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元清可以統治中國而帝國主義卻無法殖民中國?

jsy809371305

這個問題挺有意思,為什麼元清可以統治中國,而帝國主義卻無法殖民中國?這個疑問恐怕很多人都會有,為什麼更加先進的西方列強和日本無法征服中國,而人數又少相對又比較落後的蒙古人和滿洲人卻可以成功地入主中原?

列強為什麼沒能殖民中國?

其實很多網友對列強和元清的差別歸納得就挺好,列強先進文明,元清相對野蠻落後,但很多人據此得出的結論卻有問題。因為許多人說列強無法征服中國是因為彼此制衡,致使任何一家想要獨吞中國就會遭到其它列強的反對。

這個理由表面看上去似乎有道理,但其實卻是沒有進行橫向的對比。比如和中國同樣廣大而且人口眾多的印度,為什麼列強就可以允許英國獨吞幾百年呢?這裡列強之間的制衡怎麼就沒起作用呢?而且列強之間的制衡完全可以通過瓜分中國來實現,一國分一塊就完全可以解決某國獨吞,其它列強不滿意的情況了,而在列強中間瓜分殖民地其實是他們最拿手的好戲之一。而有人喜歡拿日本侵華的時候美蘇對中國的援助來當例子,說中國如果沒有美蘇等國的幫助,根本抵擋不住日本。但這些人在說美蘇對中國的幫助時,卻忽略了他們其實當時也在幫助日本,至少客觀上是這樣。比如從1930年到1940年,美國始終是對日本出口石油最大的國家,如果沒有美國對日本的巨量石油供應,日本根本連一天仗都打不起。而美國卻是在看見日本入侵中國幾年之後還在維持著對日本的巨量石油出口的。而蘇聯也曾經和日本簽訂了《蘇日中立條約》,默認日本對中國的侵略。所以與其說列強之間有相互制約,還不如說他們之間是在合作共同謀求在華利益最大化比較合適。

清末流行的時局圖其實就是列強想要瓜分中國的最好例證

還有人可能會說是因為列強對完全征服中國沒有興趣,因為他們已經進入了現代社會,是“文明人”,所以不會像“野蠻”的元清那樣強行征服中國。這種說法更是對歷史常識極度無知的見解了。給大家提供一個數字,在1914年的時候,全世界的主權國家數量降到了歷史最低谷,當時有多少個主權國家呢?只有57個。

(1914年的世界地圖,只有灰色區域不是列強的殖民地,而且拉美地區也是殖民之後剛剛獨立,還都是前殖民者的後裔建立的國家

57個是個什麼概念呢?拿現在非洲的國家數做個對比就知道了,今年非洲的獨立國家數(以加入聯合國為標準)為54個。也就是說當時全世界的主權國家總數只比今天非洲的主權國家數多3個。當時全球百分之60以上的領土基本都控制在英法俄美日荷這六個國家手裡。而且直到二戰之前,世界的經濟規律基本上都還是哪個國家殖民地越多,哪個國家就越發達。這也是為什麼美國作為後起的列強,在全球殖民地已經接近飽和,幾乎沒有空閒土地可以殖民的情況下,還在19世紀末通過美西戰爭從西班牙人手裡生搶了幾塊殖民地的原因。

真正的原因

石頭君你否定了那麼多原因,那你說是因為什麼?在石頭君看來,列強即沒能征服中國,也沒能瓜分中國,進行殖民統治的最主要原因還是因為中國人的不接受。中國人不接受成為列強殖民地,所以每次列強對中國發動的戰爭,雖然基本都能夠取勝,但付出的代價還是比較大的,所以對列強來說征服中國永遠是賠本買賣,因此也就沒有哪個列強想真正去嘗試了。

日本的侵華遭到中國人的頑強抵抗

其實在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真正能在世界上保持獨立的國家,除了列強和名義上獨立,事實上完全是列強附庸的小國之外,基本都是因為這個原因才得以保持獨立的。非洲的埃塞俄比亞和亞洲的阿富汗都是如此,讓入侵的列強嚐到了足夠的苦頭之後,才得以保全了自身的獨立。中國也是如此,歷史上除了開始的兩次鴉片戰爭給敵方造成的傷亡較小之外,後來的中法戰爭,中日甲午戰爭和八國聯軍侵華,其實中國軍民也都給入侵者造成了數千人甚至是上萬人的傷亡。而後來的日本侵華,更是打死了數十萬侵略者。給對方造成的這些慘重損失才是沒有哪個國家敢於真正嘗試征服中國的根本原因。

為什麼元清可以入主中原?

