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練顏體的比較少?

華超奇

寫顏體的多還是少,我不敢下結論,畢竟沒經過調查。但有兩個問題我們必須正視。

1、寫唐楷入展中國書法家協會所辦展覽的作品較少。楷書自唐代以後一直沉寂,10多年前中國書協原秘書長張旭光曾提出“激活唐楷”,但終未能如願。進入中國書協展覽的楷書大多以鐘王小楷或魏碑為主,而作為楷書高峰的唐楷卻極少有作品入展,這種導向作用確實不容忽視。

2、顏體易學難精。他的楷書一反初唐書風,行以篆籀之筆,化瘦硬為豐腴雄渾,結體寬博而氣勢恢宏,骨力遒勁而氣慨凜然,這種風格也體現了大唐帝國繁盛的風度,並與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書法美與人格美完美結合的典例。顏字點畫雄強粗壯,挺健遒勁。如只強調其粗壯的一面,寫得肥鈍臃腫,那就有損 於顏字的特點了。

更多文章及作品點評,敬請關注千年蘭亭。


千年蘭亭

練習顏體的人比較少。這種說法絕對是不科學的,至少沒有經過調查取證。你是練習顏體的朋友嗎?若是,不介意的話,抽出一點寶貴時間在評論區留下“+1”,謝謝!

顏真卿是唐代最富有創造性的書家,他留下來的有20多件楷書碑帖。可以看出他對自己的書法風格不斷探索變化的過程。顏字結體平整,正面視人,體型豐滿猶如山東大漢危襟正坐,這是吸取了篆書、隸書正面結體的特點,筆畫對稱勻整,橫輕豎重,方框的兩豎筆寫成圓弧形,猶如向外的兩張弓。筆法以圓筆為主,柔中帶剛,所謂綿裡裹鐵。轉折頓挫以圓筆不露頭角為主,橫畫一般都逆入平出,到收筆停頓時也很少露圭角,形成一種雄強偉狀、氣勢磅礴的風格。學習顏字,一是注意結體不要寫鬆散了;二是注意不要只求點劃的豐潤,要力求表達出筋健的內在筆力。

顏真卿《多寶塔碑》視頻示範

\n

{!-- PGC_VIDEO:{"vid": "e12f72cfd98d4e44b1dd4e8983112abf\

戀上八雅


顏徒玉友竹為骨

練顏體的非常多啊,在老一輩書法家中更是遠遠超過其他楷書三家。

一個時代的書風一般會受上一個時代的影響,而清代和民國就是顏體盛行的時代。

在二王書風盛行的時代,顏體也算是異軍突起了。這幾年學習顏體書法而獲獎的暑假比比皆是。


河北李國勝先生更厲害了,用一幅顏體楷書獲得了第九屆全國書法篆刻展的一等獎,從此一發不可收拾,連續幾十次在全國展中摘金奪銀。

近幾年,學習何紹基而獲獎的非常多,江西八零後書法家曾錦溪就是一個,不到三十歲便晉級名家行列,而何紹基本身就是學顏體的。


不二齋

習正楷的遞進順序是歐、柳、顏,歐練字筋,柳練字骨,顏練字肉。三體都練過且練好在書法上會是一個飛躍,再習變體變形的行、草就有了堅實的基礎。我在學“顏勤禮碑”大字,其帖越看越受感染!顏公一身凜然正氣,盡顯現在字中。高山仰止,景行維賢,受益良多。

討厭趙字!顏體練的確比歐少,個人欣賞角度不同,對於不大懂書的人來說,歐體可以取悅市場,亦可得名利,誠如作者所言,顏字難度太大,不易見功,臨習之作往々顯得稚嫩,大多數書法愛好者都會望而卻步,因為越寫對自己越失望。


記得90年剛剛對毛筆字產生興趣時,到處充斥都是顏體。當時顏體倍受推崇,什麼橫細豎粗,結體厚重,八法俱全,學書法必先學顏體等等。當時互聯網未普及,買書看幾乎看不到論述歐體的,提到歐體都是順帶說幾句,書報展示的法作品歐體一個都沒有,都不如趙,柳,褚多。只說歐體險峻中見平穩,難於掌握。後中斷了一些年,未再關注,當再次提筆時,忽然歐體火熱起來。可見書法各體每一家都是大家,沒什麼高下之分,不過是風格各異,只要能學好,學誰都可以,看各人喜好。真愛好書法的人會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和看待,附庸風雅者會根據他人的炒作推崇選擇和評判。


