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中下游的明珠五河縣

淮河中下游的明珠五河縣

大家知道五河縣的垓下遺址嗎 (單選)
0
0%
知道
0
0%
不知道
  • 五河縣,隸屬於安徽省蚌埠市,地處安徽省北部,淮河中下游 ,東接江蘇省泗洪縣,南與安徽省滁州市明光市、鳳陽縣接壤,西同蚌埠市和固鎮縣毗鄰,北界泗縣、靈璧縣,總面積1580平方千米。

  • 五河歷史悠久,唐代名為古虹,宋朝始稱五河。境內曾出土全國最完整淮河古菱齒象化石,其年代為距今約6、7萬年前的晚更新世。多處石器時代遺址,霸王城、皇墩廟、漢王臺、嚴小姐墓古韻猶存。

  • 《摘石榴》曾獲南寧國際民歌節金獎,2008年6月,五河民歌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順河街為安徽省歷史文化名街;嚴氏墓2013年晉級“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五河縣地處皖東北淮河中下游,因境內淮水、澮水、漴水、潼水、沱水五水匯聚而得名。

淮河中下游的明珠五河縣

歷史沿革

  • 五河縣境夏、商屬徐州地。

  • 西周屬青州。

淮河中下游的明珠五河縣

五河縣城

  • 春秋為魯國地。

  • 戰國為魯、宋、吳三國國境,後屬楚國。

  • 秦為蘄、徐兩縣地,屬泗水郡。

  • 西漢置虹縣,為虹縣地(境內沱湖西岸有舊虹縣遺址),屬沛郡。

  • 東漢為夏丘縣,屬下邳國。

  • 三國時屬魏譙郡(今亳州譙城區)。

淮河中下游的明珠五河縣

  • 東晉在故虹縣地置貢城戍。

  • 南朝前期屬宋、齊、梁等國。

  • 北魏複名虹縣,又名降城。北周時廢。

  • 隋為夏丘縣,屬下邳郡。

淮河中下游的明珠五河縣

  • 唐初為夏丘縣屬泗州。武德四年(621年)分置虹縣於古虹城,屬仁州,六年廢夏丘縣。

  • 貞觀八年(634年)移虹治於夏丘故城,廢仁州改屬泗州。元和四年(809年)改屬宿州,大和三年(829年)復屬泗州。大和七年(833年)仍屬宿州。

  • 北宋為虹縣屬淮南東路宿州。

  • 南宋鹹淳七年(1271年)始置五河縣,屬淮北東路淮安軍。

淮河中下游的明珠五河縣

五河城區

  • 元初屬淮安路之臨濠府,至元十七年(1280年)改屬淮南路泗州。

  • 明洪武四年(1371年)二月屬臨濠府,洪武六年(1373年)九月改屬中立府,洪武七年(1374年)八月改屬鳳陽府。

  • 清初屬鳳陽府。雍正二年(1724年)升泗州為直隸州,五河改屬泗州。

淮河中下游的明珠五河縣

風景名勝

霸王城遺址

淮河中下游的明珠五河縣

  • 霸王城,即垓下古戰場遺址,俗稱霸王遺址,當年的垓下古戰場就位於今天安徽省宿州市靈璧縣城東南沱河北岸的韋集鎮垓下村一帶,現在的垓下村就是兩千多年前的霸王古城。

  • 垓下古戰場俗稱霸王遺址,在韋集鎮內,霸王城史稱“垓下”,公元前202年,楚漢相爭垓下,劉邦一舉摧毀項羽楚政權。

  • 垓下戰役奠定了漢王朝400多年曆史,漢字、漢語、漢文化、漢民族均由此得名。

淮河中下游的明珠五河縣

  • 這次戰役規模空前,在中國和世界戰爭史上影響深遠,被專家們稱為“東方滑鐵盧”。

  • 民間廣為流傳的“四面楚歌”、“十面埋伏”、“霸王別姬”等動人悽美的故事均出於此。垓下古戰場位於安徽省宿州市靈璧縣境內,是楚漢相爭最後決戰的戰場遺址,被譽為世界七大古戰場之一。