那麼為什麼西方列強做不到,元清卻可以做到呢?這就要說回開頭網友們總結的原因了,因為西方列強都擁有高度發達的文明,而元清則相對落後。但真正起作用的原因卻不是元清的野蠻,而是中原人知道他們不可能真正征服中原。

元清或許可以在軍事上佔據優勢,但因為其自身文化相對落後,所以來到中原之後,他們除了接受中原文化,用中原的方式進行統治之外,別無它法。所以對於中原人來說,特別是對於在那個時代真正有實力的地主階層來說,他們和其它漢族統治者其實差別並不是特別大,所以雖然不願意讓他們統治,也進行過抵抗,但看到難度比較大也就放棄了,因為知道他們不可能真正改變中國,所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他們的統治。而元清入主中原之後,基本上也確實全盤照搬了中原的制度(四等人制這些問題看答主其它回答裡的介紹)。

而對於後來的西方列強和日本,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因為這些國家本身就具有了很發達的文明,因此如果中國被他們征服,他們是完全有能力改變中國的文化的。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比如元朝和清朝統治中原加在一起接近400年,但他們卻沒有任何辦法讓中原人去學習他們的語言,反倒是他們自己被同化的快不會說自己的語言了(元朝末年其實元廷的漢化程度也非常高,只是後來退出中原之後又逆轉了,不是沒有被漢化過)。

現在的琉球(沖繩)和日本本土基本已經沒有差別

但想像一下,如果80年前日本佔領中國,對中國進行200多年的統治,中國人還會不會說漢語恐怕就會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了。其實這方面是有一些很好的例子的。比如琉球,本來它的語言和日本是不一樣的,但經過日本幾十年的殖民統治,到二戰結束時,琉球人基本已經通行日語了,即使後來琉球被美國佔領,脫離了日本二十多年也沒能扭轉這種趨勢,今天的琉球,會說琉球語的已經是鳳毛麟角了。

甚至二戰結束前處在日本殖民統治之下的臺灣也都有了琉球那種苗頭,日本的皇民化運動已經讓相當一部分臺灣人日語比中文更流利。如果假以時日,恐怕也會琉球之後塵了。而中國人正是看到了一旦被日本等列強佔領後的這種後果,才會奮起抵抗,使任何列強想征服中國都會付出極其高昂的代價,所以才沒有列強敢於真正嘗試。


桃花石雜談


西方國家並不是無法殖民於中國,縱觀清末與列強之戰基本上是一塌糊塗不堪一擊,都成為半殖民半封建社會了,

主要因為中國疆域遼闊,西方列強誰都無法一口吃下,誰也不願意別人吃獨食,列強就這樣互相牽制,如“馬關條約”割與日本遼東半島,三國干涉還遼而沒有割讓就是一個例子,只能說殖民化在慢慢進行。

列強先是採取“割地”方式直接赤裸裸擴張,如沙俄割走中國外東北遼闊之地,後是斯文一些,沿海要地基本上都是有借無還的租界,再之後就是實際控制了,如清末龍興之地東北就成為沙俄與日本的實際控制範圍,兩國為爭奪當地資源1904年還爆發了第一次日俄戰爭,清政府只能保持中立,清末實際上有很多地方已是西方列強的實際控制範圍,長江也就是列強的內河罷了,下面這張圖拍攝於國家圖書館,大家可以看看清末西方列強的實際控制範圍,何其危險,中國離被殖民只差一步,所幸兩次世界大戰之後西方列強元氣大傷,美國的意識形態不是殖民主義,也不允許西方列強繼續殖民於世恢復元氣,世界殖民地獨立浪潮掀起,中國才倖免於難趁勢而起。


元清屬於中國境內的少數民族,可以說是屬於華夏文明的一部分,當然算是其中的邊緣文明,他們的地區之前朝代只是斷斷續續的統治著,他們逆襲建立全國性的政權以後,因為本就是華夏文明一部分,對於漢文化接受也快,所以都可以建立穩固的統治。

