季常青,諸峰環峙,狀若城廓,故名青城山。在四川名山中與劍門之險、峨嵋之秀、夔門之雄齊名,有“青城天下幽”之美譽。

青城山分前、後山。前山是青城山風景名勝區的主體部分,約15平方千米,景色優美,文物古蹟眾多,主要景點有建福宮、天然圖畫、天師洞、朝陽洞、祖師殿、上清宮等;後山總面積100平方公里,水秀、林幽、山雄,高不可攀,直上而去,冬天則寒氣逼人、夏天則涼爽無比,蔚為奇觀,主要景點有金壁天倉、聖母洞、山泉霧潭、白雲群洞、天橋奇景等。

“青城山下白素貞,洞中千年修此身”:青城天下幽

自古以來,人們以“幽”字來概括青城山的特色。青城山空翠四合,峰巒、溪谷、宮觀皆掩映於繁茂蒼翠的林木之中。道觀亭閣取材自然,不假雕飾,與山林巖泉融為一體,體現出道家崇尚樸素自然的風格。青城之幽素為歷代文人墨客所推崇,唐代“詩聖”杜甫來到青城山寫下了“自為青城客,不唾青城地。為愛丈人山,丹梯近幽意”的佳句。

1940年前後,當代國畫大師張大千舉家寓居青城山上清宮。他尋幽探勝,潑墨弄清彩,作品愈千幅,還篆刻圖章一方,自號"青城客"。六十年代,張大千在遠隔重洋的巴西聖保羅畫巨幅《青城山全圖》,供自己及家人臥遊。晚年自雲:“看山還故鄉青”,“而今能畫不能歸”,終身對故鄉青城仙山充滿著眷戀之情。

“青城山下白素貞,洞中千年修此身”:青城天下幽

堪稱青城山特色的還有日出、雲海、聖燈三大自然奇觀。其中聖燈尤為奇特。上清宮是觀賞聖燈的最佳觀景處。每逢雨後天晴的夏日,夜幕降臨後,在上清宮附近的聖燈亭內可見山中光亮點點,閃爍飄蕩,少時三、五盞,忽生忽滅,多時成百上千,山谷一時燦若星漢。


青城後山

青城後山位於青城山後,泰安鄉境內,距成都70公里,總面積約100平方公里。西北與臥龍自然保護區為鄰,東北與趙公山相連,東越天倉山、乾元山可到天師洞、福建宮,西南與六頂山、天國山接壤,與青城山一脈相承,深藏不露,極具神秘色彩,直至80年代才加以開發。 青城後山的宮觀香火雖無前山之盛,而清幽潔淨則更勝一籌,有"一山幽意論平分"之說,自然風光迷人。沿山道而行,山花爛漫,飛瀑流泉不絕;峭壁懸巖,天光雲影一線;忽而棧道逶迤曲折,不見頭尾;忽而村落群山環抱,綠草如茵。

“青城山下白素貞,洞中千年修此身”:青城天下幽

神仙洞仙氣濃郁、林深幽暗。洞口的浴仙岩處,一字排開48個石潭,光滑元苔,水清宜人,傳說青城神仙常的此沐浴。天台寺遺址周圍,散佈著幾十座宋代、明代的古墓,其中一座明墓上刻著對聯:“山前山後溪水響,雲內雲外澗鴣啼。”

黃鶴橋外有飛泉溝,全長10公里,源出鎣華山南天門,流入味江。溯溝而上,景緻迷人,“幽谷飛泉”、“百丈長橋”、“雙泉水簾”三景尤絕。“幽谷飛泉”由觀音巖瀑布、閉月潭、落雁潭組成;“百丈長橋”為懸崖上的棧道,滿掛古樹蒼藤;“雙泉水簾”則似花果山水簾洞,亭上有一副對聯:“五嶽歸來不看山,青城歸來不看嶽。”

“青城山下白素貞,洞中千年修此身”:青城天下幽

金娃娃沱上行便到龍隱峽,兩山對峙,相距咫尺,下面澗深水急。深澗上是龍隱峽棧道,斗折蛇行。棧道以溝底巨石為立柱。橫樑以滾木相連,上鋪木板。棧道有的地方也以水泥塑成原木模樣,已長滿青苔,真假不辨了。青城山的景緻最講究的是一個自然,隨意參差散列無需雕飾,即便有一點人工,也儘量淡化了斧鑿的痕跡。人的小機巧實在不能與自然的大智慧相論。

