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老大傻,老二奸,家家有個壞老三”是什麼意思?為什麼要這麼說呢?

村郎三農館

農村的俗語"老大傻,老二奸,家家有個壞老三"是什麼意思?為什麼要這麼說?



這句農村的俗語流傳很廣,有不同的表達,比如"老大憨,老二聰,老三靈"、"老大傻,老二奸,調皮搗蛋數老三"、"大傻子,二嘎子,老三是個賊滑子"等等。但是,不論上面如何表達,都基本上一個意思,就是家裡面有三個孩子,老大為人憨厚,老二聰明狡猾,老三調皮搗蛋。

這句俗語是古人生活的經驗總結,在當時是存在一定道里的。



老大傻

父母生第一個孩子,一般都是很重視,呵護備至,可以說是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裡怕掉了。所以,很容易導致過度照顧。過度照顧,我們都知道結果就是孩子啥也不會,只懂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各方面的能力不強。那麼,孩子出去交流,給人的印象一般都是不主動去做,啥也不會做,給人傻乎乎,憨厚的印象。

老二奸

有了大孩子的父母,都有育兒經驗了,不會像照顧大兒子那樣照顧二兒子。所以,二兒子有要求需要靠自己去爭取,去向父母開口。這樣二兒子就慢慢擁有了表達能力。由於有老大在,存在一定的競爭,而且大兒子具有優勢,所以二兒子會在競爭之中想方設法達到目的,變得越來越精。

壞老三

老三出來,地位就會顯得尷尬,如果是女孩子還能夠成為爸爸的小棉襖,但是是男的就弱勢了。不比老大有優勢,不比老二精明,如何獲得父母的關愛。只能夠靠調皮搗蛋來吸引父母,獲得父母的注意。如果不及時糾正的話,老三的歧路越走越遠,會越來越"壞"。



好了,以上是我個人有關於《農村的俗語"老大傻,老二奸,家家有個壞老三"是什麼意思?為什麼要這麼說? 》問題看法,大家覺得怎麼樣?如果有不同意見或者對本人觀點有疑問,歡迎評論指正。


有點意思的事兒

看到“老大傻,老二奸,家家有個壞老三”這句俗語,辛棄疾的《村居》描繪的畫面,一下子就在有書君的腦海裡湧現:“茅簷低小,溪上青青草。醉裡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媼?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細讀這首詞,有書君覺得這詞和俗語竟然有異曲同工之妙。



“大兒鋤豆溪東”一句可以看出老大的“傻”是褒義,說的是老大肯吃苦,有擔當。在炎炎烈日下,老大心疼父母,愛護弟弟妹妹們,獨自面朝黃土背朝天地在田裡鋤草。

老大一出生常常就被重視,被賦予家庭的重任。生活中如果老大能夠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這個家庭就會和睦和氣。有書君的朋友家就是三兄弟,他就是這樣的傻大哥,他從小就把家庭的重擔挑在自己身上。家裡大事小情他總是挺身而出,兄弟升學就業,父母生病吃藥,他都會主動出力出錢。日子一長,他的能力與威信一起增長,家裡的大小事都找他商量拿主意。一大家人逢年過節聚在一起,總是他一個人買單,聚會常常是歡聲笑語。看到父母快樂幸福的樣子,他很享受“老大傻”的樂趣。


“中兒正織雞籠”中的中兒就是老二,“老二奸”指的是老二的聰明機靈和隨機應變,這樣的“奸”是由他在家庭中的位置形成的。老二既沒有老大作為第一個孩子出生時的重視,也沒有老么成長過程中的寵愛,為了得到父母的關注,他們就得想辦法動腦筋。


老二的位置確實有些尷尬,在與老大發生矛盾時,父母常常會對他說:“你是小的,應該聽老大的。”與老么產生分歧,父母又會說:“你是大的,應該讓著老么。”在這樣的要求中,他們便有了夾縫中求生存的適應能力,他們的溝通交流能力特強。