元朝由蒙古族建立,統一中國後,世祖成宗等皇帝期間也進行過漢化,其國號“大元”就出自“易經”,但是之後皇帝牴觸漢化,結果不足百年就被亡國。

清朝由滿族建立,統一中國以後,雖然一直學習漢文化的同時保持自身的文化,但久而久之已全面漢化,但也建立近三百年的大一統王朝。

元清二朝可以看出,如果融入不了漢文化,對於這個龐大帝國進行不了穩固化,也根本建立不了行之有效的統治。


西方列強沒有殖民中國,最直接的原因在於沒有時間慢慢殖民統治中國,兩次世界大戰的變局導致了殖民主義成為過去式,不然結果真不好說,深層次的原因在於,東西文明差異過大,牴觸頗多,就算滅亡清政府,也建立不了穩固的殖民統治。

個人見解,謝謝觀看,更多精彩動動小手點個關注~


宋安之

因為中國人不信仰上帝。

元清的建立者,都源出東胡。

自三代以後,與中原地區常發生聯繫。這種聯繫,除了偶爾的榷場貿易之外,大多數都是以戰爭的方式進行。

遊牧民族沒有鹽,鐵,茶,這些東西關乎遊牧民族生死存亡的重要物資,都為中原王朝壟斷經營,少數民族為了活命,不斷南下搶劫。遇到箇中原王朝的狠角,也就徹底消停了。

在中古時代,漢民族的鐵血雄風,死死壓制住北方遊牧民族。漢末,分成了三國,遊牧民族也還不是對手。

歷經前秦,北魏的試探,少數民族得以短暫佔據中原,但無一例外,都是採用的漢法統治。

前秦的氐人據信就是漢族的一支,民俗文化相差不大。北魏的拓跋鮮卑,則進行了漢化改革。到了宋代,契丹到後期已經完全漢化了,甚至耶律大石建立的西遼也是全部採用漢制。女真人建立的金國在經過鐵血的征服後,在1153後為穩固統治,也採取了漢制。

直到,蒙古人崛起後,掃平各個勢力,完成一統。

所以,在東亞這片土地上,來自北方的少數民族一直以為來都與中原王朝進行著文化交流。

說的形象些,他們都同處於漢文化圈。當然,他們不在核心,屬於漢文化圈的邊緣地帶,還保留著原始社會的軍事體制。

在各種原因的驅使下,他們進了中原,毫無例外都開始採用漢法漢制。

一來,他們本身耳濡目染,學習起來沒有難度。二來,漢法漢制的背後是中國人最古樸的天下觀:仁義道德。

中國人可以接受改朝換代,一家一姓之天下,肉食者謀之。可中國人接受不了祖宗之法,仁義道德被整體取代。白鹿原裡的鄉約,是一種具象的表現形式。因為,這涉及到中國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中國本來以文化立國,遠人不服,修文德以來之。

在充分尊重中國文化的基礎上,元朝和清朝都獲得了漢民族最大程度的容忍,得以維持統治,也可以理解為漢民族的權衡和蟄伏。後來的日本,就打著整體滅亡中國文化的目的來的,即所謂的奴化教育,讓中國人普遍有了亡天下的感覺,所以日本人打了14年,就是沒有打下來中國。

到了近代,隨著西方國家第一次強大起來並且嚴重衝擊了古老的東方傳統朝貢秩序,中國的老百姓看到的不僅僅是一群紅髮碧眼的異族人,還有帶著十字架的傳教士。

創世紀的是耶穌,不是盤古了。

仁義道德不存在了,因為有了一個終極仲裁:上帝。

西方人也遇到過同樣的困惑:中國人,不管是官吏還是群眾,都普遍缺少契約精神,也缺少對上帝的敬畏。

所以西方人他們不管怎麼努力,都很難在中國建立起來類似西方私有制為基礎的契約社會,而對於中國早已開化的民族,又不能像對待非洲原始部落那樣進行暴力統治。因此西方人只能通過維持原有的統治機構,來間接獲得殖民特權。這對他們來說是最節省成本的做法。英國,法國,日本都是如此。北方的俄羅斯對待土地的態度不同,他只要地,不要人,所以文化上的水土不服沒有對他們鯨吞東北土地有不良影響。然而帝國主義的均勢平衡,決定了俄國這樣對領土特別眷戀的國家也不能獨吞中國。至於殖民,以中國的人口體量,即使列強希望人種替換,也非一日之功。外東北的喪失,與該地區中國人口稀少有很大關係。

後起之秀的美國,則提出了利益均沾的辦法來,實際上,這是各列強在中國僵持不下的折衷方案。在兩次世界大戰後,美國有意打破原英法建立起來的殖民體系,推動了世界去殖民化的運動。