後者的特徵就是出現所謂的審美疲勞。要是真喜歡,就會細細琢磨每個字,每個筆畫的特點,也可以與別的體對比,怎麼會疲勞。那些急功近利的,只想馬上弄出一個作品受人讚譽,或只是一個觀賞者,看書如看畫,見多了自然會疲勞。誰說練顏體字的人少?眼閉瞎說。看那小朋友,青少年練毛筆字,都在以顏體作起點做啟蒙。看那頭髮花白的老年大學的老人誰不練顏體?說練顏體字人少。顏真卿一生光明磊落,忠肝義膽,從不獻媚取寵,剛正不阿,不但書法後人無法超越,就是他的人格力量和奉獻精神都是我輩永遠學習的榜樣。所以說寫的是字,品的是人生,我喜歡,我的榜樣


春日盛宴

作為一種書法風格,顏真卿為真正的-“唐代”書法做出了傑出的貢獻,他影響了盛唐之後的大書法家柳公權,他們並稱“顏柳”是中國楷書歷史上的“歐顏柳趙”四大楷書大師。宋代蘇東坡對顏真卿的書法成就評價非常高,把他與韓愈的文章,杜甫的詩歌,吳道子的繪畫相提並論,可見,他的藝術成就之高。

所以,顏真卿的書法也是歷代文人非常喜歡學習的範本。除了書法藝術本身,還有對他的為人處世的崇敬。

個別人還把他的藝術成就藝術風格與他的人格聯繫起來,這就使得顏真卿的書法地位更加崇隆了。

近些年好像學習顏真卿書法的人少了,是這樣嗎?我覺得不會吧?


不過,近些年,中國書法學習從傳統的“歐顏柳趙”四大家,開始擴大學習範圍了。除了傳統的唐三家,還增加了虞世南,褚遂良,徐浩,薛稷等新三家。

同時,一股學習唐代以前書法的風氣也在形成。例如,對魏碑的熱捧。

所以,現在是一個學習書法的百花盛開時代。學習顏真卿本來就是書法藝術百花園中之一。只要喜歡,任何一個優秀書法家的藝術都值得學習和研究,我們不能盲目追風。

但是,學習書法如果萬人一體,恐怕也是對書法藝術繼承的偏頗吧。


千千千里馬

學習顏體字的人,從古到今,都是遙遙領先。即使是現在,也遠比其他書體的人眾多。



為什麼會覺得練顏體字的人少呢?原因很簡單。缺少一個出類拔萃的領軍人物。歐體楷書給人的感覺風行天下,大有席捲之勢,這是在這當中,有田蘊章、田英章二兄弟出眾的功力和名望。顏體字的學習者中,就沒有可以出人頭地的,可以和他們對壘的人。


在學習書法的人群中,顏體字深受學習者的喜愛,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無論是初級的培訓班,還是學校書法教學,選擇顏體做入門學習的,絕對佔多數。顏體字儀態端莊,雍容華貴。應用廣泛。在日本,新加坡,韓國等地,還是專門的顏真卿書會。在這方面,我們做為書法的起源地,卻沒有這樣的組織。不能不說是一個遺憾。相信在今後,有志於書法傳承的有識之士,也能為顏真卿書法提高其認知度,做出積極的貢獻。


子衿tjk

學習顏體字的書友不僅不少,相反有很多,各年齡各行業均有相當多的愛好者,倒是學柳體的相對較少(我學書多年,鮮見習柳者,這倒也是個不錯的話題)。




對於顏體字的基本知識前面不少書友做了詳細介紹,不再另作敘述。總體上說顏體字雍容大氣,有盛世氣魄,歷代學顏大家輩出,最著名的當屬柳公權,他的柳體也是融合了顏體元素的。當然要學好顏楷也是相當不易,早期的《郭虛已墓誌》,《多寶塔》,結構嚴謹字體端莊,沒有三五年時間刻苦學習難以入門。後期的《勤禮碑》大巧若拙,返璞歸真,更不是心浮氣燥又醉心於功利之輩所能領悟其中精妙。



