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的孵化器和國內的孵化器有什麼區別?

星行運

國內孵化器不太瞭解,講下國外的孵化器吧,如果說技術世界,最典型的就是硅谷的 YC 了。


簡單講下 YC 歷史:


美國科技界在孵化器時代到來前,比如說上世紀 90 年代,一般創業公司都是由經驗豐富的工程師或者連環創業者創辦的,他們會從風險投資商那裡拿到數百萬美金,然後花好幾年秘密開發複雜產品。但隨著網絡託管價格暴跌和個人電腦、手機數量激增,事情發生變化,可能只要一兩個能力很強的人,再加上幾臺電腦,就能創造一支“獨角獸”了。


而硅谷教父 Paul Graham 是最早利用這一趨勢的人之一。他是 YC 創辦者,為 YC 做的前兩筆投資中一是 Reddit,現在估值很高了,兩年後又投中 Dropbox,現在 Dropbox 馬上要上市,將成為 YC 孵化器裡第一個 IPO 項目。實際上,YC 有非常多優秀項目,包括像 Airbnb、DoorDash、Instacart 等,據說如果從估值上講,YC 帝國已經達到谷歌母公司 Alphabet 市值的 14%。


而從股份結構和提供幫助方面講,YC 一般提供給公司 1-2 萬美金,然後獲得該公司 7% 股份。然後,YC 學員們聯繫確實非常緊密。


首先,對許多創始人來說,YC 就像是一所大學。起初,所有創業者都素不相識,但是沒過多久,他們之間友誼就非常深厚了,因為每隔一週,創始人們都會參加集體辦公。然後,被安排一起吃飯;有時,名人們還會過來給他們做演講,比如扎克伯格等;然後還要接受考試,就跟答辯一樣,要麼募到資金,答辯成功,要麼募資失敗,答辯失敗。


當然,他們也是最先使用彼此產品的盟軍。個人覺得這一點很重要,特別值得一提,因為當一個“學校”變得越來越大,學員越來越多,你產品最早使用的人規模也會越來越大,而且這些人都不是一般人,都是各個優秀創業公司的創始人。



硅發佈

國外的孵化器重服務、孵化和投資;國內興起的孵化器炙熱,主要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產物;國內孵化器根據運營方不同的背景分為:政府主導型、地產商主導、投資主導型、服務主導型、媒體主導型等等,不同背景的運營商都有各自的優勢:

政府主導型的孵化器優勢在於政策與租金成本方面,因為政府主要考核的是政績和未來產出,有強大的政策引導;

地產商主導的孵化器則重載體,基於房開的優勢,在載體建設、物業管理等方面做得比較出色;

投資主導型的孵化器則更容易形成產業生態,如騰訊生態、阿里生態等等,個人認為投資主導型的孵化器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孵化器;

服務主導型孵化器以運營服務見長,媒體主導型孵化器則有更多的品牌、推廣和媒體資源。

這是從孵化器運營商的背景來看的,起點決定了一段時間內孵化器的資源和優勢是什麼?隨著孵化器的不斷髮展,大浪淘沙,最終能夠長期運營的孵化器,一定有著某種自己的核心優勢;慢慢地大家都會配置投資功能、服務能力;

最終,國內的孵化器也逐漸與國外的孵化器接軌,以投資功能和孵化服務作為孵化器的根本。所謂平臺只是載體,產業才是靈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