中國則在帝國主義的圍堵下,以中國人民古樸的天下觀為基礎,於夾縫中求生存,最終避免了亡國滅種的危機,再次煥發了生機。


而知而行

元清是兩個不同時代的統治者,他們都是以單獨力量對漢族發起進攻,並不存在什麼顧及,所能輕而易舉的攻佔中原。

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的大一統國度,起初元朝的面積非常廣闊,因為忽必烈擊敗阿里不哥後,強行接任了蒙古大汗,率領蒙古主力南下滅掉南宋。在忽必烈集團裡有很大一部分漢族以及親漢的知識分子,他們統一認為天下需要修養,而修養就需要法律和制度,蒙古族本身他的制度並不完善,而且由於當時四大汗國雖未脫離忽必烈,但也很難調動,修改制度會遭到蒙古貴族強烈抵抗,根本無法完善,所以忽必烈決定搬抄前朝(宋)的制度,也就是開始漢化,並設立行省。忽必烈為了漢化,遠離蒙古族聚集地,離開了蒙古高原,遷都北京,在漢族知識分子的幫助下,改國號“大元”,並向四大汗國發詔書,命其立刻來朝,此舉遭到了四大汗國的頑強抵抗,本身就對忽必烈巧取強奪的汗位有所不滿,如今他還數典忘祖,跟漢人串通一氣,把國號都改了。四大汗國也紛紛脫離元朝,建立獨立的汗國,並拒接與元朝的來往,此後元朝與四大汗國發生多次戰爭,直接導致四大汗國之一的窩闊臺汗國被元朝徹底消滅,之後其他幾個汗國也紛紛開始承認元朝的宗主地位。

清朝是由滿族建立的,在明朝滿族也同樣是國人,在明朝的不斷衝突中,逐漸壯大自己的勢力,形成一方諸侯。明朝在走向沒落的同時,東北的清朝在不斷崛起,但皇太極認為自己始終是明朝的臣子,所以他多次請求甚至要挾明朝承認他的獨立王國,但始終未果。正如暴雨傾盆,一場死灰復燃的農民起義推翻了這個飽經風霜的朝代,清朝雖然也想靠自己力量打倒明朝,但也不想他被別人所滅,因為一個新崛起的裡要勝於前代,所以在明朝亡國的那一段時間,清朝大軍一直陳兵山海關,就不想明朝這塊肥肉落到別人手裡,可是明朝皇帝採取了錯誤的手段,把重兵壓在山海關。在清朝入關後,為了確立與前朝的關係,在中原大搞漢化,又同時推行剃髮令,兩種政策的衝突導致了戰火重燃,但依舊未能動搖清朝的統治,為了讓世人認為本朝勝於前朝,清朝的歷代統治者都做出了貢獻,疆土又一次大一統,文化思想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禁錮,商業的繁盛。

縱觀元清都是單獨力量,而西方列強是一大夥,這就不可避免的要滿足大家的利益,導致各家無法做大,無法一口吃掉中國,保持了一定的均衡。


故往雲


先說說蒙古人為什麼可以滅宋朝。

要滅宋,蒙古首先必須足夠強大。成吉思汗做到了。他統一蒙古各部,讓原本鬆散的蒙古草原成為了一個相對穩定的集體。從而具有了大規模集中用兵的能力。其次蒙古人相對宋人有他的先天優勢。宋朝重文輕武自不必說,即使趙匡胤不刻意去抑制武將地位,宋朝士兵在單兵作戰能力上也是不能和蒙古人比的。蒙古人是以成為戰士為榮耀,並以戰士的方式生活。隨時準備拿起武器和敵對部落幹架的。他們是天生的戰士。再說說宋朝的原因。宋朝除了重文輕武的問題之外,他的軍事制度有非常大的弊端。宋朝施行的是兵權三分制,即樞密掌兵籍,虎符,三衙管諸軍,率臣主兵柄。大概意思就是樞密院掌握髮兵權,三衙掌統兵權,率臣在平時統領同一駐地的軍隊。一有戰事,樞密院簽發調兵令,三衙聽令調撥軍隊,然後由皇帝臨時任命領兵統帥帶兵打仗。這一輪下來不知道貽誤了多少戰機。重點是臨時任命統帥,將不知兵兵不識將,指揮效率又打了多少折扣。最要命的一點是,宋朝的精銳部隊基本是用來駐守京城的,反而駐防邊境的是地方軍隊和僱傭軍,造成了邊境容易被突破,外敵突破後更是可以快速打到京城。這就是宋朝都城被迫屢次南遷的重要原因。這是硬傷。加上統治者的軟弱無能貪圖享樂,終於被滅了。