作為父母最小的孩子,老么不僅得到了父母更多的寵愛,從小還受到哥哥姐姐的照顧和關愛。

由於父母對老么一般沒有承擔家庭重任的期待,老么的生活輕鬆快樂。由於經常受到保護,他們會比較頑皮任性,做事缺乏毅力。長大後在工作中遇到困難,老么更容易放棄。“嬌狗上灶,嬌兒不肖”,老么容易對別人要求更多對自己要求更少,與老大相比缺少責任感,與老二相比又少了一些替人著想的心思。


老么這樣的行為常常還會得到一些人的誇獎。老大在烈日下鋤草,老二在大樹底下織雞籠,他們都沒有得到作者的讚美,唯有老么的臥剝蓮蓬讓作者(當然也代表了大多數人)覺得最可愛,可見大眾對每個孩子的要求也是不一樣的。



所謂的“老大傻,老二奸,家家有個壞老三”也只能是過去的一個說法,有一點點道理,但不是普通現象。隨著時代的發展,尤其是計劃生育的實施,現在的家庭大多數是獨生子女,那種“偏大的,向小的,黑眼的就是二小子”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有書共讀

您好,科學興農為您解答。

這句話說得很有意思,不過現在家裡面的孩子都比較少了,但是以前家中家中會有三四個孩子,孩子多了自然會被比較的,所以說這句話還是有一定道理的。

這句話的意思是家中的老大一般比較忠厚老實,老二其實也就是指的中間的孩子,中間的孩子比較活潑、機靈,老三指的是最小的孩子,最小的孩子一般都比較無所畏懼,總是調皮搗蛋。

為什麼這樣說呢?其實是很有道理的,因為家中孩子多,孩子們在家中所處的位置不同,自然會在脾氣性格方面有些差異。

為什麼說老大傻呢?其實這並不是真的就傻,只是因為老大出生的時候全家的第一個孩子,自然是集全家的寵愛於一身,無憂無慮。但是後來家中有了弟弟妹妹,老大就要擔負起照顧弟弟妹妹的任務了,自然會給人非常老實,可靠地印象。

老二奸,老二是中間的孩子,上不著天,下不挨地。想要的到家人的關注自然要造出點動靜,或者在中間處理好家庭關係了。這樣就給人一種比較“奸詐”鬼點子多的印象。

老三壞,老三指的是最小的孩子。最小的孩子應該是家中最幸福的了,全家都會讓著他、寵著他,所以最小的孩子一般都是非常大膽,就像有人說的上房揭瓦,什麼都敢。給人的印象是最小的孩子總是幹壞事、闖禍。

記得一句詩中說“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


科學興農

這句俗語在我老家我還真沒聽說過! 即使在外十幾年我也沒有聽說過。

從小到大經常聽到的是“愛大的,厭小的,中間夾個受氣的”,這是我老家的俗話。

我家姊妹四個,我哥是老大,老二是閨女,老三是閨女,我最小我是男孩。在我的印象裡,我爸媽尤其我媽,最疼我哥哥對我兩個姐姐也很好,包括我姥姥姥爺舅舅對他們三個那叫一個好。爸媽對我的確有種不聞不問的態度,我小時候就是一天不回家吃飯,甚至經常晚上半夜回家,基本上沒人管的。

從我記事起,我哥哥和兩個姐姐沒有穿過別人的衣服(除非我二姐穿大姐的)。我就穿過我媽她表姐家孩子的衣服,說真的,長大以後想起來我的心挺塞塞滴。

我哥就被我爸打過一次,還是我小學4年,暑假不寫暑假作業他打我,打我鼻子上流血了,我就哭了。我爸因為工程款的事情在想辦法鬧心,出來把我哥踹了兩腳,讓我仰起頭,讓我找粉筆給我塞鼻子,又到水缸舀涼水給洗,我兩個姐姐那壓根就沒有動過手!甚至以前我爸把我二姐故意惹哭了,然後又把她哄好了,甚至我二姐直接好我老爸的名字他都是樂呵呵的!