“雙泉水簾”,位於青城後山飛泉溝,是一組神奇的自然景觀,包括天橋、梳妝池及瀑布、水簾洞等風韻天成的小景組成,雙泉為兩道飛泉在合流處形成的前後雙瀑。前瀑來自梳妝池水,在巖洞頂散開,如一幅珍珠串綴起來的銀簾,掛在巖前,遮住洞口;後瀑為飛泉溝正流,似一條凌空飛嘯的銀龍,飛下數十米深的巖洞中。洞內雪浪翻湧,鍾乳遍佈,奇絕瑰麗。洞巖上有古廊橋和木拱橋,通稱天橋,俯瞰溝底,煙雨溟濛,山樹飄搖,聽驚濤響於幽壑,恍如置身雲天,就像《西遊記》中的水簾洞。

“青城山下白素貞,洞中千年修此身”:青城天下幽


月城湖

月城湖位於青城丈人峰和青龍崗之間的鬼城山旁,又名月城山,湖因山而得名。源出青城第一峰的清溪水,在這裡匯成水面三萬平方米的山間小湖。

相傳為軒轅黃帝之師、蜀中八仙之首的岷山真人鬼谷隱居處,又傳五代孟蜀時,仙人劉海蟾亦在此修煉。月城湖周,青山環衛,畫意盎然,碧綠湖水,宛如明鏡,四周山谷,倒映水中,朝暉夕陰,雲蒸霞披,山姿水色,令人沉醉。堤上有長廊,給人以觀景歇憩,品茗怡樂;湖中有遊船,供遊人逍遙暢遊。

“青城山下白素貞,洞中千年修此身”:青城天下幽


上清宮

青城山上清宮道教宮觀,在四川省灌縣西南的青城山之巔,始建於晉代,後廢,唐玄宗時又加修建,五代間王衍再建,明末毀於火。現存殿宇建於清代同治年間,主要建築有山門、正殿、配殿、玉皇樓等,正殿內主供太上老君像。上清宮山門外西側石壁上刻有黃天鵠所題“天下第五名山”、“青城第一峰”刻石。

宮內有傳為麻姑浴丹處的麻姑池以及鴛鴦井等名勝,珍藏有楠木刻板《道德經》、《陰符經》全文及張大千所畫徐太妃、花蕊夫人與絳巾仙女石碑兩通。宮東不遠處有跑馬坪、旗杆石,傳為明末張獻忠起義軍練兵遺址。沿宮後石級而上百餘米即至青城極頂,頂上建有一亭,置身亭中可觀青城日出、雲海及神燈等自然美景,人稱觀日亭。上清宮為青城山著名的道教官觀之一。

“青城山下白素貞,洞中千年修此身”:青城天下幽


老君閣

老君閣位於青城第一峰絕頂(即彭祖峰頂,或稱高臺山、老霄頂),海拔高一千六百多米。老君閣閣基寬四百平方米,共六層。下方上圓.寓意天圓地方;層有八角,以示八卦;外觀呈塔形,頂接三圓寶,以昭天地人三才之意。

老君閣造像,以徐悲鴻當年在青城的遺作《紫氣東來》(老子跨青牛出關圖)為藍本,經許多學者、藝術家和鑑賞家精研,並由青城山道友繪製、塑造而成。老君像高十三米六,連牛身通高十六米。悉按古典建築規範,用鋼筋水泥澆鑄,精銅包裡,金光炫目,栩栩如生。自古及今,絕無僅有,乃融老子為古代思想家、哲學家及古老樸素唯物辯證相對論者之道教祖師光輝造像。

老君閣建築群包括東華殿等處。其中東華殿的一百平方米,長五間,中祀東華帝君,左右龕分祀呂純 圓明宮陽及鍾離權。老君閣於一九九二年秋興建,歷時三載竣工.為八百里青城聖境,又創一宏偉奇觀。