滿清能取代明朝,實在是運氣居多。但是它入主中國之後並沒有引發太大規模的反抗,都是些天地會洪門之流不成氣候,即使是三番之亂這種級別的亂局,也被康熙輕易分化解決掉了。除了八旗軍強大的戰鬥力之外,清朝初期統治者的政治能力並不比漢人皇帝差。沒有引起大規模反抗的另外原因當然還有晚明的環境幾乎可以說是不讓人活的那種,上有佞臣下有貪官,天降災荒又兵戈四起,這個時候大部分人其實是希望穩定的,誰當皇帝已經不重要了,關鍵是能踏實的生活。這一穩當下來,就穩當了兩百多年。

那西方列強有沒有具備蒙元和滿清入主中國的條件呢。一是晚清國力弱到極點,二是晚清處於內部大範圍動亂,三是列強和晚清在地理位置上距離較近,並且可以像遊牧民族那樣隨時來隨時走不易傷元氣 ,四是滿清軍政各方面制度弊病太多,五是統治階層的昏庸無能。似乎只符合了兩個條件。除了制度上的弊病條件外,晚清的實際統治者慈禧太后,符合了貪圖享樂昏庸膽怯加無能的條件,雖然她敢向列強同時宣戰,但是稍微小敗一丈就屈膝求和說明她絕對不是強硬之人。爭權奪勢手段一流但是卻對國事毫無建樹說明她絕對是昏庸無能之輩,享樂就不細說了。滿清內部從太平天國覆滅之後並沒有發生什麼太大的戰亂,國家處在相對穩定的狀態,老百姓是可以勉強生活的。經過洋務運動的晚清在國力上還是有所提升的。列強不遠萬里漂洋過海來到清國,就失去了地理上的優勢,而且明顯不能像遊牧民族那樣來去如風。要完全以武力吞併大清,好歹你得有幾百萬兵力吧。要用船運送足以佔領全大清的幾百萬兵力,實在也沒有那麼容易。要命的是列強是組隊來的,表面上是共同瓜分,實際上他們中的任何一個都不願意看到另外一個國家獨吞大清的,即使是商定好了勢力範圍,但是終究不可能同心同德。日俄戰爭就是例子。

得出結論:除了在武器裝備上佔優之外,實在沒有足夠的能力完全吞併中國。而且數量已經達到四億的中國人民,絕對不是一億人口都不到的宋明兩朝可以比得了的。哪怕是數十年後的日本帝國主義來了也是一樣的結果。


獨釣寒江

戰盾人先生好。你提的這是一個好問題,同時又是一個大問題,靠筆桿子吃飯的專家、學者、博士們不知就此寫了多少論文專著。我一是忙於生計無時間,二是從亊修樓造房子行業智識淺,不敢班門弄斧。就用大白話說幾句個人浮淺的觀點。

宋、明帝國亡於元、清之手,除了帝國掌舵人的個人原因外,宋主要是由於官僚士大夫(精英)集團的安逸享樂、玩物喪志;明主要是緣於朝堂的無原則黨爭、不幹正事的淸議。

蒙古人和滿族人雖然用武力征服了中原,對以漢民族為主體的原中國人進行殘酷的統治和奴役,嘴上對漢人奴才奴才的使喚著、以主子自居,但骨子裡卻很羨慕以儒家為正統的中原文化,因為他們起於荒蠻,沒有自成一體的文化。為了便於統治,重拾曾被他們不屑一顧的儒家文化,大肆抬高孔聖人,以道統繼承者自居,並藉此宣示其政權合法性。漸漸地融合於漢文化,這就是學界經常說的同化。漢人也就一般的接受了元清的統治,至於民族嗎,那不過是一個道統下生出的兩個枝杈而已,行事還是和中原王朝一樣遵從孔孟之道,誰作皇帝無所謂。

