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练颜体的比较少?

华超奇

写颜体的多还是少,我不敢下结论,毕竟没经过调查。但有两个问题我们必须正视。

1、写唐楷入展中国书法家协会所办展览的作品较少。楷书自唐代以后一直沉寂,10多年前中国书协原秘书长张旭光曾提出“激活唐楷”,但终未能如愿。进入中国书协展览的楷书大多以钟王小楷或魏碑为主,而作为楷书高峰的唐楷却极少有作品入展,这种导向作用确实不容忽视。

2、颜体易学难精。他的楷书一反初唐书风,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慨凛然,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颜字点画雄强粗壮,挺健遒劲。如只强调其粗壮的一面,写得肥钝臃肿,那就有损 于颜字的特点了。

更多文章及作品点评,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千年兰亭

练习颜体的人比较少。这种说法绝对是不科学的,至少没有经过调查取证。你是练习颜体的朋友吗?若是,不介意的话,抽出一点宝贵时间在评论区留下“+1”,谢谢!

颜真卿是唐代最富有创造性的书家,他留下来的有20多件楷书碑帖。可以看出他对自己的书法风格不断探索变化的过程。颜字结体平整,正面视人,体型丰满犹如山东大汉危襟正坐,这是吸取了篆书、隶书正面结体的特点,笔画对称匀整,横轻竖重,方框的两竖笔写成圆弧形,犹如向外的两张弓。笔法以圆笔为主,柔中带刚,所谓绵里裹铁。转折顿挫以圆笔不露头角为主,横画一般都逆入平出,到收笔停顿时也很少露圭角,形成一种雄强伟状、气势磅礴的风格。学习颜字,一是注意结体不要写松散了;二是注意不要只求点划的丰润,要力求表达出筋健的内在笔力。

颜真卿《多宝塔碑》视频示范

\n

{!-- PGC_VIDEO:{"vid": "e12f72cfd98d4e44b1dd4e8983112abf\

恋上八雅


颜徒玉友竹为骨

练颜体的非常多啊,在老一辈书法家中更是远远超过其他楷书三家。

一个时代的书风一般会受上一个时代的影响,而清代和民国就是颜体盛行的时代。

在二王书风盛行的时代,颜体也算是异军突起了。这几年学习颜体书法而获奖的暑假比比皆是。


河北李国胜先生更厉害了,用一幅颜体楷书获得了第九届全国书法篆刻展的一等奖,从此一发不可收拾,连续几十次在全国展中摘金夺银。

近几年,学习何绍基而获奖的非常多,江西八零后书法家曾锦溪就是一个,不到三十岁便晋级名家行列,而何绍基本身就是学颜体的。


不二斋

习正楷的递进顺序是欧、柳、颜,欧练字筋,柳练字骨,颜练字肉。三体都练过且练好在书法上会是一个飞跃,再习变体变形的行、草就有了坚实的基础。我在学“颜勤禮碑”大字,其帖越看越受感染!颜公一身凛然正氣,尽显现在字中。高山仰止,景行维贤,受益良多。

討厌赵字!颜体练的确比欧少,个人欣赏角度不同,对于不大懂书的人来说,欧体可以取悦市场,亦可得名利,诚如作者所言,颜字难度太大,不易见功,临习之作往々显得稚嫩,大多数书法爱好者都会望而却步,因为越写对自己越失望。


记得90年刚刚对毛笔字产生兴趣时,到处充斥都是颜体。当时颜体倍受推崇,什么横细竖粗,结体厚重,八法俱全,学书法必先学颜体等等。当时互联网未普及,买书看几乎看不到论述欧体的,提到欧体都是顺带说几句,书报展示的法作品欧体一个都没有,都不如赵,柳,褚多。只说欧体险峻中见平稳,难于掌握。后中断了一些年,未再关注,当再次提笔时,忽然欧体火热起来。可见书法各体每一家都是大家,没什么高下之分,不过是风格各异,只要能学好,学谁都可以,看各人喜好。真爱好书法的人会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和看待,附庸风雅者会根据他人的炒作推崇选择和评判。


