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製片人林晶|“斜槓青年”的跨界之路

专访制片人林晶|“斜杠青年”的跨界之路

從尋找投資、確定演員、堪景選景,到轉場拍攝,在過去的兩年裡,製片人林晶和導演李睿珺並肩作戰,這才有了《路過未來》的面世。

製片人的工作事無鉅細,要協調各種關係,接觸各種人,有時還要面臨片場被幹擾的威脅。但對於林晶來說,踏踏實實完成該做的工作,保證影片順利完成,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

尤其是,影片獲得了第70屆戛納電影節“一種關注”最佳影片提名,成為當年入圍戛納的唯一一部華語電影。這對初次做獨立製片人的林晶,是意料之外的收穫,也是少有人能達到的成就。林晶還因此入選中國電影製片人權力榜TOP100。

专访制片人林晶|“斜杠青年”的跨界之路

李睿珺(左)和林晶(右)在戛納

此前,林晶在勞雷影業擔任副總經理,還曾擔任《影視圈》雜誌主編,在電影行業浸潤多年。因為對電影獨特的理解,她在業內收穫了很多好朋友。包括李睿珺、方勵,都是因為志同道合、互相欣賞,才走到一起,共同完成一件事業。

製片人是導演的夥伴

林晶和李睿珺第一次合作,是因為李睿珺上一部電影《家在水草豐茂的地方》。當時還是勞雷影業副總經理的林晶,在影片發行過程中認識了李睿珺,她非常喜歡李睿珺身上的純樸,“對現實的關注和憐憫,是很慈悲的,在電影行業非常難得。”

當李睿珺的新片《路過未來》劇本完成,林晶被這個關注現實苦難的故事所打動,覺得自己“不做會很遺憾”,就果斷以獨立製片人的身份加入進來。

专访制片人林晶|“斜杠青年”的跨界之路

《路過未來》國內公映

擔任獨立製片人,不代表任何公司的利益。在尋找投資、平衡各方關係的過程中,純粹為電影服務。

最終影片順利獲得安樂影業主投,1000萬的預算,比李睿珺之前四部電影預算總和還要多出將近兩倍。

在影片陣容上,也吸引楊子姍、尹昉等明星演員加入,音樂、攝影等幕後團隊也更加一流,這相比李睿珺之前劇組中一人身兼多職的狀況,電影工業化上升了一個臺階。

专访制片人林晶|“斜杠青年”的跨界之路

《路過未來》劇組走上戛納紅毯

在電影的製作過程中,林晶作為導演李睿珺的合作伙伴,為電影付出了很多心血。林晶說,她選擇做《路過未來》的製片人,是出於被劇本打動,以及對李睿珺的欣賞和喜歡。正因如此,她才能不帶任何功利性地投入工作,認真做好每一件事情。

专访制片人林晶|“斜杠青年”的跨界之路

《路過未來》戛納首映

製片人是藝術和商業的平衡

在導演李睿珺專注在電影創作的時候,製片人林晶要做好內部管理和對外協調的工作,要和資本打交道,和政府打交道,和當地人打交道,面臨各行各業的人,以及各種突發狀況。

比如在深圳白石洲城中村拍攝的時候,引起當地人的圍觀,堵塞了整條街,甚至有人出來干擾,要收走劇組的機器。這讓林晶心裡有一些緊張,這是她做雜誌主編和電影公司高管從未遇到過的狀況。

事實證明這種涉險是值得的,這個場景在影片中以航拍長鏡頭的方式呈現出來。鏡頭從破舊的城中村,拉到高樓林立的市中心,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影片上映以後,林晶收到很多深圳朋友的留言,說這些正在消失的城中村,是其他電影裡沒有的景色,作為一座城市的標記用影像完整保留下來。

专访制片人林晶|“斜杠青年”的跨界之路

《路過未來》拍攝中

這些對外溝通的工作讓林晶覺得,製片人的工作和生活充滿戲劇性,上天入地,豐富多彩。前一秒還在處理拍攝現場的突發狀況,下一秒就換上禮服,走上戛納電影節的紅毯。

林晶認為,如果把拍電影類比經營一家公司,導演是藝術總監,製片人就是CEO。而做電影製片人,需要商業和藝術的平衡,在懂藝術,能夠和導演有效溝通的前提下,更多地從商業和管理的角度處理問題。這種跨界的思維模式,也讓林晶擁有了更多職業選擇的可能性。

斜槓青年:跨界製片人/互聯網創業者

短短五年時間,林晶完成了多種身份的轉變。從《影視圈》雜誌的主編、勞雷影業的副總經理、獨立製片人,到互聯網創業者。

職業轉變的背後,是林晶在不同階段對自己提出的不同的要求。

专访制片人林晶|“斜杠青年”的跨界之路

做電影雜誌主編,讓林晶快速瞭解了整個影視行業的趨勢,也快速鍛鍊了個人能力,也讓她埋藏在心中的電影夢想更近了一步。

在做主編期間,林晶結識了勞雷影業的方勵,他們成為了很好的朋友。方勵對林晶說,“如果有一天想做電影,一定要來找我,把我排在第一位。”林晶從雜誌離職時,想起了這句承諾,無縫鏈接地加入勞雷,參與了《萬物生長》、《百鳥朝鳳》、《乘風破浪》等一系列電影的工作。

在林晶看來,加入勞雷,在她職業成長的過程中,是一個非常重要、非常好的決定。讓她的思維模式從向別人提出問題,轉變到解決問題,沉下心來踏踏實實地尋找解決方案。

當林晶從勞雷離開時,很多朋友不理解。因為林晶在勞雷擁有影視行業的頂級資源,很自由的工作空間,很高的薪水。但林晶覺得,這樣舒適的工作狀態不是她想要的。從小到大,她一直有一種不滿足於現狀的進取心。

正巧林晶的好朋友——王屹芝也從CCTV News新聞主播的崗位上離職,於是二人一拍即合,開始了女性互聯網社群的創業。從去年年底至今,半年時間,林晶和創業夥伴經過數次想法的迭代,目前已經形成了一套可執行的商業模式。

专访制片人林晶|“斜杠青年”的跨界之路

林晶(中)和王屹芝(右)

基於影視行業的基因,林晶的COGO公司計劃以女性題材短視頻、紀錄片製作為切入口,同時做用戶運營和用戶積累,未來向知識付費、電商領域擴展。COGO倡導獨立、積極、向上的新女性精神,通過優質的內容連接用戶,致力於打造國內首個職業女性文化社群,最終達到賦能女性、溫柔地改變世界的目的。

林晶把自己定位成一個“斜槓青年”,一個女性品牌的創業者,一個跨界的電影製片人。林晶覺得這兩個職業並不矛盾,從新聞媒體跨界做電影製片人,讓她擁有影視圈之外的思維模式,幫助她更好地應對製片人的種種工作。而從電影製片人再次跨界互聯網,也讓她看到了在大文娛行業施展拳腳的希望。

在每一次職業轉變的背後,林晶心中一直有一個不變的聲音。和朋友一起,“溫柔地改變世界”。就像她的偶像史蒂夫·喬布斯和埃隆·馬斯克一樣,讓世界變得更美好。

专访制片人林晶|“斜杠青年”的跨界之路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