西方人就不一樣,他們以優等人自居,自詡為天之驕子,有自已獨立的文化和價值體系,他們一手拿著火槍,一手捧著聖經,對異民族和異教徒進行侵略掠奪的同時,企圖進行精神殖民和徹底改造,讓被殖民者徹底拋棄原有文化,照西方傳統行亊,昄依基督教。在有些國家和民族他們得手。但在中國卻碰了壁,西方原本有把中國大卸八塊的計劃。沒有實施,並非他們仁慈,次因是他們之間利益劃分一時難以平衡,主要原因是中國民意的強烈反彈,使他們認識到中國人遠非他們想象的那麼好治,撈錢掘利,賠款甚至少許割地可以,分裂肢解,象滿清那樣直接做主子卻不成,各地風起雲湧的反洋教運動和大規模的義和團運動使他們頭疼,雖然後來鎮壓了,但卻讓西方看到了民間的火山。迫使他們放棄了原來的打算。

中國是個大國,國土遼闊、人囗眾多,有幾千年傳承一脈的傳統文化和迥異於西方的價值體系,大一統觀念、祖先崇拜深入人心。任何企圖讓中國人集體背叛祖宗,割斷傳統的圖謀和努力都會適得其反。這就是文化的力量,也是我對本題的答案。


武丁仗劍決雲霓

由於近代的發展,大型的輪船和戰艦,武器的先進,許多的國家都走進了工業化,東方的日本,北方的俄國,還有英國,德國,法國,都走進了工業化國家。這些國家都看好了中國這個落後的地區。

一鬨而進,這些國家在取得中國的利益上發生了劇烈的矛盾,英法美距離較遠,想得到中國,已經不是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時代,因為他們面對的是俄國和日本這兩個近在咫尺的國家,美英法打不過日本,俄國,所以美英法德不能像吞併美洲大陸那樣獨吞中國,因為面臨著和日本大戰,和俄國大戰的危險。

美國採取了懷柔政策,英國也只能租借香港。德國也只能獲得青島。俄國也只能獲得東北的利益。

這時的日本不幹了,和俄國人打了一仗,俄國敗走。日本取得了朝鮮和東北地區。這時的美國,英國,法國盯上了日本,只要日本失去了物資和軍事的優勢,美國,英國,法國和俄國就會至日本於死地。

以後的事實說明了這些。

美國,日本在中國都有信仰的輸入,汪精衛親日,蔣介石集團親美,最後這兩個勢力都被中國人民打敗。

元朝時代,全世界屬於冷兵器時代,蒙古的騎兵是最強的武裝力量,蒙古不但征服了宋朝也征服了廣大的東歐地區和西亞地區。滿清也是這樣。但是到了現代,情況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古代能夠實現的事情,現代就過時了。


寶樹白石34222787

元和清為什麼能統治中國,個人認為有以下原因。

1.時代原因:元和清初,世界格局還是比較封閉的。國與國的之間的影響力主要是根據領土的接壤與否決定的。元是將附近所有有接壤的國家全變成了領土,自然沒人敢說啥。清吞併中華後也跟北邊的俄國打了一架,並幹掉了西邊的準格爾,基本上也把反對勢力全乾掉了。因此,沒人能與其爭鋒。最終成功吞併了中華。

2.治民:元和清在佔領了中國後執行了兩種不同的政策。

2.1元執行的主要還是掠奪性政策,通過壓榨中國老百姓的方式,養肥蒙古人。支持蒙古對外作戰的能力。(雖然滅宋的時候蒙古帝國已經是最大版圖了,但是蒙古帝國那時候已經分裂成多個。佔領中國的元和附近的其他汗國是有摩擦的。)因為,蒙古對中國老百姓的掠奪政策,導致元朝只活了百年不到。

2.2不同於元朝。清朝在佔領中國後,主要執行的是休養生息的政策,清朝全盛時期,人均糧食擁有量是全中國曆朝歷代的頂峰,可以看出,清朝對民富方面做的很好。值得一提的是,清朝在這段民富時期,還能不斷對準格爾用兵,不得不說康熙和雍正對平衡國家發展和軍事發展的高度理解能力。清能維持近三百年,跟清朝執行的養民政策完全掛鉤。

再說說為什麼清末各國列強做不到吞併中國。

其實,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時代不同了。

與元朝時代和清初不同。清末世界強國們的航海能力都變得十分強大。再加上火器的成熟,讓戰爭不再是人多就是力量大的時代。雖然美英法等國家離中國很遠,但是他們的影響力很容易就輻射到了中國這片領土。在影響力互相覆蓋時,必然會出現利益衝突。八國聯軍看似是聯盟,實際上這八個國家各有想法。日俄本來就是敵對狀態,還出現過戰爭。互相牽制,不允許對方獨佔中國。英法等歐洲國家之間也是互相牽制,不希望對方做大,同時也希望自己一個人變強的狀態,自然也不可能允許其他國家隨便吞併中國。互相牽制的結果就是,誰都不能正式開始吞併中國,只能要點沿海殖民地。