  • 目前史學界已基本認定:現實中的“垓下村”就是歷史上的“垓下”,而整個古戰場的範圍應該是以此為中心,分佈於現在的泗縣、靈璧、五河、固鎮等縣交界處的方圓百餘平方公里的廣大地域上。

淮河中下游的明珠五河縣

五河沱湖溼地風景區

  • 沱湖是淮北最大的天然淡水湖泊,它的上游為沱河,經宿州、靈璧,至濠城入五河縣,下游經漴潼新河入淮,全長270公里。

  • 在沱湖鄉境內的沱湖水面開闊,面積近10萬畝,2000年12月被批准為省級自然保護區,2011年1月被認定為國家AAA級溼地風景區。

淮河中下游的明珠五河縣

  • 沱湖湖中有灘,灘中有水,水天相連,菱角叢生,鷗鷺成群,漁鄉風情獨特,她像一位恬靜的少女,又像一幅立體的水粉畫,為廣袤的淮北平原平添了無窮的魅力。

  • 沱湖生態系統完整,野生動植物種群較多,目前已採集的標本中,魚類有39種、蟹類2種、蝦類8種;野生動物多達21目99種,其中鳥類13目68種,這裡是許多珍稀鳥類的越冬場和遷徙途中的停歇地,如國家一類保護動物白鶴、白枕鶴、黑鸛、大鴇,國家二類保護動物灰鶴、鴛鴦、白尾鷂等。

  • 除優秀的自然風光和豐富的水產品外,沱湖景區內還有諸多文物古蹟、沿湖灘塗有許多美麗的傳說。到沱湖,吃鮮活的魚蝦蟹,劃小舟湖中溫遊,坐快艇水上衝浪,投身大自然懷抱,領略獨特的漁鄉風情。

淮河中下游的明珠五河縣

地方特產

溝東酥梨

  • 溝東酥梨生態園位於五河縣城關鎮溝東村蘇皖交界處,有近萬畝的梨園。

淮河中下游的明珠五河縣

  • 五河縣是皖北有名的水鄉,因為靠近淮河的緣故,溝東村土質鬆軟,透氣保溼,早在20世紀80年代,溝東村就有種植酥梨的歷史,溝東酥梨品種在原有碭山酥梨、七月酥、八月酥基礎上,還成功引進日本水晶梨、韓國黃金梨進行了高位嫁接換頭,從而達到酥梨的品質更加優良。

  • 通過了農業部無公害產品、產地認證。溝東村榮獲“全國林業千佳村”之美譽。

淮河中下游的明珠五河縣

五河芡實

  • 芡實,為睡蓮科植物芡的成熟種仁,多生於池沼湖塘淺水中,芡實在五河被大面積種植,成為特色水產品之一。申集鎮已成為蚌埠市最大的芡實種植基地,年產量達70萬公斤左右。

  • 芡實其花果形似雞頭,又名雞頭米、雞頭蓮、雞頭荷。植株具刺,又稱刺蓮藕、假蓮藕。葉片巨大,呈圓盤狀平鋪於水面之上,極為壯觀,可作為水景園的觀賞植物。

  • 申集鎮芡實銷到廣東、福建、深圳等珠三角地區,以及韓國、日本和東南亞地區。

淮河中下游的明珠五河縣

  • 據史料,芡實被視為延年益壽的上品,認為其具有“補中、除暑疾、益精氣、強志、令耳目聰明”等作用。

  • 現代研究表明,五河申集所產芡實含有大量對人體有益的營養素,如蛋白質、鈣、磷、鐵、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B1、B2、C、粗纖維、胡蘿蔔素等。

  • 並且容易消化,芡實的所含營養和地域有一定關係,五河水質無汙染,地下淤泥較深,這些都給芡實的生長提供了基礎。

淮河中下游的明珠五河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