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對創業公司進行估值?

宋啟珠

創業公司根據不同的階段、發展的程度、項目領域以及商業模式,可以進行估值的時間點與方式大有不同。如果是一家做企業服務SaaS的公司,那麼這家公司的估值就可以透過LTV:CAC來進行。LTV是客戶終身價值,計算方式為

ARPA(來自每位客戶平均每一個月的收入)×客戶生命週期。如果這個客戶每個月給予公司100美金,生命週期是60個月(5年),那麼這個客戶的LTV就是100美金 x 60個月 = 6000美金。CAC則是客戶獲得成本,所以CAC必須得小於LTV。如果獲得一個客戶要花費6000美金,那乾脆還不要這個客戶,因為一毛錢都賺不到。(當然,初期為了客戶成功案例與口碑,戰術上有時候是需要這麼做的)。

如果不是企業服務而是社交軟件,最簡單的方式,就是看用戶畫像。如果用戶都是白領的高消費族群,他們的廣告價值自然比低收入的學生族群要高。再來就是看DAU、MAU以及平均使用時間來判定估值,因為大多社交都是透過廣告來獲利(最成功的案例就是Facebook)。

不過,許多公司在初期並沒有足夠的用戶/客戶來估算上述的估值。所以種子輪是投團隊與項目Idea,所以團隊背景亮麗,做的項目有前景,那估值應該不會太差。天使輪是為了取得項目Idea的市場驗證,投資人看項目表現,產品,用戶留存以及反饋。A輪則是開發用戶,驗證商業模式,所以會看用戶成長的幅度以及是否能夠賺錢的判斷。B輪以後就開始快速拓展。

但因為沒有什麼公式,所以在A輪以前的階段,大多都是拍腦袋或根據市場共識的默認價格來估值。


鉛筆道

投資人和創始人對創業公司估值,總有不同的思維方向,投資人想的是我現在投入資金,購買的股權,未來會產生多少收益?創始人想的是,我現在的股權能不能價值最大化,保障我未來發展資金。為了去同存疑,我們根據下面幾點,進行估值,推論找到雙方認可的具體價格.



1.發展估值法:創始人可以設計,資金使用計劃,並且預算出,這筆資金投入,業務會達到的具體指標,這樣投資人有可視化,能覺得這筆資金現在投入多少錢,達到業績後值多少錢。盈利多少?以發展的眼光進行估值的好處是,大家看未來,為未來努力,公司發展強勁有力。

2.戰略估值法:和發展估值法類似,只是更長遠一些,創始可做一個融資規劃圖,定出每輪融資金額和業務發展目標,這樣大家能清晰的看到入資的時候和具體的收益,而且能看出公司最終做成什麼樣子。



3.同類公司比較法:市場變化比較大,投資公司熱點切換比較快,有時候發展估值法和戰略估值法,投資人覺得和事實有偏差,所以我們採取同類的競爭公司估值融資情況,進行定位,才更有說服力。

4.上市公司比較法:跟戰略估值法類似,最終上市定的價值和現在上市公司加未來發展期望值進行比較,確定公司最終上市後的估值,反推現在估值就好辦。找到了結果,在分為幾段,依次遞進方式進行現在估值。

總結:估值沒有統一的標準,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創業者定公司估值的時候,還要順勢而為,平衡幾方管理,重要原則是站在公司發展的立場,為現任股東,員工,未來股東共同負起責來。


我是李合偉:伯樂創投俱樂部創始人,創投商學院首席講師,著作《覺悟行果創業論》。幫助過300多位創業者創業成功。期待與您分享交流~~~


合偉說

公司的估值有一個成熟的算法,這個算法裡核心包括幾個要素,具體分享如下:


1、核心團隊的價值:

2、創始人的自身價值:自帶bgm

3、商業模式價值:

4、核心業務優勢與壁壘;

5、產品核心競爭力:比如技術、升級

6、財務狀況:現金流、投入產出等;

7、市場潛力、市場總量:

8、擁有資源價值:如會員資源、大數據;

這8點是評估一家創始型企業的關鍵所在,比如以500萬的融資為例:具體的比例大致如下:


1、核心團隊的價值+創始人自身價值,約等於100萬;

2、商業模式價值:約等於100萬;

3、核心業務、產品核心競爭力:約等於100萬;

4、現實的財務狀況、市場潛力、市場總量:約等於100萬;

5、會員資源、大數據資源價值,約等於100萬(此部可以根據真實的數據-會員資源進行獨立的評估)


以上就是對創始型企業的初步估值的算法及大概的比例權重。


我們可以看出:在創始人、創始團隊、商業模式、大數據、會員資源,這幾個方面是核心,所以,創業者在融資之前,一定要思考自己哪裡不足,哪裡需要補充,融資絕不是單純的弄個PPT融資+融資演說就可以搞定的。


絕大多數的創業者在前三點上就失去了機會,所以,創業者還是研究如何賺錢吧!現實點更好,別整天研究什麼融資。



孫洪鶴

初創公司的估值的,是靠“估計”的而不是靠“計算”的。早期創業公司是無法準確地計算價值的,只能基於經驗和設想感性地加以估計:我認為這個公司值多少?這裡存在很大的變數和主觀性,不同的人對同一初創公司的估值也會不一樣。

因為天使輪階段的初期公司,還沒有成熟的產品,沒有產生較多的業務數據可作分析,缺少可以參照對比的同行,往往也處於一個前景不明朗的全新市場中,一切都如雲裡霧裡,都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

因此,初創公司的估值更像一門藝術而非科學,不存在什麼數學公式,一般也就是評估幾個大的關鍵因素:

一、你的團隊怎麼樣?

一個創業公司的價值始於創始人和團隊。估值時會考量創業團隊的能力,包括這個團隊的技術水平、商業頭腦,運營能力,行業經驗,資源背景等等。比如,對於有過成功經驗的創業者,估值也就相應會高一些。

二、你所在市場有多大?

一個公司表現的再出色,成長的再快,也要受到市場容量的限制。每一個市場在增長達到頂點後,就會停止增長或趨於緩慢下滑。所以,估值得看你所在的市場有多大?這並不是說這個市場當前有多大,一個成功的創業公司通常是開創了一個新興的市場,比如無人駕駛、虛擬現實,如果要問這些新領域當前市場有多大?可能很小甚至為零。而是說,這個市場將來可能有多大?5年、10年後有多大?來,你來預測一下。

三、你能佔據多少市場份額?

市場再大也未必就是你的,當市場總容量估出來後,還要看你這個企業能夠建立什麼樣的市場地位,獲得多大的市場份額。理性情況下,每一個行業的第一名會佔據50%的市場份額,第二名會佔據30%的市場份額,第三名佔據15%,第三名以後就沒太大的價值了。這並不是說每一個創業公司都應該成為行業領先者,但你應該爭取成為一個細分市場的第一名。從長遠來看,只有做到數一數二才能活得很好,市場跟隨者會始終活在領先者的陰影下,在經濟蕭條的時候,就有被市場邊緣化的風險。

初創公司的估值,我認為主要就是看這幾個大的方面就夠了,初創公司本來就處於不斷試錯、調整和變化中的,看得再細緻了也沒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