后者的特征就是出现所谓的审美疲劳。要是真喜欢,就会细细琢磨每个字,每个笔画的特点,也可以与别的体对比,怎么会疲劳。那些急功近利的,只想马上弄出一个作品受人赞誉,或只是一个观赏者,看书如看画,见多了自然会疲劳。谁说练颜体字的人少?眼闭瞎说。看那小朋友,青少年练毛筆字,都在以颜体作起点做启蒙。看那头发花白的老年大学的老人谁不练颜体?说练颜体字人少。颜真卿一生光明磊落,忠肝义胆,从不献媚取宠,刚正不阿,不但书法后人无法超越,就是他的人格力量和奉献精神都是我辈永远学习的榜样。所以说写的是字,品的是人生,我喜欢,我的榜样


春日盛宴

作为一种书法风格,颜真卿为真正的-“唐代”书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影响了盛唐之后的大书法家柳公权,他们并称“颜柳”是中国楷书历史上的“欧颜柳赵”四大楷书大师。宋代苏东坡对颜真卿的书法成就评价非常高,把他与韩愈的文章,杜甫的诗歌,吴道子的绘画相提并论,可见,他的艺术成就之高。

所以,颜真卿的书法也是历代文人非常喜欢学习的范本。除了书法艺术本身,还有对他的为人处世的崇敬。

个别人还把他的艺术成就艺术风格与他的人格联系起来,这就使得颜真卿的书法地位更加崇隆了。

近些年好像学习颜真卿书法的人少了,是这样吗?我觉得不会吧?


不过,近些年,中国书法学习从传统的“欧颜柳赵”四大家,开始扩大学习范围了。除了传统的唐三家,还增加了虞世南,褚遂良,徐浩,薛稷等新三家。

同时,一股学习唐代以前书法的风气也在形成。例如,对魏碑的热捧。

所以,现在是一个学习书法的百花盛开时代。学习颜真卿本来就是书法艺术百花园中之一。只要喜欢,任何一个优秀书法家的艺术都值得学习和研究,我们不能盲目追风。

但是,学习书法如果万人一体,恐怕也是对书法艺术继承的偏颇吧。


千千千里马

学习颜体字的人,从古到今,都是遥遥领先。即使是现在,也远比其他书体的人众多。



为什么会觉得练颜体字的人少呢?原因很简单。缺少一个出类拔萃的领军人物。欧体楷书给人的感觉风行天下,大有席卷之势,这是在这当中,有田蕴章、田英章二兄弟出众的功力和名望。颜体字的学习者中,就没有可以出人头地的,可以和他们对垒的人。


在学习书法的人群中,颜体字深受学习者的喜爱,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无论是初级的培训班,还是学校书法教学,选择颜体做入门学习的,绝对占多数。颜体字仪态端庄,雍容华贵。应用广泛。在日本,新加坡,韩国等地,还是专门的颜真卿书会。在这方面,我们做为书法的起源地,却没有这样的组织。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相信在今后,有志于书法传承的有识之士,也能为颜真卿书法提高其认知度,做出积极的贡献。


子衿tjk

学习颜体字的书友不仅不少,相反有很多,各年龄各行业均有相当多的爱好者,倒是学柳体的相对较少(我学书多年,鲜见习柳者,这倒也是个不错的话题)。




对于颜体字的基本知识前面不少书友做了详细介绍,不再另作叙述。总体上说颜体字雍容大气,有盛世气魄,历代学颜大家辈出,最著名的当属柳公权,他的柳体也是融合了颜体元素的。当然要学好颜楷也是相当不易,早期的《郭虚已墓志》,《多宝塔》,结构严谨字体端庄,没有三五年时间刻苦学习难以入门。后期的《勤礼碑》大巧若拙,返璞归真,更不是心浮气燥又醉心于功利之辈所能领悟其中精妙。



