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平凹陝西方言獻聲《朗讀者》,骨子裡的老陝啊!

賈平凹陝西方言獻聲《朗讀者》,骨子裡的老陝啊!

5月5日晚,央視文化品牌節目《朗讀者》迎來第二季首播。首期節目以“初心”為題,被稱作“文學奇才”的賈平凹受邀做客,在錄製現場以陝西話與主持人董卿和觀眾分享自己作品背後的情感和故事,並朗讀了自己最新長篇小說《山本》後記中的片段。

賈平凹陝西方言獻聲《朗讀者》,骨子裡的老陝啊!

作為中國作協副主席、陝西省作協主席,將國內外諸多文學大獎拿到手軟的賈平凹,在當代文壇的文學地位無需贅言。在別人看來,賈平凹是寫作最勤奮、產量最高的。他至今為止出版了16部長篇小說,大約寫了四五十部中篇小說,200多篇短篇小說,還有大量的隨筆散文。從1973年開始寫作,45年他寫了大約1500萬字。

賈平凹陝西方言獻聲《朗讀者》,骨子裡的老陝啊!

去年,賈平凹的作品《寫給母親》曾被著名演員斯琴高娃在《朗讀者》首季節目中朗讀,感動億萬觀眾。

而今年親自參加《朗讀者》,是賈平凹首次參與電視文化類綜藝節目錄制。錄製現場,這位年近古稀的文學大家稍顯“青澀”,有些“不好意思”的告訴眾人,“我只能用陝西話坐在這裡和大家講話,我不太會說普通話”。隨後,他用“陝味朗讀”與觀眾分享了自己的作品和童年故事。

賈平凹陝西方言獻聲《朗讀者》,骨子裡的老陝啊!

我就是秦嶺裡的人,生在那裡,長在那裡


從《秦腔》到《古爐》,從《老生》到《帶燈》,再到最新出版的《山本》,賈平凹所寫的都是有關於秦嶺和商洛的故事,他用四十多年的筆墨,描繪這座他心裡最中國的山。

在主持人董卿看來,寫秦嶺似乎成了賈平凹的寫作宿命。對此,賈平凹說道:有一句老話,叫“你生在哪兒就決定了你”。故鄉就是你的血地,出血、流血的那個地方。我一旦離開農村,到了西安,或者到了北京,到了上海,回頭看我這個老家,它感覺不一樣了。站在老家這個地方再看全中國,又是看到另一種景象。所以就是兩種距離不停的參照著,你才能認識這個社會吧。

賈平凹陝西方言獻聲《朗讀者》,骨子裡的老陝啊!

| 賈平凹文化藝術館 |

自曝當年心酸的“竊書”往事


長在物資匱乏的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賈平凹自小對貧窮和飢餓有著深切理解。但就在飯都吃不飽的情況下,賈平凹還保留著對知識和文學的飢渴。節目中,賈平凹自曝當年有些心酸的“竊書”往事:為了能看完小姨家的《紅樓夢》,鬼迷心竅地偷偷將書拿回了家,因為書太厚,怕藏在衣服裡容易暴露,一次只敢拿兩本。

賈平凹陝西方言獻聲《朗讀者》,骨子裡的老陝啊!

| 賈平凹先生已出版小說 |

笑言創作之初將頻繁退稿當作激勵


至今已經出版了十六部長篇小說,賈平凹近乎每兩年一部的創作速度令主持人董卿驚歎,賈平凹則坦言:“我覺得自己寫得還不滿意,所以一直寄希望於下一部作品。”

賈平凹陝西方言獻聲《朗讀者》,骨子裡的老陝啊!

首期《朗讀者》中,賈平凹也與全國觀眾分享自己的新作《山本》——節目現場,賈平凹就長篇小說《山本》與中國作協副主席閻晶明、中國出版集團副總裁潘凱雄進行對話,並進行了朗讀。

賈平凹 《山本》後記(節選)

秦嶺,一道龍脈,橫亙在那裡,提攜著黃河長江,統領了北方南方,它是中國最偉大的一座山,當然它更是最中國的一座山。

我就是秦嶺裡的人,生在那裡,長在那裡,至今在西安城裡工作和寫作了四十多年,西安城仍然是在秦嶺下。話說:生在哪兒,就決定了你。所以,我的模樣便這樣,我的脾性便這樣。

當這一切成為歷史,燦爛早已蕭瑟,躁動歸於沉寂,回頭看去,巨大的災難,一場荒唐,秦嶺什麼也沒改變,依然山高水長,蒼蒼莽莽,沒改變的還有情感,無論在山頭或河畔,即使是在石頭縫裡和牛糞堆上,愛的花朵仍然在開,不禁慨嘆萬千。

賈平凹陝西方言獻聲《朗讀者》,骨子裡的老陝啊!

© 悅西安 保留所有權利

法律顧問 / 張曉哲

北京大成(西安)律師事務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