整個清末圈地行動中,只有俄羅斯吃下了最多領土,可以看出領土接壤才是佔領其他國家領土最好用的辦法。


金晶林

文化是一個極其重要的原因!元朝能滅亡南宋的原因在於忽必烈在蒙古貴族中實行了漢化政策,仰慕孔孟之道,所以忽必烈才會得到很多漢族地主和士族的支持,進而滅亡了南宋!清朝的漢化政策比蒙古更加徹底,甚至也有滿族人的漢學水平也遠遠超越了大多數漢人!表面上滿族人讓漢人剃髮易服,但是漢人卻讓滿族人在思想上文化上徹底的倒向了漢人! 皇太極,康熙,乾隆都是漢族文化的愛好者! 這也是為什麼滿族能夠比蒙古族君臨華夏時間更久的原因! 帝國主義之所以無法征服中國的原因最根本的原因在於也在於文化。希望在入侵中國的同時也意圖將基督這種次級文化取代我們的孔孟之道,讓我們拜祭一個兩千多年的騙子卻不讓我們拜祭自己的祖先,這種情況怎麼可能?如果這個神,讓我們不能拜祭的自己祖先,不能拜祭自己的故人,那麼這個神是不是無情無義,不忠不孝呢? 所以西方的入侵必然招到中國激烈的反對。日本入侵的失敗,也是文化的失敗。天照小神也就在日本四島待待,出來真的會笑掉大牙的,給我們的玉帝洗洗腳都不夠! 也許有人會問,那為什麼西方和日本會在近代強於中國呢? 我想說的是西方強於中國主要是思辯的精神,這種精神產生跟基督教一點關係都沒有。它誕生於古希臘!這種思辯的力量誕生了近代的科學,西方的民主制度等。 中國缺少的恰恰就是這種精神。 它彌補了中國文化中存在的缺陷!而日本強於中國的原因是因為好學!日本強大的時候,往往是中國人故步自封的時候。所以當我們拼命學習的時候,中國超越日本理所當然!


用戶73243944607

以今人的眼光來看元清對中國的統治只是統治集團的更換,他們之間爭得是中華的正統。蒙古人和滿人入主中原獲得皇帝位撲滅對其正統不滿的反抗者就以天子之尊來祭奠華夏的山山水水,以此來宣示他才是中華大地的真龍天子。他順天應人可以作為中國的主宰,代表天來統治中國。

元清的統治者他們信奉中華文化,除了對反對統治的集團進行打擊一切如舊。對於老百姓來說前朝氣數已絕,新朝才是上天的選擇。這種朝代的更替中國人都可以接受,中國文人所學的歷史就是如此,沒有人會覺得有什麼不正常。況且前朝的腐朽黑暗也讓很多人深惡痛絕,新朝還能帶來新的氣象皇帝們也大多很有作為。

由此可以看出老百姓更重要的文人集團對這種朝代更替的認可,史書畢竟還是由這幫文人來書寫的。他們對於王朝的興替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只有新朝他們才可以頌揚開國帝王的豐功偉業獲得因此而獲得高官厚祿。也只有新王朝百廢待新之際才會對人才求賢若渴,文人們也才能發揮自己的宏圖大志。

後期的帝國主義瓜分中國建立勢力範圍以及妄圖進行殖民統治沒有成功的原因主要是中國的文人集團不能接受蠻夷的統治,老百姓自然是聽文化人的,中國民眾的抵抗使他們感到要想徹底佔領中國兵力嚴重不足。其次西方列強在涉及到利益問題時很多時候矛盾也難以協調,在歐洲他們也隨時可能戰火四起,因此與其自己之間吵吵還不如成立協調組織共同委託清政府進行管理,列強們直接獲利就可以了。

還有就是對於信奉上帝的西方人來到中國完全無法接受一群沒有信仰上帝的人,這麼多人無法統治。中國的信仰自成體系西方人難以理解,欲想征服難度太大得不償失。最重要的還是他們國與國之間在歐洲相互關係也很緊張,來到中國就如同臨時組織的打劫團伙嚇唬人還可以,打持久戰還是有自知之明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