因此說學顏真卿的群體相對是比較安靜的,沒有虛浮之心,因為心有敬畏所以懂得天高地厚,因為胸懷高古所以不做井底之蛙。不信你看看網上帖子,學顏者睿智持重,學二王者與世無爭,學柳者正直剛毅,都很少參與爭論炫耀作品,因此給人的錯覺是學顏體的人太少。

現象上看,尤其現在網絡傳播,隨處看到的都是千篇一律的某人字體,門檻低,教程多,見效快,趨之者眾,大有席捲全國之勢。所以說給人的錯覺是學顏者勢單力薄,其他書體也同樣身陷重圍。對於這種現象書法界也有爭論,在此不多討論。

現代人節奏快,凡事急於求成,學顏消耗時日短期難有成果,因此造成很多社會培訓機構教師,培養孩子興趣的家長都不願選擇顏體,這都造成顏體字影響面積小,社會普及率低的表象。而大多數院校教程,書法專業考級培訓,選擇顏體還是很多的。


柏柏刺客

因為很多人不具備顏體的審美和寫顏的胸襟。寫顏之人,心中必定開闊,氣節自然高出一籌。並不是我吹噓顏,而是顏體筆法結構章法使然。


比字顏楷為法華世奎之圓融,錢南園之挺拔。

顏體筆法圓起圓收可以,方起方收還可以,變化多變。歐體不行,大多都是露鋒入筆或切筆,收筆也是圓筆少,幾乎沒有,變化自然少。故古今歐楷大家比顏楷大家少得多的多。


再說結構,歐體好學因為結構中宮內縮,符合現代人的審美,為何二田的字在民間評價甚好?因為歐體的優美符合大多數人的審美標準。

顏體不行,因為現在不是古代,書法基層教育不普及。

很多人寫了一輩子歐,讓他臨顏柳就寫不了。用筆不會圓,結體不會放。


歐體適合細心的人學,學起來會非常快。顏體中宮外拓,奇正相生,布白變化太多,尤其顏真卿墨跡,少有人能臨好。

章法上,可以說一句俗語,小心眼寫不出大氣字。粗人玩不了繡花針。

歐求整體工整,字奇,難在字。顏求字正,章法出氣勢,難在章法。要知道章法比字法難得多。


我本人初學歐入手,轉而學顏。歐楷為入門難,越寫越簡單,到高手階段依然難,難在能出新。顏楷為入門簡單,越來越難,到高手一般都能自出一格,但是不招人喜歡,也很少有人看的懂。

練到最後有人寫的跟孩子塗鴉一樣,世人都在罵他字醜,殊不知,他此時的心態,之豁達,之無慾無求,之放任自由。

像個老小孩。歐楷的心態到不了,工整就工整一輩子,嚴謹一輩子。像個老學究。



顏難,很多人初學都以為顏體簡單歐體難,其實不然,歐體一年自學都可以寫的不錯,顏體不行,沒個三五年打底,寫出來軟弱無力。



顏體行筆有一波三折之勢,筆力剛健雄強,世人臨皮不臨裡,故寫的好的不多。


梁宇航

練字學什麼貼,一般根據個人喜好,但問題是四大楷書名家歐顏柳趙的楷書各有用筆之道,結體也各不相同,結體有內緊外松或者內鬆外緊的,各有特點,而用筆之道更各有千秋,是歷代名家一致推薦初學者學書法的最佳範本,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現在初學者不選那些碑帖臨寫,難寫是障礙,筆劃極具變化,必須用心才能體會,必須苦其心仔細體會才有收穫!現代社會什麼都是快節奏,所以波及到書法,本是修身養性的書法,變得急功近利了,這要拜賜我們現代的“二田書法大家”把歐體點劃簡化,使書法變的容易上手,所以不少初學者選學之,不得不說幾個月能寫一手不錯的“歐楷”而沾沾自喜,但這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歐楷了,只是想寫好字那另當別論了,如果想學書法那可能是害了自己,如果寫順手了很難改變寫字習慣,書法應該沒有速成的,必須下苦功夫才行,所謂的沉澱就是歷史文化的修養,勸勸那些學書法的童鞋,還是從古帖中吸取營養吧,那才是真正的樂趣,修身養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