對於我來說吧,我對於父母對我的感情我根本就說不清楚的。第一次被父母打是媽打的,第二也是我媽打的。第一因為學校打掃衛生,我拿到學校去裝垃圾的筐丟了(我爸新編的),回去被我媽打的滿地打滾。第二次是因為我把保溫瓶給打碎了,又把我打的滿地打滾。

從那以後我就是吃完飯放下碗筷就去學校了,如果是星期天我不是出去玩,就是一個去山溝邊坐著發呆。即使去地裡幹活,我也是一個呆在一個地方自己默默的幹活!冬天一家人在一起看電視,他們五個人坐在炕上,我就一個坐在地上看電視。冬天坐在炕上吃飯我就自己拿著饅頭夾點菜端碗稀飯就走了。在外面別人都說我跟活潑,嘰嘰喳喳的,我爸媽會說他在家不說話,的確我在家不怎麼說話了!

我爸一次打我是用筷子粗的繩子把我整個人捆起來打的(人成了球型)。一次是把我吊在房樑上打。一次是用我的皮帶(自動帶有些硬)我趴在我的床邊上,直接把兩個小腿打腫了,他又把他的酒拿出來加熱點著給我擦,問我錯了嘛?我沒吭聲又接著打直接把皮帶打斷了,最後小腿上全是血道子,半個月走路都很艱難。一次直接就是柳條招呼,挨重打不下10次。除了我媽打我那兩次我哭了流淚了,我爸打我我嚎叫,但是沒流過一滴眼淚!

其實想想過去這些,都是雞毛蒜皮的小錯,不好好讀書,偷著抽菸,曠課,我也沒幹偷雞摸狗禍害別人的事情呀!

最後我離家出走3年,回家還是因為太過想念父母我才回去的,不然我還在瞎混。我最後學廚師也是為了他們。有些東西說不清道不明,說一千道一萬,過去的終究過去了,人要往前看,不能總往後看!

雖然十幾年過去了,說真的,父母也知道我和他們有些隔閡,但是從來不表現出來。

但是從另一方面來說,我挺佩服我爸,因為他當年養活我們姊妹四個還有我媽,還有他的弟弟妹妹!就像他說的是男人就要站直了不能倒下!

說真的,在我沒有離家出走之前,我在家幹活、從給果園挖野酸棗樹做籬笆、果園上化肥、給果樹挖坑挑大糞滲透以後再回填土、掰玉米、一個人再打穀場晾曬十幾畝麥子、蘋果套袋、麥子地、玉米地、果園除草、家裡蒸饅頭、擀麵條、做涼皮、收拾家裡衛生、山溝撿柴、冬天把果園的果樹枝撿起來,裝在架子車拉回去倒在門口,又用砍刀砍短摞起來成柴火堆。這都是在我15歲離家出走之前做的事情。

我的所有發小除了一個人,就我做的最好,我哥也就挑過大糞去山溝撿過柴!

其實想想,我哥憑學歷現在定居深圳,我大姐靠能力在深圳工作又嫁到深圳,我二姐也出嫁了。 他們都有家了,我又是一個不婚族,也就這麼過活了!

自己的苦,自己的痛,只有自己知道! 這個世界上從來不存在公平!我也從來不去怨天尤人,因為我知道老天也壓根不知道我是誰!

我一個初中沒有畢業的人斗大的字不識幾個,從15歲不到離家出走,自己一直養活著自己,每年我都給父母一筆孝敬錢。我對的起自己的良心,對得起自己的良知!


