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豉的清香就是家的味道

大地刚刚复苏,温暖和希望随着一夜春雨悄然而至,枝头的新绿,渐黄的田野,袅袅的炊烟,还有飘着豆香的农家小院,共同勾勒出春天的记忆。

俗话说 “小葱蘸酱,越吃越壮”。每年春天,母亲都要为我们做上一缸黄豆酱。那种咸鲜的味道,永远是心头最美好的记忆,它让我在昨日的豆香、酱香中流连忘返。

豆豉的清香就是家的味道

母亲做的黄豆酱在村子里赫赫有名,邻居们都赞不绝口。那是母亲多年经验的积累,也见证了她辛劳不辍的人生。

然而要想做出一缸好吃的酱并不容易。炒、煮、调、发、晒每一环节都要恰到好处。“酱球”是做酱的酵母,先蒸上一锅麦麸馒头,晾凉后用干净的布盖起来进行发酵,等到馒头上长出绿毛,掰成小块备用。接下来要挑选上好的黄豆进行炒制,这也是我最期盼的日子,一颗颗滚圆的黄豆快乐的在大铁锅里上蹿下跳,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我和弟弟象两个小馋猫一样围在灶边,母亲总是笑着用铲子给我们铲出一些放在灶台上,一边嘱咐我们小心烫着,一边不停地搅动锅里的黄豆,我和弟弟迫不及待的抓了黄豆,边吹边不停的倒着手,一会功夫,胖黄豆就成了我们口中的美食,手里抓了不算,还要装上一兜,边玩边吃,炒黄豆就成了我们的最爱。

豆豉的清香就是家的味道

母亲把炒好的豆子磨成豆豉,便开始煮豆。我把玉米秸塞满灶膛,火苗霎时蔓延成火海,舔舐着锅底。豆豉的清香渐渐飘起来,一丝丝,一缕缕,飘满灶房,弥漫了小院,那特有的豆香,会使行人驻足,贪婪的呼吸。母亲象魔法师一样,在锅中撒入各种作料进行调制,这一环节最显功夫,母亲常说;“做酱的步骤都一样,关键是放作料的火候和多少,作料放多了会苦,放少了会酸。”是啊,恰到好处不容易,做人做事何尝不是如此。母亲凭借多年的经验能够做得一缸好酱,我们为人处世也需多积累多沉淀才能游刃有余。

豆豉的清香就是家的味道

煮好的豆豉放到小号的缸里,用棉白布封好缸口,放到太阳底下晾晒。阳光的强弱是做酱的一个重要条件,阳光充足,就能充分发酵,酱的颜色好,味道更浓香。

我最爱吃开封后的第一碗酱,带着发酵的味道,咸鲜适中,自然气息浓郁。那味道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没有哪一种美味可以替代。小葱蘸酱、酱炒鸡蛋、爆炒酱豆、酱酿豆角、酱茄子……母亲用她勤劳而灵巧的双手为我们做出各种美食,那是一种饱腹的温暖和安全,尽管日子贫穷,我们的生活却津津有味,母亲是那么普通,在我心中却是那么伟大。

豆豉的清香就是家的味道

酱香伴随着我的成长,贫穷的日子里,它是一份温暖、一丝慰藉、一线希望。富有的生活中,是醇香的回忆,是心灵的调剂,让我能够摆脱大鱼大肉的烦腻。

如今,母亲年逾古稀,银发爬头,我们舍不得再让她操劳。尽管超市里的酱品琳琅满目,我却永远忘不了母亲做的那缸酱。多少次梦中回到家乡的灶边,闻着、品着那浓浓的酱香。


分享到:


相關文章: