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蜻蜓”越來越少了哪!和人類脫不開關係

朋友們發沒發現小時候成群結隊的蜻蜓在現在卻越來越少了哪!是什麼原因導致了蜻蜓這個益蟲到了如此境地?

為什麼現在“蜻蜓”越來越少了哪!和人類脫不開關係 我們先看看蜻蜓的成長史↓

蜻蜓的的幼期稱為稚蟲,羽化為成蟲時不經蛹期階段,又稱為水蠆。

體色一般是暗褐色或暗綠色,外形與其成蟲類似,無翅,沒有性成熟。

潛伏在溪池泥底或殘枝敗葉下,肉食性,性情兇猛,喜歡捕食小型水生昆蟲及它們的幼蟲,大型的水蠆,甚至可以捕食小魚和蝌蚪。

水蠆的時期依種類不同而有不同長短的時期,短的約2-3個月,普通種類約1-3年,最長的則要7-8年才能完全成熟,期間約需經過8-14次不等的脫皮,然後爬出水面,變成成蟲。為什麼現在“蜻蜓”越來越少了哪!和人類脫不開關係

1.農民為了給莊稼、果樹防蟲治蟲,每年都要噴灑大量的農藥,一些較小的昆蟲中毒後被蜻蜓捕食,從而導致蜻蜓中毒死亡。

2.酸雨和工廠汙水影響了蜻蜓的繁殖和生長。

3.旱地季節性增多,水域面積減少,一些水蠆因失去水源而在尚未變成蜻蜓時就被幹死。

4.農村的池塘和水田是鴨和鵝的主要生活之地,一部分水蠆可能就被它們吃掉了。

5.人類的大量殘食。蜻蜓的幼蟲水蠆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對於吃貨人類來說,無疑又多了一道美餐,於是,貪婪的人類為了滿足自己的嘴巴,就會不加節制的過度捕撈這些可憐的水蠆,導致其數量遠遠減少。再加上自然界的生物鏈法則,蜻蜓吃蚊子、蒼蠅但是也會有動物吃蜻蜓。所以蜻蜓可謂四面楚歌。為什麼現在“蜻蜓”越來越少了哪!和人類脫不開關係

其實,現在看來,不只是蜻蜓的數量在減少,就連燕子,青蛙,蝴蝶等等的數量也在急劇減少,這都與人類有撇不開的干係,如果人類再不注意環境保護問題,再不注意物種的保護問題,恐怕不久的將來,這些物種都會變成傳說了,到時候,人類也會自食惡果。

為什麼現在“蜻蜓”越來越少了哪!和人類脫不開關係

蜻蜓是益蟲,它們幾乎生來就是專門捕捉害蟲的,對人類生活幫助很大,不但對人的健康有好處,對農田作物的豐產,也起很大的作用。

蜻蜓的食量也是非常驚人的。它是屬於肉食類昆蟲,專門把蚊子、蒼蠅和其他小昆蟲作為食物。一種俗稱為“青頭楞”的綠色大蜻蜓,一天能亳不在乎地吃掉二千隻左右的蚜蟲等這類小飛蟲。它吃蚊子,蒼蠅之類當然不在話下,此外,凡是會飛會爬的小飛蛾、小昆蟲,它都歡迎。這樣大量地為人類消滅害蟲,叫它“益蟲”是當之無愧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