陝西憨厚娃

農村俗語:“老大傻,老二奸,家家有個壞老三”。在農村是非常適用,就當前農村兒子多的家庭也是這種情況。

1.“長兄如父”,“爺爺奶奶愛長孫,爸爸媽媽愛滿子”老二沒人疼

雖然爺爺奶奶愛長孫,老大一般能受到爺爺奶奶的疼愛,但在農村老大賦予更多的責任,“長兄如父”的思想,在爺爺奶奶父母的教育下,老大雖然受到爺爺奶奶和父母的疼愛,但農村長兄一般把他培養成,更有責任心更懂得照顧兄弟姐妹,更顧家的角色。“老大傻”並不是老大智力有問題,而是說老大能吃虧,吃虧在農村也被認為是一種傻。“老二奸”爺爺奶奶疼老大,父母疼麼兒,那就成了沒人疼沒人愛的,然後就得學會圓滑。“家家有個壞老三”是老三的意思就是最小的兒子,也不一定是第三個兒子像有的兩個兒子的時候最小的那個兒子(麼兒)也是比較好調皮。在農村有多子多福,但兒子大了要分家,農村父母一般都是在最小的兒子成家後,父母才有可能和最小的兒子分家。但在農村很多父母都是跟最小的兒子一起養老生活,所以小兒子得到的父母的寵愛是最多的,但嬌生慣養的小兒子往往是最沒孝心的。

2.農村多子的家庭是怎麼樣的?

現在身邊的實例,在我們當地農村有個家庭有三個兒子。老大在九幾年就結婚了,婚後不到兩年,就被分家了(樹大分叉,兒大分家,農村子女多的家庭一般都在婚後兩三年就會分家)。老大分家時沒有分到什麼財產,帶著不到一歲的小孩被分家了,父母只幫忙置辦了些鍋碗瓢盆,但在長兄如父的思想下,老大卻沒有什麼太多的怨言,用別人的話說就是傻。幾年之後,老二也結婚了,但老二的孩子,父母帶到三歲時才分家。而最小的兒子婚後卻一直沒有和父母分家。按照農村的習俗一般父母都是跟小兒子生活,可等老人到了六十歲時,沒有太多的勞動能力時。小兒子提出要共同贍養父母,老二說“你跟老大說,長兄如父,老大來做主”。老二心裡卻在嘀咕“父母年輕時老三得到父母的寵愛最多,父母最照顧老三,如今老了沒有什麼勞動能力卻要求來共同贍養”。在農村父母沒人贍養會被人恥笑,戳脊梁骨。於是老人就組織兄弟三人一起商討父母贍養的問題。最後商討決定,兄弟三人每人四個月輪流贍養。村裡人都笑話,老大傻,老三沒有孝心。


昕瑞生態

又遇到專業對口的問題了,不回答都對不起自己的“專業”。

開門見山,老農直接說說這句農諺是什麼意思。特別好理解,就是說,家中有三個孩子,一般情況下,老大比較憨厚老實,看起來傻乎乎的樣子,老二呢就比較狡猾,老三就會不安定了,比較壞。

說實話,直接給大家說明這句農諺的意思,大家一定會有這樣的感覺,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有沒有這樣的感覺呢?

老農我常說這樣一句話,不管做什麼事情,不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就是說,不僅要知道它是什麼,而且要搞清楚為什麼是這樣。同樣,老農和大家分析一下這句農諺!

所謂老大傻,或者老大憨,這是有原因的。大家想一想,家裡有了新生兒,父母有了自己的第一個孩子,勢必會把家裡人所有的寵愛集於他一身。家裡人的寵愛會讓他的生活比較安逸,不用動腦筋想自己需要什麼。到了有了弟弟妹妹後,做大哥的要照顧好弟弟妹妹,處處忍讓弟弟妹妹,所以就形成一種憨厚老實的性格特徵。

所謂老二奸,其實並不是說老二這個人比較壞。而是環境造就他的性格特徵,上有哥哥或姐姐,下有弟弟或妹妹,老二的位置很尷尬,父母沒有了第一次有了小孩的新鮮感,並且父母的愛已經給了哥哥姐姐很多,還要照顧比他小的弟弟妹妹,所以,不管什麼,待遇就降低很多。比如,穿哥哥姐姐穿過的衣服,用哥哥姐姐用過的東西,就連好吃的好喝的都要和幾個兄弟姐妹一起分享。所以,老二就要自己動腦筋了,久而久之,形成狡猾的性格特徵。