因此说学颜真卿的群体相对是比较安静的,没有虚浮之心,因为心有敬畏所以懂得天高地厚,因为胸怀高古所以不做井底之蛙。不信你看看网上帖子,学颜者睿智持重,学二王者与世无争,学柳者正直刚毅,都很少参与争论炫耀作品,因此给人的错觉是学颜体的人太少。

现象上看,尤其现在网络传播,随处看到的都是千篇一律的某人字体,门槛低,教程多,见效快,趋之者众,大有席卷全国之势。所以说给人的错觉是学颜者势单力薄,其他书体也同样身陷重围。对于这种现象书法界也有争论,在此不多讨论。

现代人节奏快,凡事急于求成,学颜消耗时日短期难有成果,因此造成很多社会培训机构教师,培养孩子兴趣的家长都不愿选择颜体,这都造成颜体字影响面积小,社会普及率低的表象。而大多数院校教程,书法专业考级培训,选择颜体还是很多的。


柏柏刺客

因为很多人不具备颜体的审美和写颜的胸襟。写颜之人,心中必定开阔,气节自然高出一筹。并不是我吹嘘颜,而是颜体笔法结构章法使然。


比字颜楷为法华世奎之圆融,钱南园之挺拔。

颜体笔法圆起圆收可以,方起方收还可以,变化多变。欧体不行,大多都是露锋入笔或切笔,收笔也是圆笔少,几乎没有,变化自然少。故古今欧楷大家比颜楷大家少得多的多。


再说结构,欧体好学因为结构中宫内缩,符合现代人的审美,为何二田的字在民间评价甚好?因为欧体的优美符合大多数人的审美标准。

颜体不行,因为现在不是古代,书法基层教育不普及。

很多人写了一辈子欧,让他临颜柳就写不了。用笔不会圆,结体不会放。


欧体适合细心的人学,学起来会非常快。颜体中宫外拓,奇正相生,布白变化太多,尤其颜真卿墨迹,少有人能临好。

章法上,可以说一句俗语,小心眼写不出大气字。粗人玩不了绣花针。

欧求整体工整,字奇,难在字。颜求字正,章法出气势,难在章法。要知道章法比字法难得多。


我本人初学欧入手,转而学颜。欧楷为入门难,越写越简单,到高手阶段依然难,难在能出新。颜楷为入门简单,越来越难,到高手一般都能自出一格,但是不招人喜欢,也很少有人看的懂。

练到最后有人写的跟孩子涂鸦一样,世人都在骂他字丑,殊不知,他此时的心态,之豁达,之无欲无求,之放任自由。

像个老小孩。欧楷的心态到不了,工整就工整一辈子,严谨一辈子。像个老学究。



颜难,很多人初学都以为颜体简单欧体难,其实不然,欧体一年自学都可以写的不错,颜体不行,没个三五年打底,写出来软弱无力。



颜体行笔有一波三折之势,笔力刚健雄强,世人临皮不临里,故写的好的不多。


梁宇航

练字学什么贴,一般根据个人喜好,但问题是四大楷书名家欧颜柳赵的楷书各有用笔之道,结体也各不相同,结体有內紧外松或者内松外紧的,各有特点,而用笔之道更各有千秋,是历代名家一致推荐初学者学书法的最佳范本,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现在初学者不选那些碑帖临写,难写是障碍,笔划极具变化,必须用心才能体会,必须苦其心仔细体会才有收获!现代社会什么都是快节奏,所以波及到书法,本是修身养性的书法,变得急功近利了,这要拜赐我们现代的“二田书法大家”把欧体点划简化,使书法变的容易上手,所以不少初学者选学之,不得不说几个月能写一手不错的“欧楷”而沾沾自喜,但这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欧楷了,只是想写好字那另当别论了,如果想学书法那可能是害了自己,如果写顺手了很难改变写字习惯,书法应该没有速成的,必须下苦功夫才行,所谓的沉淀就是历史文化的修养,劝劝那些学书法的童鞋,还是从古帖中吸取营养吧,那才是真正的乐趣,修身养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