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你最愛哪碗麵?

徐紹騮

我最早吃的是觀振興的燜肉面,那時候沒錢,還想吃肉,只能吃這個面。

後來吃胥城的奧灶面,也許是喝酒的原因或者是名氣太大,期望值太高的原因,沒吃出驚豔的感覺。

有段時間天天吃香菇面,蘇州人喜歡吃硬麵,就是沒有完全煮熟的面,我本來喜歡吃煮的熟一點的面,就是在吃香菇面的時候,發現如果面生一點的話,放到碗裡,澆上紅湯後,面會吸收湯的味道,如果面煮的太熟了,就會漲滿碗,看著就影響食慾。年輕的時候飯量大,吃的快,三口兩口就吃完了,沒發現這個問題。

扁尖肉絲麵,辣醬面,蝦仁面,兩面黃都吃過,換換口味而已。

斜塘老街的洪登記開張時,吃了碗奧灶面,相當不錯,把湯都喝完了。那段時間有朋友就帶過去吃麵,次數多了就感覺平常了。

十全街的同得興,聽說不錯,衝著楓鎮大肉面的名氣過去吃了一次,更精緻的燜肉面而已,看來對事物不能抱太大希望,會影響心情和味覺,後來又去吃了幾次,畢竟做的比其他家精細到位。

女兒三歲的時候,騎車帶她去爬山,在靈巖山山腳下隨便找了個小麵館,兩人點了一碗麵,怕她不喜歡吃,就拿個小碗一點一點的夾給她吃,沒想到一碗麵基本上被她吃完了,只好再叫一碗吃。好不好吃還要看累不累餓不餓。

吃的最多的是藏書羊肉面,一個冬天趕不上飯點的時候,隨便走幾步就能找到藏書羊肉店,隨便要上一碗,多加點肉,再加上辣椒醬和醋,吃個酣暢淋漓。

我不是美食家,我沒有敏銳的味蕾,我沒有特別的味道偏高,更沒有悠閒的時間,去吃頭湯麵,也不懂如果搭配吃雙澆面更有味,同一款燜肉面,我分辨不出觀振興、陸長興、朱鴻興、東吳麵館等等有什麼明顯的區別,我只是來蘇州時間長了,稀裡糊塗的吃的多了點吧。

三千年古吳水,五百碗老湯麵。愛吃,您就來一碗。


夢散人痴

說到蘇州面,印象最深的是陸文夫一本叫做《美食家》的小說。

這本書的主人公,是個住在蘇州,畢生以吃為樂的“資本家”。上世紀中葉,歷史風雲變幻時勢浪潮如湧,這位資本家也曾起高樓宴賓客,轉眼樓塌了蝸居老公房,然而關於“吃”這件事,卻是從未放棄,終日鑽研吃什麼、如何吃、怎樣最好吃?生生把自己吃成了蘇州城中鼎鼎有名的“吃主兒”。



蘇州人的早餐,從一碗湯濃面清的燜肉面開始。《美食家》中這位吃主兒,數十年雷打不動的一個習慣,是必須早起去吃“朱洪興”的頭湯麵。

“朱洪興”是一家蘇州老字號麵館的名稱,所謂的“頭湯”,則是指麵條店當天剛開門時,用換上的清水煮出的第一批麵條。老饕們堅信,頭湯麵才能最大限度保持麵條的原汁原味。又因為底湯香濃的關係,即便是一碗陽春麵,麵條吸收了飽滿的鮮湯汁,吃起來也不會寡淡,反而濃厚相宜。



蘇州人吃麵講究得很,味濃味淡、面硬麵軟、湯寬湯緊、青重青免這些行話一喊出來,簡直讓外地慕名而來的遊客丈二摸不著頭腦。不過百變不離其宗,蘇州面的精髓在於湯水。朱洪興的吊湯,以豬肉、雞肉、筒骨、鱔骨、蝦腦、螺螄肉為原料,先加水煮透,再吊出清湯,是以一碗清湯麵,看似寡淡,其實味道極為濃郁回味綿長。

江南人吃東西一向講究時令,以前朱洪興的面色亦是四季分明。春天是蝦仁面、爆鱔面;夏日大肉面;秋風起蟹腳癢,菜單上要添蝦蟹面;冬天北風呼嘯,熱騰騰的蹄膀面吃下去暖胃暖心。不過到如今,朱洪興的面不分季節,品種基本齊全。外地遊客若想嘗一嘗地道蘇州滋味,此處萬不可錯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