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在黃鶴樓上寫了一首怎樣的詩,讓李白大為折服?

糖果視線

大家好!歡迎來到萃辰天心書院365家庭共修之詩歌賞讀欄目,我是雷磊老師。

黃鶴樓是江城武漢的標誌性建築,自古以來,無數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不計其數的詩文。今天我們要賞讀的就是最負盛名的一首,來自唐代詩人崔顥的《黃鶴樓》。

首先,讓我們一起來誦讀這首詩: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從前的仙人,早已駕乘黃鶴飛去;如今此處,空空留下此樓。黃鶴一去,再也沒有歸還;時過千年,唯有白雲飄蕩。晴川一旁,樹木清晰可見;鸚鵡洲上,芳草茂盛。夕陽西下,何處才是家鄉?長江煙霧瀰漫,思愁油然而生。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黃鶴樓》是唐代詩人崔顥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被選入《唐詩三百首》。此詩描寫了在黃鶴樓上遠眺的美好景色,是一首弔古懷鄉之佳作。這首詩在當時就很有名,傳說“詩仙”李白登黃鶴樓,詩興大發,見了這首詩,說:“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嚴羽《滄浪詩話》評價:“唐人七言律詩,當以崔顥《黃鶴樓》為第一。

律詩有八句,每二句成一聯,共四聯,習慣上稱第一聯為首聯,第二聯為頷聯,第三聯為頸聯,第四聯為尾聯。

每首律詩的二、三兩聯(即頷聯、頸聯)的上下句慣例是要對仗的。

黃鶴樓是武漢市標誌性建築,與晴川閣、古琴臺並稱“武漢三大名勝”,自古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樓“和”天下絕景“之稱,是“四大名樓”之一。

黃鶴樓因其所在之武昌黃鶴山(又名蛇山)而得名。傳說古代仙人子安乘黃鶴路過這裡;又傳說三國時費禕登仙駕鶴於此。仙人跨鶴,本屬虛無,現以無作有,說它“一去不復返”,就有歲月不再、古人不可見之憾;仙去樓空,唯余天際白雲,悠悠千載,正能表現世事茫茫之慨。詩人這幾筆寫出了那個時代登黃鶴樓的人們常有的感受,氣概蒼莽,感情真摯。

詩中有畫,歷來被認為是山水寫景詩的一種藝術標準,《黃鶴樓》也達到了這個高妙的境界。首聯在融入仙人乘鶴的傳說中,描繪了黃鶴樓的近景,頷聯在感嘆“黃鶴一去不復返”的抒情中,描繪了黃鶴樓的遠景,表現了此樓聳入天際、白雲繚繞的壯觀。頸聯遊目騁懷,直接勾勒出黃鶴樓外江上明朗的日景。尾聯徘徊低吟,間接呈現出黃鶴樓下江上朦朧的晚景。

詩篇所展現的整幅畫面上,交替出現的有黃鶴樓的近景、遠景、日景、晚景,變化奇妙,氣象恢宏;相互映襯的則有仙人黃鶴、名樓勝地、藍天白雲、晴川沙洲、綠樹芳草、落日暮江,形象鮮明,色彩繽紛。

全詩在詩情之中充滿了畫意,富於繪畫美。末聯以寫煙波江上日暮懷歸之情作結,使詩

意重歸於開頭那種渺茫不可見的境界。這首詩成為江城黃鶴樓最著名的詩篇,也是唐代七律第一首。

黃鶴樓上第一詩。最後讓我們再誦讀一遍,領略連詩仙都擱筆的七律妙詩: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今天的詩歌賞讀就到這裡,萃辰天心書院,讓國學智慧走入千家萬戶,我們明天見!

《天心365》家庭國學共修是萃辰天心書院每天推出的內容,從中能讓我們學習更多人生智慧,豐富我們看待世界的角度。您可以到喜馬拉雅關注“印竹”老師,收聽音頻。


萃辰天心書院

是唐代詩人崔顥,其創作了一首題為《黃鶴樓》的七言律詩。

原詩如下:

黃鶴樓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 煙波江上使人愁。

這是一首弔古懷鄉之佳作,被入選進《唐詩三百首》。

黃鶴樓,乃是三國吳黃武二年修建的,為古代之名樓,建址於湖北武昌黃鶴山(又名蛇山)上。其間還有一個傳說,即時有一位仙人在此乘鶴登仙,遂建樓於此。

此詩,描寫了詩人在黃鶴樓上遠眺到一片山河美景,遂生登臨懷古之情,亦生漂泊異地之傷感及思鄉之情愫。

此際的詩人,是在還鄉的途中逗留於此,登臨黃鶴樓,可遙望到汴州,就此深感家鄉越來越近,然思鄉就此更切,所謂近鄉情怯,遂提筆寫下了這首滿懷鄉愁的詩。

這首詩,前四句寫的登臨懷古,後四句則寫了詩人自己站在黃鶴樓上的所見所思。整首詩,信手而就,可謂一氣呵成,就此千百年來為大家所推崇的佳作,亦被後世稱為“唐人七律第一”。