“青城山下白素貞,洞中千年修此身”:青城天下幽


建福宮

建福宮創建於唐代開元十二年,傳為五嶽丈人寧封子修道處,時名丈人觀,宋代改名“會慶建福宮”。現僅存兩院三殿,均為清光緒十四年重修;宮內殿宇金碧輝煌,院落清新幽雅,配以假山,點綴亭臺,宛如仙宮。宮右有明慶符王妃梳妝檯等古蹟,宮前有溪穿過,溪水清澈見底,四季不絕。

宮後有赤誠巖、乳泉、水心亭、梳妝檯、林森洞等各名勝古蹟,還有長達394字的清代青城山著名長聯。四周林木蒼翠,濃廕庇日,炎夏盛暑,身遊至此頓感清涼,大有如入仙境之意。既是青城著名的道教宮觀,又是遊覽青城理想的休息之所。

“青城山下白素貞,洞中千年修此身”:青城天下幽


三潭霧泉

“三潭霧泉”位於青城後山五龍溝中游,是由三潭、湧泉洞、龍寶巖和迴音壁景點組成。三潭是溪流入巖寓成上中下三級幽潭,俗稱“金娃娃沱”,傳說天宮中金童和玉女,常在此戲水而得名;三道飛泉,狂嘯而下,氣勢磅礴,蔚為壯觀,大有蛟龍出世,銀河落天之氣勢。霧泉在三潭上百米處,巖壁下有洞穴,泉流從洞中噴湧而出,水霧瀰漫,流入三潭。霧泉上行百米,有巖壁為“迴音壁”。三潭左側有巨大圓色為龍寶巖,巖周有五條山脊直伸圓色,這一奇觀,稱為“五龍搶寶”,五龍溝也因此而得名。

“青城山下白素貞,洞中千年修此身”:青城天下幽


龍隱峽棧道

龍隱峽棧道,位於青城後山五龍溝中游,傳為古時有味江龍隱入峽中而得名。棧道為古代西入金川驛道中必經之險道,古為木樁穿巖鋪板,現為鋼筋混凝土仿木重建,全長約600米,宛如隱身於峽中的長龍。石梯、石棧、懸橋,上下勾連,倚山曲折。或以巨石為柱,或以懸巖為依,架懸于飛瀑寒潭間。人行其上,溪光日影,蘭天一線;兩壁岩石,青赭斑瀾,怪乳垂癭。令人遐想生寒。峽谷中,斷有寒泉凌空飛鳴,日出正午,水霧中隨處可見彩虹飛舞,使人倍覺幽趣盎然。

“青城山下白素貞,洞中千年修此身”:青城天下幽


天然圖畫

從建福宮拾級而上,經雨亭、天然閣、怡樂窩、引勝亭,便來到了天然圖畫坊。天然圖畫坊位於龍居山牌坊崗的山脊上,是一座十角重簷式的清代亭閣,雄偉的牌坊矗立於長長的石級之上,地勢極為險峻。天然圖畫坊,建於清光緒年間,為重簷歇山式木穿鬥建築,面闊三間8.35米,進深2.8米,高6.3米。天然圖畫坊貴在天然,放眼望去,遠處龍居、天倉、乾元諸峰堆綠疊翠,蔥蔥蘢蘢,近邊白鷺戲水,雲雀翻飛。盧光表在《遊青城》一詩中這樣寫道:“孤峰峻極插蒼穹,出處惟餘一徑通,樹色萬重山四面,遊人都在畫圖中。”

“青城山下白素貞,洞中千年修此身”:青城天下幽


五洞天

青城山是道教的“第五洞天”,也是中國道教最早的發源地之一。

中國道教的淵源可追溯到中國上古原始巫術、先秦方仙道及兩漢黃老道。在東漢時期,早期道教的兩大主要支系先後在中國的西南方和北方興起,這就是東漢順帝時由張陵在西蜀地區建立的五斗米道(又稱天師道)與東漢靈帝時由張角在河北建立的太平道。這兩支道教均同源於黃老道,尊崇黃帝、老子,信奉神仙思想,兼雜大量巫覡方術。其不同之處是產生於西蜀地區的五斗米道原始巫覡性質更濃;而太平道地處中原,保留了更多的黃老道與方仙道色彩。

“青城山下白素貞,洞中千年修此身”:青城天下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