所謂壞老三,舉個例子吧,老農我家裡邊兄妹三個,妹妹最小,也是唯一一個敢和父母頂嘴的孩子。父母說,有你們哥倆的時候,我們都年輕,所以對你們雖然愛,但不是寵愛。而隨著年齡增長,對於子女能夠更加容忍,寵愛。所以,這老三往往會養成一種壞壞的性格。做老大老二不好做的事情,膽子比較大。

好了,關於這個問題,老農就談這麼多,還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農人話農事

老大傻,老二奸,家家有個壞老三。這是從上世紀七十年以前到古代民間家家戶戶的真實寫照。字面分析是說姊妹三人,其含義乃指三兄弟。這是一種比喻手法,並不是說只三人而已,而是指第一個與中間一個到幾個和末一個小弟而已。上面的回覆也各有千秋。我只簡單說說吧。這是真對一家兄弟幾人未成家之前的少年與青年時期的真實論點。字面是帶含義的。老大傻者,指大兒十歲上下,說小不小,說大不大,但下已有弟,妹幾人,從吃穿上老大已疼愛過時,好吃好穿要盡弟妹了,老大必受一定的限制與冷落而又不敢翻降與頂嘴。否則捱打。而且你還得抽時看護小弟與小妹,還得抱他們,還得給弟妹擦屁刮屎。有時還得替媽媽喂小弟飯湯,甚之有時還得替父母摸處一些家務活,而到了夜晚,因人多床被又少,而父母又須摟弟妹睡覺,十歲左右的自己基本已能自理,而又不能依附爹孃,自己唯有睡地鋪或睡草窩了。不是傻,不是憨,而是老大的身份與弟兄層次的使然也。

老二奸者非奸惡之人,乃聰明圓滑之意也,老二與中間弟妹是最不待見父母的,只因上有老大,下還有小弟妹,父母會把一切盡小,老大不沾邊,老二會哄弟妹要東西吃,因為小,淘氣,父母看見也不會打,只會罵一頓,叫他看小弟,他說我不會看,說他偷吃東西,他說弟弟讓他吃的。父母若偏小弟過很,老二會哭鬧,力求分得一塊饃,並且會想歪點子博得父母的同情與可憐。這也是老二位置的使然,不得不圓滑如此,不然他得不到寵愛,保持中立與圓滑乃是自謀不吃虧之計也。

壞老三者,故意,淘氣,玩皮之相也,因為最小,父母兄長所有的愛都集中於自己一身也。養成了帝王之氣。動不動哭,動不動鬧,一點對不住,一點吃不嘴裡就會不依不饒。使性子使氣,故意擺調父母,無故汙陷兄姐不是這屬正常,歪點子與壞脾氣總是把父母兄姐消磨的哭笑不得而無為之力,因為他是一家人人都寵愛的老小也,即是再玩皮再淘氣也還得照樣親他疼他是也。甚至是越壞還越招人喜歡呢,您說是嗎?

謝謝。


福自福地來wjf

看了八十多位網友的論述,講的全面具體的,我就簡單說幾句:

我們這輩人都是從多子多女的家庭中走過來的,曾經大的哭二的鬧三的在炕頭上抓屎尿,誰家也要從紅火坑裡度過。我觀察過身邊許多家庭孩子的脾氣性格特徵:一般都是大的老實憨厚,常常是一個家庭中的受氣者,作為老二就逆反常態,大多是奸滑乖巧、惹事畔非,甚至鬧得雞犬不寧讓父母挺費心的,致於說老三老四及老七老八我們就無法逐個考察他們的性格軌跡了。老大為什麼就傻乎乎的嗎?不可能的,聰明過人的比比皆是,只不過是在農村的傳統意識中,長者就應該讓寵底下小的,這樣天長日久,老大本來天真豪爽的性子就被壓抑變得任勞任怨,象是木呆納雞似的。老二相比之下就變得自由自在的,從而顯現出他多智多謀、天高任鳥飛的雄心鬥志,土話說二的天生就日怪,這也是有一定道理的。致於老三或者是兄弟姐妹中最小,父母也是挺寵愛的,在他們特別嬌慣庇護下,也是挺逞能要強的。


大叔147409271

我弟兄三個,對農村"老大傻、老二奸、家家有個壞老三"有自已的看法。

我是老大,性格誠實憨厚,處處替別人著想,在別人眼裡有一種傻傻的感覺。我二弟聰明伶利,口才好,上了名牌大學,父母喜愛,別人羨慕。我三弟調皮搞蛋,媳婦換了一個又一個,在我印象中從來沒幹過一件正經事。

我作為老大,從小父母就教育我要循規蹈矩、老實聽話,要給弟弟妹妹作出表率,凡事要讓著弟弟妹妹,要保護好弟弟妹妹。所以從小就生活的小心翼翼,生怕犯錯誤,生怕得罪人,一輩子活得平凡而沒有自我,甚至到生死關頭還在為父母和弟弟妹妹著想。



我的二弟既不必象哥哥那樣處處為人表率,也不必象哥哥處處讓著弟弟妹妹。上有父母的照顧,中有哥哥的分憂,下有弟弟妹妹的陪伴,所以沒有那麼多雜事和煩惱,能一頭扎進書本里集中精力學習,很自然也就成為了姊妹幾個中的姣姣者。


三弟鬼點子特別多。他能把我們姊妹幾個的壓歲錢都哄走,他能把班主任氣得非要調走,他飽因偷瓜時被看瓜人罵了一句而連夜將人家一畝多瓜秧撥掉,他能把前排女生的辨子栓在凳子上上課起立時疼得女生嗷嗷叫。我認為,我們姊妹幾個從小就讓著他,從不給他一般見識,久而久之養成了他霸道的習慣,可以說他的壞毛病就是我們從小慣的。

縱觀各個家庭,情況基本如此,隨著三胎以上生育的減少,這種現象在農村也越來越少了。


一縷情絲飛揚

農村俗語“老大傻,老二奸,家家有個壞老三”是什麼意思?為什麼要啊這麼說? 過去的農村可不像現在一家基本上就一個、兩個孩子。過去家裡四五個孩子的很正常,七八個的也有很多。畢竟農村講究多子多福,孩子越多老人的養老就越有保障。而在過去的農村對家裡的孩子也講究“老大傻,老二奸,家家有個壞老三”這樣的說法,怎麼理解呢?



老大傻

這裡的傻可不是真的傻,說的意思就是因為老大的責任比較重,因為是父母的第一個孩子,所以從小就受到父母無微不至的照顧,所以老大在父母面前更受重視。而等到有老二、老三之後,老大身上的重擔也開始來了,因為他在生活中要讓著弟弟妹妹們,要有身上的責任感,負責照顧自己的弟弟妹妹。這樣一來老大為人就比較穩重和成熟,身上的擔子更重,因此看起來忠厚老實。



老二奸

作為二孩,因為父母已經有過一個孩子了,所以對二孩並不是特別的重視,而二孩想要獲得父母的關照,那就要在平時更加的機靈活潑,這樣才能獲得父母的好感。而老二的壓力也不大,處在中間,對於照顧弟弟妹妹有大哥在,所以行事上更加的自由和果敢。



家家有個壞老三

因為是最小的一個孩子,從小生下來的時候就受到了全家人的關注,不僅有父母關愛著,還會有老大和老二的照顧。這樣一來老三也就沒有什麼顧忌,生活上也就沒有什麼壓力。這樣的孩子成熟的更晚一些,通常屬於俏皮搗蛋的性格。 正因為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不同,所以才導致孩子的性格會有這樣的差異。而現實生活中也是如此,總之有 一個孩子不省心的,那就會有一個孩子讓父母放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