正是這首詩,讓鼎鼎大名的詩人李白讀之嘆服。

傳聞版本里,多說李白在遊歷黃鶴樓之時,也想作詩賦之,然讀過崔顥的這首《黃鶴樓》後,便發出“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的感慨。

也是,在眾多的唐代詩人裡,和漢江地區結下不解之緣的詩人就首推“詩仙”李白了。他,自青少年時期就在漢江一帶遊歷,更自稱“少長漢江”,還自說“我本楚狂人”。確如此,在他的詩集中有關江夏、漢陽的詩太多,而武昌的黃鶴山上頁留下了許多關於他的傳說和遺址,比如擱筆亭、太白亭、李白讀書處等……

有人傳聞裡說,自此李白再沒寫過詠黃鶴樓的詩,而是有意寫了《登金陵鳳凰臺》、《鸚鵡洲》的詩,來跟崔顥的《黃鶴樓》一比高低。

其實,並非如此。查古籍記載可知,李白的一生有許多首詩是寫黃鶴樓的,可以查閱到的就有數十首,比如,除了《登金陵鳳凰臺》和《鸚鵡洲》兩首外,還有以下十多首: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贈孟浩然》

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

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雲。

醉月頻中聖,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望黃鶴樓》

東望黃鶴山,雄雄半空出。

四面生白雲,中峰倚紅日。

巖巒行穹跨,峰嶂亦冥密。

頗聞列仙人,於此學飛術。

一朝向蓬海,千載空石室。

金灶生煙埃,玉潭秘清謐。

地古遺草木,庭寒老芝朮。

蹇予羨攀躋,因欲保閒逸。

觀奇遍諸嶽,茲嶺不可匹。

結心寄青松,永悟客情畢。

《江夏送友人》

雪點翠雲裘,送君黃鶴樓。

黃鶴振玉羽,西飛帝王州。

鳳無琅玕實,何以贈遠遊。

徘徊相顧影,淚下漢江流。

《江夏行》

憶昔嬌小姿,春心亦自持。

為言嫁夫婿,得免長相思。

誰知嫁商賈,令人卻愁苦。

自從為夫妻,何曾在鄉土。

去年下揚州,相送黃鶴樓。

眼看帆去遠,心逐江水流。

只言期一載,誰謂歷三秋。

使妾腸欲斷,恨君情悠悠。

東家西舍同時發,北去南來不逾月。

未知行李遊何方,作個音書能斷絕。

適來往南浦,欲問西江船。

正見當壚女,紅妝二八年。

一種為人妻,獨自多悲悽。

對鏡便垂淚,逢人只欲啼。

不如輕薄兒,旦暮長相隨。

悔作商人婦,青春長別離。

如今正好同歡樂,君去容華誰得知。

《贈王判官,時餘歸隱,居廬山屏風疊》

昔別黃鶴樓,蹉跎淮海秋。

俱飄零落葉,各散洞庭流。

中年不相見,蹭蹬遊吳越。

何處我思君?天台綠蘿月。

會稽風月好,卻繞剡溪回。

雲山海上出,人物鏡中來。

一度浙江北,十年醉楚臺。

荊門倒屈宋,梁苑傾鄒枚。

苦笑我夸誕,知音安在哉?

大盜割鴻溝,如風掃秋葉。

吾非濟代人,且隱屏風疊。

中夜天中望,憶君思見君。

明朝拂衣去,永與海鷗群。

《與史郎中飲聽黃鶴樓上吹笛》


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

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醉後答丁十八以詩譏餘槌碎黃鶴樓》

黃鶴高樓已槌碎,黃鶴仙人無所依。

黃鶴上天訴玉帝,卻放黃鶴江南歸。

神明太守再雕飾,新圖粉壁還芳菲。

一州笑我為狂客,少年往往來相譏。

君平簾下誰家子,雲是遼東丁令威。

作詩調我驚逸興,白雲繞筆窗前飛。

待取明朝酒醒罷,與君爛漫尋春暉。

《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

我在巴東三峽時,西看明月憶峨眉。

月出峨眉照滄海,與人萬里長相隨。

黃鶴樓前月華白,此中忽見峨眉客。

峨眉山月還送君,風吹西到長安陌。

長安大道橫九天,峨眉山月照秦川。

黃金獅子乘高座,白玉麈尾談重玄。

我似浮雲殢吳越,君逢聖主遊丹闕。

一振高名滿帝都,歸時還弄峨眉月。

《江夏贈韋南陵冰》

胡驕馬驚沙塵起,胡雛飲馬天津水。

君為張掖近酒泉,我竄三巴九千里。

天地再新法令寬,夜郎遷客帶霜寒。

西憶故人不可見,東風吹夢到長安。

寧期此地忽相遇,驚喜茫如墮煙霧。

玉簫金管喧四筵,苦心不得申一句。

昨日繡衣傾綠樽,病如桃李竟何言?

昔騎天子大宛馬,今乘款段諸侯門。

賴遇南平豁方寸,復兼夫子持清論。

有似山開萬里雲,四望青天解人悶。

人悶還心悶,苦辛長苦辛。

愁來飲酒二千石,寒灰重暖生陽春。

山公醉後能騎馬,別是風流賢主人。

頭陀雲月多僧氣,山水何曾稱人意?

不然鳴笳按鼓戲滄流,呼取江南女兒歌棹謳。

我且為君槌碎黃鶴樓,君亦為吾倒卻鸚鵡洲。

赤壁爭雄如夢裡,且須歌舞寬離憂。


作家桑妮

本問題的答案是崔顥,寫了一首《黃鶴樓》。

詩仙李白,一生只給兩個人低過頭,一個是南朝山水詩人謝朓,二是初唐詩人崔顥。對謝朓,李白說出“一生俯首謝公詩”的服軟之語,對於崔顥,李白表達更多的是一種無奈:“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

崔顥作為大名鼎鼎的初唐詩人,在當時就與王昌齡、高適、孟浩然齊名,留下的詩作並不多,因為官位不高,也只能在新舊唐書的《文藝傳》中留下隻言片語,更詳盡的一些事蹟,記載在《唐才子傳》中,也只有兩百多字罷了。

崔顥讓李白歎服的名詩就是那首流傳千古《黃鶴樓》: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在這裡問一句:這首詩寫得好嗎?當然好!不好能進中學課本嗎?然而,這首詩有一個很明顯的特點,大家請看,總共八句詩,前三句就重複使用了三次“黃鶴”,這才唐詩中是個非常罕見的現象,也是唐代創作七律的大忌。我們欣賞對仗工整的七律,基本上看不到這種現象。按說在21個字中,用三個“黃鶴”,會很囉嗦,但是在這首詩中並不明顯,也許這是詩歌意境所展示的魅力所在吧。

宋代的嚴羽在《滄浪詩話》中評價崔顥:【唐人七言律詩,以崔顥的《黃鶴樓》為第一。】實際上,崔顥所在的年代,律詩還沒有發展的那麼成熟,要是按照中唐以後的律詩高標準嚴要求,這首《黃鶴樓》是根本不合格的。

崔顥在大唐開元二十一年進士及第,最高官職也只是做到尚書司勳員外郎。崔顥年輕的時候喜歡寫豔詩,詞語輕浮,為時人所不齒。到了晚年,因為有過軍旅生涯,作詩風格大變,與王昌齡、高適等人的邊塞詩可以一決高下。崔顥有才,長得帥,還聰明,不聰明考不上進士,在唐代每年的科舉考生幾千人,進士及第的也就30多個,還是兩年一考。但是崔顥是個渣男,娶媳婦就喜歡年輕漂亮的,並且一言不合就把人家休掉,先後離婚結婚四次,賭博喝酒,無一不通。

即使這樣,人家寫詩寫得好,卻留下了美名。李白登上黃鶴樓,滿腹詩情無處發洩,恨恨而走,但是仍然留下了一首詩《鸚鵡洲》,想要一決高下:

鸚鵡東過吳江水,江上洲傳鸚鵡名。

鸚鵡西飛隴山去,芳洲之樹何青青。

煙開藍葉香風暖,岸夾桃花錦浪生。

遷客此時徒極目,長洲孤月向誰明。

瞧瞧,前三句連用三個“鸚鵡”,就是和崔顥叫板!

寫完此詩,李白仍然覺得沒打敗崔顥,後來又寫了一首《登金陵鳳凰臺》,這才出了一口惡氣:

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這首詩寫得非常之好!


作家王麟

古人遊山玩水,喜歡在去過的地方題一首詩,那是現在的人“XX到此一遊”無法比的。題詩的用意,表面上是為了記錄自己的遊歷見聞,實際上是為了炫耀自己的文學水平。所以很多風景名勝,往往有很多的題詩流傳下來。黃鶴樓這個地方,就是當時大家比拼文采的一個擂臺。

話說崔顥遊歷到此,提筆一揮而就,就寫了這麼一首詩。全詩如下: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 煙波江上使人愁。

這首詩寫的很好,好到什麼樣的程度呢?一炮而紅,洛陽紙貴,當時的人紛紛傳唱,奉為“詠黃鶴樓第一”。全詩意境開闊、氣魄宏大,將黃鶴樓的風景如畫描述得淋漓精緻,更兼懷古詠史,情真意切。最後一句,大有餘音繞樑的味道,不能不令人歎為觀止。崔顥憑藉這首詩一舉成名,這首詩也成為他最好的代表作。

至於說李白對這首詩大為折服,其實有些後來人的穿鑿附會在裡面。元代有一個叫辛文房的傢伙編了一本《唐才子傳》,說李白到了黃鶴樓遊覽,見到眼前美景,詩興大發,提起筆來正準備一揮而就,忽然抬頭看到崔顥的這首詩,馬上放下筆,非常佩服地說:“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唐詩裡面稱第一,李白豈能是輕易服人的。說李白因為佩服崔顥而不敢寫詩,不過是後來人吹牛而已。

李白表示不服,反而一口氣寫了幾十首關於黃鶴樓的詩歌。李白題寫黃鶴樓的其他詩歌如何,比之崔顥孰優孰劣很難說,但是一首七絕《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其意蘊深遠,絕對不在崔顥的《黃鶴樓》之下。《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全詩如下: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雄渾壯闊,餘韻不絕。李白的詩歌一如既往,寫得飄逸靈動,情深而不滯,意永而不悲,辭美而不浮,韻遠而不虛。僅憑這首詩,李白就能與崔顥在黃鶴樓上戰個平手。



博書

《黃鶴樓》——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 煙波江上使人愁。


李白在遊歷黃鶴樓之時,本想作詩以記之,當他讀過崔顥的這首《黃鶴樓》後,感嘆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的感慨。

他為啥會有此慨呢哩?因為可能大概也許是他感覺著自己的靈感啟發出的意境不及崔顥之詩,就是寫出來也不見得比崔顥高吧,才不好意思寫了,但又磨不過“詩仙的名號”,掬於同行者的情面,才說了兩句奉承的話:“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

這真是:

李白醉酒詩百篇,這日酒醒欲走遠,

涯間牽過白鹿來,四海遠遊訪名山,

走過三月又三天,黃鶴仙樓已眼前,

心生靈感提紙卷,信手捻來大筆展,

喜聞仙鶴居此間,李白捉鶴又來晚,

鶴去樓空人猶沸,前人崔顥亦空返,

同是天下偷鶴人,何苦題詩道貌然,

悠悠白雲藏神仙,點點滴滴皆洞穿,

漢陽樹下芳草萋,煙波江上洗羞面,

黃鶴樓裡無黃鶴,詩仙頓覺無靈感,

千載白雲萬里江,時空面前都雲煙。


話說我們的詩仙李白一生喜歡到處去遊歷名山大川,黃鶴樓早就是名揚天下的名勝古蹟,於是我們的大詩人就來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當他登上黃鶴樓時,看見大江東去,雲霧漫江,千帆過盡,心中頓時詩意大發,正要賦詩一首時,心想,黃鶴樓是聞名天下的古蹟,古往今來,多少文人騷客在此賦詩作文,不如先去查看一番,看看他們的水平如何,他看了很多作品感覺都不如意,當他看到一首詩時,大為驚歎道,好詩,好詩!


那這首連詩仙李白都驚歎的詩究竟寫了什麼呢?能讓李白都如此感嘆!其實這首詩大家都很熟悉了,它就是催顥的《黃鶴樓》: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催顥二十八歲登科,四處為官二十年,終於得到皇帝重用,被調到長安任職,途經武昌,他登上黃鶴樓,想起昔日的傳說,歲月流逝,人去樓空;惟一還像昨天的,只有那悠悠的白雲。世事茫茫,真令人有無限的感慨!詩人觸景抒懷,一發不可收,一氣呵成,氣貫長虹。

李白反覆吟誦催顥的這首詩,感覺不論自己怎樣寫,都比不過催顥,李白很是氣憤,大筆一揮,寫道:

一拳捶碎黃鶴樓,一腳踢翻鸚鵡洲。

眼前有景道不得,催顥題詩在上頭。


寫罷!擱筆,揚長而去,當然,我們的詩仙李白心中肯定是不服的,心想,老崔啊老崔,你把黃鶴樓的景都寫絕了,這讓我很絕望啊!難道我不要面子的麼?

這時,他的老友孟浩然剛好下揚州遊玩,途經武昌,所謂他鄉遇故知啊,吟詩喝酒自然是少不了的,李白想,既然黃鶴樓的景都讓你催顥寫了,那我就不寫景,寫送別詩總可以吧,這樣既能避開催顥的鋒芒,又能給老友送別,還能證明我老李也到過黃鶴樓,這不是一箭三雕嗎,於是,就有了那首《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其實,李白還是挺佩服催顥的這首詩的,再後來,李白遊玩金陵,登上鳳凰臺,作了一首《登金陵鳳凰臺》:

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從這首詩中還可以多多少少看到催顥《黃鶴樓》的影子。


當然,催顥這首詩的確是唐詩七律中的上流作品,有人更是稱之為唐詩七律第一,不過也有人說詩聖杜甫的《登高》才是第一,不論如何,能讓詩仙李白自嘆不如,能與詩聖杜甫比肩第一的人,大概是不多的吧!這樣證明催顥的這首詩確實是名不虛傳!在唐詩中屬於很牛的詩了!


羅氏小可

對於這個問題,我本不欲作答,因為前面已經有朋友解釋的很清楚了,但這首詩讓我想起了一位千古偉人——我們的領袖毛主席,他也與這首詩有些淵源,因而在此我想多說幾句。



讓李白大為折服的這個人就是崔顥。崔顥,唐玄宗時期進士(唐朝的進士名額極少,三年一屆,一屆三四十人),才思敏捷、文采飛揚,但仕途不順,一生鬱郁不得志。他遊覽黃鶴樓後作詩如下: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此詩氣勢宏偉、意境開闊,令人讚歎不已,實乃傳世佳作,李白後來遊覽黃鶴樓後詩興大發,本欲揮毫潑墨,可隨後停筆,只因看到崔顥的詩後情不自禁的喟嘆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能令詩仙自嘆不如的詩人,崔顥的才情由此可見一斑。


與天鬥,其樂無窮;與地鬥,其樂無窮;與人鬥,其樂無窮。主席一生鬥志昂揚,從不服輸,即便是“詩仙”李白這樣的人面對崔顥的詩也望而卻步,但主席胸中有丘壑,心中有才情,才高八斗,詩成七步,所寫新篇,比之崔顥,毫不遜色,猶有勝之,這,才是偉人的氣魄,這,才是“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的氣魄!


青燈以沽酒

崔灝在黃鶴樓的題詩: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崔灝此詩一出,時人極為推崇,崔灝一時聲名大噪。詩仙李白遊歷至黃鶴樓時,欣賞崔灝題詩,感慨良多。其時,面對名樓、長江,友人攛掇詩仙李白也題一首。李白聽聞友人之邀,欣然題上:眼前有景道不得,崔灝題詩在上頭。此軼事,一時傳為文壇佳話。



溯路

以黃鶴樓為題的古詩不下千首,而崔顥"黃鶴樓"一詩歷來被人們推崇為題黃鶴樓的絕唱,無人超越,元人辛文房《唐才子傳》記李白登黃鶴樓本欲賦詩,因見崔顥此作,為之斂手,說"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這傳說或是後人附會,未必真有其事,然而李白確有兩次作詩擬此詩格調,他的"鸚鵡洲"前四句"鸚鵡東過吳江水,江上洲傳鸚鵡名,鸚鵡西飛瓏山去,芳洲之樹何青青"與崔詩如出一轍,"登金陵鳳凰臺"更明顯摹學而作。崔詩前四句一氣旋轉,順勢而下,三次出現黃鶴二字,而使人無暇覺查,這本是律詩格律上的大忌,嚴格說詩中對仗也不規範,他是根據詩以立意為要和不以詞害意的原則,紅樓夢中林黛玉教人作詩時說″若是果有了奇句,連平仄虛實不對都使得的″,這應是曹雪芹的意思吧。李白其實也寫過黃鶴樓的詩不下十首,最有名的當屬“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崔顥,704一754年,唐開元11年進士,宦海浮沉,終不得志,詩名很大,事蹟流傳很少,現流傳詩四十幾首。



宋人畫的黃鶴樓,



今曰黃鶴樓。


瀚墨尋夢

崔顥在黃鶴樓寫下了: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後來李白到黃鶴樓見到此詩,感嘆道:眼前有景道不出,崔顥題詩在上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